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卻逆襲成為皇長子伴讀,看王安沉浮品萬曆帝心

今天聊聊明朝的一個太監——王安。大家可能對這個名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當初大名鼎鼎的魏忠賢就是跟著他的。陌生是因為對這個太監的形象很抽象,知道他做過些什麼事,但更進一步問,他究竟做了些什麼,怎麼做的大家就都不清楚了。關於王安的史料不多,不過在研究這些史料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王安的經歷是不是折射出明朝幾位皇帝的一個態度呢?我們可不可以用皇帝的態度來解釋在王安身上的諸多疑點呢?那麼接下來讓我們回到當時的歷史中去。

這一章就聊一聊從王安身上能看出萬曆的什麼“心思”。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卻逆襲成為皇長子伴讀,看王安沉浮品萬曆帝心

陳矩為什麼要推薦馮保的手下給皇長子當伴讀?

這個問題,在初看史料的時候很容易疏忽。但為什麼我要提出這個問題呢?這個可不是我在無中生有、暗度陳倉、憑空想象、憑空捏造。(請忽略這個抖音梗)。讓我來先捋一捋當時的環境了。這個王安初入宮的時候是在馮保手下的。馮保和萬曆的關係不簡單,是萬曆從小的玩伴,感情深厚,萬曆也熱情的稱之為“大伴”。可是萬曆十年,張居正死後,馮保被清算。

馮保被清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於私他和張居正關係非淺。於公張居正作為士大夫的勢力倒臺,那麼為了平衡士大夫和宦官之間權力關係,作為宦官的馮保也一定會被趕下臺。不然馮保就有可能繼承張居正的政治主張,將官員依附於自己門下,成為一個專權的宦官。可以說萬曆清算張居正和馮保,純粹的是為了奪權。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卻逆襲成為皇長子伴讀,看王安沉浮品萬曆帝心

我們都知道歷來政治鬥爭歷來是殘酷的,失敗的一方可能被永遠退出歷史舞臺。雖然說王安在萬曆六年被選入內書堂讀書,不過他是如何進的內書堂沒有史料記載。我們不妨看看現在,如果你要在公司內,跳槽到另一個熱門職位,通常有三條路可以走。第一條那個職位的領導直接來挖走你。不過像這樣跨部門挖人的事,會得罪人,所以一般來說沒什麼人願意去做。那麼第二條路就是毛遂自薦,自己向公司人事部門申請調崗。不過可能走這條路的人比較多,你要是想殺出重圍還是有點難度的。第三條路是向自己領導提出有調崗的想法,讓自己領導出面去撮合這件事。通常這條路的成功概率最高,其一是體現了你良好的社交能力,其二有領導背書,也是領導對你能力的認可。

那麼內書堂這麼一個對於太監來說是熱門的部門,王安得到馮保的賞識,從而被推舉進去讀書的可能性是很高的。不管王安願意不願意承認,別人始終會把馮保看成是他的靠山。馮保一倒,王安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當然,作為政治鬥爭的失敗者,如果想要東山再起,也不是不可能,比如說趙匡胤當政時期,趙普和趙光義鬥失敗後,開寶六年被調出京師,後來在趙光義手裡再度封相。再比如說“閹黨”阮大鋮,直到南明弘光政權才得以翻身。前者提出了“金匱之盟”和趙光義進行權利交換,而後者以重金賄賂東林黨重要人士。那麼王安是否是通過這樣的手段才讓陳矩推薦,獲得皇長子伴讀的“職位”呢?

對於當時的王安來說,無論是權利交易或者重金賄賂,似乎都是走不通的。先不說陳矩這個太監行事老成穩重,單單王安想要和陳矩進行權利交易,已經是不可能的了。為什麼說這不可能?我們先看看趙普,這人可是趙匡胤當年的心腹,當初也是把持朝政多年的宰相。而王安呢?再風光的時候,也只是馮保的門下,換句話說,他要想和陳矩做權利交易,這“咖”位不夠。

再說重金賄賂,王安肯定不會像阮大鋮一樣出生在一個大富大貴之家。而且還是一個“政鬥”的失敗方,自保或許尚且有餘,但要是說有多少錢可以去賄賂陳矩,那是萬萬不可能滴。

而且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在馮保倒臺後,王安投靠到陳矩的可能性不高。看下王安的履歷,只說了一開始跟著馮保。萬曆六年被選入內書堂讀書。但之後就斷片了,一直到被陳矩推薦當皇長子朱常洛的伴讀。中間的一切都沒記錄。這沒記錄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王安在當時就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不值得記錄。為了比較,我們看看魏忠賢的履歷,先跟著魏朝,然後跟著王安,再跟著朱由校,這履歷清楚明白,任何事都有跡可尋,不像王安大段大段時間是空白的。所以

如果當時王安真的是跟著陳矩或者其他權宦,那應該能在史書上被記上一筆

那麼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再不可能也是真相。陳矩推薦王安,一定看重王安這個人的才華和品質,而不是其他。所以極有可能,王安還是在馮保門下的時候,或者在內書堂讀書的時候,他的才能就被別人所發現了。

有人會覺得陳矩這樣做也有可能是知道朱常洛不討萬曆喜歡,故意安排一個被冷落的太監去伺候朱常洛。史書上有這麼一個記載,說朱常洛大冬天的去讀書,太監不幫他燒炭取暖,故意奚落朱常洛,一旁教書在大臣看不下去了,罵了太監幾句,這才有人去給朱常洛燒炭取暖。那麼陳矩究竟是不是出於這個目的,才恰巧把王安安排給朱常洛的嗎?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卻逆襲成為皇長子伴讀,看王安沉浮品萬曆帝心

陳矩——影視形象

萬曆為何同意曾經“敵人”的手下當自己長子的伴讀?

接著上一PART的問題。答案當然不是,因為陳矩不敢。為什麼說陳矩不敢這樣排擠朱常洛?這就要說到萬曆的心思了。主流觀點是,萬曆希望立次子朱常洵為太子,不喜歡長子朱常洛。但是從各種跡象來看,萬曆極有可能是在等王皇后生一個嫡子。至於王皇后能不能生出一個嫡子,還是個未知數,所以這樣一來,萬曆心裡肯定也有朱常洛作太子的打算。如果說陳矩很愚鈍,讀不懂萬曆的心思,分不清之間的厲害關係,只要他看一看擺在檯面上的明牌就知道了,在後宮中,太后、皇后都是站在朱常洛這一邊的。外面的大臣更是不要說了,沒少找鄭貴妃和朱常洵的麻煩。在面對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的局面,一向以寬厚待人的陳矩如果此時涇渭分明的給朱常洛找不舒服,那麼他就不叫陳矩了

我們再看看萬曆,萬曆知道王安這個人嗎?可能性很大,畢竟王安曾經是跟著馮保的,而馮保和萬曆的感情極為深厚。要說萬曆知道有王安這麼個人,再正常不過了。那麼當萬曆看到陳矩去推舉一個被自已親手“幹掉”的人的手下,當自己兒子的伴讀,他會怎麼想呢?他會猶豫嗎?會疑心陳矩給他下套嗎?

以上兩個問題的答案是“否”。萬曆不曾猶豫,因為萬曆也確實有打算讓朱常洛當這個太子。有人看到這裡也許會覺得我在為了吸引眼球而胡扯,其實不然。我們反過來想想,如果萬曆真要廢了這個太子,會怎麼做?讓我們往前看看,朱厚照當太子的時候,身邊有個太監名叫“劉瑾”,看太子年幼,便施展渾身解數,極盡討好朱厚照,最終使得朱厚照玩物喪志。再往後看看,魏忠賢也是如此啊,看朱由校年幼,也是極盡討好,讓朱由校不務正業。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卻逆襲成為皇長子伴讀,看王安沉浮品萬曆帝心

王安當這個伴讀是萬曆二十二年,那時候朱常洛才12歲,還是個小孩子。那麼如果萬曆不想讓朱常洛當這個太子,玩點“陰”的,只要讓一個只懂吃喝玩樂,諂媚主上的太監去陪著朱常洛即可。

而且朱常洛也確實不是一個什麼雄才偉略的主。《明史》上有這麼一個記載,“萬曆二十二年,陳矩薦於帝,命為皇長子伴讀。時鄭貴妃謀立己子,數使人摭皇長子過。安善調護,貴妃無所得。”這段話得細品,可心品出很多東西,這一點以後會慢慢去分析,前說眼門前的。這一段提到了,王安好幾次讓人把朱常洛所犯的過錯給遮掩過去。再看看前面一句,鄭貴妃是想要立朱常洵為太子,才去找朱常洛的把柄。這一句話要注意“謀立己子”中間的“立”字,而不是“奪”。說明當時朱常洛還不是太子,也就是說,這事發生在萬曆二十九年,朱常洛被封為太子之前。也就是說,這是在朱常洛12歲至虛歲20歲的事。

更重要的是,這些把柄是足以影響朱常洛當太子的,不然鄭貴妃花這麼些心思去收集這些有的沒的,難道是吃飽了沒事幹?可是一個十來歲大的小孩子能有什麼把柄好抓?其中多數極有可能是貪玩,還是相當厲害的那種。那麼如果這時候萬曆再安排一個類似於劉瑾這樣的“佞宦”給朱常洛,恐怕這個朱常洛是在劫難逃了。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卻逆襲成為皇長子伴讀,看王安沉浮品萬曆帝心

對於萬曆同意讓王安當朱常洵的伴讀,是還有一層想法的。畢竟萬曆雖然是有把朱常洛冊為成太子的想法,可是確實也是不太喜歡朱常洛。為什麼說萬曆不喜歡朱常洛?我們看下朱常洛這個孩子,他真的不能算是一個有天子之相的孩子。讀個書還被太監算計,給凍得不要不要的。可是即便再怎麼遭萬曆不待見,朱常洛始終是皇長子,體內流著萬曆的血,所謂虎父無犬子,作為皇子長落到這般田地也太沒“腔調”了。何況被欺負成這樣,萬曆作為爹會不管不問?退一萬步說,即便萬曆真得不挺他,但是太后、皇后總還是為他撐腰的。在這種情況下,朱常洛還被太監欺負,只能用“窩囊”來形容了。作為五歲能讀書的萬曆來說,不喜歡朱常洛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所以知子莫若父,朱常洛什麼樣的為人,萬曆極有可能心裡門清。所以萬曆把一個有品有德,忠貞堅毅的王安安排在朱常洛身邊,不得不說萬曆是有考慮把天下交給朱常洛的,是想好好扶持他的

在這一章的結尾處,是要做一個總結了,我們以王安被選為朱常洛的伴讀這件事為切入的角度去看萬曆對立儲這件事的態度,得到一個和主流意見相左的答案,萬曆是有心裡準備立朱常洛為太子的。那麼從王安之後波瀾起伏的經歷中,在橫跨兩朝的時間長河中,我們還能品出泰昌、天啟的心思嗎?請關注作者,我們下週繼續。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卻逆襲成為皇長子伴讀,看王安沉浮品萬曆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