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承认 , 其实父母都会偏心眼

没有人会直接承认自己偏爱哪个孩子,但实际上,除非你只有一个孩子,不然你总会偏爱某一个,偏心眼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

加州大学的人类学和社会发展学教授对382对兄弟姐妹及其父母进行了研究,发现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的确偏爱某个孩子。研究人员认为这个调查出来的数据比实际的要低,因为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父母们总会尽量掩饰自己的偏爱。

别不承认 , 其实父母都会偏心眼


01、进化学上来看

从进化学的角度来看,父母会偏爱最大最健康的孩子,因为他们更容易生存下去,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延续家族的基因,这是一种繁衍的动物本能。传统思想中也在传达一个观念,老大是首位继承家业的人。

家里最大的孩子小时候没有人跟他抢资源,父母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第一个孩子身上。早期受父母的关爱越多,对大脑发育越好,因此老大的智商往往要比其他的孩子高。

最年幼的孩子也是受到偏爱的机率较大,也许是一种弱势策略,人类不仅仅有“优胜劣汰”,还有“爱心”。

所以在多娃家庭中,排在中间的,确实是最不受关注的,父母对他们会比较从容,因为精力有限,不倾注,也不宠溺。

别不承认 , 其实父母都会偏心眼


02、自然界中的“偏爱”

在自然界中,有的动物尽全力照顾最弱小的孩子,以提高后代的生存数量;有的动物只关注老大的成长,以保证后代的生存质量。无论如何选择都是偏爱的表现,都残酷。

马克罗尼企鹅会把两个蛋中比较小的那个踢出去,好专心致志地孵那个大个头的;阿根廷䴙䴘会和老公一起孵化两枚蛋直到其中一个孩子出生,一旦大儿子出生了,这对父母就会带着它离开巢穴,任由幼子自生自灭,他们只把精力放在长子身上;大熊猫有时会生下来两个孩子,但是它们几乎不会同时抚养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耗费了母亲的大部分精力,大熊猫妈妈没法同时喂饱两个孩子,所以第二个孩子通常都会被弃在荒野。


03、外表的“偏爱”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有一种偏爱,父母更加不愿也不肯承认,却是一直存在的,那就是外貌的偏爱。小学时有一对双胞胎女同学,长得稍微漂亮的,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都很受宠,长得不好看的到处被人嫌弃,被嫌弃范围从父母一直扩大到同学老师。

也许偏爱可以用“自恋情结”来解释,人总是对跟自己相似的人容易产生好感,如果孩子身上的某种特质或行为与父母相似,那么他显然会更容易受到宠爱。

别不承认 , 其实父母都会偏心眼

聪明的孩子们,当然也能感受得到,他们会为了争宠而使出浑身解数,以吸引父母的注意,比如谁成绩最棒、谁最活泼、谁最体贴。就像树叶一样会自动分散排列,以免被上面的叶子把阳光全部遮住。

偏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可怕的,不被重视的孩子容易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等情绪,这种心理影响可能会持续一辈子。父母处理“偏心眼”时,最重要的不是“平等”,不是“一碗水端平”,而是给他们每个人自己所需要的特殊的一碗水。

不要忧虑给孩子们的东西是否平等
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
不要跟孩子说你给他们完全同等的爱
而是向孩子展示你对他们独一无二的爱
不要主动地比较孩子
更不要在任何情况下无意地比较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