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大瘟疫:席捲關中的霍亂是如何散去的

《白鹿原》第二十五章描寫了一場空前的大瘟疫,它“像洪水漫過青蔥蔥的河川的田畝,像烏雲瀰漫湛藍如洗的天空”,在原上所有村莊蔓延,讓一切人顫抖。

得了病的人先是上吐下瀉,按照書裡面中醫冷先生的說法,這叫“兩頭放花”。之後會眼窩凹陷甚至失明,臉上呈現一種綠瑩瑩的顏色。幾天後,人就不行了。瘟疫持續數月,白鹿村裡隔三差五抬埋死人,哭聲甚至已經引不起人們的同情,白嘉軒的媳婦仙草就是在這場瘟疫中死去的。原上的人認為這是田小娥的鬼魂帶來的邪氣,直到白嘉軒修起一座鎮妖塔,瘟疫才過去了。

往事 | 1932年大瘟疫:席捲關中的霍亂是如何散去的

圖片來自2017年電視劇《白鹿原》

《白鹿原》中的很多事件,都有真實背景。這場大瘟疫,實際上寫的是發生在1932年的關中大霍亂。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飲用或者食用被病菌汙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霍亂這種病是在清代由外國傳入中國的,並從中國沿海向內陸省份傳播。根據其英文發音,又被譯作“虎烈拉”,時稱“虎疫”。

往事 | 1932年大瘟疫:席捲關中的霍亂是如何散去的

圖片來自文章《劉炳濤:1932年陝西省的霍亂疫情及其社會應對》

1932年的霍亂幾乎遍佈全國,是中國有史以來這種病最氾濫的一次。4月26日,第一例霍亂出現在上海。5月23日,武漢成為第二個發現霍亂的城市。據當時粗略統計,共有23個省市、306個城市出現疫情。

一位山東的小學教員,記錄了疫情發生時的一些情形。他所在的縣有三分之二的人染病死去,剩下的家家戶戶都在焚香燒紙。老鄉們傳說“瘟神是講年頭的,轉過年頭來,就會好了”,於是全鎮的人竟然在大夏天決定了一個“過新年”的日子,並在那天營造出一派新年的景象……

而在陝西,這次疫情傳染範圍之廣、死亡人數之多都居全國前列,堪稱陝西近代史上的一次大災大難。

往事 | 1932年大瘟疫:席捲關中的霍亂是如何散去的

截圖來自文章《劉炳濤:1932年陝西省的霍亂疫情及其社會應對》

一般認為,陝西的疫情是6月19日,最先在潼關東關車站發現的。霍亂傳播速度很快,到了7月中旬,已傳染華陰、華縣、澄城、朝邑(今屬大荔)並波及臨潼、西安。人感染霍亂後有兩個明顯症狀:一是腹瀉加嘔吐,嚴重者甚至出現便血、吐黃水;二是小腿肚轉筋,耳鳴口渴,呼吸急促,表情呆滯,眼窩塌陷。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病人很快就昏迷死亡,就像《白鹿原》裡寫的那樣。潼關發生疫情後平均每天死亡30餘人,華陰縣到8月8日死亡人數已經過萬。

往事 | 1932年大瘟疫:席捲關中的霍亂是如何散去的

美國《生活》雜誌攝影師卡爾·邁登斯拍攝的1941年的潼關

這次霍亂是怎麼來到陝西的呢?很可能是沿著隴海鐵路從外省輸入的,因為隴海鐵路此前一年剛剛通到潼關。而疫情在陝西境內的傳播,也明顯呈現出沿著交通幹線、自東向西、由城而鄉蔓延的特點。

1932年陝西的公路事業已經有了較大發展,西安至潼關、至長武、至鳳翔、至眉縣的公路都已通車,這為病毒迅速傳遍關中提供了便利。

關於霍亂的來源,還有另一種說法。時任防疫委員會常委的楊叔吉說,潼關的霍亂是在端午節前三天(6月5日)發生的,初染之人為河南籍劉姓母,由於飲用了潼水而發病,之後潼水旁的居民,戶戶染疫,家家死亡,他由此推斷,應是有人投毒。

這種說法更為民間“喜聞樂見”,於是各種投毒染病的消息屢見報端。富平縣通訊稱水泉因投毒而變色,百姓飲水恐慌。武功縣報告說,發現漢奸投毒數次,已專門制定“已服毒水急救法”。長安縣還抓獲了一名投毒漢奸,此人姓姜,乞丐打扮,自稱同夥有17人之多,因為城市裡面不好下手,就到農村來投毒,毒藥是一種白而略帶紅色的粉末。報刊上登出來的投毒方法五花八門,除了放水裡的,還有放到瓜果蔬菜裡的。

由於前一年東北剛發生了“九一八”事變,當年年初又有上海淞滬會戰,全國上下反日情緒高漲,那些“投毒”分子往往被認為是日本人派來的。這就為鄉間送瘟神的迷信活動增添了新花樣,朝邑縣“每晚人民各以色紙糊成飛機、船隻等,上書內載虎列拉,航駛日本,俾日人中此癘疫,悉數滅亡。各巷巷鎮並以鑼鼓大作,喧天焚送”。

有研究者分析,水源汙染導致霍亂蔓延是合理的,但投毒的說法就不太可靠了。以當時一般人的知識水準,且不說含有霍亂弧菌的“毒”不好攜帶,就算能夠攜帶也沒幾個人敢帶,畢竟病菌可不是毒藥。楊叔吉先生曾在日本學醫,是醫學方面的專家,之所以會作出“投毒”這樣不嚴謹的推測,大概也是受了當時社會上情緒的影響吧。面對大災難,人類難免不恐慌,而恐慌,就會產生謠言。

霍亂傳到西安是在7月20日,造成的結果也很慘痛,一個多月就有1311人發病,937人死亡。往往是一人患病、全家難免;一家患病,全巷遭殃。西安城裡萬戶蕭索,路斷人稀。

疫情最終波及的範圍,西到寶雞,北至榆林,南抵安康,已經遠遠不止關中地界。據《陝西省志·人口志》,此次霍亂傳染了60個縣,患病人數有50萬,死亡人數約20萬,死亡率在40%左右。

之所以會如此嚴重,除了醫學知識匱乏、醫療條件較差之外,也與陝西的水旱等自然災害有關,這正是所謂大災之後必有大疫。

據氣象專家研究,自1921年後,陝西進入了一個長達十年的乾旱期,1928年春到1929年秋更是出現了長達600天的極端乾旱天氣,導致了陝西近代史上著名的“民國十八年(1929年)饑饉”。霍亂髮生的1932年,西安年降水量少於平均年份一半以上。旱災,不僅使汙染物集聚不散,也使關中百姓吃不飽飯,身體素質下降,抵抗力弱化,這就為霍亂肆虐創造了條件。

為應對這場虎疫,政府又做了些什麼呢?當時駐陝的楊虎城將軍於7月1日主持召開省政府會,宣佈成立臨時防治霍亂委員會,聘請楊叔吉、石解人、李潤泉等9人為常委;改西安市平民醫院為西安臨時防疫醫院,並在疫情較重的地區成立臨時防疫處。

防疫醫院成立後,迅速組織了一批防疫醫師派往各縣,並開辦了防疫人員訓練班。當時主動報名參加訓練的有90多人,最後40人考試合格進入訓練班,兩週之後訓練期滿立刻也被派往疫區。

防疫醫院還開始著手對軍隊、政府人員和平民注射霍亂疫苗,印發諸如提醒注意用水、嚴防蒼蠅、禁食生冷、隔離病人等傳單,命令各地開展衛生清潔運動。


往事 | 1932年大瘟疫:席捲關中的霍亂是如何散去的

1934年西安城東門裡長途汽車

為了有效切斷傳染鏈,政府部門進行了交通管制,將西安與潼關間的長途汽車暫停,雖然暫停得稍晚了些,但也還是有用的。相比之下,隴海鐵路局的6條措施則更為有力:一是暫停由河南閿鄉開往潼關的列車;二是對列車車輛隔日消毒一次;三是設檢驗檢疫所檢查來往旅客;四是嚴禁商販售賣一切瓜果冷食;五是設立臨時隔離所收容患病的旅客;六是對車上的飲用水消毒。可見無論中外古今,面對傳染病,隔離、消毒都是有效的、必須的措施。

在政府的帶動下,城市居民的防疫意識有所提升。一些人主動去注射疫苗,各市縣紛紛開展撒石灰消毒和大掃除運動。但在農村,像白鹿原上那樣的迷信活動依然如火如荼,還有一些村民走上了逃亡之路。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霍亂,得到了各地的關切。全國紅十字總會賑濟藥苗50包,上海華洋義賑災總會郵寄萬金油3000盒,于右任、謝葆貞(楊虎城夫人)捐獻大量疫苗,還有一些人冒著危險奔赴疫區開展防治。

疫情持續了4個月,才漸漸散去。雖然後果慘烈,但卻推動了陝西現代公共衛生體系的建立。

疫病過後,楊虎城提議設立陝西防疫處,地址在西安市五嶽廟門,設防疫科、製造科、事務室。防疫科主要負責傳染病的治療診斷及預防等,製造科主要生產霍亂菌苗、牛痘疫苗、狂犬疫苗等。防疫處設立當年,即開展了西安市首次大規模霍亂疫苗注射,動員全市公、私立醫院和診所參與,總計注射霍亂疫苗達16萬人。這個機構連同其工作,都開了陝西的先河。

防疫處第二年還設立了附屬醫院,後來雖幾經變動卻延續至今,成為西安市第八醫院,也即陝西省傳染病醫院。該院如今的院徽上面,依然寫著1933的字樣。

在防疫處成立一週年時,邵力子先生送來題詞:“無恆不可作醫,防疫更有甚焉,勿僅談虎而色變,願共弭患於未然!利用科學以破迷信,乃知人定可以勝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