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中國1000年」95:劉病已即位,帝國再次迎來春天

三十九年前,魯國一個姓史的姑娘嫁給了當時的皇太子劉據為良娣——這是太子妾的稱號,地位僅次於太子妃——併為太子生下一個兒子,名為劉進。

十七年前,劉進之妻王氏生子劉病已。但數月後,巫蠱之禍爆發。故太子劉據以誅奸救駕為名,在長安起兵。當時的丞相劉屈犛奉旨平亂。雙方在長安大戰五日。雙方死傷逾萬,長安血流成河。

兵敗後,劉據逃亡。但劉進之妻王氏因剛剛生子,行動不便,無法逃走。因此,劉進只得與其母史良娣陪著她留在長安,和他幾個妹妹一起全部遇害。

還在襁褓中的劉病已被人抱走,囚於郡邸獄中。

之後漢武帝徵召原廷尉監丙吉到郡䣌獄中審理巫蠱案,丙吉同情故太子劉據,可憐皇曾孫劉病已,便讓女囚胡組、郭徵卿住在寬敞乾淨的房間哺育劉病已。所需衣食由自己出錢購買。

四年多後,漢武帝病重,聽望氣的人說長安官獄中有天子氣。武帝便派內謁者令郭穣,把長安二十六官獄中的犯人抄錄清楚,不分輕重一律殺掉。

郭穣夜晚來到丙吉所在的官獄,丙吉緊閉大門,說道皇曾孫在此。普通人都不能無辜被殺,何況皇上的親曾孫呢!

兩個人門裡門外的就這樣相持到天亮,郭穣無奈,只好回去稟告,把丙吉的話給漢武帝學了一遍。

漢武帝或許想起當初壺關三老給他的上書了,便擺擺手,說或許這就是天意,算了吧。

然後大赦天下。


「通鑑中國1000年」95:劉病已即位,帝國再次迎來春天

丙吉一看劉病已可以出獄了,就把胡組和劉病已一起送到京兆尹那裡,意思是這孩子沒爹沒媽沒地方去,你們是管京城的官,你們看著辦吧。

結果京兆尹這兩年雖然沒有主官,但下面的屬官也不傻,沒人敢接這個燙手的山芋,就把胡組和劉病已一起退了回來。

丙已沒辦法,只得把他送到外祖母史良娣的孃家。史良娣本來有個哥哥史恭,但此時已經去世。史良娣的母親年歲已大,可憐劉病已孤苦伶仃,便親自照看他。

數月後,漢武帝去世,在遺詔中令掖庭(宮女居住的地方)收養劉病已,並令宗正將劉病已錄入皇家宗譜。從此,劉病已皇室宗親的身份得到了正式的認可。

此時掖庭令張賀曾是劉據的家吏,懷念劉據的舊恩,同情劉病已,就對劉病已體貼入微,還出錢供劉病已讀書。

這個張賀還有一個身份:他是車騎將軍張安世的哥哥。

三年前,也就是元鳳四年,漢昭帝剛剛加冠,劉病已也十三歲了,到了能結婚的年齡。張賀極為喜歡劉病已,不斷在張安世面前誇讚他,還想把孫女嫁給他。

當時張安世剛升為右將軍,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所以把哥哥訓斥了一頓:現在少主在位,你老誇皇曾孫是什麼意思?

為了不影響張安世的仕途,張賀只得作罷。

順便說一句,張安世小兒子張彭祖過續給了張賀,所以和劉病已一起在掖廷讀書。兩個孩子關係極好,相交莫逆。

掖庭還管著負責宮內織作染練的地方,稱為暴室,暴室有個叫許廣漢的小吏——這種小吏一般都是太監擔任。

許廣漢年輕時他當過漢武帝的隨駕人員,後來不小心把別人的馬鞍放到自己的馬背上,不知道怎麼回事,把這個事定性為盜竊,當處死刑。但他選擇了宮刑代死,於是便做了宦者丞——在此之前,他已經有老婆閨女了。

後來上官桀謀逆事發,許廣漢參與了對上官桀在宮中住處的搜索。結果辦事不力,沒有搜出藏在櫃子裡的繩索。所以就把他送到掖庭聽差,後來才做了暴室的一個小吏。

他在宮刑之前生的女兒叫許平君,原本要許配給少府屬官內者令歐侯氏的兒子,結果該出嫁的時候,歐侯氏的兒子卻死了。她的母親為她求人占卜,說她將會大貴,張賀聽說以後,便託人說媒下聘,讓劉病已娶許平君為妻。

就在幾個月前,小兩口喜得貴子,取名為劉奭。

劉病已高材好學,喜歡遊俠,鬥雞走馬,廣為交結。他雖養於掖庭,卻常常出行宮外。在長安諸陵及三輔之間遊歷,常流連於蓮勺縣的鹽池一帶,尤其喜歡跑到其祖父劉據博望苑以南的杜縣、鄠縣一帶地方,去光顧杜、鄠兩縣之間的下杜城。

我相信,在掖挺生活這十幾年,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但該來的,總會來的。


「通鑑中國1000年」95:劉病已即位,帝國再次迎來春天

昌邑王劉賀被罷黜了,霍光又抓瞎了。和朝臣商量來商量去也決定不了誰來當這個皇帝。雖然說漢武帝還有個兒子廣陵王劉胥,但當初就是因為覺得他不靠譜才策立的劉賀,現在回過頭再去策立他,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嘛!所以,考慮誰都不會考慮他的。

可問題是,除了他,還有誰呢?

光祿大夫兼給事中丙吉上書霍光:當年孝武皇帝將幼主和大漢天下都託付給了將軍。孝昭皇帝去世早,沒有留下子嗣,將軍以大義為其選立繼承人,發現所立之人不當時,又以大義將其廢黜,天下人無不敬服。如今,社稷、宗廟、百姓的命運全繫於將軍之手。我聽百姓議論,民間對現任諸侯或宗親都沒有好評。而奉遺詔養育在掖廷的孝武皇帝曾孫劉病已如今已有十八九了,通曉儒家經術,很有才幹,舉止安詳,性格平和。建議可以讓他先入宮侍奉太后,然後對他詳加考察,看讓他繼承帝位是否合適。

剛好杜延年也認識劉病已,對他頗為認可,便上書附議,勸霍光、張安世立劉病已為帝。

七月,霍光與丞相楊敞等大臣研究以後,聯名上書上官太后,立劉病已為帝。

上官太后批示:同意!

七月二十五日,劉病已進入未央宮,面見皇太后,被封為陽武侯。隨即,由群臣奉上玉璽、綬帶,劉病已正式即皇帝位,拜謁高祖,尊上官皇太后為太皇太后。

於是,時年十五歲的上官氏又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太皇太后。

有了皇帝之後,當初勸霍光策立劉賀,又支持霍光廢黜劉賀的田延年上書彈劾霍光:擅自廢立皇帝,不守人臣之禮,大逆不道。

霍光沒理他。

這個事情不大,但卻值得玩味。

田延年全程參與並且堅定地支持了霍光廢立劉賀之事,他這時候跳出來上這麼個奏疏目的是什麼?

在我看來,他既不是與霍光決裂了,也不是為了譁眾取寵。他彈劾霍光擅自廢立皇帝,恰恰是為了洗白霍光廢立皇帝。

這個道理很簡單:霍光已經廢立了一個劉賀,現在又主導著策立了劉病已,皇帝之位在他股掌之間反覆,這種事情只有權臣才能幹得出來。而田延年彈劾他的話,其實就是大部分人心裡的話。他就是通過這種行為,替大部分人將想說又不敢說的話說了出來,幫這些人釋放一下心裡的怨氣。

當然,順便看一看誰不識趣敢上書附議也是有必要的。

眾臣都是識趣之人,只是對田延年表示了一下敬佩之情,什麼也沒說。

八月,丞相楊敞病逝,御史大夫蔡義繼任。

九月,大赦天下。

皇帝有了,誰來當皇后呢?


「通鑑中國1000年」95:劉病已即位,帝國再次迎來春天

劉病已即位之後,他的元配夫人許平君就先被封為了婕妤,正常來講,她也是當然的皇后。可眾大臣卻猶豫起來——因為霍光也有個小女兒叫霍成君,按霍光老婆的意思,希望這個小女兒入宮當皇后。

劉病已知道眾臣的意思,便下令尋訪自己以前用過的一柄寶劍。這下眾臣也知道皇帝的意思了:我連早先用過的劍都依依不捨,更何況人呢?於是,便奏請策立許平君為皇后。

十一月十九日,許平君被立為皇后。但霍光認為皇后的父親是受過刑的人,不宜做封國之君。一直拖到第二年,才封許廣漢為昌成君。

公元前74年就在皇位的動盪中過去了,時間來到公元前73年。新皇即位,改元本始,故為本始元年。

然後,開始褒獎勸進有功之人。

大將軍、博陸侯霍光為首功,增加食邑一萬七千戶,加上以前的,共享兩萬戶食邑。車騎將軍、富平侯張安世以下,增加食邑的十人,封為列侯的五人,賜爵關內侯的八人。

霍光上朝,以頭觸地,鄭重請求歸政於皇帝。

事實上,早在登基前祭拜高祖時,霍光就已經讓劉病已感受到如芒在背的滋味了。可是,看著跪伏在地上的霍光,劉病已很清楚,無論還政的請求是否出於本心,他都不能接受。因為以孤臣之姿而受託孤之任的霍光,早就不是一個人的名字了,而是一個站在權力巔峰的權貴家族的代稱。

霍光的兒子霍禹和其兄長的孫子霍雲皆為中郎將;霍雲的弟弟霍山為奉車都尉、侍中,統領胡人和越人組成的內衛;霍光的兩個女婿分別擔任東宮、西宮衛尉;霍光的兄弟、女婿、外孫全部兼任騎都尉、諸曹、大夫、給事中等職,可以參加朝會。

這麼說吧,從劉弗陵開始,皇帝的門衛、司機、保安、貼身保鏢、跟班、秘書、顧問全是霍氏族人。這樣的配置,足以幹掉任何不聽話的皇帝,並且還能從容地製造各種死亡現場,然後自行對外發布消息,而外面的大臣也一定會確信無疑。

所以,劉病已駁回霍光的還政請求,仍然要求所有朝政要先向霍光報告,霍光同意後再上奏。並且從此之後,劉病已用更了為謙恭的態度來對待霍光。

但劉病已也不是無所作為。

六月,劉病已下詔,要求給故太子劉據和自己的父親劉進擬定諡號。經有關部門研究,給故太子劉據擬定諡號為“戾”——不悔前過曰戾;他的親生父親劉進定諡號為“悼”——年中早夭曰悼。

次年,也就是本始二年五月,劉病已再次下詔,要求給漢武帝定廟號。

長信宮少府夏侯勝表示反對,說武帝雖有徵服四夷、開疆拓土的功績,但使將士死亡,財力枯竭,天下虛耗,積弊至今未除。所以說武帝無恩澤於百姓,不應該為其設立祭祀之樂。

這就是典型的非議詔書,詆譭先帝,可以判他個大逆不道之罪。

結果,丞相長史黃霸還跳出來附議。那就沒得講了,自己作死怪不得別人,之後,這哥倆雙雙被打入詔獄。

眾臣研究之後,由主管部門出面,上書奏請尊孝武皇帝廟為世宗廟,定《盛德舞》、《文始五行之舞》為祭祀用樂。凡武帝生前出巡過的郡、國一律建廟祭祀,與高祖皇帝劉邦和太宗皇帝劉恆一樣。

其實對於劉病已而言,給他的父親和爺爺加什麼諡號反正他說了也不算,所以他應該是無所謂的;至於要不要給武帝立廟號,我相信從他個人角度出發,他應該也不會很在意。

劉病已非常聰明。他很敏銳地發現,他雖然以皇族身份登上了皇位,但在所有人心中,他的皇位是被霍光策立的。所以,他要想立威,就得先正名。

為故太子上諡號,目的就是為了讓朝廷用蓋棺定論的方式承認他爺爺的太子身份。他爺爺的身份坐實了,那麼這樣一層關係就拉直了:漢武帝的長子是劉據,劉據的長子是劉進,劉進的長子是劉病已。

而為孝武皇帝上廟號,則是為了進一步強調他是孝武皇帝的正統嫡孫。

所以,他幹這兩件事,就為了向天下人強調:我是皇室的嫡親血脈,我的皇位是合法繼承得來的,不是被誰策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