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筆法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筆法?後世都有誰領悟了魏晉筆法?

書法影響力


魏晉風度的構建以鐘王書為基本

其中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衛夫人學鍾繇,王獻之學父書,各有成就,但是他們的脈絡一致,是一個書法系統中的成員,這是主要魏晉代表,從東漢開始已經有了楷雛形,草書是張芝去掉章草之波磔,發展成今草,且有一筆書轉,成績斐然,僅短暫時代,而賦予豐富的漢字各類書體大雜燴,到了三國·魏國的鐘繇,開始有了規範的楷書,並且具有圓潤妍美,鍾繇的宣示表,書體別有一番韻味,其中宣師表,小楷一如滴滴露水之珠,晶瑩剔透玲瓏有姿態。孫過庭非常崇鍾繇王羲之,從唐朝便奠定了二人在魏晉的代表人物,從晉代以前,書史上記載著名成就獎應屬於張芝鍾繇衛夫人王羲之。四名屬於終身最高書法藝術成就業績,各有魏晉書之特徵,鍾繇楷書精工,王羲之行書唯一,王羲之犬子小草書為善。


那麼魏晉風到底是何種景象,大家熟悉的蘭亭序的特徵就是晉代行書特點,《蘭亭序》又稱《蘭亭宴集序》,或《臨河序》、《褉序》,用蠶繭紙鼠毫筆書寫而成,書法遒媚勁健,點畫富有變化,流變之能,歷代被人崇拜。

另外還有正楷以《黃庭經》為魏晉真書代表,歷來視為楷宗,唐朝除去顏柳楷,懷素張旭狂草不屬於晉味,其他基本都是晉法。元代趙孟頫為魏晉鐵桿粉絲,窮其一生,在二王轉來轉去,後來是柔美的筆畫?注入了鐵畫銀鉤,厲害的趙孟頫,心靈深處蘊藉著傲氣凜然,雖然在異人宮廷,而筆畫字形柔剛相濟,雖有彎腰而不折,剛易折翅,柔韌則能於風中搖曳而活躍心境,於是在案牘不本分工作而閒適悠哉丹青與翰墨,成就了他承上啟下將魏晉風神延續至今,成為歷史的轉折點,書史狠狠的大記了一個特寫,趙孟頫舉足輕重之書法能人,威武不能屈之丈夫,寓筆墨之情溢於言表,一種官場中的頹廢之象,與意氣風發盎然又蔚然的書法砥礪相比,可謂兩重天,一則無謂人生觀,一則追求藝術而抖擻,精神內涵之雙重人格,品味於筆墨,其書墨可謂神妙之品。


再者文徵明董其昌皆為晉代二王窮追不捨,一小支流而名天下,王鐸痴迷王獻之行草喜歡王羲之的書之蘊章從而達到了草書高境,清朝因為思潮起伏跌宕,讓文人大夫士人躍躍欲試其遠離晉韻而追逐形態斑駁陸離。康有為是也,唯承認晉前書法史,對於唐以後全部否定,鬼才康有為神經斷路,鑽進碑版,而冷漠,森森然,到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才有了沈尹默與白蕉兩人又重溫繼承了魏晉韻味。

晉書得韻――因了圓轉如潤玉。美哉


狂喜淡墨a


談魏晉筆法之前,先談談孫曉雲老師《書法有法》的論述,在書中,她說魏晉時期的人寫字的方式和我們今人有很大的區別。



原因在於:魏晉時期,人們都還是席地而坐,沒有桌椅,所以那時的文人士大夫寫字的方式很特別,類似在牆上寫壁書,就像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把油畫畫在教堂槍斃和穹頂一樣。



魏晉時代,人們席地而坐,士大夫有圈椅。

正是這種生活方式的原因早就了中國書法早期的一些特色,按照“筆法成於書寫姿勢”的論點,魏晉筆法就是受當時書寫姿勢的影響。

隨著時代變遷,魏晉“古法”失傳了,後人也發展出新的書寫方式,但是對於魏晉筆法精華的領略和吸收,能通過魏碑、鍾繇、二王等先賢的遺作。



上圖為鍾繇的書法

唐代書法大家,群星璀璨,無論是歐、褚、顏、柳,還是孫過庭、張旭、懷素等名家都不同程度的或繼承或創新式吸收了魏晉筆法。唐代是將書法之“法”發展到極致的朝代,成為後世書家學習的典範。

所以,後來人大部分都會受唐書影響,但反思和創新的也大有人在,最典型的莫過北宋米芾與元代趙孟頫。

米芾,追求書“趣”



他認為唐代風格過於強調“法度”,“趣”的追求不足,所以他反思唐書風格,取魏晉精華,從而創造了獨具一格的書風。

趙孟頫,直接晉人



趙夢頫早年學他同宗的趙構書法,也就是宋高宗的書法。中年學“鍾繇及二王等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評價其書法“因熟而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