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最“爛”的詩 前三句毫無詩意 紀曉嵐補的第四句成千古佳句

乾隆是一位皇帝,同時還是中國古代產量最高的詩人,他一生作詩4萬多首,陸游都自愧不如。但是乾隆的詩為何沒有一首能流傳下來呢?

乾隆最“爛”的詩 前三句毫無詩意 紀曉嵐補的第四句成千古佳句

其實乾隆的確不是做詩人的料,雖說產量很高,但是質量可不敢恭維。著名作家錢鍾書認為乾隆的詩作是又酸又腐,讀起來令人作嘔,這也符合大多數人對乾隆詩作的看法。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乾隆最出名的一首詩,這首詩前三句毫無詩意,但是紀曉嵐補充的第四句反而成了千古佳句。

有一次乾隆跟和珅和紀曉嵐在賞雪,乾隆頓時詩意大發,張口就吟出了: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百片。

乾隆最“爛”的詩 前三句毫無詩意 紀曉嵐補的第四句成千古佳句

這個時候靈感忽然就沒了,寫不下去了,場面頓時有點尷尬,還好紀曉嵐急中生智,張口接道:飛入蘆花皆不見,才解了皇帝的圍。

這首詩前三句可以說是毫無詩意,普通人只要一聽都會背。但是紀曉嵐的第四句可以說是這首詩的靈魂,頓時讓這首詩成為了一幅畫,動靜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將全詩從低谷推向奇峰。

然而就是這首詩,還是有抄襲嫌疑的,最早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寫的,原句是這樣的: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乾隆最“爛”的詩 前三句毫無詩意 紀曉嵐補的第四句成千古佳句

事實上,乾隆的4萬多首詩好多都是“借鑑”的,然後稍加修改據為己有。這也是他的詩詞不能流傳的重要原因,因為按步照班,毫無新意。

反觀李白,曾經也有人說他抄襲了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在《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中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跟《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意思極其相似。

而接下來一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也如張若虛說得一樣:“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乾隆最“爛”的詩 前三句毫無詩意 紀曉嵐補的第四句成千古佳句

但是這真的算抄襲嗎?月亮永遠是不變的,但是人會是變的,明月長在,人生苦短,這是千古共慨之事,處於同一時代的李白跟張若虛,有同樣的感慨,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乾隆的《詠雪》給小學生看都會認定是抄襲,就更別說成年人了。乾隆一生寫詩無數,但是沒有一首流傳下來,這也告訴我們,文學創作不能以量取勝,而是應該注重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