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之前,吳承恩曾作詩罵皇帝和文武大臣是“五鬼、四凶”


《西遊記》之前,吳承恩曾作詩罵皇帝和文武大臣是“五鬼、四凶”

吳承恩家祖籍安東,即現在的漣水縣,元末明初遷居淮安,至吳承恩已五代。高祖吳鼎是個平民,曾祖吳銘做過浙江餘姚縣的儒學訓導,祖父吳貞是國子監監生,做到了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的儒學教諭,都是品極低下、職務清閒的小官,專管教化和訓誨全縣的秀才。他父親吳銳四歲時,祖父就去世了,最後在一些同僚的資助下,才得以用棺木運回老家安葬。吳銳成年後娶徐氏為妻。徐家是個開設綵線絲帶店的,吳銳也跟著經營這種生意,就此棄學從商,再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謀取功名了,吳承恩家也因此由書香門第敗落為小商人的家庭。徐氏只生了一個女兒叫吳承嘉。吳銳又娶偏房張氏生了吳承恩。吳承恩自小頭腦聰穎,智力過人,人稱神童。他在父母的影響下,愛聽神魔故事,蒐集唐僧取經的戲劇、評話等資料,經常避開家人進行閱讀。   

  吳承恩年輕時與戶部尚書葉淇的曾孫女葉氏成婚,生有一子叫鳳毛,狀元沈坤曾將愛女許嫁鳳毛,後鳳毛夭折了,而沒有成婚,這是吳承恩為沈坤的父母撰寫的墓誌銘。 

  吳承恩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轉衰、日趨腐敗的時期,宦官劉瑾及嚴嵩父子先後擅權。吳承恩雖滿腹經綸,才華過人,卻飽受挫折與埋沒,終其一生,報國無門。由於妻兒早逝,他的晚景淒涼,1582年,吳承恩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終年78歲。

  為編著《西遊記》,吳承恩遠涉名山大川,積累了大量的感性素材。吳承恩曾經寫過著名詩篇《二郎搜山圖歌》。吳承恩三十六歲那年,明世宗南巡承天府(今湖北安陸縣),隨駕文武大臣乘機敲詐勒索,大撈橫財,鬧得民不聊生。吳承恩按捺不住滿腔的憤懣,寫了這首詩。詩中把那些禍國殃民的文武大臣比作二郎搜山這個神話傳說中的“妖魔”,斥之為“五鬼”、“四凶”,痛快地罵了他們一頓,連皇帝明世宗也遭到了他的斥責。

二郎搜山圖歌

李在唯聞畫山水,不謂兼能貌神鬼。筆端變幻真駭人,意態如生狀奇詭。

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揮部從揚靈風。星飛電掣各奉命,蒐羅要使山林空。

名鷹搏拏犬騰齧,大劍長刀瑩霜雪。猴老難延欲斷魂,狐娘空灑嬌啼血。

江翻海攪走六丁,紛紛水怪無留縱。青鋒一下斷狂虺,金鏁交纏擒毒龍。

神兵獵妖猶獵獸,探穴搗巢無逸寇。平生氣焰安在哉,牙爪雖存敢馳驟。

我聞古聖開鴻蒙,命官絕地天之通。軒轅鑄鏡禹鑄鼎,四方民物俱昭融。

後來群魔出孔竅,白晝搏人繁聚嘯。終南進士老鍾馗,空向宮闈啖虛耗。

民災翻出衣冠中,不為猿鶴為沙蟲。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

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嘆息。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

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誰能為我致麟鳳,長令萬年保合清寧功。

(文 若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