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用來書寫漢語合適嗎,是否可以發明另外的方式來書寫漢語?

泳思歷山


漢字是最適合書寫漢語的。如果採用其它文字來書寫漢語,理論上可行,比如完全使用漢語拼音,或用注音符號“ㄅㄆㄇㄈ”,或像東干人那樣用斯拉夫字母,或學古代回人使用小兒經,但效果和漢字沒法比。

漢字是世界上最特殊的書寫系統

如果要把當今世界各國使用的文字分類,那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漢字,另一類是其它文字。因為漢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

除漢字外,其它文字都是表音文字,例如日文假名、韓文諺文、英文、阿拉伯文、泰文等。表音文字去掉日文假名,剩下的都是拼音文字,即需要拼讀來發音。如果再把韓文諺文去掉,剩下的一堆我們可以稱之為字母文字,因為當今世界上除中日朝韓以外的文字,無一例外,都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也就是“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母表,是當今世界所有字母表的源頭。

表音文字有一個特點,音素是有限的。任何表音文字,你只要記住所有的字母和拼讀規律,基本上可以把這個詞讀出來。比如阿拉伯文“محمّد‎”,如果你知道從右往左四個字母分別代表“M H M D”,即使像阿拉伯語這種不標註元音的文字,你也可以知道它是“穆罕默德”的意思。所以,相比於中文,表音文字的語音部分更容易學習。

漢字中的多音字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表音,但更多的是表意。表音有限,表意無限。所以對於初學漢字的孩子而言,漢字的個數幾乎是無限的。好在漢字的頻率分佈十分不均勻,最常用的500個漢字覆蓋面達到78.5%,僅“的”這一個字的覆蓋面就達到了4.1%。2510個漢字就能覆蓋99%,傳說中3500個常用漢字完全可以達到99.82%的覆蓋率。所以,漢字是有盡頭的,雖然數量還是很多。

(圖片是廖文豪教授發明的漢字圖像字)


為何漢字優於表音文字

眾所周知,任何一門語言在發展過程中,其語音都是在變的。今天讀這個音,也許一百年後讀音就完全不同了。為了跟上讀音的變化,表音文字不得不做出一些調整,這正是為什麼莎士比亞時期的英文與現在的英文會存在很大的差別。即使是同一時期的同種語言,比如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很多單詞的讀音和拼寫都不一樣。再比如說漢字“學”,普通話裡過去讀作“xiáo”,現在讀作 “xüé”,在其他方言中的差別更大。如果採用表音文字書寫,一定會造成同意不同文的現象,使漢語的文字不能在時間和空間上統一。

表意文字對於不同語言的人之間的交流是很有幫助的。比如“水”這個字,在日語中有時讀“sui”,有時讀“mizu”,你不會講他們的語言,但當你寫出這個字,他一定會明白是什麼意思。這也是“漢字文化圈”特有的優勢。

而漢語作為一門“孤立語”,更加適合漢字的書寫。與“孤立語”相對的是英語這樣的“曲折語”,同一個單詞“eat”,可能變成“eats”、 “ate”、 “eating”、 “eaten”多種形式,而漢字中的“吃”讀音從來不變,人稱和時態的變化反應在其它詞上。所以,漢語和漢字之間,音與意高度對應,靠漢字統一起來。

如果漢字改用拼音文字書寫,就會像現在的越南文一樣。雖然使用上沒有大問題,但有的時候會造成歧義,比如“切記”和“切忌”,同音不同意。而且,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幅圖畫,放棄漢字就等於放棄文字的韻味。學起來會容易,但所表達的內容遠不如從前。畢竟,小學生才會用拼音寫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