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不承認 , 其實父母都會偏心眼

沒有人會直接承認自己偏愛哪個孩子,但實際上,除非你只有一個孩子,不然你總會偏愛某一個,偏心眼本來就是人類的天性。

加州大學的人類學和社會發展學教授對382對兄弟姐妹及其父母進行了研究,發現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的確偏愛某個孩子。研究人員認為這個調查出來的數據比實際的要低,因為在參與研究的過程中,父母們總會盡量掩飾自己的偏愛。

別不承認 , 其實父母都會偏心眼


01、進化學上來看

從進化學的角度來看,父母會偏愛最大最健康的孩子,因為他們更容易生存下去,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成功,延續家族的基因,這是一種繁衍的動物本能。傳統思想中也在傳達一個觀念,老大是首位繼承家業的人。

家裡最大的孩子小時候沒有人跟他搶資源,父母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第一個孩子身上。早期受父母的關愛越多,對大腦發育越好,因此老大的智商往往要比其他的孩子高。

最年幼的孩子也是受到偏愛的機率較大,也許是一種弱勢策略,人類不僅僅有“優勝劣汰”,還有“愛心”。

所以在多娃家庭中,排在中間的,確實是最不受關注的,父母對他們會比較從容,因為精力有限,不傾注,也不寵溺。

別不承認 , 其實父母都會偏心眼


02、自然界中的“偏愛”

在自然界中,有的動物盡全力照顧最弱小的孩子,以提高後代的生存數量;有的動物只關注老大的成長,以保證後代的生存質量。無論如何選擇都是偏愛的表現,都殘酷。

馬克羅尼企鵝會把兩個蛋中比較小的那個踢出去,好專心致志地孵那個大個頭的;阿根廷鸊鷉會和老公一起孵化兩枚蛋直到其中一個孩子出生,一旦大兒子出生了,這對父母就會帶著它離開巢穴,任由幼子自生自滅,他們只把精力放在長子身上;大熊貓有時會生下來兩個孩子,但是它們幾乎不會同時撫養兩個孩子。第一個孩子耗費了母親的大部分精力,大熊貓媽媽沒法同時餵飽兩個孩子,所以第二個孩子通常都會被棄在荒野。


03、外表的“偏愛”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有一種偏愛,父母更加不願也不肯承認,卻是一直存在的,那就是外貌的偏愛。小學時有一對雙胞胎女同學,長得稍微漂亮的,無論在家裡還是學校都很受寵,長得不好看的到處被人嫌棄,被嫌棄範圍從父母一直擴大到同學老師。

也許偏愛可以用“自戀情結”來解釋,人總是對跟自己相似的人容易產生好感,如果孩子身上的某種特質或行為與父母相似,那麼他顯然會更容易受到寵愛。

別不承認 , 其實父母都會偏心眼

聰明的孩子們,當然也能感受得到,他們會為了爭寵而使出渾身解數,以吸引父母的注意,比如誰成績最棒、誰最活潑、誰最體貼。就像樹葉一樣會自動分散排列,以免被上面的葉子把陽光全部遮住。

偏愛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可怕的,不被重視的孩子容易產生焦慮、自卑、抑鬱等情緒,這種心理影響可能會持續一輩子。父母處理“偏心眼”時,最重要的不是“平等”,不是“一碗水端平”,而是給他們每個人自己所需要的特殊的一碗水。

不要憂慮給孩子們的東西是否平等
應該關注每個孩子的個體需求
不要跟孩子說你給他們完全同等的愛
而是向孩子展示你對他們獨一無二的愛
不要主動地比較孩子
更不要在任何情況下無意地比較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