03.08 農村白事“3禁”成熱議,農民開始拍手叫好,現在又不樂意,為啥

要說起農村的生活,農民心裡都有桿秤,尤其是老輩人感受最深,以前為吃喝發愁。現在雖然豬肉賣的很貴,但農民倘若真想打打牙祭的話,也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因為按照農民現在的收入水平,就算不到大城市打工,在農村周邊的地方找個活兒幹,一天也能掙七八十塊錢。當然了,生活質量提高歸提高了,但是對應的新問題也來了,其中比較讓農民頭疼的就是農村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偽孝”之風,說白了就是被國家點名批評的“厚葬薄養”風氣。

農民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形,老人健在的時候,子女從來沒怎麼在膝下盡職盡責的伺候,到了老人故去,辦白事的時候子女卻十分捨得花錢,又是請人搭臺唱戲,又是請鼓樂隊,看起來派頭十足。近年來這樣的事情在農村層出不窮,對於這種現象,不少腦子比較清醒的農民也一直比較反感。

農村白事“3禁”成熱議,農民開始拍手叫好,現在又不樂意,為啥

為了遏制這種情況繼續蔓延,在有些地方,村幹部召集農民,通過制定“村規民約”的方式來實現“3禁”,打擊農村在辦白事兒上的一些不正之風。一開始的時候許多農民都表達了對“3禁”的強烈支持。

“3禁”是民間的說法,指的是“禁止沿用土葬”“禁止仿古修墓”“禁止大肆操辦”。不過還沒過幾年,農民對“3禁”又有了不一樣的想法,現在很多人都又對“3禁”不樂意了,這是為何呢?

農村白事“3禁”成熱議,農民開始拍手叫好,現在又不樂意,為啥

第一、“3禁”效果不達預期,還是沒能省錢。

很多農民對現在農村喪葬習俗比較反感除了因為這樣的習俗容易滋生“偽孝”的壞風氣外。還因為農村白事讓農民承擔了比較大的經濟壓力,大操大辦背後對應的是農民需要帶著越來越多的“心意”去慰問家屬,所以農民都渴望通過“3禁”能把這種局面給剎住。

但從目前看,“3禁”的效果並不是十分的理想,也達不到預期效果。以土葬改火葬為例吧,雖說現在很多村子都要求必須“火化”,但之後的下葬環節就沒人監督了,農民還是要用傳統的土棺材去埋葬故人,該花的錢一分也沒少,該隨的禮還是蹭蹭的漲,所以慢慢的不少農民覺得已經隨出去了那麼多了,倒不如從眾如流,這樣還能少賠點。

農村白事“3禁”成熱議,農民開始拍手叫好,現在又不樂意,為啥

第二、跟農村輿論試壓有關。

農村裡邊說一個人混的差,維持不住人的時候就會說“出門被人戳脊梁骨”。由此可見,農村的輿論也是十分嚇人的,這就造成了一個情況,那便是假如真有人遵守“3禁”沒有給親人大操大辦,沒有給親人修個像樣的墓,沒有使用土葬,背後就有人指指點點。甚至還添油加醋的製造一些“不孝順”的風言風語。

一個村子就那麼多人,就那麼大,如果這樣的風言風語傳開的話,大家就會覺得這個人不靠譜。甚至見面都不願意和這樣的人打招呼。這還算是輕的,如果家裡在有些愛找事的親戚的話,可能還會拿這件事放大,所以農民都不願承擔背後的輿論壓力,還不如隨大流比較保險,花點錢落個好名聲。

農村白事“3禁”成熱議,農民開始拍手叫好,現在又不樂意,為啥

第三、圖個心裡“無罪”,減少點遺憾。

人都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間悲劇。但出身農村的人實在是有太多不能在家盡孝的理由了,很多時候老人病重期間,農民也只能隔三差五的回來看看。很難做到一刻不離的守在老人身邊,說的殘酷一點“生老病死正常事兒,活人還要考慮活人的事兒”。正是因為平時伺候老人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所以老人故去後,心裡就會有遺憾,有“罪惡感”,為了讓心裡“無罪”,也為了減少點心裡對自己的譴責和彌補沒能生前盡孝的遺憾。

農村白事“3禁”成熱議,農民開始拍手叫好,現在又不樂意,為啥

第四、手裡有錢了,願意要這個面子。

農村人都比較注重臉面,現在手裡不像以前那麼緊巴巴了,有錢了,就更在意麵子了。所以別的不說,單純的出於面子需要也要趕得上大眾水平,不能讓人看起來很寒磣。其實對於這點個人覺得只要不是盲目的跟風,根據自家的情況,合理的去操辦也在可理解的範圍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