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雲中大雁指引而建的古城

現在的呼和浩特市區雖然在戰國時代就屬於趙國的雲中郡,但郡治雲中城卻設在離市區西南幾十公里外的托克托縣古城鄉,如今只剩遺址。古城雖然消失,但“雲中”二字卻在我小時的心中留下了神秘的遐想,我以為在遙遠的地方真有一座懸在空中的城。

我小時半懂不懂的讀過屈原的《楚辭》,其中的《九歌·雲中君》有“靈皇皇兮既降,猋遠舉兮雲中”的詩句,東漢豫章太守、著名文學家王逸在《楚辭章句》中對“雲中”的解釋是:“雲中,雲神所居也。”由此看來雲中就是雲霄之中,而且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而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神仙們也常常在雲中穿來穿去,孫悟空也經常在半空裡的雲中打妖怪。這就是我當初對“雲中”的印象。

後來我又讀史書,經常看見有“雲中”的記載,如在《史記·趙世家第十三》中就有趙武靈王在“二十六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史記·匈奴列傳第五十》中也有“而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接下來的《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也記載有車騎將軍衛青在“元光五年,青為車騎將軍,擊匈奴,出上谷;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出雲中;大中大夫公孫敖為騎將軍,出代郡;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出雁門:軍各萬騎。”而《漢書·衛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也有“明年,青復出雲中……”等類似記載。覺得這“雲中”像是地名又彷彿不是,而且想當然以為這古時的漢軍是不是也像孫悟空一樣從半空裡的雲中出擊匈奴,不然怎麼能屢次出其不意的把匈奴打得大敗?當然隨著知識的增加,我知道這“雲中”只是一個地名而已,就像呼和浩特也是一個地名一樣。

史載雲中郡是雄才大略的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征服了居於今呼和浩特地區的少數民族“林胡”和“樓煩”後於公元前300年設置的。這裡地處陰山(今大青山)山脈南麓,有發源於陰山的荒於水(今大黑河)、武泉水(今小黑河),南面還有白渠水(今寶貝河)流經平原入黃河,地勢平坦,水草豐美,宜農宜牧,是訓練騎兵和放牧戰馬的好地方。當年,戰國時期的名將李牧就曾在此駐防,為抵禦遊牧民族的進攻與襲擾,立下了赫赫戰功。

靠雲中大雁指引而建的古城

雲中城遺址(引用)

這個曾經讓我覺得神秘的雲中郡據說是以雲中飛翔的天鵝而得名的。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卷三》載:“《虞氏記》雲:趙武侯自五原河曲築長城,東至陰山。又於河西造大城,一箱崩不就,乃改卜陰山河曲而禱焉。晝見群鵠遊於雲中,徘徊經日,見大光在其下。武侯曰:此為我乎?乃即於其處築城,今雲中城是也。”意思是說趙武侯從五原河曲開始築長城,東端直到陰山。又在河西建造大城,邊築邊崩塌沒有築成,只好在陰山河曲另卜新址並向神祈禱。白天見有一群天鵝在雲中翱翔,整天盤旋不去,看見下面現出大片亮光。武侯看到這個景象後認為是吉祥之兆,說:天鵝莫非是為我而來的嗎?就決定在那裡築城,這就是今天的雲中城。後來郡以城名。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雲中城本應是趙武靈王時所築,但《虞氏記》竟誤為趙武侯興築。趙武侯(?─前387年),又稱趙武公,趙烈侯之弟,戰國時期趙國的君主,《 資治通鑑》載“周安王二年(前400年)趙烈侯薨,國人立其弟武侯。”趙武侯之後又歷經了趙敬侯、趙成侯、趙肅侯才傳到趙武靈王,一字之差,競將建城時間提前了一百多年,實際上趙武侯時,趙國的勢力還未擴張到這片地方。

但也有人認為雲中城還是《虞氏記》中記載的趙武侯所建無誤,並列出了有關史料記載,這些記載如下:

一、《史記·史記正義》列國分野條記載:“趙敬侯十一年(前376年)趙分晉得趙國,……西有太原、定襄、雲中、五原、上黨。”這一記載中提到的雲中城要比趙武靈王即位早五十一年。

二、《戰國策·卷二十九·燕一》載周顯王三十六年(前333年):“蘇秦將為從,北說燕文侯曰:‘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在《戰國策·卷十九·趙二》也載有在周顯王三十六年:“蘇秦從燕之趙,始合從,說趙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秦攻韓、魏,則楚絕其後,齊出銳師以佐之,趙涉河漳,燕守雲中……”,《戰國策》上這兩處記載中提到的雲中也要比趙武靈王即位早八年。

從以上史書的記載看雲中城的存在的確早於趙武靈王登基的前325年。但《虞氏記》經秦焚書坑儒及歷代戰亂後已失傳,希望今後能有更詳實的史料予以證實。

不管是誰建的,雲中城的前後使用約有九百年之久,但其建制多有變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雲中仍為一郡。西漢將在雲中郡一分為二,東北部置定襄郡,西南部仍為雲中郡,治所仍為趙武靈王時所築的雲中故城,今呼和浩特部分地區為雲中郡。東漢時屬幷州,末年廢。鮮卑族拓跋部在北方興起佔據今呼和浩特地區後建立了北魏,都盛樂城(今呼和浩特南面40公里的和林格爾縣上土城村北,盛樂經濟園區西),並在雲中城設置了駐守大青山以南的重要基地雲中鎮,又於雲中城東建立了雲中宮,作為北魏皇帝北巡時駐蹕休息的地方。

雲中之名經歷了秦、漢、北魏等王朝的斷續使用後,又為北周、隋、唐斷續沿襲,但其治所和所轄地域屢有變動,如唐代的雲中治所在大同,可謂名存實亡。可以說唐以後明以前呼和浩特地區已經成了遊牧民族養馬放羊的牧場,雲中城只剩下了一個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