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總督的權力非常大,管理龐大的3個省,為何鬥不過江蘇巡撫?

我是一個小書蟲


在我們通常的概念中,通常會不假思索地認為兩江總督的地位遠在江蘇巡撫之上,事實也正是如此,兩江總督管轄的範圍很廣,安徽、江蘇以及江西都是其管轄的範圍之內;而江蘇巡撫管轄僅僅是江蘇省,因此在管理範圍上,兩江總督更具有優勢。兩江總督是從一品,而巡撫是正二品,從品階上來講,總督的地位也比江蘇巡撫大。但令人意外的是,江蘇巡撫居然能夠將兩江總督彈劾倒,而兩江總督卻對江蘇巡撫無可奈何,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細細對比兩者的不同,還是能找出這其中的原因的。

首先,兩者管轄內容是不同的。兩江總督管理軍政民,其主要的權力則是軍權,因此兩江總督主要負責軍事事務,而具體的行政事務由巡撫辦理。在清代依舊秉承著以文治武政治理念,雖然兩江總督在品階上更加高,但是在具體行政上,兩江總督還需要聽從江蘇巡撫的。所以,名義上兩江總督的權力更大,但是巡撫才是地方性實權掌控者,在這種情況下,兩江總督鬥不過江蘇巡撫是自然的。

其次,巡撫與百姓更加貼近。得民心是很重要的一點,要想在鬥爭中更具有主動權,首先需要民眾的支持。兩江總督雖然在名義上比較大,但是並不直接與百姓接觸,而巡撫是掌握實權的地方性長官,平時與轄區內的地方官僚、長者以及老百姓接觸比較密切,因此百姓對巡撫比較瞭解,而對總督比較陌生,因此百姓都比較支持(被動的支持也算是支持)巡撫的工作。當江蘇巡撫與兩江總督產生矛盾時候,民眾不管是自願的還是被逼的,他們最可能支持的是巡撫而不是總督。皇帝也知道巡撫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要比總督大的多,因此當兩者產生矛盾時候,皇帝往往採取罷免總督來了事。

再次,江蘇巡撫很得皇帝的信任。江蘇是清朝最富足的省份,那可是納稅大省,其每一年產生的稅賦佔據整個國家的半壁江山。因為江蘇省對清王朝非常重要,那麼江蘇巡撫的任命就顯得尤為重要,必須是皇帝信任的人才行,而且江蘇巡撫的設定本就是為了對兩江總督形成掣肘,這樣一來,江蘇巡撫的任命就是皇帝慎之又慎的結果。因此,將兩江總督與江蘇巡撫產生矛盾時候,皇帝從感情上更加的傾向於巡撫。

基於皇帝更加信任江蘇巡撫,兩江總督鬥不過自己下屬也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基於江蘇省對清王朝影響非常大,因此必須求江蘇穩定,而使江蘇巡撫安心工作,保持江蘇行政工作的持續性是非常關鍵的。因此將兩江總督與江蘇巡撫產生矛盾時候,皇帝權衡利弊,也不得不犧牲兩江總督。

最後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即江蘇巡撫的設立本身就有皇帝要壓制兩江總督權力的意思。畢竟兩江總督所管轄的安徽、江蘇和江西這三省對於清政府來說太重要了,這裡不僅人口眾多,經濟富庶,是清政府的主要財政來源,而且也是士兵的主要來源,本身這三省因起特殊的地理環境而對於清政府非常重要,因此兩江總督絕對是個權力巨大的官職,歷史上像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都做過兩江總督,這樣的官職一旦不受掣肘,就容易失控。那後果是非常大的,清政府並不願意出現那樣的一種結果,因此,有能對兩江總督形成掣肘的存在就最好不過了,而江蘇巡撫正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在權力鬥爭中,並不是誰的權力越大,誰就能夠勝利。江蘇巡撫雖然在官職上低於兩江總督,甚至還要受兩江總督管轄,但反過來,江蘇巡撫又是專為壓制兩江總督而設的,所以能對兩江總督形成掣肘。實際上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的設定和任命也體現了皇帝的一種權衡之術,誰都不能權力過大,誰也不能完全壓制誰,只有這樣,受益的才會是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