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國家用一流的人才去當教師,中國教育將會是怎樣的一個局面?

是您讓我心動


假如國家用一流的人才去當教師,中國教育將會是怎樣的一個局面?

當前,關於教師的話題,比較受到關注。

教師地位在受到衝擊。

一者,教師的懲戒權,該不該行使,敢不敢行使,如何行使?有的因為行使受到處罰。

二者,教師有償補課存在爭議,一方認為是自己的勞動,一方當然認為這其中涉及到職權便利。

三者,優秀人才還會當教師嗎?今天的師範生,還是一些一流的學生嗎?

改革開放以來,有一個共識已然形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雖然在現實當中,仍然存在科技不如資源的現象,比如近些年來,搞房地產的,開煤礦的,玩資本的,顯然要蓋過科技的風頭。如果不是華為這些年異軍突起,又怎麼看得出科技的實力。

可惜華為這樣的企業太少了。

在老百姓的身邊,那些發財的,似乎還是以暴發戶為主。他們似乎沒有什麼太多的教育、科技背景,這不免讓人有些傷感。

但儘管如此,我以為,科技、教育已經成為這個社會的共識,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崛起。人們因為知識含量,還是在拉開差距。

在廣大的中產階層當中,大多都有著深刻的教育背景,不少人通過高考這個劃時代的制度,以知識改變命運。農村的跳出了農門,城裡的找到更好的城市。即便是通過打工潮流湧向城市,也在飢渴的學習著各種技術,以適應這個不斷革新的時代。

所以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於己於家庭於國家。我們必須尊重教師。

為什麼今天的家庭十分重視教育?為什麼家長們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什麼對於高考制度的公平如此關注?為什麼很多人都害怕北大變壞?這其中所折射的教育公平,反映了人們對於教育所能產生的巨大效益和極好預期。

不可否認,隨著市場經濟的衝擊,金錢至上的觀念,影響了人們對於知識的追求,也從而淡化了對教師的尊敬。人們即使重視教育,也是重視教育背後的金錢效益。

這個社會,教師遇到了一些危機,包括自身的,也包括社會的評價,這樣的焦慮,自然會影響到教師職業的榮耀。

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純粹報考師範生的學生比例在下降,真正優秀的學生不是為了將來當教師,而是進入高等學府的經濟、金融、管理、互聯網、電子等熱門專業,為的是將來找一個好工作,能夠賺大錢。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一些部署師範高校仍然分數線很高,能夠考上十分艱難。但問題在於,報考這些師範院校的學生,是不是衝著師範生去的?他們畢業之後是不是去當教師?

我們知道,這些年,一些部署師範院校和省屬師範院校開始招收公費師範生,這是一種特定的招生,是有編制、又免費,畢業之後不用愁工作的,只是需要回到家鄉去教書。

這是一種極力吸引優秀學生的做法。

然而,在上個世紀,我們讀書的時代,能夠考上個師範,那該是個多麼榮耀的事情,也是多麼艱難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一流人才當中有不少能去當教師,那絕對是教育界的幸事,更是社會的進步。不過,值得欣喜的是,現在不少一流人才都能去高校教書,這已經算是不錯的境況了,如果在基礎教育階段,也能吸納更多的一流人才,那將實現教育的騰飛、經濟社會的高速健康發展。


碧翰烽


如果我們用最優秀的人才去當老師,我們的教育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能不能有一個飛躍式的提升,這是一個相當嚴肅的話題。

第一,所謂的優秀人才,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行業標準,再優秀的廚師也不一定適合做老師。特別是我們農村中小學,儘管非常缺少優秀的人才,但是,我們還是非常希望適合我們當地教育發展的老師來任教,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去年我們學校就來了一個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支教老師小李老師,可以說在我們學校這種高學歷的人才還是第一位,這位老師的知識框架和學識才能絕對一流,我們校長和其他老師對他也都抱有很大希望,就給他安排了兩個班的英語教學任務,小李老師也很積極,上課激情非常高昂非常投入,甚至用全英教學,孩子們以前沒見過這種陣勢,感覺相對新穎,聽課情緒也非常積極,但是,隨著對學生的深入瞭解和課堂提問,小李老師發現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本應該掌握的重點句型句式和相應的語法知識,在做練習時很多同學都不會做,當然,在接下來的月考中,小李老師班級的成績也很不理想,後來經過調查學生髮現,孩子們根本不適應突然到來的全英教學模式,聽起來新穎好奇,但是,大部分學生沒有聽懂更沒有理解。所以,我認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盲目使用高學歷人才,不一定有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第二,各個行業都有自己行業領域內的拔尖人才,我們教育行業當然更是人才輩出的領域,各種名師眾多,我們只要人盡其才地發揮各自的工作本領,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樣指日可待。同樣,各種不同的工作都需要高水平的人才,我們不可能顧此失彼,把那些所謂的“高分值”人才,都集中到教育行業。現在我們農村學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缺人才,而缺真正的沉下心來樂學樂教的老師,大家知道,每一個學校都有經驗豐富的高級教師,也有年富力強的年輕老師,他們都是我們農村學校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們更適合農村教育的發展。



總之,我們重視人才,尊重人才,也更需要適合我們自己的人才。


三尺講談


誰認為現在的教師不是過去優秀人才嗎?告訴你吧,以前招生是這樣的順序 ,初中中考後,按分數高低,高分先錄取走中專,由於流行”跳龍門"部分優秀生進了中師,這個是事實吧,中等生進重點高中,其次進一般高中,這不就已是你說的狀態了嗎?還搞什麼假設呢?


醇成鋒哲


中國教育來自三個方面,家庭的、學校的、社會的。這就像三條腿的凳子,相互依賴,哪個短了都不會穩固。

其中社會教育最為關鍵,影響著社會和諧穩定,影響著意識形態,關係著一個民族的信仰,可以說是教育的根。現在的問題是:道德約束乏力,法制約束避輕就重,對小惡處置力度不夠,不文明行為熟視無睹……

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是懲小錯避大惡的,只有社會的基本素質上去了,教育的根才會紮實,才會有教育的參天大樹!


手機用戶6999611016


作為一名教師,看到這個提問我很吃驚,你認為每天辛苦勞動在自己崗位上的教師是幾流人才?不錯,不可否認,教師崗位上確有能力高低之分,但各個行業皆有可能呀!一流的智商,就一定教出一流的學生?我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有一顆負責任的心,沒有愛生之心的老師,是教不出合格的學生的。


愛小豬的媽媽


如果用導彈打蚊子會怎麼樣?首先你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是培養人才,那培養人才的目的是什麼?肯定是讓他們才盡所用,去各行各業發展創造!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運動員是講天賦的。萬里挑一選出一個有天賦的運動員,最後培訓好了,不讓他參加比賽,讓他去當教練會怎麼樣?這不是搞笑嗎?正常的流程肯定是讓他去比賽,等榮譽滿身,功成身退,再去當教練,這就很符合邏輯了。一流人才也一樣,學校裡教的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知識,給我們做鋪墊的。有了這些積累,不讓他們去一線發展,再讓他們回來教學,是不是大才小用?反過來讓他們去搞科研,去創新創造,等做出名堂再到大學裡任教,不是更好?應試教育,考試大綱,中小學教育是有侷限性的。比如乘法口訣表,讓一個清華生和一個專科生來教,區別大嗎?你就是讓牛頓、愛因斯坦來教小學,他們會的多,但是小學生能學嗎?隨便講幾句可能就超綱了。所以一流人才應該學以致用,之後再返教大學,而中小學用一流人才沒什麼意義。因為學的知識有限,能否學會取決於自己的天賦,不取決於老師。學校裡一個老師同時帶尖子班和普通班的情況很多,但是兩個班的成績差的不是一星半點,足以證明,老師是次要的,學生的天賦才是主要的。就像國足請再好的教練,也踢不進世界盃。科教興國,科在前,教在後,有科才能有教,教是為科服務的,科是目的,教是基礎。


擺渡百科


教書,是一門藝術,叫教學藝術。教師不但要有內才,更要有口才,才能把知識通過口頭藝術吸引學生,並傳授給學生。如果口頭表達力不強,就是大學教授也教不好小學生。

所謂才盡其用,就是說,一個人的才華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這個職業就需要能把自已的才華盡到發揮並能傳授給學生為己任的職業。


黃爺30


無論國家用什麼髙等人才去當教師,家長超位,學生錯位的社會風氣不改變,教師依然讓位的風氣依然會存在,就是神仙下凡也難以把中國的教育事業推向合曆史潮流的局面,教育事業仍是令人擔憂的事,依然是唱國歌的時期。


譚文祿


你的這個話題根本不可能實現,一流人才一定會學金融,沒有人不喜歡錢,尤其是聰明人。大幅度提高教師待遇,讓能當老師成為學生及家庭的驕傲,全國範圍內師範生教初中及小學必須是一本學歷,高中必須是研究生,及其偏遠地區最低本科學歷,這個完全可以實現,中國的教育會有質的飛躍。精神上的欺騙是沒用的,現在的大學生不是你幾句辛勤的園丁,靈魂的工程師,蠟燭,春蠶就能忽悠得了地!


鋒雨無阻dx


教書並非需要特別高深的學識。只要具備相應學歷而又真才實學、又愛崗敬業的人,就可以教好相應學段的學生。比如,數學碩士、博士生去教初中生數學,能起啥不同的作用呢?屬於八不沾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