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豆瓣9.0《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出自《聖經·詩篇》,這句話本身有雙重解釋,一種是“逃離”,一種是“找到新的信仰”

該書為比爾·蓋茨年度薦書,被《紐約時報》和《衛報》列為了年度最好的圖書之一。作者是一位17歲前從未上過學的女孩塔拉·韋斯特弗,她在書中回憶了自己的成長經歷,記錄下了知識是如何改變命運的過程。

豆瓣9.0《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勇敢定義自己,人生不再一成不變

《紐約時報》認為,塔拉的這部作品是一部很有勇氣和創造力的書籍,她用這本書證明了“學習是一種無法被抑制的渴望”。書中,塔拉娓娓道出了她那無法想象的奇異成長曆程,故事極具誘惑力和悲劇色彩。

01、被“世界末日”禁錮的童年——自由,是一種假象

塔拉生於1986年,在她很小的時候,她就明白自己家與眾不同:家中一共有七個孩子,從不注射疫苗、不去上學、生病也不看醫生。

她家位於美國愛達荷州的一處山區,經營著一處廢料場。父親是狂熱的宗教分子,堅信世界末日說,在他的權威下,全家人不懈地囤積食物、埋藏槍支、儲備燃料等,為末日做準備,為了子孫後代,他要求妻子當助產士並學習草藥知識。為了增強生存技能,要求塔拉學習摩爾斯電碼,他活在對時間的恐懼中,一直處於備戰狀態。

這位父親脾氣古怪、不合常規,他教導孩子醫生是墮落之子,家庭教育和災難都是上帝的旨意。他獨斷專制,認為女人就該待在廚房裡,不可以穿短裙、不可以露肩膀,認為女兒的舞蹈班教人放蕩不羈。哥哥肖恩更是殘忍暴力,他視塗口紅、與男性交談的塔拉為妓女,為了懲罰塔拉對自己的不敬,幾次把她的頭按入馬桶,他以愛的名義,頻頻對塔拉施以虐待,導致塔拉對異性有了心理障礙。

豆瓣9.0《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勇敢定義自己,人生不再一成不變

塔拉·韋斯特弗

以信仰為榮的父親和以羞辱她為樂的肖恩,用他們畸形的愛,對塔拉施加著難以磨滅的影響,她的視野邁不過大山,她對未來的想象止於末日那天。

在塔拉閉塞的童年世界,幸好還有母親在教育上的部分堅持。童年時她跟母親學識字,良好的閱讀習慣,也為後來的學業打下了基礎。

塔拉人生的轉折點,是哥哥泰勒的出走。

泰勒自律好學,喜歡看書、聽音樂,曾自學微積分。當上大學的願望被父親否決後,他義無反顧地離家追夢。這個與家人格格不入的哥哥,可以說是塔拉的良師益友,他告訴她山外有不一樣的世界,他鼓勵她自學、參加楊百翰大學的入學考試,耐心為她解題,他激起了塔拉對大學的嚮往。

歌德說:“勇敢裡面有天才、力量和魔法” 。

勇敢堅持自我的泰勒,為塔拉樹立了榜樣,施予她突圍的力量,指引她應當像鳥一樣,飛向屬於自己的那座山。

豆瓣9.0《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勇敢定義自己,人生不再一成不變

02、走上覺醒之路——好奇的種子已經播下,只需時間和厭惡讓它成長

當塔拉在廢料場幹著沉悶的體力活時,會不自覺地想象泰勒的學校生活,產生了“要去上學”的念頭。於是,在幫母親製作酊劑、混合精油之餘,她努力不丟下學業。

可父親視女兒的自學可恥可憎,發現她看書,便千方百計把她拽走,塔拉只好提防著,在他回家之前溜走,躲在劇場的包廂裡自學,雖然過程很難,好在她堅持了下來。

當“末日”那晚一切如常時,塔拉目睹了父親的崩潰,對父親的信仰不再深信不疑。

當因父親的操作失誤,被長釘扎傷、重摔在地上時;當被父親要求,操作稍有不慎便會殘肢斷臂的“死亡機器”時;當把“腦袋開花”的肖恩送去醫院,被視為叛徒時,她曾強忍淚水、恐懼絕望、惴惴不安,這些經歷一次次堅定了塔拉離開的信念。

畢淑敏說:生命有裂縫,陽光才照得進來。

有心人天不負,17歲那年,她如願考進了楊百翰大學。進入大學後,塔拉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豆瓣9.0《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勇敢定義自己,人生不再一成不變

對歷史的重新認知,她意識到自己與家人之間,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心理學的啟蒙及童年夢魘“魯比山事件”的真相大白,讓她明白,偏執、狂躁且有被害妄想症的父親,其實是得了“雙相情感障礙的”精神疾病。

為此,她感到憤怒。那些歷歷在目的童年陰影、災禍原來都是父親一手造成,全家一直生活在警覺及持續的恐懼中。父親總是將信念置於安全之前,在經歷了第一次車禍、第二次車禍、垃圾箱療傷、著火、托盤墜落這些事件後,家人們傷痕累累,但父親仍堅信自己是正確的,付出代價的卻是他們。

之後,塔拉開啟了一段覺醒之路,開始重新審視父親、肖恩和自己。她開始對雙相情感障礙進行研究,通過諮詢神經學家和認知專家,寫了關於雙相情感障礙的父母對孩子影響的論文。

因為身在其中,所以自己才是破局人。她成功的學業,其實是一種自我的探尋,她親手揭開了謎題和困惑。

豆瓣9.0《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勇敢定義自己,人生不再一成不變

03、自卑與自我救贖——-決定自己是誰的最強大因素,來自內心

雖然離開了家,但很長一段時間裡,原生家庭的烙印與她如影相隨,貧窮、妥協和偽裝,使塔拉陷入了深深的自卑。

因為不被家庭支持,她所有的學費都是靠自己賺取,十九歲時曾身無分文,她通過四處打零工、賣馬、甚至嘗試賣血去籌集學費。因為悲觀,她曾宿命般認為學業無法繼續。

她假期想在外打工,卻被父親逼著回到廢料場做幫工,並將她的疏遠視為自命不凡和忘本。暴雨之夜,衣服被父親扔到門外草地上的那刻,她退縮了,又回到了那個想逃離的世界。她不敢讓戀人看到自己真實的生活,不敢和盤托出家人的信仰,她無法正常戀愛。

無論在教堂還是在晚宴,她喜歡穿著黑色衣服坐在不起眼的地方,想遁形卻又不甘當陪襯,內心滿是衝突和掙扎。

“我內心有什麼東西腐爛了,惡臭熏天,令人作嘔,僅憑衣服無法掩蓋。”

索倫·克爾凱郭爾在《致命疾病》一書中說:無法成為我們自己,是一切絕望的根源。

豆瓣9.0《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勇敢定義自己,人生不再一成不變

她接受了主教的心理疏導,開始重塑自我;接受了助學金計劃,不再狼狽不堪;她嚮導師求助,想要拓展自我,申請了劍橋的留學項目,也是在那裡,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賞識。

“我在劍橋教了三十年書,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論文之一”、“你就是黃金,金子就是金子”。

導師和教授們的讚美,讓這個從小習慣了被侮辱的女孩驚慌失措。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有回應,就有了光;無回應,即絕境”。導師的回應,像一縷光照亮了塔拉的世界,她感受到了被關愛、被理解、被看見,她的自信被點燃。

強大來源於內心,她成為了楊百翰大學第三位獲得“蓋茨獎學金”的學生。再赴劍橋求學時,她已經恍悟女性的天賦和報負不該被界定,看到了未來沒有終極答案的可能性。她的思想徹底改變,她強迫自己與人交往,嘗試紅酒和時尚的衣服,寫“自我主權”概念類的文章。

她在相當程度上,活出了自己的主體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豆瓣9.0《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勇敢定義自己,人生不再一成不變

比爾·蓋茨與作者塔拉·韋斯特弗

04、愛與疏離——接納,是彼此愛著的方式

原生家庭帶來的羞恥感,曾讓她內心彷徨失序,但也因父母不經意流露的愛而消散。

蕭伯納說: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而同時也蘊藏著甜蜜之愛的地方。

那個順從的母親,在塔拉想讀大學,被父親橫加阻攔沮喪不已時,曾悄悄對她說:

“在我所有的孩子中,我原以為你才是那個穿越熊熊大火衝出這裡的人。我從沒料到會是泰勒——那令人意外——而不是你。你不要留下。走吧,不要讓任何事阻止你走。”

“你是我的孩子,我本該好好保護你”。

母親的這句貼心話,一度安慰、治癒了她心裡的傷。當然,她知道父親也是愛她的,在她將遠赴劍橋求學時,父親曾吐露過不安:

“如果你在美國,無論你在哪個角落,我們都可以去找你。我在地下埋了一千加侖汽油,世界末日來臨時,我可以去接你,帶你回家,讓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

豆瓣9.0《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勇敢定義自己,人生不再一成不變

只是,溫情有多彌足珍貴,傷害就有多痛苦戳心。

塔拉與父親的決裂,源於一場不被信任的對質,之後她被肖恩的刀片還有追殺電話威脅,而父母因言辭有失公允,對肖恩的袒護,將塔拉越推越遠,裂痕已經出現,而且越來越深。

為了贏得父母的愛,塔拉甚至想放棄自己對是非、現實和理智的看法。但是她的父母視變化為危險,不管誰要求改變,都會遭到驅逐,他們將這種扭曲的家庭忠誠觀念稱之為信仰。

塔拉與父母多年未見面,她知道與父親之間的隔閡不僅來自時間和距離,還有她的改變。

“我已不是當初那個被父親養大的孩子,但他依然是那個養育了她的父親”。

王爾德說:孩子最初愛他們父母,等大一些他們評判父母;然後有些時候,他們原諒父母。

雖然還在尋找回家的路,但是那個充滿憤懣、怨恨和負罪感的她,在經歷了糾結、自責、疏離後,終於學會了接納過去、接納自己的決定。

她說,那是由一個改頭換面的人,一個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選擇。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這個自我:轉變,蛻變,虛偽,背叛。她稱之為:教育。

豆瓣9.0《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勇敢定義自己,人生不再一成不變

05、結語

塔拉2008年獲文學學士學位,隨後獲得蓋茨劍橋獎學金。2009年獲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獎學金赴哈佛大學訪學。2014年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18年出版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書,被《時代週刊》評選為“年度影響力人物”。

這樣的成就,跟她曾經的想法形成了鮮明反差:童年時,她曾以為自己會嫁給農場男孩,在山上過一生;讀書期間,被賬單逼到窘境時,她認為成為雜貨店經理也未嘗不可;即便是報考楊百翰大學,初衷仍是學習音樂,以便將來能指揮唱詩班。直到她逃離了大山,打開了另一個新世界,打開了生命的無限可能。

教育改變了她和兩個博士哥哥的命運,塔拉與他們保持著親密的家人聯繫。相反,另外四個留在父母身邊的兄弟姐妹,都沒有高中文憑,在經濟上依賴父母,教育將他們一分為二。

豆瓣9.0《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勇敢定義自己,人生不再一成不變

在接受福布斯雜誌訪談時,塔拉說:

“教育意味著獲得不同的視角,理解不同的人、經歷和歷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讓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應該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視野的開闊。它不應該使你的偏見變得更頑固。如果人們受過教育,他們應該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是更確定。他們應該多聽,少說,對差異滿懷激情,熱愛那些不同於他們的想法。”

其實成長不必揹負他人的問題,只要有心改變自己,就非常有可能改變。塔拉在破繭成蝶的求學和成長中,學會了從不同角度看待自己和家人,學會接受不同的聲音,明白了定義自己的不是環境等外在因素,而是自己的內心。

法國羅曼·羅蘭說過:一個勇敢而率真的靈魂,能用自己的眼睛觀照,用自己的心去愛,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斷,不做影子,而做人。

生活是一副枷鎖,塔拉的故事告訴我們,堅持和信念,讓人生不再一成不變,只有依靠自己,勝算才更大。教育不是被規訓,而是勇敢定義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