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建立,為何是養馬創出來的基業?

秦國的建立,為何是養馬創出來的基業?


史載秦人是上古五帝之一顓頊的後代,舜做國君時,秦人的先祖大費(又名伯益),因為善於馴鳥獸,被舜賜姓嬴。在商朝統治時,秦人的地位十分顯赫,位列諸侯之列。不過在商周滄桑鼎革之際,以惡來為首的秦人由於對殷商忠心耿耿始終不肯投降於周,結果惡來被武王姬發殺掉了。就這樣秦人昔日的榮光不在,非但沒了一方諸侯的政治地位,而且也並不受周天子的待見,成為了政治監控對象。然而歷史的發展並沒有讓秦人永遠沉淪下去,政治舞臺上的風雲變幻又再次給了秦人奮起的歷史機遇,而這個難得的翻身機會竟是由養馬引起的。

在周朝,國之大事在祀(指祭祀祖先和神靈)與戎(指對外戰爭)的信條深入到了統治者的骨髓中。而無論是祭祀還是戰爭對需要馬匹作為支撐,因此周的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養馬,甚至把馬養得好不好上升為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略問題來看待。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與周朝面臨的外部環境有關。在周朝的四周存在四大少數民族北狄南蠻東夷西戎,為了讓四方少數民族臣服,周朝與他們不斷髮生戰爭互有勝負。

特別是在周王朝的西部,少數民族戎族從西周建國之始終就經常對其進行襲擾,以豐京和鎬京(今西安)兩京為核心的宗周(特指周的首都)地區時刻都面臨軍事威脅,這讓周朝統治者十分頭疼,想要剷除戎族之患。可要對戎族進行奔襲作戰,就要有優質馬匹作為後盾。冷兵器時代,武器再好、士兵再訓練有速,但沒有好的馬匹做配合也是無法取勝的,好馬代表著速度和時間。不過很長一段時間,周朝的養馬水平處於較低層次,優質馬匹特別奇缺,不得不靠向外購買來解決。

秦國的建立,為何是養馬創出來的基業?


周孝王姬闢方即位後,為了解決馬匹問題,專門在汧河(今千河)、渭河之間開闢了馬場,讓優秀馬師訓練馬匹。為了募得優秀的馴馬師,周孝王是四處求賢,後來周孝王來到了秦人居住的犬丘(今甘肅禮縣)之地,聽人言說秦人首領大駱的次子非子頗善養馬和其他牲畜,孝王便命人把非子找來和他聊起了養馬之事。孝王問了許多養馬的專業問題,非子是對答如流。這使周孝王非常高興,就讓非子做了周的馬官,非子為周朝養了三年馬,所養馬個個膘肥體壯,耐力和速度驚人,這使得周朝的優質馬匹大增,周孝王對非子是刮目相看。

為了嘉獎非子的貢獻,周孝王就把秦地(今甘肅清水縣一帶)賞賜給了非子,並封非子為附庸,讓其抵禦西戎。附庸這個爵位十分低,位列公侯伯子男之後。雖說秦地方圓不足50裡,但這為秦國開疆擴土奠定了基礎,因為非子姓嬴,封在秦地,後世又把非子稱為秦嬴。

秦國的建立,為何是養馬創出來的基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