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悠悠鄉村路


與農村老人說的「春不撿野雞、冬不拾野兔」其實是一個意思。來歷不明的野味、家裡害瘟的土雞和兔子也不能隨便就剮來吃。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農村的田野有許多野生小動物活動的蹤跡,由於受人類的影響,有些小動物越來越難見到了,刺楸村裡也是如此。而近幾年村裡棄農外出的人多了,一些荒廢的田地長滿了雜草和灌木。生境的改善,野生動物也在恢復,多年未見的野雞野兔偶爾也能看到了。


一、山上的野雞野兔等野味不能隨便撿

山上得了病瘟而病懨懨的野味,很容易被人們捉住,而有意無意地吃了毒餌的野味也容易被捕獲。如果撿到的野味尚未死去,還可根據它們的症狀表現而分析判斷可能的情況,而若死掉了,一切都無從知曉。

在耕種季,農民為保播種下的種子不被野生動物偷食,往往會買拌藥的種子或者自己拌藥。別說是野雞喜鵲之類的野生動物了,就連摳食了拌藥花生的孩子也會中毒,刺楸就見新聞報道過。此外,噴施的各種農藥也會影響野生動物的生存,其食物可能會被農藥殺滅。



在冬季,農業生產活動少了,一些沒農活做的農民就會山上安裝老鼠夾和小型陷阱,陷阱中擺放的一些誘餌也可能拌了農藥。

二、水中的魚也不能撿

如果遇到因缺氧而漂浮在水面的魚兒,順便撿起來還可以好生打打牙祭,但漂浮在水面的魚並非都是因缺氧所致。


刺楸就經常見到一些人帶著藥劑到稻田裡藥魚,他們神不知鬼不覺地悄悄咪咪地溜到稻田邊,把神秘的藥劑撒到稻田裡,等上一段時間後直接提著魚笆簍下田撿黃鱔、泥鰍和各種魚。所以我們看到水中的魚可能就是一些被被藥作用後的漏網之魚。

三、撿了山上的肉和水裡的魚會有什麼影響呢?

如果是老死的野味,帶回家沒多大礙,而若是把得了病瘟的野味撿回家,即便可以吃,但可能會把病毒傳染給家裡飼養的禽畜,到時追悔莫及。



以上就是刺楸對老人們說的「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不錯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爺爺,爺爺你看,好大的魚啊!”當我提著魚還沒走到院子大門時,就對裡屋的爺爺大聲喊道。爺爺走出屋子,笑盈盈地向我走來,邊走邊誇:“哦?我的孫子好厲害,抓到這麼大一條魚啊?”我得意洋洋的樣子,像立了大功似的,趕緊給爺爺說道:“爺爺,水庫死了好多魚,我撿了這條最大的!”



這時,爺爺走到我跟前,蹲下身子,撫著我的頭說道:“好孩子,趕緊把魚扔掉!”我不解地問道:“為什麼?”爺爺站起身,往屋裡走去,邊走邊說:“你扔到茅廁裡,扔了進屋我給你說道理!”沒辦法,在我們家裡,爺爺的話像聖旨一樣,每個人都得聽,我只能扔掉了。然後,我滿腹疑惑地進屋問爺爺:“爺爺,那麼大一條魚扔了好可惜呀,為什麼要扔掉啊?”



“乖孫子,你坐下,我馬上給你講!”於是我乖乖地坐在爺爺旁邊。爺爺對我說道:“有句俗話說,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我搖了搖頭,表示不理解。這時爺爺給我講述道,無緣無故,水中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死魚?魚不可能自己想不開死去啊,一定是被別人下藥了,對不?藥能毒死那麼大的那麼多的魚,對人會不會有毒?當然有毒啊,所以人是不能吃的。這時,爺爺加重語氣說:“水中不撿魚,今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去撿啊!”我默默地點了點頭。



但我意猶未盡,接著又問爺爺:“山上不撿肉,又是什麼意思呢?”爺爺說:“咱們家吃過野雞吧?吃過野兔吧?但那都是你爸爸用槍打的,拿回家來都是活的對不?”我點了點頭,爺爺接著說:“如果你上山放牛,看見有死的野雞、野兔,千萬不要撿回來,因為它們自己死了,要麼被人下藥了,要麼就是自己生病死的,人都是不能吃的,知道嗎?”



這個故事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但我至今記憶猶新。今天看見這個問題,忽然想到小時候的這個故事,正好與這個問題切合,於是我講出來與大家分享。細細想來,爺爺的話蠻有道理的,在後來的三十多年裡,我再也沒有撿過死魚、死野兔、死野雞什麼的,一方面是擔心藥害,另一方面是擔心病害,再有就是擔心腐爛肉壞變了質。總之一句話:“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這是有道理的,記住它,沒錯的!


種植大世界


這個農村俗語,還真的挺貼切的,記得上學的時候,放暑假回農村老家,在下火車的路上,就在大雪地裡,有一個死的兔子,我這很興奮呢!撿到一個兔子,我想這兔子,肯定是冬天凍死的,揀回去給我大爺他們吃一頓,也是一頓美餐,我拿到凍僵的兔子,就到我大爺家去了,兔子往地上一放,我大爺尋思我買的兔子呢,我跟他說了實話,他說這兔子是不能吃的,都是有病死亡的,人吃了會有害處的。

我大爺給我講一個段農村的俗語,“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的道理,為什麼說山上不撿肉呢?就說這野兔子的來源吧,雖然死的雪地裡,但兔子有一個天性,它是不怕冷的,因為兔子每年在快到冬天的時候,給自己換上厚厚的毛,這種兔子毛能抗住任何風雪的,這就排除是兔子被凍死的可能。也不能是獵人打死的,要是獵人打死的,獵人早就撿走了。有一種可能就是吃了什麼毒藥,或者是兔子,生了什麼重病而死亡的,這種兔子是不能吃的,就是在飢餓的人,也不能拿自己生命開玩笑。

“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這個也真的有道理,這也是在農村老家遇到的,因為那個時候農村老家有水庫,沒啥事兒的時候到水庫邊兒去玩兒,看到水庫邊兒上有很多死魚,因為我們那個時候都很小,在水庫裡發現死魚,是很興奮的,心裡想終於有魚吃了,因為在那個年代,如果吃上一頓魚,那感覺是富裕生活,我們是興高采烈地撿河裡的魚,我也撿三條魚,我們把魚拿回我大爺家,我大爺告訴我。水裡的死魚,不能吃的,因為魚是怎麼死的你都不知道,如果是別人下藥死的,或者是自己生病死的,人吃了會得病的。

農村的俗語,“山上撿肉,水中撿魚”,還是真有道理的,通過以上這兩件事情,我都記住了,我從來不在路上撿,任何小動物的屍體,以免會傷到自己的家人,也傷到自己。也不隨便撿水裡的死魚,因為我懂得其中的道理,這樣也是對自己負責任,也能對得起自己的家人,這個俗語應該傳揚下去,使更多的人能受到益處。


三農剛子


這句“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農村俗語,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這句話已經很明確的告訴我們,山上的野味兒和水裡的魚,不要輕易去撿回來,否則,很有可能引來禍端。



山上的肉是指動物的屍體,大到野豬、野狗,小到野雞、野兔等。這些野物有很多都是不明原因死亡,比如瘟病,老死,誤食有毒有害物質、被外界傷害,受傷感染而死。或多或少都可能存在病毒感染。有些屍體甚至已經腐爛變質。試想一下,如果食用了這些食物,肯定會對人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


有些病毒細菌即使在高溫下,也不容易完全滅失,甚至可以潛伏在人體細胞中數年之久。伺機而動,危害身體健康。老祖宗告誡我們,不要貪圖小便宜,隨便撿失山上不明死因真相的野物屍體,回來打牙祭。

是藥三分毒,水中的魚死亡,大部分都是缺氧導致,也有一部分,是因為水中含有不利於魚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所造成汙染的魚死亡。缺氧死亡的魚,是可以吃的。因為水質汙染嚴重死亡的魚,也是不能吃的。


農藥化肥殘留汙染了魚塘,特別是有些烈性農藥,比如敵敵畏,百草枯等這些藥物,進入到人體後,對人體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甚至能在短時間內讓人死亡。因此對於不明真相的水中魚屍體,也不要撿回來吃。


醫學上對不能治癒的病理,統稱為癌症。病從口入,也表明了人選擇食物的重要性。有些癌症患者是不是以前有過食用“山上撿的肉,水中撿的魚”呢?也無從知曉。


鄉村生活健康大綱


對於農村一些俗語來說,的確是讀讀背背的農民記載的一些切身的經驗或者是血的教訓,告誡或者警示後人,不要再重蹈覆轍,否則將會帶來後患無窮,甚至危及生命。比如題主所說的這句農村俗語“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就是告誡了人們,不要貪圖小便宜,否則就會吃大虧,甚至遺憾終生啊。究竟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意思呢?

【山上不撿肉】其實這句話並

不是說山裡有人掉下的肉,主要是指的一些動物的屍體,比如說野雞,野兔,野鴨,小鳥等等因疾病或中毒而死亡。對於發現這種小動物的屍體不要認為,天上掉下的餡餅,撿回家裡處理一下吃掉,一旦弄不好的話,就會被傳染上疾病,甚至會被毒死的現象。生活在農村,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在這裡你不僅可以體驗到最新鮮的空氣,同時還能深刻地感受到民俗文化,農村就好像是一個民俗文化的聚集地,有很多人說農村非常落後,但是我們出生在農村,就要用一種與世人不一樣的眼光去發現它的美,在感受民俗文化薰陶的時候,我們也能發現很多生活小技巧。

在以前的農村,生活條件都是比較落後的,老一輩把他們對於生活的總結濃縮成一兩句簡短的話,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俗語由來,今天帶你們解析這麼一句充滿生活小常識的俗語,那就是“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那麼這句話中蘊含了什麼樣的小知識呢?


【山上不撿肉】

以前的農村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樣的,對於地地道道的農村人來說,恰好我正經歷過,以前填飽肚子都成難題,更別說享受生活了,而“山上不撿肉”的意思是如果上山或者野外看到死掉的小動物,就算再飢餓也別撿回家食用,因為這樣會對我們人體有害。

因為在以前,在種植農作物的時候,為了防止被偷吃,很多農民都會在播種之前進行撒藥,因為這些藥往往屬於劇毒物,動物在食用後都會立即死去,雖然東西誤食農藥死了,但劇毒物依舊具有很強的毒性,所以人是千萬不能夠亂食用已經死亡的小動物的,別因為解決溫飽而丟了小命,這是不值得的。

【水中不撿魚】

如果在水中看到有大片死魚或者大量奄奄一息的魚,這樣的魚也是不能夠撿回家食用的,對於在食物缺乏的年代,很難有人能夠剋制自己心中那份最原始的慾望,那麼為什麼水中的死魚不能夠撿來食用呢?

現在對於一些山上的野雞野兔等等,有時是因為疾病的原因造成的死亡,如果弄到家裡弄不好的話就被傳染上疾病,比如說禽流感類的疾病。如果說是被毒藥毒死的話,特別現在有好多人為了防止自家的莊稼不被這些野生動物破壞,直接投放毒餌毒死這些野生動物,以至於這些動物的屍體含有毒藥,所以這些死亡的動物也是不能吃的。


海風在鄉村


這是一道明顯的警示題。食肉動物,都是住紮在山林裡,山林出現了死的野生動物,久久沒有任何動物去吃它,那肯定是有毒的,或被細菌感染,這都是不能食用的。這些被棄的東西,一但發現,不但不能食用,並要求立即深埋,或點火燒點。從上游漂流下來的死魚,往往都是一條,兩條,甚至是滿河的死魚。有經驗的下游人們,是不會撿來食用的。魚為什麼會死,肯定是魚服了毒藥,或者魚內發生了瘟疫,魚自己都活不成了,人撿回來食用,照樣會發毛病致死的。禍從嘴出,病從口入,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流淚][流淚][靈光一閃]



偉134682046


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是老一輩生活積累的經驗。

山上不撿肉,因為以前沒啥吃的,好多人都去山上打獵,都是野生動物,不容易抓到,所以如果有死的動物,一般都是得疾病死的,或者毒死的這種動物的肉是不能食用的,所以山上死的動物不能要。

水中不撿魚,也是同樣的道理,水中的死魚一般都是毒死的,或者排放工業汙水死的,人們即使撿了也不能食用,人們只抓活魚吃。

總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天上不會掉餡餅,自己奮鬥出來的才是最香的。




豫東南瓜


你好!我是楚鄉農,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是農民從生活中體驗出來的,基本上都是經過驗證或實踐過的,就像問題中提到到“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肯定都是有它的道理!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句俗語;

山中不撿肉

因為平時在我們農村的山林中,動物生態之間都有一種相互平衡的關係。如果是一般正常情況下,那些動物是不會發生死亡的,即使是有死亡的現象,那些都是其他一些相剋動物之間打鬥造成的。那些打鬥死亡的動物基本上都會被利害動物吃光掉,即使是剩下的那些肉被發現的時候也會有一段時間了,那樣的肉質肯定會有細菌感染。所以即使在山中看到這樣的肉,我們也不能去撿!



水中不撿魚

我們都知道一般我們養魚的池塘,只要不發生中毒、缺氧現象或者翻池,基本上魚塘裡的水產類是不會發生死亡現象。我們經常去釣魚的話就會發現,好的池水魚兒養的很好,只要是不發生中毒或者是缺氧翻池,魚類是不會死亡的,一池水魚只要不捕撈起來一直都會長。所以一旦我們發現魚塘邊上死魚死蝦,那麼肯定也是發生了不正常現象,這種中毒後的魚蝦我們肯定是不能要了!

以上文中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當還請留言評論指出改正。我是楚鄉農,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楚鄉農


農村俗語“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這句話說得很到位,也告誡我們不要在野外撿已經死去的動物回家吃,也不要撿死在水中的魚,這些都不是很清楚怎麼死去的情況,可能有毒,對於人身體是極為有傷害的。人們不要貪圖小便宜,把自己身體健康不顧。


“山上不撿肉”,這句話,字面上說的是人們在山中撿到肉。這個奇怪了,山上還有肉,如果真有這麼好的事情,那人們還花高價賣肉吃幹嘛,還不如人們都去山上撿肉吃?當然沒有這麼好的事,說的是人們在山上碰到死去動物的屍體,就象徵成撿肉了。這個動物的屍體到底能不能吃呢?有的人還可能會拿到鼻子中去聞聞,是否臭了,如果沒臭,是不是要……。其實都去不妥的。

我記得,我有次去我山邊的旱地鋤草,種植的是芝麻,給芝麻鋤草,在中途休息的時候我去山林邊小便,在林中看到一隻死去的野山雞,有很長很漂亮的羽毛,應該是一隻公雞,我提了提,大概有兩斤重,我把我爸叫過來了,我爸過來拿到鼻子聞了聞,突然說,趕緊丟掉,有很濃的農藥味,應該是別人為了給地裡的田鼠吃的餌,被它吃了,農藥中毒死的,不能吃。還真是危險,老農民鼻子靈驗一些,也對農藥敏感一些,我趕緊把山雞丟了。

“水中不撿魚”說的也很明白,就是讓我們不要撿死在水中的魚,特別是野外的水域,有可能是別人投毒,也有可能是某種劇毒汙染了水體,才使水裡面的魚都死去了,特別是那些工業區的河流的死魚更不能撿起來吃。魚也不貴,要吃就去正規市場購買活魚吃。

我是三六五平凡之路,請關注我,我們一起進步。


三六五平凡之路


“山不撿肉,水不撿魚”這句俗語,提醒人們不要吃存在安全隱患的食物。臨近春節,千萬不要貪小便宜吃大虧。村裡流傳,舊社會,因為撿拾的肉吃,出過事,人們比較忌諱。再說現在人們日子紅紅火火,更沒有必要撿肉吃。這句老話,我認為現在,現實意義是提醒人們不要“撿”小便宜,畢竟:“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少見多怪”。


我村子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幾百畝面積的水庫,水庫依山而建,野生動物和魚比較豐富。記得很早以前,有次去釣魚,順著大堤遛狗的時候,見到一隻快死的“鴨”子,仔細一看是野水鴨,腹部受傷,我看著像是被水庫裡面的大型鯰魚給襲擊了。就把這隻半死的鴨子撿了回去,做了一頓啤酒鴨,味道鮮美,棒極了,也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不過後來釣魚的時候,撿過一條非常大的死3魚,按理說水庫的魚不會被藥死,病死的也不像,結果弄回去,燉一鍋湯沒法吃,又腥又苦看。原來魚死以後,漂浮起來的時候,體內和肉質已經變質了,產生各種細菌變化,才比較容易漂浮起來。判斷新鮮程度比較困難,再說病死的、藥死的等原因,還是不吃的好。當然了,如果魚塘翻塘缺氧,夏天當天死的魚問題不大,可以加工食用,問題不大。

我們當地人,曾經有不少人,在水庫邊撿拾過一些“肉”,通常人們吃了也沒事。不過需要會判斷比“肉”的安全性。比如說肉變質沒有?或者說是受傷死的動物?如果判斷肉已經不新鮮,變質了,或者說是被農藥害死的動物,或者是生病死的動物是千萬不要食用。有經驗的當地人會判斷,比如說病死的動物會非常瘦弱,毒死的動物會口吐白沫,肉變質的動物有氣味等。這些需要一些經驗的積累,不是說隨便就能夠判斷出撿到的肉能不吃。現在,雞當天不明原因死了,都被掩埋,沒人去吃了,要是以前,肯定會被主家“享用”了。

我聽村裡老人說,舊社會,人們生活條件比較差,窮苦老百姓吃不飽,會撿拾到一些死貓爛狗,也去吃,結果吃壞過人,生病很嚴重。而且有些動物疾病,還會傳染給村裡的家禽家畜,所以,才會形成:“山不撿肉,水不撿魚”的俗語。事實上,現在沒有人去撿拾這些“死貓爛狗”吃了。不過,撿“小便宜”的人自古有之,過年了,提醒一下人們,不要吃來歷不明的肉,在生活各個方面,不要“貪小便宜吃大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