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我勸你增加“睡後收入”

疫情之後,我勸你增加“睡後收入”

作者 l 康楚巴巴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好慘,這篇文章寫完後,題目和前面內容越看越像理財廣告,提前說一聲哈,這篇不是廣告,請放心觀看,不放心的先劃拉幾下。


疫情兩個月,有人收入大幅降低,有人收入不降反升。

我有個做日韓旅遊的朋友,過去收入一直不錯,經常出國,順便做著代購,生活精緻說走就走的人生,曾讓我們很羨慕。

疫情發生後,她斷了收入,只能靠她老公一個人賺錢,還要養兩娃、供房子,每天睜開眼都是在燒錢。而日韓現在的疫情就像是封城前的武漢,別說6個月,這一年算是廢了……

昨天看到一個網友留言,說自己以前發視頻製作乾貨,粉絲數也就4萬多,但這次疫情讓線上流量爆發,他的粉絲數一下子漲到了近10萬,這個月的流量收入竟然有8000,幾乎等同他的過去一個月的工資……

疫情之下,眾生百態,憂歡各自,不禁感嘆:

個人收入,不能完全依賴於工資。我們需要有具備抗風險的“睡後收入”。

01

什麼是睡後收入?

有位朋友現的副業是給人寫廣告文案,寫一篇給50塊錢,每天能賺200塊錢,他覺得這就是睡後收入。

我說:“ 你這不是睡後收入,還是做一單賺一單不做就沒有。而且這種代寫服務,50塊的文案不足以成為你的代表作,更無法支撐起個人品牌。一年後,你可能還在做代寫服務,即使,收入可能提升到 500元一篇。”

睡後收入,即被動收入,當你沒有主動工作時,仍可獲得的收入。

其特點是前期是需要投入時間,精力,腦力,金錢等去開發和積累,積累期完成後,才開始獲得的收入。

比如,已經運營多年的自媒體公司,其賬號和內容作品都有保值功能,幾年前寫的文章、出版的書依舊可以被打賞、被售賣;讀者通過閱讀,依然可以成為你的新粉絲;你完成的知識產品,多年後依舊可以帶來收益……

睡後收入的反面,是主動性收入,即必須主動工作才能獲得的收入,其特點是用勞動實時交換收入,一旦勞動停止,收入也隨之停止。

我朋友給人寫文案,即使是副業,即使價格很高,只要是手停口停,那就不是睡後收入。

睡後收入有一條底層邏輯——積累性效益。

《窮爸爸和富爸爸》中提到,窮人更喜歡“即時性效益”,富人更喜歡“積累性效益”。

這個世界,不全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它正在獎勵那些懂得運用積累性效益,不斷增加睡後收入的人。

疫情之後,我勸你增加“睡後收入”

02

如何才能實現睡後收入?

睡後收入不常見,常見的是睡後支出——過度消費。這是實現睡後收入的大敵。

這屆年輕人存錢有多難?先聽聽消費主義是怎麼給我們洗腦。

“漂亮的女生,都自帶燒錢屬性”,“沒有人會因為買買買而變窮,只會因為省省省而變醜”。

有人戲稱: 以“破產階級的財務”過上了“資產階級的生活”。

有個90後女生, 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了一個蘋果11,每個月還款600,本來這也是件正常的事,但是沒想到的是,從此慾望之門被打開,她又用花唄買了衣服、化妝品,工資還不上的時候就開始拆東補西借錢,在債務的壓力下,她不敢考研,不敢辭職,只能小心翼翼的用房租、吃飯省下每一分錢為自己的透支買單。

薛兆豐在《奇葩說》裡面說到這麼一個概念:

貧,指的是當前的財務狀況差,而窮,指的是盡,沒有希望。

疫情之後,我勸你增加“睡後收入”

當金錢所投入的地方,不是實現自我增值,或者是資產配置投資的時候,“窮”已經在逼近了。

要實現睡後收入, 總結起來三條路徑,第一條就是要依靠儲蓄穩健理財。

01 初級路徑:依靠儲蓄穩健理財

你以為你賺的錢就是你的?錯!

存下來,錢才是你的。

1、你需要一張存款單來強制儲蓄

強制儲蓄,我已經做了10年。

不是我不愛花錢,而是經歷過深刻的疼痛,更懂得了儲蓄的重要性。

2008年,我剛大學畢業1年,跟大多數人一樣,是一個精緻窮的月光。直到突然一天,我媽被確認為急性尿毒症。唯一的治療方式就是換腎,總花費大概需40萬;在排到腎源前,維持生命的方式只有血液透析,血透一個週三次,一個月1-2萬,由於我和我爸血型都不符,所以只能等醫院排腎源,通常,每個患者要等至少兩年。

你問我為什麼能堅持儲蓄?那是因為我嘗過錢=命的滋味,血透機就是命,一次也不能停。

很多年後,我依舊會夢到,自己站在血透室門前,看著我媽鮮紅的血液通過電線般粗的軟管,慢慢進入血透機,那機器上的齒輪不停的轉動,吱呀吱呀的低吟,如同鞭子在狠狠鞭笞著我的心。

如果沒有存款, 我不知道是否能夠扛過來 , 是否能滿懷信心看到將要走的路, 未來會是怎麼樣的風景。

我老公的堂妹,她家境一般,從大學開始打工,本科畢業時攢了幾萬塊錢,後來工作不到半年辭職,用6個月時間考上覆旦金融系研究生,在導師推薦下進入現上海某城市銀行投資部,年薪稅後110萬。

我問她怎麼這麼厲害,她說:“ 最感激當初那幾萬塊錢,正因為兜裡有錢,才敢辭職專注考復旦。”

儲蓄對成長的意義在於,從低頭趕路到抬頭看天,它能為你一路護航。

2、建立雙賬戶保障你的存款

我從10年前就開始養成一個習慣,建立兩個賬戶, 每個月拿出60%的錢放進投資賬戶,剩下的40%放在消費賬戶裡,當月的消費額嚴格控制在消費賬戶金額之內。

投資賬戶裡面再分三份,一份用來學習成長;一份用來活期儲蓄,最後一份用來理財實踐。個人比較推薦基金定投,小白可以考慮貨幣型、債券類基金定投,風險小;有一定風險意識的可以選擇股票類、混合類基金定投,投資週期建議3年以上。

我當年就是按照這個雙賬戶的方法,3年時間,存下了房子的首付。所以, 我建議你建立兩個賬戶,一個用來消費, 一個用來投資。

不要小看時間+複利的力量,積少成多,是實現“睡後收入”的初級。

疫情之後,我勸你增加“睡後收入”

02 中級路徑:運用資產合理投資

投資方式有很多,我們最熟悉的是房子。

但是,時代變了,考慮升值因素,這裡的買房有很多的限制。比如要考慮城市、地段、物業、未來發展規劃等等。

網上有個段子,70後希望80後接盤股市,結果80後買房子去了,80後希望90後接盤樓市,結果90後炒鞋去了。

我周圍很多90後覺得還房貸是一件很有壓力的事情,其實,合理的房貸槓桿是對沖通貨膨脹的武器,通脹是財富最大的敵人,也是最可怕的被動支出,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且毫不防備。

房子,尤其是核心城市房產,是目前普通人所能駕馭的,抵抗通貨膨脹的最好的方式。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紅利,從前幾年開始,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然落幕,之前瘋狂的增長速度可能不會再見,但是,中國城市化進度還沒有完成,在大都市圈的趨勢下,未來仍舊有幾億人口湧入一二線或環一線區域,這些地方長期看還是有白銀時代的紅利。

當然,除了房產,還有很多投資渠道可以選擇,比如股票。

這裡不是建議你馬上去投資股票, 而只是一種選擇參考, 投資要懂得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風格偏好進行策略選擇,如果你風格穩健保守、厭惡風險,就不要去碰股票。

疫情之後,我勸你增加“睡後收入”

03 高級路徑:運營個人品牌實現財富倍增

李笑來說,未來十年,個人品牌一定比房價增長快10倍。

運用個人品牌怎麼能賺錢?

粥左羅老師就是利用個人品牌實現倍增的代表,5年寫出了近400萬字,一百多篇10萬+爆款文章,打造了屬於自己的知名IP,然後以知識付費課程和書籍出版為載體建立管道,實現了收入的指數級增長, 從月薪2300的服務員做到月入超過20萬的新媒體IP。

而且, 他通過維護好粉絲用戶和管道載體,睡後收入可以源源不斷增長。

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1、定位細分領域,死磕到底

選準一個行業,找出行業最牛的人,分析出自己區別於他的特質,圍繞這個特質精心打磨,死磕產品。

比如,別人做美食,你就死磕古風美食。在李子柒之前,頭部美食自媒體是日食記,李子柒之後,開闢了古風美食這個細分領域。

拍攝蘭州拉麵的視頻,她就是先找了一個地道的拉麵師傅學了好幾個月,後來拍攝過程整整3天,一共拍了200多個鏡頭,廢掉的麵粉有20多斤。

李子柒的成功除了視頻紅利的爆發,還有她的死磕精神, 看準了就堅持到底。

疫情之後,我勸你增加“睡後收入”

2、通過各種渠道運營,擴大影響力。

《中國好聲音第3季》一位來自香港理工大學大二女生,演唱《說散就散》吸引現場兩位導師的轉身,臺下的觀眾也紛紛為女孩充滿故事感的喝彩,導師問她叫什麼名字。

你可能不熟悉她的名字, 她就是這首歌的原唱陳泳彤。這首歌火遍大街小巷,原唱無人識,應了那句“好酒也怕巷子深”。

沒有系統的運營的助推,再好的個人優勢也得不到放大,影響力更是無從談起。

想要運營個人品牌,靠影響力實現財富倍增,就是要把個體優勢最大化。

以上就是實現睡後收入的三種路徑:建立儲蓄習慣、資產合理投資、打造個人品牌。

找到了路徑, 我們還能接下來該怎麼做?

疫情之後,我勸你增加“睡後收入”

03

如論哪種路徑

長期主義都會得到回報

疫情之下,很多行業出現了重大危機,就在截稿之前,做日韓旅遊的那個朋友給我發了幾句她在朋友圈看到的話:

“時間太快,還來不及追就已人到中年,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人鳳毛麟角,

大多數人出走半生,迎接自己的是禿頭失眠大腹便便。”

的確,時間過得太快, 可能我們一不小心就已到了中年, 發現自己存的資產太少, 而積讚的脂肪太多, 能依靠的人太少, 而肩上要扛的責任太多。

疫情總會過去,我們不妨趁現在開始建立自己的“睡後收入”, 手捧細沙慢慢耕耘,剩下的,安心交給時間。

亞馬遜CEO貝佐斯曾問巴菲特: “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巴菲特說:“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巴菲特財富的秘訣在於時間+複利,他有句名言是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找到足夠溼的雪和足夠長的坡。

這裡面的雪就是儲蓄,足夠溼是投資收益,長坡就是長期主義。不論你的“ 睡後收入”的哪一種,相信都不會被歲月辜負。

疫情之後,我勸你增加“睡後收入”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