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瑞典的“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那麼好用?

歲月長河流湮沙


同行襯托是關鍵...

上邊這張圖是二戰時期各國主流中口徑防空炮,其中有幾個關鍵指標 RPM(每分鐘射速)每分鐘彈丸投送質量(Weight of fire per minute),這兩個數據非常能反應防空炮的火力,對於主要用來拆戰鬥機/攻擊機/輕型轟炸機的中口徑防空炮而言非常重要。


列表中輸出能力比較突出的是美國的37mm M1,英國QF-2和瑞典博福斯

然而美軍37mm的殼長223mm,英國的QF-2雖然也是40mm,但殼長僅有158mm,而博福斯有311mm,這導致美軍和英軍的防空炮射程只有4000米不到,而博福斯將近5000米。

所以說,在火力和射程方面,博福斯就屬於二戰時期頂尖的那一批防空炮,而且從1920年代早期就開始研發,到二戰時期成熟度已經非常高,非常可靠。

反觀德國37mm手拉機...差點笑出聲


瘋狗的輕武


德國軍工出品,必屬精品,瑞典博福斯高炮其實是德國軍工團隊設計的,也許你會疑惑,這瑞典的武器關德國人什麼事情?其實我在以前寫的圖文《德國火炮技術先進,卻放著先進的博福斯不用,導致俾斯麥號被擊沉》一文中也說過,在這也再提一下。

瑞典原版的博福斯高炮

在1922年瑞典從英國進口了一批40毫米維克斯2磅炮(日本也買了),但是由於性能太差瑞典海軍就讓博福斯公司在它的基礎下幫改一下,從1928年到1930年博福斯就一直在研發40毫米口徑的新產品,但在1931年10月的測試中表現得卻並不成功,而當瑞典海軍覺得不行的話我就撤資咯,而這時克虜伯公司的股份已經佔了博福斯公司三分之一,所以派往瑞典的德國技術人員便參與40毫米高炮的技術指導,最終在1931那門著名的40毫米博福斯高炮誕生了,並在經過一些略微修改最終於1936年量產。

德國陸軍的37高炮,不是40毫米的博福斯哦

德國海軍用的,其實彈道性能是不錯的,就是單發的裝填方式太坑爹

那瑞典哪來的德國軍工技術人員呢,這是因為一戰之後德軍的火炮技術人員為躲避《凡爾賽合約》就被派去瑞典的博福斯公司,因為德國的克虜伯公司在博福斯公司是有股份的。後面德軍自己也研發了37毫米高炮,德國陸軍的37毫米高炮和博福斯高炮的性能其實差不多,只不過德國海軍裝備的和陸軍並不一樣,所以陸軍的37毫米高炮其實比海軍的37毫米高炮性能要好。

美國用的40毫米博福斯高炮,其實是沒經過同意也沒給專利費仿製山寨的,而美軍的博福斯高炮之所以比其他國家厲害其實是因為美軍有火控雷達,它可以對400km/h的飛機進行有效的測算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40毫米,高平兩用炮,炮重1.98噸,初速881米/秒,最大射程7160米,採用8發彈夾供彈,是北歐小國瑞典的傑作。
作為博福斯公司的主推軍品,單管或雙管40毫米高炮,除了陸軍用拖車拖運用於防空作戰以外,打出這門高平兩用火炮聲望的,是裝備在水面艦艇上對空防禦作戰,成了英美德等國海軍防空作戰時,非常給力的對空武器。此炮大都採用雙聯裝佈置,陸戰也有單管40毫米的,炮班由6名成員組成,一名炮長,指揮整個炮班;一炮手,是彈道觀測手,也兼副炮長;二炮長,是擊發手,同時也兼彈藥裝填手;三炮手,是高低瞄準手,兼擊發手;四炮長,方向瞄準手;五炮手,彈藥傳遞手。
此外,陸戰防空作戰的單管40毫米博福斯高炮,另配有一名彈藥傳遞手,同時身兼40毫米博福斯高炮拖車的駕駛員。二戰時期,瑞典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是中小口徑高射炮中的佼佼者;此炮的身管採用水冷套筒降溫,實際身管56倍徑,加上套筒等60倍徑,因此習慣上稱其為L/60博福斯高炮。

博福斯公司在測試中,就發現此該炮表現出優異的彈道性能;況且其極高的射速,對中低空的戰轟機而言,能造成極大的威脅;

因此,很快就被消息靈通的英國海軍所看中,美國海軍則通過英國方面也獲得了大量的博福斯40毫米高炮。由於英美海軍比較早地在水面艦艇上配備了火控雷達,40毫米博福斯火炮被大量地運用在水面艦艇上,太平洋戰場的實戰證明,博福斯40毫米高炮作戰效果,要明顯優於英軍的40毫米“砰砰炮。美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對付日軍自殺式飛機攻擊時,40毫米博福斯高炮效果尤其明顯,以密集的對空火力,顯示了強大打擊能力,經常凌空打爆來襲的日軍自殺性飛機,保障了水面艦艇的安全。


國平軍史


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是瑞典著名的博福斯軍工廠設計製造的一款高射炮,也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以來世界很多國家最主要的中口徑地面防空火炮。在它大展鋒芒的二戰時期,由於瑞典保持中立,所以無論是同盟國還是軸心國,都通過直接或者間接採購的方式購買了大量的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甚至用搶的。不因為別的,主要是因為這款高射炮實在是太好用了。
瑞典軍方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曾經採購了一批英國的二磅海軍炮,但是它們如果作為防空用高射炮,在武器技術日新月異的當時已經不太適合,火力已經開始淪為劣勢。所以從1928年開始瑞典軍方和博福斯簽訂了一項合同,開發一款口徑和英國二磅炮(40毫米)類似的防空武器,於是一款從上方裝彈、側面退殼且結構穩定的速射炮得到瑞典軍方通過,每分鐘射速最快可以保持在130發上下,通過40毫米口徑已經可以給敵方空中力量予以很大的威脅。隨即1933年版本的博福斯40mm M/32版本開始生產,但真正將這款防空武器推上神壇的,是其重要量產版本——博福斯40mm L/60和博福斯40mm L/70。
高射炮倍徑的加大所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炮口初速、射速和最大射程的直接提升,據瑞典軍方測試,最優異的L/70版本可以以每分鐘330發的射速對最遠距離達13千米的目標發動快速射擊,且炮口初速就L/60版本的0.81km/s提升到了1.012km/s,這相當於接近3馬赫,但是需要注意,L/70版本在1947年開發,屬於戰後版本,並沒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得以使用。
雖然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同時向軸心國和同盟國兩方出售,但德國反倒得到了博福斯生產商的較大青睞,這主要原因是博福斯的三分之一股權已經被德國的克虜伯收購,德國也間接向瑞典提供了先進的冶金和制炮技術,你可以從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上看到部分Flak 18高射炮的影子,雖然至今都無實質證據證明德國曾經對瑞典予以過援助。
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最早被提供給英國生產製造使用,但英國二戰的軍工生產受到德國打擊,所以更多的博福斯都是由號稱“民主國家兵工廠”的美國生產的,在整個二戰期間,僅美國克萊斯勒就生產了6萬支博福斯40mm L/60和近百萬發彈藥。實現這一壯舉的克萊斯勒,通過向全美國12家克萊斯勒分工廠和2000個承包商來分派任務,分別執行組裝和零部件生產,你每天都能看到數之不盡的博福斯從生產線上誕生,它們也成為了德國空軍最大的夢魘。
當然美國也不傻,也不願意給瑞典人付高額授權使用費,美軍也開始以博福斯40mm L/60為模板,仿製自己的37mm M1高射炮,但定型於1938年的M1始終性能一般,遠無法和博福斯較量。當瑞典的L/60已經被搬上美國“大黃蜂”號航母開始打日本戰鬥機時,M1還在逐漸配發海軍陸戰隊。
美國在二戰期間,專門變著法子玩博福斯40mm L/60,他們將高射炮裝在M24“霞飛”底盤上,打造成M19防空車;裝在M41“鬥牛犬”底盤上,成為了M42“吸塵器”。另外各種雙聯裝魔改層出不窮,在美國陸軍軍中博福斯40mm L/60一直使用到90年代,直至退役。
不過,如今美軍仍然在使用這款接近90年前的“骨灰級”武器,美國空軍的AC-130“空中炮艇”上就仍然有博福斯40毫米炮的改進型存在,被稱為40快炮,可發射M18A1破甲彈,性能不俗。

科羅廖夫



博福斯40毫米高炮是二戰到現在最好的中型高射炮之一。設計始於1929年,這種設計可能起源於德國的克虜伯工廠,但當德國的武器製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限制時,奧托·克虜伯將關鍵技術和人員轉移到瑞典,並最終獲得了對博福斯的完全控制。然而,1930年瑞典法律禁止武器製造商的外國所有權,迫使克虜伯出售其在該公司的股權,該公司隨後在歐洲和世界各地出口武器。



美國海軍在1937年曾考慮過博福斯,但卻選擇了27毫米口徑一個不幸的選擇。美國海軍很快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在1939年的秋天,弗隆基上將於與看過武器演示的美國平民的對話,他對博福斯重新產生了興趣。希望在美國製造博福斯,美國海軍武官1940年4月在斯德哥爾摩並開始進行製造權談判。1940年8月瑞典安排了美國陸軍和海軍觀察員觀看一場演示,美國陸軍和海軍聯合購買的雙管博福斯炮抵達紐約進行進一步試驗。美國海軍很快將選擇範圍縮小到40毫米口徑替換27毫米口徑的高射炮。



英國人自然希望美國海軍採用他們的高射炮,但是博福斯的初速要高得多,英國的高射炮不能用美國火藥代替英國火藥,英國陸軍已經成功地採用了博福斯高炮。仍然存在獲得製造權的問題。瑞典政府要求美國航空技術的許可製造,以換取博福斯的製造權。瑞典人直到1941年6月才讓步,當時他們發現幾乎沒有一項關鍵的博福斯技術在美國受到專利保護,很明顯,美國人無論有沒有許可證都準備開始生產。(英國早在1941年1月就開始製造了。)


最終,美國政府確實“本著相互善意的精神”授權向瑞典轉讓航空技術。 剩下的法律癥結是協議中的一項限制,即只為“美國使用”生產這似乎排除了租借法案的障礙,但是美國海軍的軍法署署長準備了一份簡報,認為既然《租借法案》授權將國防材料轉讓給任何能促進美國安全的國家,這種轉讓可以被視為美國使用。這一法律騙術消除了武器大規模生產和出口的剩餘障礙。


盟軍生產的博福斯高炮與瑞典生產的高炮大不相同。瑞典的火炮是配有標準瞄準鏡的手動操作炮架的單管炮和雙管炮,而為美國海軍制造的火炮是配有先進導向器的動力炮架上的雙管炮或四管炮。為美國陸軍生產的單管炮同樣安裝在美國設計的軍車上。只有基本型是在許可的情況下生產的,甚至這種基本型也被修改來幫助大規模生產。為了加快開發速度,四聯裝基本上被設計成一對雙管炮裝在一個底座上,使四聯裝具有獨特的外觀。

電動驅動裝置是對不成功的27毫米炮所用驅動裝置的倉促改進。雙管和四管都使用了MK51導向器,這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並且高炮是用電動泵水冷的。手動控制最初是通過指針和教練機的獨立手輪來實現的,但最終被指針所在位置的單個操縱桿所取代。 第一門雙管炮於1942年1月完成,第一門四管炮於1942年4月完成。到戰爭結束時,每件武器的典型成本是:四管67520美元,雙管43640美元,陸軍單管9500美元。

炮彈是根據英國的設計製造的,此前發現瑞典炮彈的接觸引信過於敏感,這種引信在受到雨滴衝擊時發揮作用。雖然炮彈名義上可以達到10000米,但幾乎所有制造的炮彈都有自毀裝置,可以在3700-4600米的範圍內引爆炮彈。這有助於防止友軍炮火事故或其他附帶損害。除了三硝基甲苯爆炸裝藥時,殼體內含有一團鎂鋁粉狀物作為燃燒彈。彈藥生產在1944年冬季達到每月1200萬發的高峰。



博福斯高炮因在戰爭中的表現而受到高度讚揚,但是直到1944年中期,產量才開始趕上需求。現有的戰列艦和巡洋艦優先使用四管炮,而雙管炮傾向於裝備新造的軍艦。相對較少(85門四管、363門雙管和531門單管)被分配給租借。在生產趕上需求之後,大量的產品被生產出來裝備軍艦對抗日本神風敢死隊。在這種情況下,博福斯高炮的效果並不明顯,電子技術的發展水平不足以把接近保險裝在這麼小的彈體裡,一兩次命中炸藥電荷不足以摧毀神風隊飛機。但是博福斯是當時最好的近距離防禦武器,從1944年10月到戰爭結束這段時間裡,大約一半的高射炮戰果都歸功於博福斯。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博福斯本來是瑞典很小的一個小鎮,卻因為諾貝爾及其名下公司製造的一門火炮,在世間大放異彩。生在鐵礦豐富的國度,要高速度開礦發明了炸藥,賺錢賺到手抽筋,設立了一個國際大獎。炸藥賺錢,身後留下的事業,也相當賺錢,其中在二戰很大的一筆,要歸於就是40毫米 L/60高射炮的生意。

來錢快其自有因,魂舞大漠總結了一下,大致是三個方面。

一是要歸於博福斯厚實的技術積累,性能嘎嘎的,沒得挑,並屢建奇功;

二是作為中型高炮,正好填補了輕重之間的技術和火力空白。

三是出口轉讓不吝嗇,不光賣炮,附帶的還有製造說明書,各國買去以後,在那些工業強國手裡玩得轉,並屢有改進和創新,要捋到一條根,都還承認,就是博福斯,於是博福斯成為最好大炮的一塊馳名商標,得到了舉世認可,認可了就能兌現瑪尼,於致有今。

挺正經的博福斯,如圖,射速當時最高,每分鐘80發是有的,能管用就好,並各國發揚光大,尤其英國,被稱最完美,研製了電力驅動的伺服電機,使戰鬥射速大為增加。

當時最好,都在使用,包括德國,藉助匈牙利之手,得以成功原樣仿製。

不仿製大約看一眼就會的是蘇聯,號稱M1939,表面上看似工藝粗糙,(絕非偷工減料),只是沒安防盾而已。我國進口 以後,用以抗美援朝戰爭,曾創下一門炮擊落10架敵機的記錄,就是我國55式37炮。


魂舞大漠


博福斯也稱為/“波佛斯”40mm牽引式高射炮、於1933年由瑞典Bofors博福斯設計研發的中型地面防空炮、早期型號40mm-akanM/32或Bofors40毫米L/60。

(Bσfors-40mm高炮、可發射榴彈、破甲彈、彈容量:連彈夾8發、不連彈夾7發、撞擊式擊發)

首批“博福斯-40mm”高射炮交付荷蘭海軍。

隨後比利時、英國、米國、法國先後引進並且仿製和改進。

號稱為:國際通用高炮

(米軍用“GMC”卡車搭載改裝成為“自行式“博福斯40mm防空炮)


1940年美海軍引進雙聯裝“博福斯40mm高射炮、裝備其各型號艦艇船、成為艦載防空炮。

(4聯裝“博福斯”40mm高炮模型)
(荷蘭的裝甲列車搭載“博福斯”-40mm高炮)

“博福斯”-40mm、結構簡單、性能可靠、是性能優良的經典之作、二戰中被盟軍大量引進裝備(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也準備了同型號高炮)。


孔乙己亂彈


該炮彈丸能裝無線電近炸引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