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日軍死亡多少人?

奇葩歷史大觀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甲午戰爭日軍死亡數:1132人陣亡,11894人病死,被清軍處死間諜若干。
受傷人數:3758人。


藉此問題順便梳理一下中日甲午戰爭的概況吧。甲午戰爭始於1894年7月25日的豐島海戰,至8月1日大清對日本宣戰和日本明治天皇發佈宣戰詔書,1895年4月17日以簽署《馬關條約》而告結束。戰爭持續近9個月,依據戰場轉換及雙方作戰態勢變化,大致分為三階段。

小林清親在1894年8月繪畫的豐島海戰浮世繪


第一階段:豐島海戰、成歡之戰、平壤之戰和黃海海戰

第一階段,從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戰爭分陸戰與海戰雙向進行,陸戰主要是在朝鮮半島上的平壤之戰,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黃海海戰是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的戰役規模的海戰。亦稱甲午海戰、大東溝海戰。此役北洋海軍失利,自此退入威海衛,又執行李鴻章避戰保船的命令,使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對甲午戰爭的後期戰局具有決定性影響。

陸面戰鬥在三個戰場同時展開:大同江南岸戰場、玄武門外戰場、城西南戰場。當時駐守平壤的清軍9,500餘人,日軍也有16,000多人,雙方戰力相差甚遠。日軍第九混成旅團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軍發起進攻,太原鎮總兵馬玉崑奮勇抗擊,日軍無功而返。



山地元治率日軍攻打旅順圖


第二階段:九連城之戰和旅順口之戰

第二階段,從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戰場位於遼東半島,以陸戰為主。10月25日,日軍在鴨綠江上搭浮橋搶渡成功,向虎山清軍陣地發起進攻。清軍守將馬金敘、聶士成被迫撤出陣地。日軍攻陷虎山。山縣有朋即將第一軍司令部移於虎山。鴨綠江防線決戰剛要打響前光緒帝拿問平壤之戰逃跑主將衛汝貴。聖旨到,造成清軍全軍崩潰。26日,日軍佔領了九連城和安東縣(今丹東),同日日軍在莊河花園口登陸,11月9日,攻佔金州,10日陷大連灣,至此清軍在鴨綠江防線全線崩潰。11月21日旅順陷落,日軍執行旅順大屠殺,對城內進行4天3夜的搶劫、屠殺和強姦,造成旅順2萬名平民死亡。李鴻章曾經提出“若水師至力不能支時,不如出海拼戰,即戰不勝,或能留鐵艦等退往煙臺。”但是受到丁汝昌的堅決反對,從而使得北洋水師繼續困守在港內。旅順口的防禦工事,經營10餘年,耗費白銀數千萬兩,駐守兵力達14700人,日軍僅用不到一天時間,付出426人的傷亡,就拿下這座重兵把守的要塞,清軍則付出3600多人的傷亡。


威海衛陷落丁汝昌獻降圖(實為北洋水師管帶薩鎮冰獻降)


第三階段:威海衛海戰、五復海城、牛莊之戰和田莊臺決戰

第三階段,從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有威海衛之戰和遼東之戰。12月24日,鎮遠退入威海衛時觸礁,經搶修才不至下沉,但已不可再出深海作戰,管帶林泰曾引咎自盡。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軍共兩萬五千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榮成龍鬚島登陸。30日,日軍集中兵力進攻威海衛南岸炮臺。營官周家恩陣亡,炮臺被日軍攻佔。2月3日日軍攻陷威海衛城,劉公島成為孤島,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祐亨曾致書丁汝昌勸降。9日,日軍少將大寺安純被大炮擊斃,是日軍在甲午戰爭中軍銜最高的陣亡者。10日,定遠號彈藥告罄,劉步蟾下令將艦炸沉,隨後劉步蟾生吞鴉片自殺。12日,丁汝昌自殺。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在英國籍海軍軍事顧問建議下,由最年輕管帶、日後民國第一任海軍總長薩鎮冰向伊東中將獻降,濟遠,廣丙,鎮中,鎮東等10艦為日軍所俘。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隨後薩鎮冰駕駛康濟艦並載著丁汝昌等六人靈柩離開劉公島。北線日軍與清軍滿洲部隊主力進行的戰役有五復海城,與湘軍、淮軍、毅軍進行的戰役有牛莊之戰。日軍佯攻遼陽,光緒帝中計,親自下令圍攻海城的清軍主力救援遼陽,結果日軍迅速調動進攻清軍交通樞紐牛莊,圍殲孤立在牛莊湘軍主力。最終雙方主力爆發田莊臺決戰,宋慶在清軍主力被圍殲前下令撤退。清廷被迫議和。


歷史的影像


據有關資料統計,中日甲午海戰,中國陸海軍傷亡官兵約35000人,日本陸海軍傷亡官兵18542人   而中國軍隊傷亡人員半數為死亡,所以中國軍隊死亡人數為約17500人。 而日本軍隊也死亡了13619人,只比中國軍隊少約5000人,日本軍隊打得並不好,中國軍隊也非不堪一擊。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之前,清政府是非常有信心打敗日本鬼子的,日本鬼子在這之前一直也都是我國的手下敗將,而且日本也深知我國以前的強大,雖然清政府已經沒落,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日本方面還是非常的忌憚清政府,所以這次大戰日本政府也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幾乎派上了全部的兵力,出動了24萬人。

而清政府也急需要一場大戰來揚眉吐氣,所以即使看不上小日本,清政府這次也是出動了63萬兵力,光從兵力上來看,清政府是佔據著很大的優勢的,可是這場戰爭的結果卻讓清政府臉上無光,給我國丟了大面子。在這次的戰爭中,清軍陣亡了4萬多人,即便這樣都沒能夠阻擋住小日本進攻的步伐,而日本鬼子卻只是死了1萬多人,在這一萬多人中還有很多是死於水土不服,所以清軍給日本鬼子造成的傷害幾乎微乎其微。

就是因為這一戰讓日本鬼子變得囂張無比,他們摸清了清政府的底細,在後來的索賠中,日本也是獅子大開口,而且他們還策劃了更大的陰謀,發動了侵華戰爭,在中國的土地上製造了無數的血案,可笑的是清政府的最後一位統治者溥儀還當了日本鬼子的傀儡,這段歷史說起來就讓讓人感到和氣憤。


陽高快樂


在這場戰爭當中,日本軍隊的損失是多少呢?日本統計清軍參戰20萬人,傷亡3.5萬人。日本軍隊參戰軍人17萬,軍夫15.4萬,死亡13488人,負傷3876人。另外民夫死亡7000人,日軍合計死亡2萬人,戰傷3876人。

日軍認為其大部分死亡都是病死,真正的戰鬥傷亡為戰死1132人,負傷3879人,合計傷亡5008人。因此在復活的檔案當中認為,若不是清廷懦弱,甲午戰爭,日本根本無法完勝。

在甲午戰爭當中,日軍7個師團參戰,連同軍夫已經死亡2萬人,而清軍才損失了3.5萬,這種交換比實際上清軍具有一定的優勢。另外,清軍還有60萬軍隊沒有參戰,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也不得不承認:“國內海陸軍備殆已空虛,而去年來繼續長期戰鬥之我軍隊人員,軍需固已告缺乏。”

為此在清廷決定簽署馬關條約的時候,清軍將領一致表示反對。清軍將領山海關外諸軍司令劉坤義說:“倭奴遠道來寇,主客之形,彼勞我逸,日軍懸師遠鬥,何能久留?”,其實就是要和日軍打消耗戰,持久戰,畢竟清朝陸軍主力基本都在,損失很小。

前線將領宋慶,依克唐阿等人也都要去繼續作戰,表示不出三年,日軍必定死傷殆盡。山東前線的最高軍政長官李秉衡三次上奏摺說日本財力已盡,希望繼續打下去,十八個巡撫有十個都反對停戰。

日本的情報,清朝還擁有61.2萬軍隊,裝備著1700門大炮,23萬支洋槍,4萬支火繩槍和抬槍,5.6萬匹戰馬。如果繼續按,清軍傷亡3.5萬,日軍和軍夫死2萬,這個比例損失下去,日本是撐不住的。在甲午戰爭最後階段,日本靠訛詐,讓脆弱的清廷割地賠款結束了戰爭。

實際上在簽署馬關條約的時候,經過幾個月激戰,日軍7個師團就只佔領了遼寧的四分之一,山東省的一個威海衛周邊,還有1個澎湖列島,實際控制區域非常小,沒有佔領任何一個省會,清朝陸軍主力基本保持完整。



御前帶刀侍衛


您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甲午戰爭,清朝慘敗,賠償日本2.3億兩白銀,還被迫割讓了臺灣。

在這場戰爭當中,日本軍隊的損失是多少呢?日本統計清軍參戰20萬人,傷亡3.5萬人。日本軍隊參戰軍人17萬,軍夫15.4萬,死亡13488人,負傷3876人。另外民夫死亡7000人,日軍合計死亡2萬人,戰傷3876人。

日軍認為其大部分死亡都是病死,真正的戰鬥傷亡為戰死1132人,負傷3879人,合計傷亡5008人。因此在復活的檔案當中認為,若不是清廷懦弱,甲午戰爭,日本根本無法完勝。

在甲午戰爭當中,日軍7個師團參戰,連同軍夫已經死亡2萬人,而清軍才損失了3.5萬,這種交換比實際上清軍具有一定的優勢。另外,清軍還有60萬軍隊沒有參戰,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也不得不承認:“國內海陸軍備殆已空虛,而去年來繼續長期戰鬥之我軍隊人員,軍需固已告缺乏。”

為此在清廷決定簽署馬關條約的時候,清軍將領一致表示反對。清軍將領山海關外諸軍司令劉坤義說:“倭奴遠道來寇,主客之形,彼勞我逸,日軍懸師遠鬥,何能久留?”,其實就是要和日軍打消耗戰,持久戰,畢竟清朝陸軍主力基本都在,損失很小。

前線將領宋慶,依克唐阿等人也都要去繼續作戰,表示不出三年,日軍必定死傷殆盡。山東前線的最高軍政長官李秉衡三次上奏摺說日本財力已盡,希望繼續打下去,十八個巡撫有十個都反對停戰。

日本的情報,清朝還擁有61.2萬軍隊,裝備著1700門大炮,23萬支洋槍,4萬支火繩槍和抬槍,5.6萬匹戰馬。如果繼續按,清軍傷亡3.5萬,日軍和軍夫死2萬,這個比例損失下去,日本是撐不住的。在甲午戰爭最後階段,日本靠訛詐,讓脆弱的清廷割地賠款結束了戰爭。

實際上在簽署馬關條約的時候,經過幾個月激戰,日軍7個師團就只佔領了遼寧的四分之一,山東省的一個威海衛周邊,還有1個澎湖列島,實際控制區域非常小,沒有佔領任何一個省會,清朝陸軍主力基本保持完整。





WestSlope


甲午戰爭因為清軍戰鬥力低下,日軍在戰鬥中死亡的人數並不多,不過死於疾病的人數不少。

在洋務運動之中,清政府購買了很多西式武器裝備清軍,還引進設備建立了不少兵工廠自己生產武器。不過因為清軍除了換裝武器之外並沒有真正好好學習西方軍事知識,僅僅是一支裝備了近代武器的舊式軍隊而已,戰鬥力有限。因此在甲午戰爭爆發以後,面對日軍的攻勢清軍不僅一敗塗地,而且給日軍造成的損失也是微乎其微。

在整個甲午戰爭中,日軍損失最大的一次戰鬥是平壤之戰,共有190被擊斃,504人受傷。在此後的歷次戰鬥中,日軍的單次戰鬥死亡人數沒有超過100,甚至有相當數量的戰鬥是零陣亡。因此在甲午戰爭期間,日軍直接死於戰鬥的人並不多,只有1132人,此外還有285人因為傷勢過重而死亡,兩者合計1417人,可以說損失微乎其微。

實際上對於日軍來說最大的麻煩其實來自於各種疾病。根據日本官方統計,在甲午戰爭中(不含臺灣作戰)日本因為各種疾病而死亡的多達13216人(因為統計口徑不一,這個數字在不同資料上有所差異)。

在這些病死的日軍中,最多的是死於霍亂,有5211人之多,接下去死亡人數比較多的有各類消化道疾病、腳氣病、痢疾、傷寒、腦膜炎等。

而在此後的臺灣作戰中,日軍又有4642人因為腦膜炎等各種疾病死亡,像近衛師團長陸軍中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就是死於腦膜炎。此外還有大約7千被軍隊徵用的民夫死於各類疾病。

所以如果算上病死數,日軍在甲午戰爭中的損失還是蠻大的。


不沉的經遠


在這場戰爭中,日本損失也不少,日本參戰的軍隊達到了17萬,死亡達到了13,488人,然而日本人只承認有1000多人在戰爭中死亡,其餘1萬多人是因為各種疾病死亡的。實際上也是這樣的,日軍中大部分的死亡是因為生病而死的,真正的戰死人數只有1132人。在甲午戰爭中,日本軍隊參加的人數雖然不少,但是相對於清軍20萬人來說並不佔優勢。並且清軍還有大部分軍隊並沒有參戰。

如果清朝軍隊能夠集中力量和日軍作戰的話,那麼勝負還未得可知。山海關的劉坤義就直接就說,日軍是遠道而來的,而清軍則是以逸待勞的,如果和日本打持久戰的話,那麼日本人必定會失敗。不光如此,前線的將領宋慶也認為如果和日軍打仗三年,那麼日本人必定死傷慘重,再打下去日本人的財力就會完全枯竭。而日本人自己的情報也顯示清軍還有60萬軍隊,1700門大炮,23萬隻洋槍沒有投入作戰,而這個時候秦軍不過陣亡3.5萬人。

元氣並沒有損失,如果繼續戰鬥下去,日本人必敗。可惜歷史沒有假設,日本人還是靠著訛詐獲得了戰爭的勝利,並且讓清政府賠償了2.3億兩白銀。


武經總要


1894年日本發起了蓄謀已久的甲午戰爭。在人口數和兵員數佔極大優勢的清軍本以為可以穩了,結果卻是一敗塗地,被打的損失慘重。這場戰爭中清軍共出動了60多萬人,最後陣亡了3萬人。那麼日本呢?據不完全統計日本這次戰爭僅僅死了1.2萬人,在戰爭中死亡的人更是隻有一千四百多人。實在是想象不到當時的清軍是怎麼打仗的。



珂珂愛好歷史


中國近代最屈辱的一場戰爭就是甲午戰爭了,從表面上看比日本強大無數倍的大清卻敗給自己的學生,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波動,這也掀起了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看到大清如此不堪一擊,許多國家都想來分一杯羹。

其實在戰前,清朝還是非常有信心的,上到慈禧和光緒,下到李鴻章等大臣,都認為日本必敗。當時的西方國家也以為日本這場戰爭肯定是要敗了,恐怕還要滅國,就連日本自己心裡也沒底,因為在此前幾千年,日本對中國的戰爭從來都沒有贏過,把日本打出陰影了。

但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清輸給了自己的學生,而且還賠了一大筆錢,直接讓日本躋身強國行列。甲午戰爭時,日本出動了所有能動用的部隊,也不過才24萬,大清則出動了63萬軍隊,即使最後大清戰敗了,那麼當時這63萬軍隊到底打死了多少日軍呢?

根據史料記載,甲午戰爭期間,清軍只打死了1412名日軍,而清軍則傷亡了4萬多人,日軍大部分死亡的原因是疾病,只疾病就讓日軍死亡了一萬二千多人,也就是說,清軍打死的人還不及日軍因為疾病死的零頭。

這場戰爭打醒了中國,也打醒了西方國家,戰後國內開始出現要進行革命的氣息,而西方國家則發現大清如此不堪一擊,也就都來瓜分大清。





歷史皇朝


1894年,清朝光緒年間,一場戰爭爆發,直接改變了兩國未來的命運——那就是甲午戰爭。

對於那個時代的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場殘酷的戰鬥。幾乎沒人能想象,一個彈丸之地,不僅打敗了統治了許久的清帝國,還殲滅了北洋海軍全軍,北洋海軍被稱為遠東第一海軍。

我們以前的學生,日本,後來居上,率先進入資本主義國家的行列。為了掠奪資源和財富,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的老師中國身上。1894年,日本發動了計劃已久的1894年戰爭。在人口和兵力數倍於敵人的情況下,有絕對優勢的清軍,出其不意地被打敗。

清朝政府簽署的《馬關條約》將帝國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不僅臺灣被割讓,港口被迫開放,3億賠償金庫也被徹底清空,還被迫接受了高利貸。

這場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政府共派出63萬人參戰,傷亡3.15萬人;日本派出24萬多人,傷亡13000餘人。

單看這些數字,我們可能感覺不到任何差距。請注意,當我們對傷者和死者總數進行細分時,會驚訝地發現,兩國實際死亡人數之間存在巨大差距。

這場戰役有關於日軍死亡人數的詳細記錄。直接戰爭死亡1132人,因病死亡11894人,重傷285人,非戰鬥性傷亡177人,陸軍死亡13487人。

不難發現,這裡有1萬多人是因病死亡的,沒錯日軍在進攻前趕上大面積傳染病爆發,許多人在途中死亡。如果沒有傳染病,日軍的死亡人數將進一步減少。

我們只能得知清軍在陸戰和海戰中大概死亡24000人左右。其中陸軍佔大頭,一共死亡23000人左右,這部分人數也是最難以統計的,因為其中還有清軍不戰而逃。

而海軍一共死亡1400人左右,戰艦全軍覆沒,比起日本海軍的死亡人數足足多了十幾倍,讓人痛心唏噓不已。

我們可以知道,清軍在海陸戰爭中犧牲了約2.4萬人。其中,陸軍佔多數,共造成2.3萬人死亡。而另外大約1400人死於海軍,軍艦被徹底摧毀。與日本海軍相比,死亡人數是日本海軍的10倍多,這讓人很難過。

看到死亡人數的巨大比例,西方國家看到了中國的懦弱。後來,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瓜分了這一鉅額財富。清朝願意花錢取悅他們,以求穩定。日本在這場運動中得到了大量的補償,一定層面上使得日本的後期發展突飛猛進。


LongTime常錟


日軍傷亡數字,概略統計如下: 1.人員(死傷):17,282人,其中將校級軍官及同級官佐、高級文官241人,準士軍官以下17,041人。

日軍區區六個野戰師團的兵力,就打垮了全國號稱百萬陸軍的大清,這實在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屈辱的一幕。

甲午一戰之後,中國的大國威風,徹底掃地,淪為半殖民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