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雄貓”與“終極鞭撻者”在金蘭灣上空的邂逅

1961年5月5日,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里士滿,只有5歲的喬納森·施賴貝爾,正盯著黑白電視機,電視新聞中的模糊圖像顯示美國正在佛羅里達州發射美國的第一艘載人太空船,海軍飛行員小阿蘭·謝潑德中校轉身走向宇宙飛船的情景。雖然這次太空飛行只持續了幾分鐘,但堅定了喬納森·施賴貝爾長大後要當一名宇航員的信念,並且決定以先成為一名海軍飛行員的方式去實現。

25年後的1986年5月,喬納森·施賴貝爾 如願以償的當上了一名海軍F-14“熊貓”艦載戰鬥機的飛行員,雖然他最後沒有成為宇航員,但卻駕駛著“雄貓”在金蘭灣上空邂逅了“終極鞭撻者”。

1987年5月26日,完成訓練後的喬納森·施賴貝爾被分配給VF-2“賞金獵人”中隊,該中隊當時裝備的是F-14A“熊貓”艦載戰鬥機,搭載在“突擊者”號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上。

“雄貓”與“終極鞭撻者”在金蘭灣上空的邂逅

VF-2“賞金獵人”中隊,該中隊當時裝備的是F-14A“熊貓”

幾個月後,VF-2中隊隨“突擊者”號去了越南海岸附近的南中國海執行巡邏任務。那天,施賴貝爾負責駕駛一架五分鐘警戒飛機(Alert 5),飛機在需要時能在5分鐘內起飛。這通常發生在緊急的情況下。當五分鐘警報拉響時,VF-2中隊中隊長和施賴貝爾正在彈射器上待命,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裡升空了,他們被告知一架米格-23正向航母飛來。

當時蘇聯在越南的金蘭灣設有大型海、空軍基地,是蘇軍在南太平洋的重要戰略據點,常年駐有太平艦隊的一支分艦隊,在岸基還有駐紮有一個混合飛行團,裝備有米格-23MLD“鞭撻者”戰鬥機,這是米格-23戰鬥機的最後改進型,此外該團還裝備有圖-142海上偵察機和圖-16。

“雄貓”與“終極鞭撻者”在金蘭灣上空的邂逅

駐紮在金蘭灣的蘇軍米格-23MLD側視圖,垂尾上的海豚標誌是其獨有的標誌

由於是以和平時期飛行,所以施賴貝爾的任務是阻止“鞭撻者”接近航母。在“鞭撻者”飛向航母的過程中保持監視。由於起飛地點位於金蘭灣以東約160公里,這意味著除非“熊貓”放油,否則在與“鞭撻者”交匯時機身會相當沉重,這種重量將把“熊貓”在交匯時的機動性限制在約1.5g。轉向西后不久,中隊長用雷達鎖定了目標,施賴貝爾在平顯的目標指示菱形框中看到一個小黑點,距離大約32公里。將在一分鐘後交匯。施賴貝爾在大約1500米的高度向“鞭撻者”迎頭飛去,雙機在彼此左側近距擦過。“鞭撻者”向右反向轉彎並拉起爬升。施賴貝爾繼續向左轉彎並稍稍拉起機鼻以獲得高度優勢,並希望能跟“鞭撻者”後面一點。在完成了約180度的轉彎後,施賴貝爾已經高過“鞭撻者”300米,位於他翼尖連線後方一點。一切進展順利。

“雄貓”與“終極鞭撻者”在金蘭灣上空的邂逅

駐金蘭灣的蘇軍圖-142拍攝的VF-2中隊的F-14A。

F-14在轉彎中的表現遠超“鞭撻者”。“鞭撻者”的飛行員再次向相反方向轉彎,“熊貓”則做了一個四分之三副翼滾,然後一個右轉繼續貼住他。“鞭撻者”拉高了一點機鼻,F-14最後進入一個剪刀機動,兩架飛機都基本維持著中立位置,向西南方向拉出了一個交織的螺旋航線。轉了幾圈後,“鞭撻者”改平飛向陸地。中隊長和施賴貝爾跟住正向基地返航的“鞭撻者”。用電視攝像系統(TCS)對米格-23大拍特拍。

“雄貓”與“終極鞭撻者”在金蘭灣上空的邂逅

滾轉剪刀機動


“雄貓”與“終極鞭撻者”在金蘭灣上空的邂逅

用電視攝像系統(TCS)拍下米格-23MLD

施賴貝爾接近“鞭撻者”,與他並排飛行並拍幾張特寫照片,米格飛行員開始把發動機推力從加力減至慢車,減速板不斷張開閉合,機翼擾流板和副翼也在忽上忽下,似乎在發出一個明顯的信號:“滾開,美國佬!”。施賴貝爾後來回憶道:“我看到這位‘越南‘飛行員大約身高1.8米,有著紅色的頭髮,留著小鬍子,確實相當上鏡。”

“雄貓”與“終極鞭撻者”在金蘭灣上空的邂逅

施賴貝爾拍下的米格-23MLD,注意垂尾上的大海豚標誌

這種狀況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熊貓”接近19公里紅線而不得不離開,轉向東南飛回國際空域。然而沒多久,E-2C“鷹眼”報告說“鞭撻者”再次向航母飛去。施賴貝爾只得向右急轉再次跟住“鞭撻者”,又經歷了一番相同的舞蹈:迎頭對沖,滾轉剪刀,向著海灘糾纏而去,不得不脫離,米格然後又重新對準航母,施賴貝爾又重新驅趕,直到第三次也就是最後,“鞭撻者”沒油了,最終離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