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成快遞,導購變主播!“逛街”最近變樣了

商場成快遞,導購變主播!“逛街”最近變樣了

在家宅了近一個月的孫女士到西單買了一臺平板電腦。雖然平日裡熱鬧繁華的商圈顯得有些冷清,但讓她欣慰的是,各大商場依舊像平時一樣開門迎客。記者走訪發現,除了個別商場暫停營業外,京城絕大多數商場一直處於正常營業狀態,不少商場還推出了快遞包郵、到家試衣、延長退換貨時間、直播購物等創新措施,讓市民在特殊時期依舊能 “逛商場”。

擔心交叉感染?衣服可拿回家試穿

在西單商業街,各大商場紛紛摘掉門簾,架起了測溫通道。在君太百貨入口,工作人員會為體溫合格的顧客貼上“今日已測溫”的貼紙。在西單大悅城,入口處公告 “正常走即可”,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則在自動測溫裝置旁緊盯著成像結果。

“這幾天客流明顯增加了,可能是天暖和起來大家都願意出來走走。”一名安保人員說,最近的客流已經比春節時翻倍。記者觀察發現,下午時段,平均每分鐘有10人左右進入西單大悅城,大多都是年輕人,也有帶著孩子的家庭。

在西單大悅城二層一家服裝店鋪門口,幾名導購看到有顧客路過,急忙熱情招呼:“最近不少春裝新款到店,我們店裡每天都消毒,可以進來看看。”面對顧客的試衣顧慮,導購補充解釋道:“如果不願意在店內試穿,可以把衣服拿回家,只要吊牌在、不影響售賣,兩週內可以來退換貨,如果不方便過來也可以寄快遞。”

此前,實體店大多實行7天退換政策,面對疫情期間客流下滑,更寬鬆的退換貨期限也紛紛成為實體店攬客妙招。在優衣庫門店,幾名顧客也放棄了在店內試穿,選擇直接買回家。按照店裡的政策,除了內衣、襪子等特殊商品,大部分服裝都可以一個月內憑小票退換。

門店客流少?導購變主播雲賣貨

雖然客流近日有所回暖,但要恢復到正常客流,實體商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眼下,不少商場紛紛轉戰線上,提供“雲購物”服務。

商場成快遞,導購變主播!“逛街”最近變樣了

櫃檯前架著一盞圓圓的補光燈,中間夾著一臺手機,櫃檯上擺著瓶瓶罐罐。在漢光百貨一層,一家護膚品專賣店正忙著直播,戴著口罩的導購對著眼前的手機向粉絲們介紹著手中的商品,按照當紅主播的習慣,身邊旁邊還坐著一位“小助理”。

類似的場景,還出現在三里屯太古裡、頤堤港等多個商圈。在頤堤港的直播中,健身達人現身,不僅帶來了健身小常識,還幫宅在家裡運動的顧客“解鎖”健身新品。

疫情期間,銀泰百貨通過淘寶直播、喵街、線上轟趴等新零售方式復工,實現防疫、生產兩不誤。據悉,自2月7日,截至目前,全國範圍內的銀泰百貨已經有超過2000位導購註冊成為了淘寶主播,完成了超過1000場直播。成績最好的導購單場直播的銷售額超10萬,銷售額超過1萬的導購也不在少數。

商場成快遞,導購變主播!“逛街”最近變樣了

未來怎麼辦?線上拓客成關鍵

此次疫情期間,商家尋找多種創新舉措開啟經營新模式,也展現出商業的新趨勢。

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研究部主管謝晨認為,此次疫情與17年前的非典時期相比,儘管商場和品牌商同樣面臨銷售額和租金收入的短期衝擊,但此次在維繫消費者粘性、鼓勵消費的方面都有非常積極的舉措,疫情期間很多商場和品牌推出“雲導購”、“雲直播”、線上商城和企業小程序,並形成購物中心和品牌方的線上聯動,結合多渠道的配送平臺,無接觸直達消費者。

“在各主要業態裡,全渠道零售均成為品牌面對疫情提升韌性的關鍵途徑,生鮮、教育和運動健身的線上業務增長尤其迅猛。”謝晨分析,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商場和品牌應加強線上蓄客和拓客,並在疫情結束後結合適當的線下促銷和互動體驗等措施引導客流逐步回到實體商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