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故事」沿海六地:廣東省“雙區驅動”大有可為

「小康故事」沿海六地:廣東省“雙區驅動”大有可為


  突破 過去的一年,廣東省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成功邁入“10萬億GDP俱樂部”。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記者 劉建華

  廣東經濟總量大、韌性強,產業體系相對完備,正迎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的廣東,過去的一年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成為“10萬億GDP俱樂部”的首位成員。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7萬億元,同比增長6.2%,經濟總量連續31年居全國首位。這意味著,在2019年我國99.09萬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廣東貢獻了近11%。

  2020年1月14日,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廣東省長馬興瑞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2019年,中央先後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廣東發展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帶來新的重大機遇。

  “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不僅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排在2020年十項重點工作的第一位,也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

  “雙區驅動效應”充分釋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馬興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綜觀國內外形勢,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中美經貿摩擦等帶來新的挑戰。但更要看到,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擁有諸多獨特優勢、巨大潛力和不斷迸發的創新活力,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廣東經濟總量大、韌性強,產業體系相對完備,正迎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2019年,廣東充分發揮利好疊加的“雙區驅動效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紮實推進。2020年,“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和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首要任務。如何充分釋放“雙區驅動效應”,發揮廣州、深圳“雙核聯動、比翼雙飛”作用,牽引帶動“一核一帶一區”在各自跑道上賽龍奪錦,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不僅是全省的關注焦點,也是省內各個城市的深刻思考。

  廣東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黨中央、國務院新時代賦予深圳新的偉大歷史使命。省委、省政府強調全省動員、全域參與、舉全省之力強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對深圳工作的支持和期望前所未有、力度空前。深圳將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要求,紮實推進市委“1+10+10”工作安排,以優異成績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作出更大貢獻。

  廣東省人大代表、中山市委書記賴澤華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代表“國家隊”參與世界級城市群的競爭,要求中山在整個灣區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要理清自己的思路,特別是在灣區經濟當中如何實現經濟一體化,跟廣州、深圳等城市的同城化,如何在城市發展中,實現跟深圳東融,與西部佛山、江門的連接,特別是跟北部廣州北接,跟南部珠海、澳門的南連。“到2024年規劃交通投資不少於1500億,包括如何連接深中通道,這是中山的窗口期、黃金期,也是機遇期,要防止路通財空,真正實現路通財通。”賴澤華說。

  2019年,廣東省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省財政民生類支出1.21萬億元、佔比約七成。2020年,廣東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2019年6月初,馬興瑞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表示,在中美貿易額中,廣東大概佔了五分之一,不可避免會受到一定影響。但當前廣東的企業和市場經濟活力比較足,而且經受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考驗,有一定的韌性和抗擊風險的能力,有能力應對外部衝擊,中美經貿摩擦不斷升級對廣東造成的影響是總體可控的。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廣東將在經貿摩擦的背景下,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擴大開放,“這個戰略是堅定不移的”。

  過去的一年,廣東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投資總額超100億美元的湛江巴斯夫項目開工建設,制定了廣東自貿試驗區對港澳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增長4.7%,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36.9%。在國際舞臺上,廣東積極主動融入世界,2018年粵港澳三地聯合到法國巴黎推介大灣區,共有六七百家企業到會參與;2019年,三地又在日本東京舉辦了一場大型推介會,共有1200多位企業嘉賓參與。在內部自我發展方面,馬興瑞也強調了科技創新與外部合作的重要性,“我們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主創新的科技創新發展之路,當然我們並不是關起門來搞創新。”據馬興瑞介紹,近年來,廣東不僅引進了一批院士專家團隊、創新創業團隊,也鼓勵企業在全球配置科技資源。

  馬興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廣東將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加大多元市場開拓和重大外資項目引進力度,開放型經濟水平實現新提升。“我們大力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投資貿易規則體系,努力把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過去的一年,廣東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深入落實“科技創新十二條”等政策,持續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聚焦“卡脖子”問題組織實施九大重點領域4批研發計劃項目。

  “說起科技創新,大學主導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為創新主體,這中間就需要產學研深度融合,新型研發機構是非常有效的組織形式。”廣東省人大代表、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珠三角研究院院長嵇世山認為,現在全省經省科技廳認定批准的新型研發機構有251家,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城市,已成為廣東省科技創新的重要抓手,但數量和質量還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應該大力加強。“這兩年清華大學珠三角研究院在廣州開發區的支持下成立了粵港澳創新中心,重點推動與港澳大學、創新機構的合作,為大灣區協同創新探索了有效的合作路徑和合作機制。”

  2020年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外貿進出口穩中提質、實現正增長;城鎮新增就業12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和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5.5%和3.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完成上述目標任務,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發展觀,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作為一個體系整體推進,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各種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上來,堅持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善於通過改革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遵循規律、科學施策,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馬興瑞說。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3月上旬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