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丨​“千年港塞通幽燕,銜月津門蔚北天”之“津沽”天津篇

天津篇

天津市,簡稱“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是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

天津地處中國華北地區、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東臨渤海,是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衝”之稱。天津是中蒙俄經濟走廊主要節點、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交匯點、亞歐大陸橋最近的東部起點,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天津是中央文件明確定位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唐朝中葉以後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朝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明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清咸豐十年(1860年)天津被闢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此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歷經六百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華北丨​“千年港塞通幽燕,銜月津門蔚北天”之“津沽”天津篇

旅遊景點

天津市區依河而建,1989年評選出的“津門十景”分別是“天塔旋雲”、“薊北雄關”、“三盤暮雨”、“古剎晨鐘”、“海門古塞”、“沽水流霞”、“故里尋蹤”、“雙城醉月”、“龍潭浮翠”、“中環彩練”,這些景觀既有名勝古蹟及舊景新顏,是新時代天津旅遊景觀的代表。


1、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天津古文化街旅遊區(津門故里):天津古文化街,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東北角東門外、海河西岸,系商業步行街,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作為津門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

古文化街內有近百家店堂。是天津老字號店民間手工藝品店的集中地,有地道美食: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煎餅果子、老翟藥糖,張家水鋪、天津麻花等。旅遊景點有天后宮、“風箏魏”風箏、泥人張彩塑等。


華北丨​“千年港塞通幽燕,銜月津門蔚北天”之“津沽”天津篇


天津薊縣盤山風景名勝區:盤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天津市薊縣西北12公里處,南距離天津約110公里,西距北京約90公里,又因雄踞北京之東,故有“京東第一山”之譽。

盤山曾被稱為“無終山”、“徐無山”、“四正山”、“盤龍山”,相傳東漢末年,無終名士田疇不受獻帝封賞、隱居於此,因此人稱田盤山,簡稱盤山。早在唐朝時期盤山便已經小有名氣,唐朝大將李靖曾在此舞劍修屋,即“李靖庵”,後來改建為“萬松寺”,後至,明清兩代,這裡得到皇室青睞,大力開發,逐漸為人們熟知。


2、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天津黃崖關長城風景遊覽區:黃崖關長城在薊州區北28公里的崇山峻嶺之中,始建於公元556年,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首批4A級景區。黃崖關長城,東達河北省遵化市的馬蘭關,西接北京平谷的將軍關,全長42公里,是中國古長城的一部分,有樓臺66座,敵樓52座,烽火臺14座,是京東軍事險要之地。自一九八四年九月至一九八七年九月軍民協力共計修復邊牆三千零二十五米,敵臺二十座。為中國修復長城工程中最長的一處。1990年,黃崖關長城被選入“津門十景”。

黃崖關城是明代薊鎮長城的重要關隘,也是縣境內唯一的一座關城。關城東側山崖的岩石多為黃褐色,每當夕陽映照,金碧輝煌,素有“晚照黃崖”之稱,關城因此得名。


華北丨​“千年港塞通幽燕,銜月津門蔚北天”之“津沽”天津篇

獨樂寺:獨樂寺,又稱大佛寺,位於中國天津市薊州區,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國現存著名的古代建築之一。獨樂寺雖為千年名剎,而寺史則殊渺茫,其緣始無可考,寺廟歷史最早可追至貞觀十年(公元636年)。

獨樂寺佔地總面積1.6萬平方米,寺內現存最古老的兩座建築物山門和觀音閣,皆遼聖宗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民國十九年(1930年),獨樂寺因相繼被日本學者關野貞以及中國學者梁思成調查並公佈而聞名海內外。

獨樂寺為國家AAAA景區、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天津天塔湖風景區:天塔湖風景區位於天津市區南側,緊靠水上公園景區,是以天津廣播電視塔為主體的景點。天塔即天津廣播電視塔,高415米,建成時是亞洲最高,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東鄰紫金山路;西接龍潭浮翠水上公園;北靠市區內八里臺立交橋 ;南連衛津南路立交橋,交通便利。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師範大學等高等學府及水晶宮、喜來登等多家涉外賓館環踞周圍 。西南方向一公里處為2008年北京奧運天津主場館。天塔作為天津市標誌性建築之一,是廣播電視發射基地,同時也是天津對外旅遊的窗口,是天津市標誌性建築之一。


天津水上公園:天津水上公園原稱青龍潭,作為風景遊覽區,其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初,1951年7月1日正式對遊客開放,有北方的小西子之稱。是天津最大的公園,因其有東、西、南三大湖與11個島嶼組成,所以取名水上公園。

天津水上公園位於天津市市區西南部,水上公園始建於1950年,面積為125公頃。園中南、北部分為大塊陸地,中間是廣闊的水面,水中有11個小島,分別由拱橋、曲橋、平橋和桃柳堤連接,湖水映著硃紅樓閣,湖中碧波盪漾,遊人可划船漫遊湖上。構成這座公園獨具特色的水上世界。


天津熱帶植物觀光園:天津熱帶植物觀光園位於天津市西青區曹莊花卉市場內,於2003年建成,該項目總投資2.6億元,佔地面積500畝, 建築面積40000平方米,擁有加拿大、泰國、澳大利亞、美國、馬來西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國內南方各省市3000餘種各式各樣的熱帶植物,是亞洲室內建築面積最大的熱帶植物觀光園,由綜合服務廳、精品花卉廳、科普教育廳和熱帶雨林廳四個大廳組成。其中熱帶雨林廳以馬雅文化為主線,已建成村落、瀑布、吊橋等近20個景觀;四季花廳、科普教育廳主要以花卉觀賞和對青少年進行植物知識普及教育為主;綜合服務廳設有餐廳、娛樂、售貨、信息等全程式服務項目。2004年被國家旅遊局授予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


天津寶成博物苑:天津寶成博物苑前身為寶成奇石園,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海河二道閘南側,佔地面積260畝,投資12億多元人民幣,由中國政協委員、中國工商聯常委、寶成集團董事長柴寶成先生創建,是目前國內國家文化局首家特批的一座私人博物苑。


天津楊柳青博物館(石家大院):楊柳青博物館位於千年古鎮楊柳青的石家大院,是一處有“華北第一宅”之稱的晚清民居建築群,始建於1875年。它是清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舊宅,7200餘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2900多平方米。整個大院,60米長的大甬道的兩側共有四合套式12個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佈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從寢室、客廳、花廳、戲樓、佛堂到馬廄,無論是通體歌劇、建築風格、還是藝術裝飾,都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文化遺存和當時的民俗民風。


天津濱海航母主題公園:天津濱海航母主題公園(以下簡稱“濱海航母”)地處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八卦灘,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總規劃面積22萬平方米,是以“基輔”號航母這一獨特旅遊資源為主體,為航母觀光、武備展示、主題演出、會務會展、拓展訓練、國防教育、娛樂休閒、影視拍攝八大板塊為一體的大型軍事主題公園。


華北丨​“千年港塞通幽燕,銜月津門蔚北天”之“津沽”天津篇


天津之眼:天津之眼(The Tientsin Eye),全稱天津永樂橋摩天輪(The Yongle Bridge Tientsin Eye),跨海河連接河北區與紅橋區,是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兼具觀光和交通功用。天津之眼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橋上瞰景摩天輪,是天津的地標之一。


天津意式風情區:天津意式風情區位於天津市河北區,由河北區五經路、河北區博愛道、河北區勝利路、河北區建國道合圍而成的四方形地區,區內擁有保存完整的百年曆史歐洲建築近200棟。

意式風情區內包含河北區進步道、河北區民族路、河北區民主道、河北區民生路、河北區自由道、河北區光復道、河北區光明道等多條道路,是意大利本土之外最大的意式風格建築群,有梁啟超、曹禺、張廷諤、曹錕、袁世凱、齊耀珊、張學銘、曾國藩家族、馮國璋、李叔同、湯玉麟、盧鶴紱、王卓然、劉髯公、程克、鮑貴卿、華世奎、易兆雲、李廷玉、張鳴岐、李文田、章宗祥、孫良誠、倪嗣沖、段芝貴、王一民、王郅隆、黃郛、曹銳、盧木齋、鄭誦先、黎元洪、安文忠、楊以德、齊耀琳、呂調元、靳雲鵬、龔心湛等多處中國名人故居。

天津意式風情區,前身為意大利在境外唯一的租界,是天津市河北區的一處具有意大利風情的旅遊風景區,亦是亞洲唯一一處具有意大利風格的大型建築群。在其作為商業地產項目推廣期間,被稱作新·意街、意大利風情區或海河意式風情區。2011年,根據天津市規劃局編制公示的《天津市一宮花園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正式定名為一宮花園歷史文化街區。


華北丨​“千年港塞通幽燕,銜月津門蔚北天”之“津沽”天津篇


天津北寧公園:北寧公園,又名"寧園"。其前身是1906年袁世凱委派周學熙闢建的種植園,名曰“鑑水軒”。1932年9月修建為公園,借用諸葛亮的名句“寧靜以致遠”而名“寧園”。

寧園沿襲了古典造園手法多以建築為主的組景,有仿效自然的佈局和園中有園的手法,也有詩情畫意的構思和因地制宜的處理。全園面積57公頃,其中水面18公頃。水面聚分得體,湖湖相連。29座造型各異的橋涵橫架兩岸。2000多米彎曲迥異的長廊將水池亭榭、樓臺館閣串連一體,成為寧園無聲的導遊。園內有荷花攬勝、九曲勝境、紫閣長春、待月迎風、魚躍鳶飛、蓬湖疊翠、曲水瀛洲、靜波觀魚、俏不爭春、寧靜致遠等十大景觀。園內的致遠塔,是我國目前最高的寶塔,為“寧靜致遠”景觀的主景,塔高九層七十多米。塔內鑲有100餘塊石刻和瓷板釉彩畫,內容包括自仰韶文化、三代鐘鼎至近代的中國人文歷史。

園內的其它景點有:環湖畔的彩畫長廊、湖心亭、舒雲臺舞廳、大雅堂四面廳、禮堂、百米長城、小型動物園、兒童遊藝館等。疊翠山上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碑文為郭沫若題字。園內還有以鹿肉席著稱的水上餐廳暢遠樓。


大沽口炮臺遺址:大沽口炮臺遺址,位於天津市,原置於海河南北兩岸,俗稱“津門之屏”。明代,大沽口開始設防,清代修炮臺,置大炮,設施不斷加強,逐漸形成以“威,鎮,海,門,高”為主體的完整防禦體系。近代隨著外國列強對華侵略,大沽地區更成為北方的軍事要地。

大沽口炮臺遺址南有虎門,北有大沽,這是中國近代史上兩座重要的海防屏障。 後來大沽口炮臺遺址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以“海門古塞”之譽評為“津門十景”之一,並確定為天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梨木臺自然風景區:梨木臺自然風景區地處天津最北端,被稱為“天津北極”。景區內峰林峽谷雄、險;森林景觀秀、幽;潭、瀑溪水長流;藤蘿攀援纏繞,形成了奇特的自然風光,被專家學者譽為“天津的神農架”。這裡地質景觀奇特,是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典型的石英岩峰林峽谷地貌,自然形成巖畫嶺、登天縫、五指山、萬卷天書等地質景觀。


天津歡樂谷:天津歡樂谷主題公園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坐落於天津市東麗湖畔。全園分為六大主題區:演藝中心、歡樂時光、海洋之心、維京海港、聖誕村、飛躍加勒比。

天津歡樂谷在2013年7月27日開業,擁有12項在中國、亞洲乃至世界領先的頂級遊樂體驗,建有全國最大的逾10萬平方米室內場館組合。全園擁有56項水陸兩棲、老少皆宜的遊樂設施,每日近90場藝術盛宴,以多元歡樂塑造一座全年歡樂之都、一個充滿激情與浪漫的繁華都市開心地。


五大道:五大道在天津市中心城區,是一個以由南向北並列著的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慶道這五條道路為主的一個街區的統稱。以“馬睦大常重”為主的這個街區,是迄今天津乃至中國保留最為完整的洋樓建築群,天津人把它稱作“五大道”。

五大道地區擁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國家建築風格的花園式房屋2000多所,建築面積達到100多萬平方米。其中最具典型的300餘幢風貌建築中,英式建築89所、意式建築41所、法式建築6所、德式建築4所、西班牙建築3所、還有眾多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古典主義建築、折衷主義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庭院式建築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築等,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苑。

2011年,五大道被天津市規劃局確定為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


華北丨​“千年港塞通幽燕,銜月津門蔚北天”之“津沽”天津篇


東疆灣:東疆灣沙灘景區系我國最大的人造沙灘景區,位於天津港東疆港區的東南部休閒旅遊度假區內,景區西至觀瀾路,東臨渤海,從北京出發,只需一個多小時就可以感受到陽光、沙灘、海水、綠色、空氣所帶來的都市休閒的娛樂度假。


3、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瓷房子:瓷房子位於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72號,它是一幢舉世無雙的建築,它的前身是歷經百年的法式老洋樓,它的今生是極盡奢華的“瓷美樓奇”。

該建築被人們稱為:一座價值連城的“中國古瓷博物館”。這座“瓷房子”是天津市赤峰道一座用多件古董裝修而成的法式洋樓,由瓷房主人張連志親自設計。瓷房子建在天津和平區赤峰道上。赤峰道東起海河,西到牆子河,橫貫原來的法租界。


華北丨​“千年港塞通幽燕,銜月津門蔚北天”之“津沽”天津篇


天津市老城博物館:博物館坐落於傳統民居徐家大院,原為英商天津麥加利洋行買辦徐樸庵家宅,始建於清末民初。它採用中國建築小式做法,青磚、硬山頂,整體建築坐北朝南、乾宅巽門,中軸線由三套院落組成,東西兩側配有箭道。其建築雕飾典雅精美,是天津市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典型傳統民居三進四合套院落。

博物館見證著這座城市600年風雨春秋,典藏著天津衛豐厚的歷史文化遺韻;它創造、發展了城市的文明和進步,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佳作。成為人們緬懷故物,連接親情的紐帶。


天津民俗博物館(天后宮):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歷經多次重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宗教建築。建築群坐西朝東,面向海河,由山門、牌坊、前殿、大殿等組成,屬典型的中國傳統廟宇式建築。每年天后誕辰,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酬神廟會活動,沿河船戶、周邊信眾亦紛紛到來,各地商賈雲集,造就了天津最著名的商業街——宮南宮北大街(今古文化街)的繁榮。

天后宮位於天津古城東門外,始建於元代。由於當時海運漕糧,漕船海難不斷髮生,而天津是海運漕糧的終點,是轉入內河裝卸漕糧的碼頭,所以,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下令建天后宮(當時叫天妃宮)於天津海河三岔河口碼頭附近,供人們奉祀海神天后。水工、船伕、官員在出海或漕糧到達時,都向天后祈福求安。居家百姓沒錢的也來求財,沒兒的求子,有病的祈免病災。這是古人無法克服海洋、江河險難而求助神靈的消極表現,也反映了苦難民眾的古樸文化心態。


天津戲劇博物館(廣東會館):廣東會館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是天津市現存規模較大、裝修精緻的清代會館建築。這裡原是由當時天津海關道廣東人唐紹儀等修建而成的極具嶺南風格的古建築群,是廣東政商在津的活動場所。會館規模宏大,由門廳、正房、配房、戲樓、跨院和套房組成,其中以戲樓為主體建築,該戲樓設計獨特,看臺分上下兩層,分散座、茶座和包廂三種,觀眾無論處在哪種席位,都可以觀看演出。在中國近代史上孫中山、黃興等在此地進行革命活動。“四大名旦”也曾在此舞臺上演出。現在廣東會館是天津市戲劇博物館,設有《天津戲劇發展史陳列》三個展室,展出中國戲曲簡史陳列,天津戲劇發展史陳列等,以及一些戲曲界人士的專題性展覽。館內還收藏與戲劇有關的文物及藏品四千餘件,其中包括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尚小云、馬連良等人的書畫品及演出服裝等,成為兼有陳列展覽和演出等多種功能的文化場所。


天津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天津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坐落在薊縣城東穿芳峪境內,距縣城20公里,公園總面積2126公頃。九龍山是一座以森林景觀為主體的生態型自然景區,轄九龍山、梨木台山、黃花山三大景區。在公園東北部萬丈深谷中連綿聳立著九條山脊,恰似九龍聚首,故名九龍山。九龍山景區歷史上曾是清代道光三十年和同治九年間的皇家園林,1995年批准為森林公園,1997年升為國家森林公園,至2008年是天津市面積最大唯一的山區國家森林公園。


天津靜園:靜園,位於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70號,(原日本租界區宮島路),始建於1921年。靜園初名乾園,為北洋政府駐日公使陸宗輿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儀居住於此,更名“靜園”,寓意“靜觀變化,靜待時機 ”。


小站練兵園:是天津市“近代中國看天津”項目之一。建設規模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除興建了城牆、講武堂、軍事博物館、新軍督練處外,還建設了袁世凱行轅、行營買賣街等。以小站練兵史實為基礎,以北洋歷史、天津近代文化、小站稻文化為脈絡,以歷史展示和情緒體驗為互動性的核心功能,兼具教育、休閒、購物、會議功能的故事主題型歷史文化旅遊區。旅遊區將具有遺址公園+主題公園+文化博物館的綜合特徵。


華北丨​“千年港塞通幽燕,銜月津門蔚北天”之“津沽”天津篇


特產美食

天津的小吃與特產數目眾多,尤其以“天津三絕”著名。1997年貓不聞餃子被定為津門四絕之一。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知名度較高的還有:曹記驢肉、冠生園八珍羊腿、陸記燙麵炸糕、白記水餃、芝蘭齋糕乾、大福來鍋巴菜、石頭門坎素包。天津的小寶栗子格外有名,其產品出口世界各國。天津在20世紀80年代末興建了南市食品街、旅館街、服裝街,集吃、穿、住為一體。比較有名的小吃:糖炒栗子、明順齋什錦燒餅、羊湯、上崗子麵茶、王記麻花(又稱饊子麻花)、豆香齋牛肉香圈、豆皮卷圈、白記水餃、水爆肚、煎燜子、花樣餜子、怪味果仁、石頭門坎素包、羅漢肚、熟梨糕、皮糖張、北塘海鮮等。

天津三絕:天津三絕歷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被稱為天津風味小吃“三絕”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其二是被稱為天津民間工藝“三絕”的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風箏。

特色小吃:糖礅、熟梨糕、茶湯兒、果仁張、崩豆張、麵茶、楊村糕乾。

特色早點:煎餅餜子、鍋巴菜、老豆腐、果子、燙麵炸糕、卷圈、荷包蛋、糖果子、果篦兒。

天津特產:天津甘慄、天津冬菜、天津大白菜、獨流老醋、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1、特產

泥人張彩塑: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已享有很大聲譽。使天津泥人大放異彩、成為民族藝術奇葩的,是“泥人張”的彩塑,它把傳統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的水平,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天津“泥人張”藝術的創始人是張長林。

華北丨​“千年港塞通幽燕,銜月津門蔚北天”之“津沽”天津篇

風箏魏:風箏魏是天津著名風箏藝人魏元泰製作的風箏,故稱“風箏魏”。1872年魏元泰生於天津,自幼在一家扎彩鋪當學徒,他對製作風箏產生濃厚興趣。為了提高扎風箏的造詣,他反覆研究飛禽和飛蟲的飛翔姿態以及它們的身軀各部位的比例關係,並應用於風箏的製作。以前的風箏,以硬翅為主,造型簡單,色彩也比較單調,為整體式。他扎的風箏可以拆展摺疊,一尺多長的大風箏,摺疊後可放在一個小信封裡,便於收藏和攜帶。他研製的平板式、弓子式、立體式、串式和袖珍式風箏近200餘種。在著色上富於民族特色,並吸收了古建築彩繪上使用的退暈法以及冷暖對比色調,使之更加適合高空放飛的特點。1914年,他帶著風箏,參加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了金牌獎章和證書。現在魏元泰的侄子魏慎行,侄孫魏永昌繼承了他的事業,都在天津工藝美術廠工作,擔任工藝師,並培養了許多徒弟,他們設計的新樣品,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範貴才、範貴林兄弟,他們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桂發祥”和“桂發成”麻花店,因店鋪座落於十八街,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十八街麻花是經過反覆探索進行創新,在白條和麻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閔姜、桃仁、瓜條等多種小料的酥餡,使炸出的麻花酥軟香甜與眾不同,創造出的什錦夾餡大麻花。其特點是香、酥、脆、甜,在乾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來天津旅遊的國內外賓客,臨走時都要帶上幾盒麻花,送親朋好友。


崩豆張:崩豆張是天津最有名的一家專門製作和銷售各種豆類乾貨小吃食品的私營企業。公司由總店和一個分店、一個加工廠共三部分組成有職工六十餘人,總店設在南市食品街。崩豆張傳統產品始源於嘉慶年間,有二百四十多年曆史。1993年被國家內貿部命名為“中華老字號”。1990年曾作為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指定產品,並獲得各種殊榮。


小站稻米 :天津特產小站稻是我國著名的優質水稻之一,原產於天津南郊小站地區,始於宋遼時期,成名於清朝末年,曾作為宮庭御膳米。當年軍事重鎮“小站”位於此地,故名為小站稻。“白裡透青,油光發亮、粘香適口,回味甘醇”是小站稻的特有風味。


2、美食

狗不理: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鮮美而譽滿全國,名揚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歡迎,關鍵在於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在用料上,狗不理包子的肉餡別具特色,選用七成瘦三成肥的新鮮豬肉,上等醬油找口,放上香油、味精、蔥薑末等佐料,邊加水邊攪拌,打成肉丁水餡。包子皮使用半發酵“一拱肥”富強面。做工上,狗不理包子從揉麵、揪劑、擀皮、裝餡、掐包、上屜、上大灶,都有明確的規格標準,掐出來的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的褶不少於十五六個。剛出屜的包子,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

狗不理包子鋪原名“德聚號”,據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店主叫高貴友,其乳名叫“狗不理”,人們久而久之喊順了嘴,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據說,袁世凱當直隸總督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后,慈禧很愛吃。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許多地方開設分號。如今,狗不理包子已走向世界,進入許多國家市場,倍受賓客歡迎。


華北丨​“千年港塞通幽燕,銜月津門蔚北天”之“津沽”天津篇


貼餑餑熬小魚:正宗的貼餑餑熬小魚不是分開做,而叫“一鍋熟”,就是貼餑餑和熬小魚同時在一鍋裡做熟上桌其味道與山珍海味媲美。製做貼餑餑熬小魚,魚要選擇個頭小的,最好是活的白鱗小鯽魚,肉嫩刺軟,棒子麵是當年的新鮮糧食。農家用的大鍋燒熱後,鍋底熬魚,鍋幫四周轉著貼滿餑餑。柴禾不能燒得太猛太久,要注意掌握火候,溫火把作料靠淨。到時一揭鍋蓋,香味四溢。餑餑出鍋,黃燦燦的結著一層焦嘎,咬一口,又脆又香,再就著熬小魚,連魚刺都不用吐出。那味道,那鮮勁,吃起來保準沒個夠


大福來鍋巴菜:是天津的一道家常菜,以攤好的煎餅為主料,煎餅的主要原料是綠豆、小米、蝦皮、香料和水。首先,這攤煎餅就得有一定的功夫,要想吃口好,必須攤得薄,沒兩下子的話,這煎餅不是生就是焦,不是太軟就是太硬。煎餅攤好後,切成柳葉條形狀,放在滷鍋(一直不斷火)內稍加攪拌,連滷盛碗,再加上腐乳汁、芝麻醬、香菜、辣子等佐料,成品既脆又酥,味道鮮美。


石頭門坎素包:石頭門坎素包始於清代,由天津專營素食的真素園經營,向以選料多樣,清素不膩,製作講究,物美價廉,深為廣大群眾所喜愛。該店臨近海河,為防洪水氾濫,店外以石頭築起一道矮堤,形似門坎,市人便將該店製作的這種包子稱為“石頭門坎素包”。是用發酵麵包以綠豆芽、油麵筋、木耳、黃花菜、白香乾、粉皮等調勻的餡心,經蒸制而成。


天津稀食:稀食,帶湯而能夠充飢的食品,多在早晨經營,故又稱早點稀食。天津稀食品種大致可分為湯類、滷類和粥類,近百品,風格各異。以湯類品種而言,有用雞芽子沾幹澱粉,用木槌反覆捶成薄片,改刀同雞蛋清加水、麵粉和成略硬的麵糰,擀製成掛麵粗細的面絲一塊煮熟,挑條入碗,放鹽、味精,澆上三合湯(用雞。鴨、牛肉加清水熬成),這便是老傳統的“棰雞湯麵”。這個品種,解放前是富戶人家的佳餚。“八大成”(帶“成”字號經營天津風味菜的飯莊)曾製售,其選料精細,作工講究,獨具一格,面絲雪白,柔韌光滑,湯色清亮,滾熱鮮美,富含營養。按照制“棰雞湯麵”的方法,還可做成“棰蝦湯麵”;如將面片製成餛飩皮,包上肉餡,又可做成“棰雞餛飩”。


文化藝術


方言:天津話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種,流行於天津及其周邊地區,特指以天津老城為中心的一個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天津方言島”內人們所說的方言。


曲藝:天津是諸多曲藝形式發源、興盛和發展的地方。其中,天津時調、天津快板、京東大鼓、京韻大鼓、鐵片大鼓、快板書等曲藝形式是在天津形成;而京劇、河北梆子、相聲、評劇、評書、單絃、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是在天津興盛和發展的。相聲和京劇更是天津曲藝的重要代表。

天津的相聲興始於清末民初。那時在天津老城城根開始有了專供藝人演出的兩塊“明地”。天津著名的相聲演員有:馬三立、侯寶林、常寶堃、高英培、馬季、馮鞏、牛群、郭德綱等。


華北丨​“千年港塞通幽燕,銜月津門蔚北天”之“津沽”天津篇


民俗:天津是中國北方的曲藝之鄉,各種表演藝術門類齊全,民間工藝有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魏記風箏、天津地毯等。


遊覽的最佳季節

春天(3-5月)和秋天(9-11月)是天津的最佳旅行時間。

春天(3-5月):春天氣溫在20度上下,晴朗少雨,是萬物復甦、賞花踏青的好時節。4月柳絮飛揚,對於花粉過敏的人群需做好防護。

夏天(6-8月):夏天天津的氣溫較高,30度以上的高溫常伴。7-8月多陰雨,出門需帶雨具。暑期是天津旅遊的旺季,整體旅行支出較高。

秋天(9-11月):秋季氣溫舒適,天氣晴朗,適宜戶外活動。十一之後遊客銳減,各大酒店的價格也開始走低。水上公園、盤山等地陸續迎來秋景的最佳觀賞期。11月初海河開始進入冰凍期,遊船會陸續停業。

冬天(12-2月):冬季冷風蕭瑟,河流結冰,氣溫突破零度,在這期間酒店的價格最低,是天津旅行的淡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