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難有大的進步,越練越迷茫,怎麼辦?

汶石書法


中國文化藝術長廊裡,書法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千百年來,為書法藝術耗盡畢生精血的人不勝其數。書法也作為一門文化特長被歷朝歷代的文人雅客所推崇。但是我們有時候會感覺自己練習書法越寫越缺覺著不好,感覺越寫越倒數,這一點使很多學習書法的朋友很困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吶?書法學習愈走路愈加困難,如此形成的瓶頸,算是心境著急,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何有突破。是不是有如下問題

1.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要想學好書法,需要持之以恆。要樹立正確的書法修煉觀念:滴水穿石之堅守,辛勤耕耘之辛勞。如果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練習三天,休息兩天,即使是練習一百年,那也很難練好書法。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提筆揮墨講究的是熟練和功力,久不提筆,腕力和筆力的綜合運用會晦澀,不是那麼流暢。所以,要堅持練習,不能間斷。

2.撇開碑帖(字帖)瞎揮灑。

書法藝術有傳承性,書法寫得好不好,一看筆畫寫得合不合規範,二看結構佈局是否妥當,三看章法是否美觀得體。不少初學者,開始尚可以按要求臨摹碑帖,一筆一畫寫。過了一陣子,就嫌麻煩不願臨帖,用模糊不清的“背貼”意念寫字,最後,寫來寫去,發現字體結構要麼太寬鬆,要麼過於緊湊。所以,練好書法,不要嫌棄麻煩,要學會臨帖。如下圖兩個字的走之底的寫法,臨帖才能寫成這樣。

3. 習字的順序顛倒。

從書法的流傳歷史來看,歷代高手學習書法都是遵從古人,尊重歷史,集百家之精華,塑一己之長技。書法練習,大多數是從楷書開始練起,這樣練習的好處是,既可以較全面掌握字體的筆畫構造,又可以熟悉字體的間架結構。所以,寫出來的字,不會牛頭不對馬嘴。最忌諱的是,一開始就學行草,揮筆撒墨,龍飛鳳舞,最後寫出來的字,大多數人都看不懂。那麼,學書法的順序是什麼呢,一般是先楷書(或魏碑)、再行書(或隸書),後草書。當然也可以同時練習,前提是先把楷書學好,其他書體寫起來就會很順手。

學習書法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我認為越寫越難,隨著認知的提高,就會越來越難,進步也越來越慢,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以下一些事情

1.一定要找一個好一點的老師

學習書法找一個好的書法老師非常的重要,自己學很難成才,當然也有,實際上學習任何東西有一個好的老師都能快速的進入這個行業的門徑。任何藝術的成熟過程之中,都經歷了歷代藝術家的反覆的打磨和推敲,然後形成一種成熟的藝術,這種藝術靠個人的智力去領悟,去理解是很難的,需要從老師那裡學習經驗,學習技法和技巧。所以說,我們經常說名師出高徒,原因就在這裡啊,好的老師能夠帶領你更快速的入門,然後不走彎路,直達目的地。

這要比你自己苦苦的摸索,要快的多的多。其實人生也是這樣,如果有一個人生導師,那麼你的路真的會順暢很多,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撞了南牆才知道回頭,甚至不回頭,但是有個老師的話你指引的方向和目標,哪怕高人指點一下啊,有可能這幾年就過得非常的順利,就能掙到人生的第一桶金。這一點不二齋真的是深有體會。

2.多練很關鍵

書法是需要老師給你挑出一些問題,但是老師最主要的任務,是給你指引方向,然後你按照這個方向用功的去練習。如果遇到了問題,老師再給你糾正一下。而不是像小學生一樣,這一筆那一筆一筆的跟你說。這樣的學習,永遠學不到自己的知識。

所以說,首先自己要多練。等你練到了一定量,那麼你自己就會發現問題,覺得哪不對,然後帶著問題去找老師,老師給你解決問題,這個時候學到的東西才是自己的。

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書法的方式,沒有能夠去深入的思考,深入練習,那麼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老師給你說了你也聽不懂的。

所以要自己去發現問題,等哪天突然發現,這個問題我解決不了了。然後再去找老師,這個時候老師告訴你,接下來應該怎麼做,這也是老師的最大的作用。

所以說多練,自己先把功夫和水平提上來,方向上的問題交給老師。

3.練習加思考,培養好的書寫習慣。

我們讀帖,臨帖,創作時的意在筆先,說的就是這兩點。

董其昌謂之“不信筆”

如果臨帖之後,寫出的字沒有規矩,還是按照自己“想當然”的寫法寫出來,就是“信筆”,這樣的人臨帖臨三十年五十年,也不會有成效。

自己下意識的用筆動作,都是不規矩的,一樣要培養古人的用筆規律,這樣才能說“寫的對”。

注意,這才僅僅是寫的“對”,不是水平高。

即便你筆下,下意識寫出來的筆法和古人分毫不差,沒有筆病,結構準確,也不能說寫的好。因為寫成這樣只能算“字匠”。

書法講究的是“千變化萬”,講究的是“自然”。這就好比練拳,你會十套拳,每套的動作都能做到分毫不差,可是打架的時候不會融合運用,不會隨機應用,還在擺招式,擺套路,一定只有捱打的命。

繼承了古人的筆法,也要最求“不信筆”,要用更自然的狀態寫字,把古人的一招一式揉碎了用,千變萬化讓你目不暇接,意想不到,這才是書法的高妙之處。

想要提高書法水平,無論軟筆硬筆,道理都是一樣的。

“不信筆”

不要讓習慣左右自己,要讓自己控制筆,墨色達到你想表現的一分一毫,而不是讓筆控制你。

不信筆,先做到摒棄自己的習慣,繼承古人的習慣。

再把古人的習慣揉碎,讓這些習慣為你所控。

最後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努力,努力再努力。


良品文化


我也有這樣的感受。練了很多年,怎麼沒有大的進步?看別人的字那麼漂亮,越發懷疑自己的智商,難道天生不是學書法的料?後來我在仔細閱讀的過程中,發現那些書法好的年輕人,六歲就開始學書法了,且有家學傳承。假設他三十歲出名,算起來也有二十四年了。咱這是功夫不夠,彆著急,慢慢來。

有人說,二十年畫畫,三十年書法。



小學一級教師


你只所以迷茫,是因為你意志不堅定。

沒有一帆風順的成功。任何書法大家都是經過千錘百煉而成名的。你只看到別人的成就,卻看不到別人背後付出多少艱辛。

首先問問你自己,為什麼練書法?只為了一種興趣玩玩嗎?若抱有這種態度和思想你是難有成就的。

無論幹什麼事,都得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

不達目標不罷休!心裡要有勁,要發狠地去努力,終將迎來花骨朵開放的那一天。

我的鄰居呂爺爺六十歲才開始練書法。現年八十三歲了,練二十年有餘了,也有了自己的成就。他的書法現在一平尺賣三千塊。家裡兩套樓房都是賣字畫掙的。

既然你選擇了這條路就好好練下去嗎?付出總會有回報的,在不久的將來。


明月耀眾星


看一下我的練了半年小楷。



山水郎5197


你好!我是德楷堂主老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書法難有大的進步,越練越迷茫,怎麼辦?

這個問題我是這麼認為的。首先,書法難有大的進步,必有原因,你先要找出原因。其不外乎以下4種原因:

1、不臨帖或盲目臨帖;

2、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3、好高騖遠自高自大;

4、陷入誤區而不自知。

解決的辦法,以我自己為例:

1、臨帖。必須心、腦、手並用,精心臨帖,不要自己騙自己。有一句詞叫:眼高手低,一定不要犯這個錯誤,老老實實練,不要看著簡單,不以為然;

2、堅持。每天擠出一定的時間去練、去寫、去讀、去看,不要給自己不能堅持的理由和藉口;

3、交流。多跟書友溝通、交流、探討,尤其是向水平比你高的大家、老師請教,發現問題,及時改正。

另外,還要多關注書法方面的展事、賽事,以中吸取養份,不斷提升自己。眼界寬了、高了,認識自然就提高了,隨之水平也會逐步提高,這樣就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和動力了。

下附圖是我近期的臨帖和以此帖筆意的創作作品。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和做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德楷堂主


書法有“三進三出”之說。意思是在遇到難有進步的瓶頸期,退出來重新攻關筆法,然後再進入臨帖或者創作。如此三番,肯定會上一個新臺階。

書法本來就是以十年二十年為基數計算的一門學科。唯一的秘訣就是熬,熬過了春夏熬秋冬,熬過了三年熬五載,熬到黑髮變白頭,熬到筆禿硯舊墨沁身,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揮毫潑墨見真功。

如果想在三五年有所成就,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太急於求成,幾年後覺得沒有明顯的效果,就會迷茫仿徨,不知所措。這時候需要調整心態,不要放棄,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繼續勤練苦練不瞎練。慢慢的熬,“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貴在堅持,終究會有你意想不到收穫。







易茗易心經


關於瓶頸期,我認為有三個誤區值得注意:

第一、陷入到自我良好的誤區

很多自學書法的人自鳴得意,認為我寫的書法天下第一,無人可敵,實際上他早就已經陷入到了驕傲的情緒,這是我們學習書法所應該竭力避免的。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擺正自己初學者的位置,虛心向老師、前輩、字帖請教,多對比思考,反思自己的不足,甚至可以找一些高水平的人指點,這樣有助於我們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的調整自己書法學習的狀態。

第二,陷入到自我貶損的誤區

如果說自鳴得意是一小部分人的特質,那麼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們能夠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也知道自己水平不夠,需要練習。

這種狀態稱之為瓶頸期,而之所以說他危險,是因為很多人據此就停滯不前,甚至放棄學習書法了。

我認為我麼們必須要認清瓶頸期的意義。之所以我們退步了,是為了以後更大的進步在預留空間,就好像跳遠之前的助跑一樣,你總要退步到很遠的地方,才能有餘地進行最後的衝刺。

第三、缺乏書法學習過程的整體規劃

很多學習行書的人,是一上手據開始學習行書的,基本上沒有學習其他書體的基礎,這其實就很危險了。因此,如果此前沒有學習書法的基礎,立馬就入手學習了楷書,則容易陷入到瓶頸而無法自我突破。

按照傳統的書法理論認為,書法的學習應該從最開始的楷書入手。然後過渡到行草書,這是一個簡單的規劃。

除此之外,更為複雜的規劃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詳細的考慮後,做出決定。





雨落一方


兄弟,不要迷茫,學習書法的道路就是這樣的,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人人如此,古今皆同。


我用一段竹子的生長過程鼓勵你,可能與生物學描述有一定差距,但意思你明白就好。

據說竹子在地下階段的生長速度極其緩慢,通常總共只有幾個釐米,居然要生長整整4年時間。一旦破土而出,生長速度顯著加快,夜神人靜,竹子甚至能夠發出竹節迅速生長的“吱吱”聲音,聽來很是讓人震驚,有人研究說竹子生長最快的時候,可達每天30釐米以上,直至聳入雲端,絕塵而去。

很少人知道,在他最初地下的4年時間裡,雖然竹身只長了幾釐米,但他的根卻向周邊、深處蔓延數十米甚至數百米之遠!存在就是合理,那麼竹子為什麼要這樣生長呢?默默地延展根系,為自己汲取水分、養分做好紮實的儲備,僅僅是為了實現日後的凌雲之志!

學習書法就好比竹子的生長,你如今的狀態就好比竹子的地下生活,這個過程誰也不可避免,暗無天日,無人喝彩。

既然人人都一樣,你大可不必迷茫,繼續專心臨帖,繼續積澱書法相關的知識學養,遲早有一天你也會像竹子一樣,登堂入室,甚至登峰造極也未可知。

隨文粘貼我自己的書法作品幾幅,請各位點評一二,永書我先行謝過!


永書101


書法愛好者在練習的過程中會階段性的週而復始的出現一種狀況,那就是忽然感覺自己某段時間內每天都堅持練字但是收效甚微,感覺不到進步,甚至於感覺越寫越差,越寫越醜,苦惱至極,及至到想摔筆不練!這種狀況是怎麼出現的呢,是不是自己真的越寫越差?越寫越醜?是不是自己太笨了,不適合練習書法?告訴你,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書法領域,在其他藝術領域,諸如文學,音樂,舞蹈等方面的練習者們也會遇到這種問題。

這在業界被稱為一種良性的眼高手低,不是沒有進步,而是進步了你感覺不到,或者錯認為自己在退步,不進反退!不只是我們會遇到,我們的先輩們,書法界的大家們也曾遇到,看看他們怎麼說。曾文正公在《曾國藩家書》中說:“臨帖宜徐,摹貼宜疾,專學其開張處。數月後,手愈拙,字愈醜,意興愈低,所謂‘困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享通精進之日。”康有為在其《廣藝舟雙楫》中說:“吾眼有神,吾腕有鬼,不足以副之。”兩位大家在‘眼高手低’的情況下對自己的作品也是相當不滿意,扼腕嘆息!但是,由困及進,再困再進,是書法練習的普遍規律性,書法練習是是一種長期的日積月累,勤學苦練!沒有速成一說,書法練習需要練習者的心眼手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手的作用是強化書寫技能,眼的作用是觀察學習,反饋於腦即是心,大腦通過思考支配手強化優點,改進不足!這三者是一種動態的不斷循環往復著質和量的轉化過程,從而促進練習者的書寫技能,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不斷進步,越來越接近自己的目標!之所以出現感覺不到進步,或者進步不大,甚至是不進反退,這都是一種錯覺,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手的強化書寫技術的職能往往跟不上眼的觀察學習,我們在不斷的讀帖,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自己對於書法作品的理解能力,欣賞能力不斷提高,而這種能力的提高轉化到技能上的體現需要大腦的消化反饋於手,需要一個過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苦練,只有苦練最終才能達到那種信手拈來的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說,眼界提高了,技能的提高一時半會跟不上,才會出現感覺自己寫的越來越差,越來越醜的情況!當我們的技能提高了之後,我們應該也會出現那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的愉悅心情吧?

瞭解了以上這些,相信書友們不會再有什麼諸如此類的苦惱,重拾信心,發奮苦練!相信自己,付出必有回報!







戲雲軒


練字雖是需要量的積累,但這個“量”是建立在“準確”的基礎上,如果臨帖不夠仔細,結構用筆不夠講究,寫的越多,反而越練越遠。手上功夫要勤,臨帖要仔細,越仔細,看到的細節越多,這些細節會引發思考,思考到位之後,會指引手去更加精確的臨習。所以說臨習是一個眼、心、手綜合完成的過程,最好是三者集中統一。練一段時間感到進步不快迷茫,原因可能:一是自己的眼力提高了;二是不言而喻的標準要求自然升高;三是書寫技能沒有跟上,眼和手沒在同一個準繩上。儘管如此說明自己的書寫水平還是提高了,因善書者近百分之百的人眼高手低!有條件的話可多向書法名(對書法傳統知識點訓練系統明白)師請教,讓其指點迷經。或者自己和自己做好階段性比較,當然可以按周,也可以按月和年度比較等。再就是擺正心態,書法學習需要長期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快活,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相信自己,堅定信心按照正確的訓練方式,一定能把字寫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