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時期的明朝,在當時的世界上可以算第幾強國?

庭州行者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朱棣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發揚其父輩開創的基業,創造出遠邁漢唐的永樂盛世。學者蔡石山在其《永樂大帝——一箇中國帝王的精神肖像》一書中這樣寫道:“在他統治明代中國二十二年期間,他為明帝國定下了歡快明亮的基調……經濟增長,文化再生,領土擴張以及外交上的榮耀”。而同時期的歐洲等國家處於資本主義萌芽階段,若論明朝朱棣在當時世界歷史上應位列強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在軍事方面,開疆擴土,版圖擴大。當時最大的敵人莫過於北方的蒙古。朱棣出身軍旅,有極強的控制慾和不服輸的性格,多年的軍旅征戰,具備軍事家的謀略、殺伐果斷。朱棣五次親征蒙古,大獲全勝,每次都是五十萬大軍。蒙古兵以騎兵為主要戰鬥力,最喜野戰,但不敢與明朝的軍隊交鋒,可見當時明朝軍隊的超強戰鬥力。一直以來,中原地區對北方部落的戰鬥多以失敗告負,主要源於騎兵的差距,而明朝朱棣期間,卻徹底扭轉了這個圍繞中原地區上千年的難題。

當時一次閱兵,朱棣成功震懾了27個國家,明朝成為實力最強的軍事帝國。

二、經濟方面,勵精圖治,國庫充盈。明朝建立初期,百廢待興,朱元璋休養生息三十年,後又經過朱棣的勵精圖治,鼓勵生產,在短短几十年內達到巔峰。朱棣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尤其是對蒙古的戰爭,動輒幾十萬軍隊出征,卻從未為糧草擔憂,體現出當時明朝的強大經濟實力。此外,朱棣還做了一件最消耗經濟的事情——遷都,這些無不彰顯明朝的強大國力和經濟實力。據史料記載,當時國家一年收入大約達1.2萬億白銀。

三、文化層面。永樂年間編撰的《永樂大典》幾乎囊括了明朝以前全部的書籍內容,字數多達數億,現存的幾百卷《永樂大典》,僅僅是當初的3%,足見這部《永樂大典》的內容有多豐富。流傳後世的經典四大名著裡,有三部誕生於明朝年間。

四、外交方面,用一句成語來形容朱棣期間的明朝外交最為合適:萬邦來儀,展現大國風采。朱棣統治期間,鄭和七下西洋,足跡遍及東南亞、東歐、非洲,許許多多的國家派出使者前往明朝朝拜,而這些使者中,甚至包含一些國家的最高統治者。鄭和航海的根本動機不是經濟上的,而是政治上的。這個目的,就是要建立以明代中國為核心的朝貢貿易秩序。鄭和前後七次遠航,到達了亞洲、非洲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促進了中國人民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鄭和遠航,開創了明代朝貢貿易的一個輝煌時代。

綜上,明代朱棣時期在當時世界歷史上應位屬一流強國。

  

  





嶽之嵐


導讀:這個問題沒有任何異議,個人的觀點很明顯朱棣時期的大明是世界當之無愧的第一強國。同時期的所謂強國還有帖木兒帝國(明朝稱呼哈烈國)、奧斯曼帝國(明朝稱肉迷國)以及四分五裂的中世紀的歐洲。下面我們逐一闡述當時各個國家的勢力分佈以及在生命週期中所處的階段。


時間階段:

明成祖朱棣在位的起止時間為1403年(永樂元年)至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前後共二十二年。二十多年在歷史長河中也就是一瞬間。所以我們選取一箇中間的時間節點方便各國實力的比對。我們選擇的年份是1415年。此時,明朝在成祖統治時期已經穩定下來,東北龐大的奴兒干都司也已經納入帝國的版圖。雖然此時沒有完成遷都,但是針對蒙古的北伐已經進行了幾次。疆域版圖超過千萬平方公里,此時大明的戰力正處於巔峰狀態。南平交趾,北伐蒙古,七下西洋,大明帝國窮盡帝國之力把觸手神向遠方。朱棣有一種為子孫後代掃除一切敵對勢力的意味。可惜到了仁宗朱高熾時期推崇儒家削弱武勳,自廢武功。明朝失去了開拓精神。

帖木兒帝國

帝國的創始人帖木兒在遠征大明的途中暴病身亡,並強行捏在一起的帝國開始動盪不安。1415年大概正是動盪結束的階段,處於帖木兒的孫子沙哈魯統治時期。這段時間也被稱為帖木兒帝國的第二個盛世。帖木兒東南方向和大明的烏思藏接壤,向東隔著亦力把裡(也就是東察合臺汗國)與大明的河西走廊相望。通過明史記載,哈烈長年跟隨西域藩屬進貢獅子、鑽石之類不一而足。哈烈在奧斯曼土耳其壯大之前勉強維持著絲綢之路的暢通並從中抽取豐厚的賦稅。但很快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再次崛起(上次就是在崛起過程中被帖木兒大帝擊敗低調了好些年),哈烈在絲綢之路斷絕,中亞混戰中迅速敗北,一支逃亡印度建立起持續數百年的臥莫爾帝國。所以此時哈烈國力不如大明,否則早就滅掉亦力把裡兵進中原了。還能向大明稱臣納貢?


奧斯曼帝國

本來14世紀末和15世紀初,正是奧斯曼擴張的大好時機。以小亞細亞為基礎向東南歐和拜占庭帝國擴張。為了保護歐洲和拜占庭帝國的基督教道統阻止代表伊斯蘭的奧斯曼的擴張,歐洲組成聯軍和奧斯曼作戰,結果在1396年的尼科堡戰役中,奧斯曼君主巴耶塞特一世打敗了匈牙利、法國、德國等國的聯軍,將近一萬名十字軍被俘幾乎全部被殺。正當巴耶塞特一世躊躇滿志大顯身手的時候,不巧正好帖木兒大帝也開始擴張。在1402年安卡拉戰役中,奧斯曼軍慘敗。巴耶塞特一世被俘。他的四個兒子之間開始了爭奪王位,國內動盪不安。奧斯曼擴張勢頭迅速衰弱直到穆罕默德一世1413上臺才逐漸結束分裂局面,收復喪失的領土。但是在1415年的時間節點上奧斯曼還處於恢復期,帖木兒帝國(也就是哈烈)都沒有把握擊敗。何談跟大明爭奪宇宙第一強國的位置?


金帳汗國

這個朮赤一系建立的龐大汗國到15世紀的時候已經度過了他的巔峰時期。被帖木兒帝國擊敗後就一直沒有緩過氣來。15世紀的時候已經分裂為若干個小汗國。汗國直屬的疆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稱為大帳汗國。其實實力衰弱的和其他汗國也差不多了。幾十年以後就被莫斯科公國和立陶宛的聯合軍隊給揍的鼻青臉腫,徹底喪失了對莫斯科公國的統治。此時他們只能跟帖木兒都無法比(也稱哈烈)。更別說明朝了。

歐洲

此時的歐洲英法長達116年的百年戰爭進行到了尾聲。英國基本喪失了所有歐洲領土,重點逐漸向英倫三島轉移。幾百年前縱橫歐洲的法蘭克王國早就視昔日黃花了。東南歐洲要防備奧斯曼帝國的入侵。中歐的神聖羅馬帝國內部彼此攻殺不休。

由於奧斯曼帝國還沒有拓展成後來橫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絲綢之路還沒有徹底中斷,所以後來依靠開闢新航線起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還處於探索的萌芽階段。整個歐洲沒有成行的龐大勢力,否則也輪不到奧斯曼稱王稱霸。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朱棣時期的明朝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永樂皇帝朱棣在位時期(1402—1424年)的明朝,在當時的世界上應該是第一強國。

永樂大帝朱棣


朱棣在位期間,中國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明朝軍隊訓練有素,並且有成建制的火器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

明朝當時造船業尤其發達,能造出世界上最大的船隻。朱棣曾派鄭和率領龐大的艦隊七次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也廣為宣揚了中國的國威。而在將近百年之後,西方發現新大陸的海洋探險活動才開始。並且哥倫布、麥哲倫所謂的船隊,不過是幾隻小船而已。

同一時期,俄羅斯還是眾國林立,莫斯科大公國才剛剛嶄露頭角。

日本將軍足利義滿


日本剛剛結束了歷時56年的南北朝,總算統一了。天皇成了擺設,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統治著整個島國。但是,各地的大名們經過幾十年的南北對峙,力量強大起來,已經不再把幕府將軍放在眼裡了。日本歷史上光彩奪目的戰國時代即將到來了。

土耳其的巴耶塞特一世


這一時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向東南歐擴張,多次打敗歐洲聯軍,準備征服東羅馬帝國。可是,突厥人帖木兒又大敗土耳其軍隊,俘虜了土耳其的君主巴耶塞特一世。這樣一來,土耳其受挫,東羅馬帝國暫時躲過了一劫,卻不可避免的步入衰落之中。

此時兩個海盜國家也才剛剛起步:1402年西班牙佔領加那利群島;1415年葡萄牙攻佔北非的休達。

聖女貞德在戰鬥中


英法百年戰爭此時正在酣戰。英軍連連獲勝,法軍長期失敗。法國人民受到很大刺激,法國少女貞德挺身而出,率領法國人民起來奮戰。直到朱棣死後不久的1429年,聖女貞德率軍圍攻奧爾良。才算扭轉了法國在百年戰爭中的頹勢。

這一時期,非洲、美洲還是未開發之地呢,也就不再提它們了。至於印度,由於它從來沒有在世界上多麼耀眼過,更不值一提了。

永樂大帝朱棣統治的這一歷史時期,縱觀整個地球,無論從政治上,經濟上,還是文化上,軍事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與明朝相匹敵。因此,明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惰性人兒


歷史上的明朝被很多人歌頌成“世界第一強國和唯一一個沒有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國家”。對於,明朝皇帝也有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等等諸如此類的言談說法。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筆者個人認為,很多人給明朝賦予了太多的美化色彩,我們應該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之下去做出判斷。反言之,如果明朝真的如此強大,又怎會被區區數萬人的異族所殲滅呢?

明朝軍事力量的強盛依賴於明朝創立之初朱元璋實行的“衛所軍制度”。可能很多人對於這個詞感到陌生,簡單的來說,就是用軍屯來保障士兵的自給自足。體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負責鎮守城池而另一部分則去種地以供軍糧充足。這種制度的唯一特點就是“封閉保守”看似完備實際卻是弊大於利。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明朝建立初期有很多的閒置土地,而明朝政府則直接將這些土地劃分給了部隊。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保障軍糧另一方面保證了土地的分配問題,它的弊端就是“士兵的來源問題”哪有那麼多的士兵呢?特別是在國家安定之後,誰不願意留在家裡陪家人而去當兵呢?

不過針對這個問題,當權者也給出了應對的政策。但是,也為明朝後期的滅亡埋下了伏筆。明朝政府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採取了“士兵世襲制”。永樂後期,這種制度的弊端被徹底暴露,衛所官為了自身利益不僅侵佔百姓土地甚至私自奴役士兵種地,引起了不滿。當時貧富差距過大,這也直接導致了一些士兵的逃亡。因此,產生了一種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明朝上報朝廷的軍人數量與實際數量產生了嚴重的不符。

明朝初期軍隊數量一百多萬。朱棣繼位之後,軍隊數量竟然高達二百二十萬人。這樣的數據增長難以置信,對於衛所軍制度還有一個弊端就是“吃空餉”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拿好幾個人的軍餉,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士兵的逃亡一直都是有增無減,明朝官員的工資又不高。所以,一些官員利用這種空缺來滿足自己的私慾。

土木之變時明英宗的50萬大軍一觸即潰。甚至,他本人也做了俘虜。由此可見,其軍隊戰鬥力實在不敢讓人恭維。更可怕的是明正德年間的“京軍”竟然連農民起義軍都無法覆滅更別說衛所軍了。號稱五十萬的京師三大營在明末時期實際也只剩兩萬多人,而此時的明朝正面臨著內憂外患,沿海有倭寇,北邊有蒙古,這些都是明朝當時極為棘手的問題。

為了抵抗外來壓力,明嘉靖時期開始大力推行募兵制。當時,剿滅倭寇正是通過募兵制招來的士兵。但是,募兵通常難以管理並且沒有統一“培訓”所以,在戰爭當中要想取勝也是具有一定的困難而且當時明朝國庫空虛發不出糧餉也導致很多人開始逃亡。因為募兵招來的士兵通常是來自一些偏遠地區無地可種的人們,他們寄希望于軍隊以此來養家餬口。

隨著明朝的“病情逐漸加重”最終被異族所滅,唯一值得讓人欽佩和讚歎的事情就是他一直在和異族持續戰鬥到最後一刻寧死不屈的精神。


迷谷歷史


"遠邁漢唐"這是康熙對朱棣時期的評價,當然第一,毫無懸念

永樂年間的強盛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首先永樂年間經濟實力強

朱棣統治的明朝採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大力發展農業,興修水利,疏通大運河,減輕稅負,使得天下大治,國家富強,據統計,1405年,全國稅糧31133993石,這是連續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萬石以上的稅收,按照當時不足一千萬戶的民戶統計,每戶平均納稅超過三石。此外從永樂元年起軍衛屯田的收入也達到高峰23450000石,加上民戶交納的稅糧,平均到當時人口,人均超過一石。 可見永樂年間農業發達 ,國富民強,經濟實力非常強。



同時永樂年間有很多非常有名的超級工程,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故宮,鄭和下西洋時的寶船 ,命人編纂了《永樂大典》,一本百科全書式的典籍,包容了先秦以來所有經典的書籍……大家想一想如果沒有錢哪裡能搞這麼多超級工程。

綜上可見國家非常有錢,經濟實力強。

軍事實力強

朱棣統治時疆域遼闊,明成祖多次親征漠北,南征安南。據《明史·地理志第十六》記載:“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明成祖時期(1402年-1424年)明朝疆域 明朝的領土囊括內地十八省範圍,初年東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烏地河流域,後改為遼河流域;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並曾在今滿洲、新疆東部、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明成祖時期甚至短暫征服並統治安南(今越南北部),永樂年間明朝極盛國土面積約達1000萬平方公里。


明朝疆域之所以遼闊,那不是吹出來的,是通過陸軍打出來的,靠的是強大的軍事實力。蒙古鐵騎如此厲害,都打不過明軍,可見明朝陸軍世界第一。

同時朱棣派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時的次數和規模都超過了後來的新航路開闢,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海軍艦隊。這支海軍世界無敵,無人能敵。海軍明朝也是第一。

海陸軍都是第一,明朝軍事實力當然世界第一了。

國際影響力

明成祖對外不但宣揚國威,還大力開拓海外交流,派鄭和下西洋,經營南海,還派陳誠出使西域,開創了萬國來朝的局面。當時世界上的國家,歐洲剛開始文藝復興,新航路開闢等都沒有開始,歐洲國家實力還沒有那麼強大,他們實力真正超過中國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亞洲各國都尊中國為天朝上國,中國實力在甲午戰爭以前一直都是亞洲第一,在亞洲實力當然第一;美洲大陸還沒有發現,非洲也一直沒有出現強國……當時世界上也只有明朝實力最強,國際影響力最大了


一代天驕光武大帝


朱棣統治下的明朝到底有多強?

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登基為帝,改元永樂;一個強盛的明朝從此開始。

朱棣統治期間,曾五次御駕親征,北伐蒙古,五次戰爭全部獲勝。

明朝還先後在朝鮮地區、越南地區進行跨國征伐;明朝水師更是堪稱世界最強。英國艦隊和葡萄牙海軍先後被明朝水師擊敗;

連年的戰爭、七次下西洋、以及遷都北京,無不彰顯明朝的強大國力和經濟實力。

永樂年間編撰的《永樂大典》成為了古代文化的巔峰;萬邦來朝使多位國家的國王留戀明朝的繁盛不願離去。可以說朱棣統治下的明朝,絕對屹立在世界之巔


笑談華夏史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朱棣,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成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1424年在位。朱棣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

一 朱棣五次親自率兵攻打北元,對於北元的給予了重大的打擊,摧毀了它的中央機構,還基本覆滅了其軍事裝備,對於明朝的穩固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20年契機。

二 朱棣政治方面,他也是大刀闊斧,力行改革,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

而在這基礎上,建立了內閣制度,加固了國家的穩定

三 大力發展航海貿易,而明朝的航海技術,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縱觀整個明朝,大明的海軍都是當時世界上第一等的。

四 命令編輯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內容包含非常寬泛,是一項非常偉大的文化工程。它裡面所包含的圖書都是沒有經過刪改的,很好地保護我們中國的文化遺產,它也是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

五 朱棣之所以稱之為永樂皇帝,主要是因為他把明朝的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北平,因為這一歷史事件發生在永樂年間,所以就因此得名。而北平的地理位置特殊,它處於農業區也牧業區接壤之地,並且交通位置十分緊要,漢族和其他民族人民可以在這個地方進行貿易,並且定都於此,可以抵禦北方來犯的蒙古人,而且對於東北地區的穩定,也能進一步控制,從而達到控制住全國的局勢的作用。

朱棣雄才大略,明朝在他的統治時期,經濟繁榮,貿易頻繁,萬國來朝,陸軍,海軍皆為當時的世界第一等。



夜雨綿綿不止


永樂大帝朱棣(1360-1424),1402年登基,1424年駕崩。他登基後,內整山河、北擊蒙元、南征安南、東懾倭寇、遷都北京、派鄭和下西洋、組織編篡《永樂大典》,開創了“永樂盛世”。此時的明朝,如果說是世界第二的話,沒人敢稱第一!就是這麼自信!

一個國家強大與否,有兩方面表現:一是經濟實力雄厚,二是軍事力量強大,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也有例外,如建立元朝的蒙古人,軍事實力當時世界無敵,經濟靠掠奪、以戰養戰;再如兩宋,號稱當時世界經濟第一,但軍事不行,被遼國、西夏、金國、蒙古輪流蹂躪,屈辱中生存。真正達到經濟、軍事都強的朝代有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

一、經濟及其他

朱棣採取了多種措施發展經濟,使得國富民強。五徵蒙古、平安南、下西洋這些軍事行動足以證明。其他的,政治制度、文化創新、萬國來朝、造船航海冶金等這些就不多說了,重點說說下面的。

二、強大的軍事力量

這個得多談談。有多強大?吊打蒙古沒脾氣、打遍海上無敵手!明成祖朱棣的時代,就像現在的美國。

歸納了一下:

1.最精銳的騎兵部隊——三千營

三千營,最初以三千蒙古騎兵組成而得名,後隨著部隊的發展,人數不止三千。所屬部隊全由騎兵組成,全套裝備當屬世界一流,在戰爭中擔負突擊任務,對陣蒙古騎兵贏多輸少,不愧為精銳。

2.最先進的火器部隊——神機營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火藥”經常被吐槽,原因主要是來自於滿清慘敗於西方船堅利器——火藥的老祖宗被外人用“火藥”所擊敗。但回顧歷史,古代中國在火藥上的實戰應用和火器發展上,也曾領先世界——那就是明朝的神機營!

神機營是中國和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隊,裝備有火槍、火銃等,後期還有火繩槍。這種獨立槍炮部隊建制在當時世界處於領先地位,比成建制的西班牙火槍兵要早一個世紀左右。明成祖在漠北之戰,開創性地提出了“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戰法,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火器的應用技術日臻成熟,神機營也成為明軍的一個重要兵種,更是明代早期火器部隊領先於世界的佐證。正因如此,朱棣非常重視,專設火器局,用以改進火器質量和戰法。只是後來太過可惜。據傳,左宗棠收復新疆時,在明朝衛所遺蹟挖出了200多枚開花彈,不禁感嘆道:“利器之入中國三百年矣,使當時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島族縱橫海上,數十年挾此傲我”。

據史載,神機營為保證長時間持續射擊,通常使用開國名將沐英所創的“三段擊”戰術,是所有前添槍最核心的戰術,領先西方和日本二百餘年。

此戰術分為三排,前一排首先由處於隊列第1、3、5、7、9、11等位置的士兵射擊,再由處於隊列第2、4、6、8、10、12等位置的士兵射擊。前一排的士兵在每一次射擊之後,馬上將神機銃遞迴中間一排的士兵,同時從中間一排的士兵手中接過裝好彈藥的神機銃。中間一排的士兵從前排士兵的手中接過射擊之後的神機銃,並向後傳遞給第三排的士兵裝上彈藥,再從第三排士兵的手中接過已經裝好彈藥的神機銃,並向前傳遞給前一排的士兵。如此反覆輪換,戰鬥力很強


3.真正的主力部隊——五軍營

五軍營是馬、步軍混編的部隊,是明軍中主力中的主力。朱棣對軍備的重視,使得步軍基本能保證人手一套有鐵護臂的鐵札甲,這比同期的歐洲軍隊的防禦力要強得多(歐洲雖然有了板甲,但只有貴族和騎士才裝備得起,多數士兵仍然是光板)。

以上三部就是我們所熟知、由朱棣一手所創的京軍三大營,主要擔負“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重大使命。平時,五軍營操演營陣,三千營操演巡哨,神機操演火器。遇皇帝大徵,則大營居中,五軍分駐,其內設步軍,外圍為馬軍,馬軍外圍則為神機營。神機營外二十里,設置營圍。這就是三大營基本營制。

三大營

4.最強大的大洋艦隊

鄭和下西洋的艦隊,是當時世界上真正的無敵艦隊,沒有之一!看看艦隊規模,大小寶船40艘以上(每次不同),搭載最早的“海軍陸戰隊”27000人左右,其他還有各類官員、醫生、水手等等。有的觀點認為,最大的寶船排水量可達2萬噸!什麼概念?航空母艦啊!哥倫布的船隊與之相比,螞蟻跟大象的區別!

鄭和下西洋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比哥倫布首航整整早了大半個世紀

三、同期的世界各國

歐洲還處於分裂狀態、英法百年戰爭還在打,腐朽沒落的拜占庭即將走向末日,奧斯曼帝國被帖木兒帝國打得還在恢復元氣,帖木兒帝國在走下坡路、金帳汗國還很弱小,南亞諸國、朝鮮、日本就更不用說了吧?


所以,朱棣的大明王朝,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這一切,當皆歸功於永樂大帝——朱棣!可惜的是,後世之君多為守成,毫無遠見(康熙也不行),再無創新開拓,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西方列強成長、變強,最後成為人家嘴裡的肥肉。


壯哉中華民族


自朱元璋於1644年建立明朝開始,這個王朝就開創了一個又一個輝煌,要說到明朝最繁華、最霸道時期,還要屬明成祖朱棣在位時,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時代——大明永樂。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永樂帝曾豪言道:“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與前朝對比,凸顯大明的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可見他對自己統治的時代十分自信。

雖說在科技方面,永樂年間大明與西方國家各有優劣,但是總體實力上來說,明朝呈現一種碾壓之勢,多項領域讓世界諸國無法望其項背,而今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永樂年間的四項頂尖領域。

▲明成祖朱棣

一、軍事

明朝軍隊數量龐大,巔峰時期曾達到了200萬人,比歐洲各國軍隊的總和還要多上幾分,然而不光光是軍隊人數多,軍隊裝備也格外精良:每五千軍隊配備火槍200杆,霹靂炮1000門,火炮20門,至於弓弩等基礎裝備更是人手一件。

對內戰爭基本就是勝多輸少,強大的蒙古鐵騎,也就是踏遍世界的前朝蒙古鐵騎在明朝以前都是戰無不勝,中原軍隊往往都無法與蒙古騎兵抗衡,主要原因就是騎兵的差距實在是太明顯,然而朱棣在位時期曾多次御駕親征,每次都是大勝而歸,徹底扭轉了這一頹勢。對外戰爭中,明朝曾先後討伐異國,例如朝鮮、越南地區,同樣鮮有敗績。

▲朱棣御駕親征

海軍方面也與西方國家有過爭鬥,英國艦隊、葡萄牙艦隊都先後挑戰過大明的權威,可惜等待他們的不是亮閃閃的真金白銀,而是明朝無情的大炮,自此再沒有任何國家敢挑戰大明王朝的海軍艦隊。

二、經濟

明朝冶金業十分發達,加上大明王朝地大物博,礦產豐富,開採的金銀數不勝數。除了自身開採黃金白銀之外,明朝的瓷器,絲綢,茶葉等產品世界聞名,許多殖民地國家用在外地虐奪的金銀珠寶來交換這些產品,大量資金彙集到明朝。

▲對外貿易

除此之外,朱棣在位時期的幾項舉措也從側面印證了大明雄厚的經濟。頻繁的戰爭、大量的航海行動——例如著名的鄭和下西洋,國內基礎設施的修建,以及皇朝遷都,這無一例外都是需要龐大資金的支持。

三、文化

先說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其中有三部(《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都是來自明朝。此外,現如今存在的幾百卷《永樂大典》也是永樂帝統治年間編寫,要知道的是,這幾百卷書籍只是完整版的百分之三,真正完整的《永樂大典》總字數應該約有數億之多,內容更是包含了當朝以前的所有典籍。

▲永樂大典

四、外交

明朝時最著名的鄭和七次下西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反過來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派遣使者來拜訪永樂帝,那個時候真正做到了萬邦來朝。其實在鄭和之前,朱棣就派遣尹慶於永樂元年出使古裡、滿剌加,次年出使爪哇和蘇門答臘,也就是說永樂帝對外是積極的、銳意溝通的,上位者的態度決定了明朝外交註定強大。

▲鄭和下西洋

可惜,盛極必衰,大明永樂之後明朝實力日益衰落,一日不如一日,也再沒有出現第二個永樂帝了。


汗青正浩


問問題的是大清吹庭州行者。他和北洋海軍炮手其實用的是一個IP。嚴重懷疑兩個號其實是一個人。少數清吹團體就不要再這樣問無聊問題互捧噁心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