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罕見老照片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簡介: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 李鴻章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其一生中參與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死後追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諡文忠。

  • 中文名:李鴻章
  • 別名:李中堂、章桐、少荃、儀叟
  • 國籍:中國(清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合肥肥東鄉(今瑤海區)磨店
  • 出生日期:1823年(道光三年二月十五日)
  • 逝世日期: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七日)
  • 歷史稱號:政治家、外交家
  • 主要成就:操練淮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參與洋務運動積極倡建近代海軍、建立北洋水師
  • 代表作品:《李文忠公全集》
  • 官職: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
  • 爵位:一等肅毅侯
  • 追贈:太傅
  • 諡號:文忠
  •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罕見老照片

    李鴻章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罕見老照片

    李鴻章全家福,妻妾罕見合影



    張之洞(1837—1909)

    簡介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於貴州興義”。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今華中農業大學前身)、湖北工藝學堂(今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前身)、湖北武昌蒙養院、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廣雅書院等。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炮臺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諡文襄。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 中文名:張之洞
    • 別名:張孝達,香帥
    • 國籍:中國(清朝)
    • 民族:漢
    • 出生:地貴州貴陽市
    • 出生日期:1837年9月12日(丁酉年)
    • 逝世日期:1909年8月21日
    • 歷史稱號:政治家
    • 宗教信仰:儒家
    • 主要成就:洋務運動健將之一,發展重工業,創辦自強學堂,三江師範學堂等
    • 代表作品:《勸學篇》、《張文襄公全集》
    • 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 官職:兩廣、湖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
    • 祖籍:河北南皮
    • 諡號:文襄
    • 追贈:太保
    • 所處時代:晚清
    • 字號:字孝達,號香濤、無競居士、抱冰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罕見老照片

    張之洞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罕見老照片

    正在處理公文的張之洞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罕見老照片

    張之洞官服照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國藩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組建湘軍,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 曾國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的倡議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曾國藩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後世稱“曾文正”。

  • 中文名:曾國藩
  • 出生日期:1811年11月26日
  • 逝世日期:1872年3月12日
  • 別名:(字)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曾文正
  • 主要成就:創立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之一,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
  • 國籍:中國(清朝)
  • 代表作品:《治學論道之經》《持家教子之術》《冰鑑》《曾國藩家書》
  • 朝代:清朝
  • 諡號:文正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長沙府湘鄉縣
  • 職業: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
  • 官職: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翰林庶吉士
  • 封爵:一等毅勇侯
  • 追贈:封號太傅
  •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罕見老照片

    曾國藩閒裝照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罕見老照片

    曾國藩官服照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

    簡介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左宗棠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二十歲鄉試中舉,但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他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歷史事件。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戰爭時,自請赴福建督師,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 左宗棠著有《楚軍營制》《樸存閣農書》等,其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後人又輯有《左宗棠全集》。

  • 中文名:左宗棠
  • 別名:季高、樸存、湘上農人、今亮
  • 國籍:中國(清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湘陰縣
  • 出生日期:1812年11月10日
  • 逝世日期:1885年9月5日
  • 職業:軍事家、政治家
  • 主要成就:參與平定太平天國、創辦蘭州製造局、甘肅織呢總局、攻滅阿古柏政權,收復新疆
  • 代表作:《左文襄公全集》
  • 爵位:一等恪靖伯→二等恪靖侯
  • 諡號:文襄
  • 葬處:長沙石門鄉相竹村
  •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罕見老照片

    左宗棠查看文書照

    晚清四大中興名臣: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罕見老照片

    左宗棠官服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