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也難以滋養的大陸?為何澳大利亞四面環海卻仍有大片沙漠?

靜夜史


世界上沙漠的形成,與周邊是否存在海洋雖然有一定關係,但更加與所處的地球緯度有關係,比如非洲北部沙漠直接與海洋相連接,但海洋並沒有改變沙漠的本質,深入了說就是該緯度上缺乏有效降雨。在我國,東南沿海夏季經常會出現梅雨季節,形成的原因是來自西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遇到來自西北方向的冷氣團以後,在東南、華南上空冷凝成水珠,從而持續降雨。其實副熱帶高壓本身非但不會形成降雨,反而因為副熱帶高壓的下沉屬性,使形成地區乾旱少雨,只不過西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受東南季風影響,剛好會吹向我國陸地,再遇到冷空氣從而形成降雨。
副熱帶高壓一般形成於南北緯20度--30度之間,主要是因為赤道氣壓相對較低,低氣壓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後,便會向兩側下沉,有點像火山爆發熔岩向兩側流動的感覺。又因為受地球轉動力影響,這些下沉氣流最終會集結在南北緯20度--30度之間,而澳大利亞大面積基本就處在這個緯度範圍,但是澳大利亞不像我國受東南季風影響較大,在東部有山脈存在,所以中西部大面積乾旱少雨。
澳大利亞大多數人口基本都集中在東部沿海,這一地區是為數不多的溼潤氣候,甚至北部還有小部分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形成這種格局主要是因為澳大利亞東部主山地,中部小面積平原,西部高原,來自東部的東南信風形成的降雨主要就在東部山地循環,極少能夠跨過西部,所以中西部多是沙漠,並且澳大利亞西部因為冷空氣強烈,也不利於人為的植樹改善。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造成澳大利亞有大片沙漠分佈的最主要原因是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由於澳大利亞大陸位於南半球,緯度範圍大約在10°S至40°S之間,南迴歸線穿過澳大利亞中部地區,所以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其次,澳大利亞西部沿岸有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對沿岸氣候起到降溫減溼作用。

在澳大利亞東部,分佈有南北走向的大分水嶺,東南信風攜帶來自太平洋的水汽,在大分水嶺東側抬升,多地形雨,而翻越大分水嶺後的背風坡一側,降水偏少,使得太平洋水汽難以進入澳大利亞中部,加劇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的乾旱,形成荒漠自然帶。正是由於以上因素的影響,使得澳大利亞的氣候分佈呈“半環狀”特徵,中西部氣候乾旱,而北東南三面沿海地區氣候相對溼潤。


地理沙龍



除南極洲外,澳大利亞大陸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大陸之一。近50%的澳大利亞一年降雨量不足25釐米。澳大利亞沙漠地區非常炎熱,是植物、人類和動物生存最困難的地方之一。大多數澳大利亞沙漠位於該國的中部和西北部。澳大利亞沙漠面積為230萬平方公里,佔整個大陸面積的44%。



澳大利亞沙漠的形成有著有趣的過去。澳大利亞並不總是位於赤道的南部,但是在它形成之後,它應該已經到達了赤道的北部。當赤道地區的熱空氣將所有水分向上帶走時,沙漠地帶就形成了。隨著這種溫暖的空氣到達更高的高度,它變得更冷,給熱帶地區帶來降雨,然後變得乾燥和寒冷。這種空氣從赤道流向南北兩極。由於這個地區極其乾燥,它沒有給澳大利亞大陸帶來大量的降雨,結果,澳大利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變成了大面積的沙漠地區。據說這些澳大利亞沙漠曾經被極地冰層覆蓋,在此之前被陸地的淺水地帶覆蓋,但現在已經變成了極度乾燥的地區。



澳大利亞著名的沙漠包括大維多利亞沙漠、大沙質沙漠、西部沙漠、塔納米沙漠、吉布森沙漠、辛普森沙漠和斯特爾澤萊茨基沙漠等。其中,維多利亞大沙漠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沙漠,面積也是世界第六大沙漠。這片沙漠是澳大利亞南部的一個貧瘠乾旱的地區。這片沙漠位於西澳大利亞和南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沙漠包括許多草原、鹹水湖和沙丘。由於該地區非常乾旱,因此該地區沒有農業活動,該地區一年總降雨量為200毫米。夏季,氣溫在32℃到40℃之間,冬季降至18℃到23℃。



澳大利亞西北部是一片廣闊沙漠。這片沙漠位於金伯利和皮爾巴拉的山脈之間。夏季平均氣溫在20℃到30℃之間。大部分地區的降雨量參差不齊。金伯利附近的沙漠地區一年降雨量達到300毫米,該地區一年大約有20-30場雷暴,進一步提高了氣溫。


吉布森沙漠是澳大利亞另一個著名的沙漠,綿延約155000平方公里。這片沙漠位於西澳大利亞,由乾草原和沙丘組成。吉布森沙漠位於南迴歸線沿線的失望湖和麥克唐納湖之間。這片沙漠以阿爾弗雷德·吉布森的名字命名。氣溫在20℃到30℃之間,該地區降雨量約為200毫米。 澳大利亞的沙漠已經成為澳大利亞地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併為澳大利亞贏得了“沙漠之地”的稱號。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澳大利亞的中部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沙漠分佈較廣,只有東部的狹長地帶養活了澳大利亞的人,這個屬於一個佔了一個大陸的國家,四面環海卻如此乾燥。

學過高中地理的人則就會心一笑了,澳大利亞氣候乾燥,無異於是地形、緯度、洋流、海陸、氣壓帶風帶的影響,雖然澳大利亞是四面環海,但不要以為這個國家就會像是和東南亞那些國家一樣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這個國家的西部是受到了西澳大利亞寒流控制的天氣,寒流控制下的天氣自然是低溫少雨了。

其次,澳大利亞這個國家穿過了南迴歸線,南迴歸線是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的,高氣壓下的天氣系統是做下沉運動,氣溫乾旱,自然降雨也少了。

造成東部與中部的最大差異則是地形的影響,也就是大分水嶺將東部與中西部劃開的重要地形,來自太平洋的水汽從東邊吹來,由於大分水嶺的阻擋,使得大分水嶺的西部氣候乾旱,而東部則是氣候溼潤,而且中部則是一個盆地,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一個連水汽都很難進來的地方了。

由於三種主要原因使得這個被海洋包圍的國家其實還是非常缺水的,也讓這個國家絕大部分的人居住在小部分的領土狹長地帶,也形成了半環狀的氣候。



快樂羊駝


自駕開車到中部'沙漠'穿越過一次。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樣黃沙滿地。有不少植被。完全可以治理好。只是真的沒有人。開車140公里每小時,大約一小時左右才會有一輛會車。基本上也是長途貨車。


崢嶸175208767


1,澳大利亞是個大陸,任何大陸都四面環海。所以澳大利亞四面環海並不特殊。

2,沙漠大體有自然成因

一種是以撒哈拉沙漠為代表的,因受副熱帶高氣壓影響,以下沉氣流為主的氣候。因為氣流下沉,所以不能形成降雨。

所以,所有大陸西岸迴歸線附近的地方都有。北迴歸線穿過的大陸西岸,撒哈拉沙漠,沙特,以及美國西部亞利桑那沙漠。以及南迴歸線穿過的非洲西南部沙漠,澳大利亞丶大沙沙漠,自己南美洲西部的阿塔卡瑪沙漠。

另一種就是以中國塔克拉瑪干沙漠為代表的溫帶內陸沙漠,這種沙漠就是因為距離海洋遠。

3,上帝並沒有想要真正的幫助澳大利亞,因為澳大利亞人並不配。

如果澳大利亞人信仰的上帝真的存在,那麼這個上帝一定會把澳大利亞整體放在南緯30°-50°之間,如果這樣做,澳大利亞整個大分水嶺以西,就會變成一大片向西歐一樣優良的土地。


用戶3683077430


主要原因有:

1:海陸位置。地處大陸中部,水汽較難到達。

2:洋流影響。西部是寒流,水汽乾燥寒冷,東部暖流,但是被大分水嶺阻擋,當這些暖溼氣流越過大分水嶺後變成乾熱空氣,加劇了乾旱程度。

3:地形因素。大分水嶺阻擋了大部分暖流水汽,導致暖溼氣流無法深入致中部。


三生緣520


首先我們要看澳大利亞所處的氣流!從洋流來看,澳大利亞東邊屬於暖流,這會給該地區帶來溫暖溼潤的空氣,暖空氣又比較輕,所以暖空氣會不斷上升。在上升的過程中遇冷則會形成水,這樣一來也就容易帶來降雨了。而澳大利亞的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影響,這會為其帶來冷空氣,冷空不僅不會上升反而下沉,在此過程中遇暖也就不易形成降水了。

我們再來看它的地形。澳大利亞東部山地較多,其中有多做高峰和山脈,暖空氣在爬坡的過程中會自動生成地形雨,因此,當地東海岸附近降雨量非常大;且東北部還屬熱帶雨林氣候,這降雨量自是少不了的,又如何能幹旱。只不過,暖空氣爬過了這座山之後,空氣便開始下沉,下沉的過程中,水汽已經在爬坡的過程中流失了。因此不會形成降水,所以該地區的降水量非常小!

而在澳大利亞的西部,地處高原,可再高,海拔也只有200-500米左右。這樣一來,西邊的寒流便會深入內陸,從而影響到內陸,導致降水減少。再加上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氣候炎熱乾燥,自然也就多沙漠了。像是沙特、撒哈拉沙漠乾旱,也是受這個原因影響。如此一來,澳大利亞東邊雨水較多,形成了城市,而西邊降水稀少,也就形成了沙漠。

我是宇宙V空間,一個科普天文愛好者!如果你對這篇文章有疑問,請在下方評論和留言!

宇宙V空間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澳大利亞是個神奇的存在。

作為世界上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面積雖然只有769萬平方公里,但卻有幾乎所有中低緯度氣候類型,包括熱帶沙漠氣候。除了中西部的熱帶沙漠氣候區,在大分水嶺西部的廣大區域,還分佈著面積更為廣大的熱帶草原氣候區,以及西南角和大澳大利亞灣東部的地中海氣候區。

而在大分水嶺以東,按照緯向地帶性分佈規律,自北向南分佈著熱帶雨林氣候區、亞熱帶溼潤氣候區以及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因為大分水嶺東部氣候要遠比西部溼潤,所以澳大利亞少得可憐的人口大部分分佈在大分水嶺以東,而且澳大利亞政府也在通過東水西調工程,解決中西部的乾旱缺水問題。

所以,澳大利亞絕不是荒漠遍地的乾旱地區,這裡同樣是一片五彩斑斕的大陸。

但是,既然澳大利亞四面環海,為何中西部的廣大區域,尤其是西部廣大區域還是沙漠廣佈呢?難道是沙灘向內陸自然延伸了嗎?當然不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沙漠廣佈,和澳大利亞所處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

具體來說就是“副熱帶高壓帶”和“西澳大利亞寒流”。

根據三圈環流的分佈特徵,南北緯30度的地面附近是典型的副熱帶高壓區,因空氣堆積下沉,難以形成成雲致雨條件,所以南北緯30度附近分佈著大片大漠地貌,比如面積達900多萬平方公里的撒哈拉大沙漠、沙特阿拉伯的大內夫得沙漠和魯卜哈利沙漠、南亞的塔爾沙漠、美墨交界的索諾拉沙漠、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南非的納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以及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大沙漠等。

不過有意思的是,這些沙漠絕大多數分佈在大陸的西部,同緯度的大陸東部區域幾乎都沒有沙漠的存在。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大陸中部在有高大山脈或者高原的情況下,副熱帶高壓帶難以影響,季風成為大陸東部的主要空氣循環形式。

在有大分水嶺的澳大利亞東部,氣候溼潤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大沙漠是所以能夠延伸到西海岸,是因為除了副熱帶高壓的存在,海洋裡的西澳大利亞寒流也“居功至偉”。

洋流尤其是風海流對大陸沿岸的作用,可以說僅次於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一般說來,暖流主要起增溫增溼的作用,比如日本暖流、墨西哥灣暖流、東澳大利亞暖流;相反,寒流主要起降溫減溼的作用,比如加利福尼亞寒流、加納利寒流、本格拉寒流,以及西澳大利亞寒流。

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存在,不僅加重了西海岸的乾旱程度,還擴大了西海岸的沙漠面積。最可怕的是,這種自然形成的沙漠無法通過人口植樹種草來治理,所以澳大利亞大陸的適宜面積被大大壓縮。


鼎昂全自動炒幣機器人


世界陸地上有大約三分之一的面積是荒漠化地區,其中又有20%左右的是沙漠地貌。沙漠地區的典型特徵就是地表被細沙所覆蓋,這些細沙是地表岩石長期受風力侵蝕、重力分選和堆積形成。從氣候特徵上看,沙漠地區乾旱少雨,蒸發量旺盛,從而造成地表植被覆蓋度非常低下。



從沙漠的形成原因看,降雨稀少是主因,那麼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按理說水汽應該很充沛,怎麼在西部還分佈有大面積的沙漠呢?

我們從世界沙漠圖可以看出,沙漠的分佈有三個主要的特點,一個是深居內陸,距離海洋較遠,從海洋過來的水汽很難到達這裡,因此降雨稀少,易於形成沙漠,比如我國新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中亞地區的卡拉庫姆沙漠等。


另一個特點就是集中分佈在南北迴歸線附近區域,這裡常年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之下,高壓脊移動到陸地上時,盛行下沉氣流,降水比較稀少,也易於形成沙漠,比如非洲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亞西部沙漠等。由此可見,澳大利亞西部出現沙漠的主要原因還是受氣候帶的影響,具體就是副熱帶高壓的控制。

第三個特點就是分佈在沿海地區盛行西風的背風坡,在焚風作用下,雖然距離海岸很短,但水汽很難在背風坡帶來降水,和迎風坡降水充沛有天壤之別,這裡氣候比較乾旱,也會形成沙漠,比如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沙漠。

除了剛才說的氣候帶的影響之外,澳大利亞的地勢特徵也影響了西部地區的降雨情況。澳大利亞根據地勢可分為三個部分,西部為寬闊平坦的高原;中部是平原區,被稱為“大自流盆地”;東部是山地,被稱為大分水嶺地區。東西兩頭較高、中間低窪是澳大利亞地勢的總體特徵。西部高原是由古老的岩層構成,確切的說是準平原臺地,海拔在500米以下,但是面積廣闊,達到500萬平方米。而東部山地對於來自太平洋的東南信風阻擋作用非常明顯,隨信風而來的水汽很難穿越山地、中部平原達到西部地區。


因此,在氣候帶和地勢因素的雙重影響下,澳大利亞西部地區降雨量非常稀少,形成了佔其國土面積44%左右的澳大利亞大沙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