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究竟有多少施耐庵自己的影子?施耐庵傳奇人生給你答案!

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蘇州閶門施家橋(施耐庵出生地既有蘇州說又有興化說,尚無定論)一戶施姓人家添了一個男丁,起名彥端,希望其長大後成為品行端正的才子,這個孩子就是後來寫出千古名著《水滸》的施耐庵。

進士出身卻辭官返鄉


《水滸傳》中究竟有多少施耐庵自己的影子?施耐庵傳奇人生給你答案!

施耐庵(1296~1370),名子安,字彥端,又號肇端,別號耐庵。元末明初文學家,《水滸傳》作者。祖籍蘇州,流寓興化,後落戶白駒(今大豐市白駒鎮)。(《江蘇省志•人物誌》)。

施耐庵自幼嗜讀書,因家貧無法上學,就到處借書看、請鄰居教,或去學府旁聽,直到8歲得遇貴人,請他去滸墅關讀書。在那裡,他熟讀諸子百家,而且兼收幷蓄,各種書籍都去瀏覽。對當時刊行的《大宋宣和遺事》,施耐庵非常感興趣,尤其對其中“晁蓋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楊志賣刀”等故事,常常讀的津津有味,也對這些“英雄豪傑”有了敬佩和嚮往。

元延祐元年(1314年),施耐庵得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又中舉人。30歲時赴元大都(今北京)會試落第,任山東鄆城訓導,勸人種桑養蠶,結交庶民。在山東他了解了北宋年間宋江造反等一些民間故事,熟悉了山東的風土人情。後因得罪陽穀縣豪紳吳林,被誣罷職。

《水滸傳》中究竟有多少施耐庵自己的影子?施耐庵傳奇人生給你答案!

梁山好漢/劉雄飛

元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春,年已35歲的施耐庵,上京應試。秋闈一舉告捷,得中辛未榜進士。在拜師謝友中他結識了同榜進士、大明開國功臣劉伯溫,二人相談甚歡,結為好友。不久朝廷派施耐庵到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擔任縣尹,然僅僅三年,就因不滿官場黑暗,又不願逢迎權貴,施耐庵辭官返歸蘇州,並開館收徒。

開館收徒又投筆從戎

施耐庵開館收徒的消息一經傳出,四鄉八鄰紛紛前來拜師,其中就有後來寫就《三國演義》的大文豪羅貫中。

潛心教書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張士誠佔領蘇州後,敬重施耐庵的文韜武略,再三邀請他入幕。施抱著建造“王道樂所”的宏願應邀,提供了許多攻城略地的良策,並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投筆從戎也使他熟悉了農民起義軍的軍營生活,結識裡許多起義軍頭領。可惜張士誠獨斷專橫,親佞臣遠忠良,政治上反覆無常,生活上縱情淫樂,施耐庵知其日後必敗,便與同時為幕的魯淵、劉亮、陳基等相繼離去。

《水滸傳》中究竟有多少施耐庵自己的影子?施耐庵傳奇人生給你答案!

大豐施耐庵紀念館/書法家啟功題名

隱居祝塘但深謀遠慮

此後,施耐庵隱居常熟與江陰間,以行醫和教徒為生。由於其醫德醫術頗佳,江陰祝塘財主徐琪邀他到自家坐館,賓主甚為相投。在民間也流傳著施耐庵在祝塘的小故事,雖多有演繹之嫌,但也給施耐庵跌宕起伏的一生增添了一些傳奇色彩。

比如說徐家每年田裡種什麼,都憑施耐庵一句話。他吩咐多種水稻,那年必然雨水充足,吩咐多種旱稻,那年必定雨量稀少。有一年正值朱元璋統兵東下,攻打張士誠。徐家又到落谷育秧時,施耐庵要求把粳、秈、糯稻種等量混合浸種。徐琪驚訝地問:“為什麼?”施只說:“過後便知”。徐琪素來信服施耐庵,就照著辦了。

《水滸傳》中究竟有多少施耐庵自己的影子?施耐庵傳奇人生給你答案!

泰州興化施耐庵陵園

不久,田裡的稻已經抽穗秀齊,施耐庵又吩咐割未熟青稻,徐琪又照著辦了,曬乾的青稻把屋裡堆得滿滿的。此時,攻打平江(蘇州)的朱元璋,軍馬突然發生瘟疫,每天倒斃許多。隨軍獸醫提出要用未熟的粳、秈、糯稻作馬飼料,方能救治。可是到哪裡去弄這些飼料呢?朱元璋問軍師劉伯溫,劉撫掌大笑說:“這種奇藥,我家老友施耐庵,早已準備好了,只等我們派人去買”。於是,朱元璋籌集鉅款,派人前去購買。軍馬得救了,張士誠也很快被打敗。

定居興化終寫成《水滸》

在祝塘時,施耐庵還與弟子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蒐集、整理梁山泊宋江等108名英雄好漢的故事,為撰寫《江湖豪客傳》準備素材。據傳,這本書中許多地名情節取材於祝塘,如有名的“三打祝家莊”,指的就是祝塘鎮;“夜打曾頭市”,其實是祝塘附近的曾家村。在祝塘和長壽之間,兩河交匯處,有一條壩叫“十字壩”。

壩頭路口開有一夫妻小店,老闆秦阿大膽小怕事,其妻孫二孃辦事潑辣。一天,施耐庵散步至十字壩,忽聽酒店門口一片吵鬧聲,走近一看,原來一個民女正被惡棍調戲。只見孫二孃拔拳相助,三拳二腳,打得惡棍落荒而逃。施耐庵回到書房,就把秦家夫妻寫進書裡,還把十字壩寫成了“十字坡”。在學館後面有一條土崗叫後陽崗,一日飯後,施耐庵正在午睡,被崗上狗嚎叫醒,登高一看,原來是一個牧童在與一條大黃狗搏鬥,黃狗上躥下跳十分兇狠,牧童雖個子矮小,卻結實、機靈,三兩下竟將黃狗打死了。這觸動了施耐庵的靈感,將牧童打狗一事寫進書中,成了栩栩如生的“景陽崗武松打虎”。

《水滸傳》中究竟有多少施耐庵自己的影子?施耐庵傳奇人生給你答案!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平定張士誠後,到處偵查張士誠舊部。施耐庵遂離開祝塘,並在興化好友顧逖的幫助下,在白駒蓋房,潛心創作。房西有一處蘆葦蕩,佔地十餘畝,蘆葦繁茂、水鳥甚多,施耐庵以此為梁山泊,常和弟子羅貫中乘坐小船,登臨其上,好不快哉。那時,朱元璋為治天下,廣召人才,劉伯溫推薦施耐庵,但施不願為官,拒絕了朱元璋的徵召。

不久,《江湖豪客傳》寫成,施耐庵感到書名太露,遂以《詩經》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歧下”的詩句,改名為《水滸傳》。書稿一出,社會上爭相傳抄,到了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冬天,抄本傳到朱元璋手中。朱元璋看到抄本,認為此書旨在煽動造反,聯想到他拒不應召,隨即作了批示:“此倡亂之書也!”之後秘密派人把施耐庵捉起來,關進刑部天牢。後在好友劉伯溫的幫助下,以託病就醫而獲釋。

《水滸傳》中究竟有多少施耐庵自己的影子?施耐庵傳奇人生給你答案!

對於施耐庵釋放的原因還有一說:劉伯溫去天牢探望施耐庵,被問及如何出獄,劉笑言“解鈴還繫鈴人”。劉伯溫走後,施耐庵反覆推敲老友的話,終於被他想到問題的癥結還在《水滸傳》,朱元璋之所以生氣,不就是因為農民起義引起了初掌天下的皇帝的恐慌嗎。於是,施耐庵為保全家性命,續寫了《水滸傳》的後半部分:宋江接受招安,並替宋王朝四處征戰,最後與李逵一起服用御賜之藥自盡,至死也不反叛。朱元璋看後,果然龍顏大悅,再加上劉伯溫的幫助,終於以“年老有病,交保就醫”的名義被釋放了。
獲釋後,羅貫中將其接到淮安隱居。洪武三年(1370年),施耐庵因受盡折磨,心力交瘁而病逝。然其寫就的《水滸傳》卻經流傳至今,成為與《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並稱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長按下圖二維碼,閱讀最新“方誌江蘇”文章

《水滸傳》中究竟有多少施耐庵自己的影子?施耐庵傳奇人生給你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