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倒數第3到正數前3,無臂學霸楊孟衡:逆風翻盤,靠這2個祕訣

1997年,因一次偶然,年僅七歲的小孟衡不幸失去了雙臂。但小小年紀的他卻並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放棄自己。

在父母的陪伴與關懷之下,他開始頑強地與命運作鬥爭。沒有雙臂,那就用嘴寫字;身體不好,那就加強鍛鍊;學習不好,那就努力拼搏!

最後,皇天不負有心人,楊孟衡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在學習和興趣愛好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

從倒數第3到正數前3,無臂學霸楊孟衡:逆風翻盤,靠這2個秘訣

學習方面,從一開始的倒數第三名逆襲為正數第三名。還在英語比賽、作文比賽中多次獲獎;高考時,更是憑藉總分接近600的分數成為雲南省宜良縣文科狀元,成功考入中山大學。

興趣愛好方面,英語、游泳、書法、跆拳道……他樣樣精通!

為此,人送外號"無臂小李陽"、"穿著盔甲的勇士"、"無翼天使"。

看到這,可能大家會好奇這樣一個問題――從討厭學習的"問題少年"到同學眼中的領頭羊,楊孟衡是如何做到的呢?

對此,楊孟衡說,努力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更重要的還有學習方法。

一、利用"成就法"倒逼自己去學習

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的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努力了半天,成績依舊不見起色;

偏科,不知道該如何學習;

……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楊孟衡也曾被這個問題困擾,對此他的對策是:利用"成就法"倒逼自己去學習。

他會先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比如"從倒數第三名逆襲為正數第三名"、"學會用腳寫字"……

在此基礎上,去分析自己能夠取得成就的原因(耐力比較強、做事之前會有一個大體規劃……)進而再把這些因素運用到具體的學科學習中去。

這種方法的效果非常好,幫助她提前實現了自己的目標――高一考進年級前二百名,高二考進前一百名,高三考進前五十名。

從倒數第3到正數前3,無臂學霸楊孟衡:逆風翻盤,靠這2個秘訣

如吳玉章所言:"目標既定,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曲折都不灰心喪氣,不輕易改變自己決定的目標,而努力不懈地去學習和奮鬥,如此才會有所成就,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畢竟有目標,才會有動力,進而才有堅持下去的毅力!

二、除了學習時間,更關注學習效率

葉聖陶先生曾言:"培育能力的事必須持續不斷地去做,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

在一檔電視節目上,楊孟衡挑戰了這樣一項任務――在短短几分鐘之內完成穿衣、發訊息等多項任務。

一開始,很多人都認為他做不到,但最後他卻憑藉完美的結果打破了人們的認知。

同樣的,他學習好的另一個竅門之一便是提高學習效率。

從倒數第3到正數前3,無臂學霸楊孟衡:逆風翻盤,靠這2個秘訣

1.在付出實際行動之前,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將事情排序。

比如,晚自習(3個小時)需要完成一套數學試卷、複習新學過的30個英文單詞、做一篇英語閱讀理解,背一篇語文古詩詞。

乍看上去,任務很多是不是?

但若按照輕易緩急的原則來處理,這件事情便可迎刃而解。

由於這三門課的上課順序分別是上午第一節、第二節以及下午第一節,那就趁著自己注意力比較集中,先在前2個小時之內將數學做完;休息五分鐘之後,用25分鐘的時間把英語和語文略背一遍,明天早自習再去詳背;最後20分鐘用來做英語閱讀理解。

2.根據大腦的運作模式來實現科學學習。

通常情況下,大腦主要有兩種運作模式――集中模式和發散模式。當大腦處於集中模式時,會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些事情;處於發散模式時,容易迸發出一些靈感。基於此,當楊孟衡覺得自己並不是很累時,會去集中時間做套卷;比較累時,出去散散步,聊聊天,這樣再次思考時,便更容易迸發出一些靈感,將難題解決掉。

或許正因此,他才能夠一心多用,學習好的同時,體育、書法、跆拳道樣樣不耽誤。

從倒數第3到正數前3,無臂學霸楊孟衡:逆風翻盤,靠這2個秘訣

俗話說得好,成功永遠來自於不懈的努力,成功永遠屬於勤奮的人。相信大家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後,學習成績也能更上一層樓!

更多學霸學習方法、故事,點擊我的頭像,免費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