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嫌棄婆婆看孩子不用心,給婆婆定製時間表,婆婆:我回老家了

導讀:隨著城市和農村的交流越來越多,很多農村小夥憑著自己的努力,在城市安了家落了戶,有些幸運的更是娶到了城裡的姑娘做老婆,可以說事業和愛情雙豐收。

兒媳嫌棄婆婆看孩子不用心,給婆婆定製時間表,婆婆:我回老家了

01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目前父母都生活在農村,所以和農村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前段時間和父母聊天,聽說了一件農村婆婆遇上城市兒媳的事情:我的一個嬸嬸,去城市幫兒子和兒媳照顧孩子,結果被兒媳氣回家了。

對農村稍微瞭解一點的人應該知道,只要是一個村子裡的人,多少都有點親戚關係。我的這個嬸嬸就是如此,我也不知道和她是什麼關係,平時也沒見有什麼往來,但是父母讓喊嬸嬸,那她就是嬸嬸。嬸嬸有個很厲害的兒子,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畢業後就留在了大學所在的城市工作,並在那裡結婚生子安了家。

兒媳嫌棄婆婆看孩子不用心,給婆婆定製時間表,婆婆:我回老家了

孩子出生的時候,嬸嬸想要去給兒媳婦伺候月子,結果兒媳請了專業的月嫂,於是嬸嬸只是去看望了一下就回了老家。嬸嬸以為以後孩子不用她照顧了,沒想到孩子滿月後,兒子又打電話把她叫了過去。原來兒媳找月嫂來,只是照顧月子,出月子後兒媳就把月嫂辭退了。兒媳要上班,把孩子交給外人照顧又不放心,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嬸嬸照顧孩子最合適。

02

照看孩子的事情,嬸嬸是輕車熟路的,畢竟經歷過,經驗心得自然不缺少。嬸嬸很快就進入了角色,並且把孩子照顧得很好,可是照顧的再好也沒有達到兒媳的要求。經過幾天的接觸後兒媳開始嫌棄嬸嬸,說嬸嬸喂孩子吃奶粉的方法不對,要求嬸嬸按時按點給孩子喝奶粉。為此還給嬸嬸定製了一張時間表,幾點餵奶粉,幾點吃乳鈣,幾點吃魚肝油,什麼時候換貼身衣物,寫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兒媳的這個舉動瞬間惹怒了嬸嬸,嬸嬸心想:孩子被自己照顧得這麼好,幹嘛要按照你的要求來?本想撂挑子走人,可是想到兒子兒媳的感情不錯,不願意看到他們因為自己的離開而發生爭吵,於是就忍了下來。

兒媳嫌棄婆婆看孩子不用心,給婆婆定製時間表,婆婆:我回老家了

嬸嬸按照兒媳婦提供的時間表照顧孩子,也不可能真的按時按點,有時候難免遇到其他的事情耽誤時間。恰巧有一次嬸嬸清洗孩子衣物的時候,沒有準時喂孩子吃奶粉,被兒媳婦看到了。兒媳婦心裡不滿意,就想了個辦法提醒嬸嬸:在嬸嬸的手機上設置了鬧鐘。

03

設置鬧鐘方便提醒嬸嬸喂孩子,這無可厚非,但是把時間表裡的時間都設置成了鬧鐘,就讓嬸嬸生氣了。一天到晚,手機沒有消停過,不停地響,都分不清是電話還是鬧鐘了。剛想把菜擇乾淨,結果鬧鐘響了;剛想準備晚餐,鬧鐘又響了;這邊想給孩子換尿布,那邊鬧鐘提示要餵奶。不僅讓嬸嬸手忙腳亂,還讓嬸嬸有種被監視的感覺。


兒媳嫌棄婆婆看孩子不用心,給婆婆定製時間表,婆婆:我回老家了

嬸嬸一氣之下,找了個兒媳休息的時間,丟下孩子,直接回了農村老家。兒子怎麼打電話,嬸嬸也不去了。其實嬸嬸人還是挺好的,並沒有說不照顧孩子,而是和兒子表明心意:想要我看孩子可以,你把孩子送老家來,我保證把孩子照顧得白白胖胖的,要是不送來,那你就找別人照顧,你那邊我待著彆扭,肯定不會去了。

嬸嬸的兒子是放心嬸嬸照顧孩子的,想要把孩子送回農村老家,可是兒媳不同意,最後兒媳只好找來了自己的媽媽照看這個孩子。

04

嬸嬸的兒媳有沒有給自己的媽媽定製時間表、設置鬧鐘我不知道,但是就設置鬧鐘這件事情來說,我覺得是嬸嬸的兒媳做得不夠好。定製時間表餵養孩子的出發點沒錯,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也不用精益求精,把時間精確到幾分幾秒。婆婆也是人,也要吃喝拉撒,有時候耽誤時間是在所難免的,晚點時間喂孩子並沒有什麼關係。

兒媳嫌棄婆婆看孩子不用心,給婆婆定製時間表,婆婆:我回老家了

我到現在仍然記得初中生物老師給我們解釋的一個問題:為什麼都在說隔夜的白菜不能吃還有那麼多人吃?生物是生物,生活是生活。我一直覺得我的初中生物老師很厲害,因為他說的話更貼近生活。我上中學那會兒,家家住的都是瓦房,生活條件不好,前一天炒的菜,第二天肯定會熱熱再吃的。

我覺得照顧孩子也是這樣,定製了時間表,肯定要執行,但是有意外的事情發生,也不必去計較耽誤的幾分鐘,科學餵養孩子是為了方便家長照顧孩子,而不是要拘束家長。

05

婆婆年紀大些,有些照顧孩子的方法難免落後,跟不上時代。如果兒媳覺得婆婆照顧孩子的方法不對,完全可以換個溫和的方式提醒婆婆。通過老公和婆婆交流是個很好的辦法,兒子和母親是很親近的,兒子指正母親的錯誤,母親大多不會很生氣,最多隻是在心裡抱怨幾句:親生的,親生的,不生氣,不生氣。

兒媳嫌棄婆婆看孩子不用心,給婆婆定製時間表,婆婆:我回老家了

城市和農村的生活方式是有很大差異的,同一個地方的城市和農村都相差很多,更不用說相隔千里的地方了。兒媳婦要是覺得婆婆照顧不好孩子,完全可以不要婆婆照顧,想要把孩子培養成自己希望的那種人,那就要自己付出心血。不要心裡想著把孩子培養成自己希望的人,又假手他人去做,那樣孩子肯定不會成為你自己希望的那種人。

婆婆也要多體諒自己的兒媳,兒媳年輕,思維方式更接近潮流,餵養孩子的方法也更科學。婆媳的目標肯定是一致的:將孩子培養好。有了同樣的目標,那就應該共同努力,也許前行的路上會因為思維方式的不同,發生爭吵,但是有了孩子作為緩和劑,是不是應該放棄爭吵,共同遷就呢?畢竟都是為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