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瞭解“天下詩文第一樓”——越王樓

越王樓坐落在四川省綿陽市境內的龜山之頂,涪水之濱,於2010年重建而成。在中華大地上的眾多名樓中,越王樓不僅樓高首屈一指,而且還享有“

天下詩文第一樓”的美譽,李白,杜甫,王勃,李商隱,陸游等等家喻戶曉的文壇大家留下了眾多有關越王樓的傳世佳作。越王樓最初的修建者越王李貞與另一處名樓江西滕王閣的修建者滕王李元嬰同為李唐皇室的親王,他們的建樓之舉引出了“唐家帝子愛樓居”的佳話,成就了無數文學經典,可謂一座越王樓,半部文學史。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唐代的親王們熱衷於建樓呢?越王樓又為何兩度成為皇帝的“避難所”呢?

越王樓於唐高宗顯慶年間興建

越王樓樓高99米,15層,仿唐建築,碧瓦紅脊,於2010年重建而成。最早的越王樓是唐高宗顯慶年間興建的,修建這座樓的人就是當時的綿州刺史越王李貞。據有關文獻記載,這個樓在歷史上曾經毀過三次,後來又重建三次。

帶你瞭解“天下詩文第一樓”——越王樓

說到越王李貞建越王樓,很容易讓人想起唐代的李元嬰建滕王閣。清代有一個果親王叫允禮,他是康熙皇帝的第17個兒子,在雍正十二年的時候,他寫了一首以《綿州》為詩題的詩歌,其中有這樣兩句:

唐家帝子愛樓居,碧瓦朱甍半新故

這個綿州就是今天的綿陽,綿陽這個地方在漢代的時候稱涪縣,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稱潼州,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時期稱綿州,一直到民國的時候才稱綿陽。這首詩裡面所提到的這個樓就是明代的時候重建的越王樓,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看到這個半新半舊的碧瓦紅脊的越王樓,讓他想到了滕王建的滕王閣,於是由衷地感嘆說李唐王室的這些親王們真是喜歡建樓閣。其實和這個越王樓和滕王閣的性質是不一樣的,當時建樓閣的意圖也不一樣,這是因為他們是不一樣的親王。

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就是不一樣的親王。滕王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第22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這個人一生奢侈放縱,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可以說在政治上乏善可陳,但是有一點可以一說,就是他一生建了三個滕王閣,一個建在山東滕州,一個建在江西南昌,還有一個建在四川的閬中。

李貞的母親燕妃才貌俱佳

這個越王李貞就不一樣了,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8個兒子,李世民一生共有14個兒子,其中皇后生的有3個,妃子和宮女生的有11個。李貞是妃子生的,他的母親是燕妃,這個燕妃是武則天的表姐,這個人是一個才貌俱佳的人。據說她很小的時候她的母親教他的哥哥讀漢代著名作家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她在旁邊只是看了一遍,就能完整地把這篇《上林賦》背下來,可以說是記憶力驚人。正是因為此人才貌俱佳,所以13歲就被李世民選入後庭,封為“貴人”。後來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之後,又被封為德妃。

由於有這樣一位聰明的有才學的母親,所以李貞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從小就善於騎馬射箭,而且讀了不少文史方面的書,而且有行政才幹。如果他不是后妃生的,而是皇后生的,那是有可能被選為接班人的,是有可能繼位做皇帝的。為什麼這樣說呢?李世民一共有14個兒子,如果要談到他們的才學和行政才幹,那就只有這兩個比較突出,一個是第十子紀王李慎,再就是第八子越王李貞,所以說這兩個人在當時口碑很好,其中越王李貞更有才幹,所以我說如果他不是妃子生的,他是有可能繼承皇位的。

帶你瞭解“天下詩文第一樓”——越王樓

李貞這個人不僅能文能武,有行政才幹,而且沒有政治野心,所以在李世民的時候,他就深受寵愛,5歲的時候就被封為漢王,不久有改封為原王,再不久又改封為越王。李世民駕崩之後,在唐高宗時代,這個越王李貞也很受到重視。在永徽年間,他被任命為安州都督,安州就是今天的湖北安陸一帶。那麼,在唐高宗顯慶年間,他就被派到綿州去做刺史。這個越王樓就是李貞任綿州刺史的時候修建的。

再說第二點就是不一樣的意圖。滕王一生建了三個滕王閣,他建樓的意圖是什麼呢?主要有兩個,第一是為了藝術,滕王李元嬰是一個著名的畫家,同時在書法,在音樂方面也有很好的造詣。那麼,他建滕王閣第一個目的就是要給他自己和他周圍的那些藝術家朋友們提供一個很好的觀景和創作的平臺。

第二個意圖是什麼呢?就是為了行韜晦之計,也就是為了逃避多次的皇位之爭有可能給他帶來的傷害。滕王閣上經常有音樂,歌舞表演。滕王李元嬰長期在此享樂就是為了給人們一個印象,他就是一個大玩家,就是一個在政治上沒有出息的人,就是一個對皇位不感興趣的人。這樣子,那些皇位的爭奪者就不會對他有所防範,這樣他就可以落得一個逍遙自在了。事實上,滕王李元嬰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的韜晦之計成功了,在初唐眾多親王當中,他是少數幾個得到善終的親王之一。

越王李貞就不一樣了,他建越王樓首先就是要在政治上宣示大唐的國威。因為這個綿州的東北部可以通過金牛道連接長安,北部可以由陰平道直達隴右,東南部可以由涪水到達渝州也就是今天的重慶,西部離成都實際上只有100公里。可以說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修建越王樓的特殊目的

綿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蜀道咽喉”之稱,一旦綿州失守,唐朝的西部邊陲將會受到巨大威脅,所以鎮守綿州的大臣十分重要。經過深思熟慮,唐高宗決定派李貞前往綿州,擔任綿州刺史,他希望這位文武雙全的兄長能夠鎮守一方,幫助自己解決心頭之患。那麼李貞在擔任綿州刺史期間有哪些舉措呢?他修建越王樓又是從哪些方面考慮呢?

由於綿竹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說以唐高宗必須要選派一位能文能武,有威望,有資歷,有才幹的大臣來鎮守綿州,越王李貞無疑是最好的人選。越王李貞就是在唐高宗顯慶年間被派到綿州擔任刺史的,正是在綿州擔任刺史期間,他修建了越王樓。

帶你瞭解“天下詩文第一樓”——越王樓

越王李貞在綿州主要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修綿州城,第二件大事就是修越王樓。據綿陽當地的有關學者考證,越王李貞當時建的綿州城是很大的,後來清朝人建的綿州城號稱很大,其實也只有越王李貞建的綿州城的三分之二那麼大。越王李貞第一是建綿州城,第二就是建越王樓。他先在這個綿州的西北部的龜山之上先建了一座王府,這個王府同時也是綿州州府,然後又在龜山的最高處建了一座越王樓,也就是說王府,州府,越王樓三位一體,而樓為翹楚。

越王樓有軍事防禦功能

越王李貞為什麼要把這個越王樓建的如此壯觀?如此有氣勢呢?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在政治上宣示大唐的國威,這是第一個意圖。第二個意圖就是為了軍事防禦,把越王樓建在綿州市內西北部的龜山之頂。這個地方可以說是綿州的一個制高點。站在這個越王樓上,俯瞰整個綿州城,如果說是有了什麼軍事行動的話,那麼站在這個越王樓上可以說看得一清二楚,這是第二個意圖。

第三個意圖就是要和滕王閣遙相呼應,這個滕王閣是滕王李元嬰建的,滕王李元嬰一生建了三個滕王閣。在這個時候在越王李貞建越王樓的時候,他已經建了兩個滕王閣。這個江西的滕王閣是他建的第二個滕王閣,第二個滕王閣是什麼時候建造的呢?是在唐高宗永徽末年建成的,永徽之後就是顯慶,越王李貞他是顯慶年間擔任綿州刺史的,他擔任綿州刺史期間就建越王樓,也就是說越王樓是在滕王閣竣工之後不久建成的。

這個滕王是一個臺唐代的皇室那些眾多的親王當中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這個人不僅是著名的畫家,而且在音樂,在書法方面也有很好的造詣,那麼越王李貞雖然在繪畫,在書法,在音樂方面不及滕王李元嬰,但是在詩文方面的造詣那是不錯的,我們現在還能看到像這個《全唐詩》《全唐文》裡面就收有李貞的詩文。在建樓的這個問題上,李貞和李元嬰是有共同愛好的,所謂“唐家帝子愛樓居”,這個李貞就是要在建樓這一方面要跟他的叔叔滕王來比一比。樓建成之後,也可以說是李唐皇室的又一段佳話。

事實上,這個李貞在建完了越王樓之後,他還在涪江邊上又建造了一座望江樓,建完望江樓之後,還在富樂山上建了一個富樂閣。所以當地的學者認為這個李貞是綿陽曆史上第一個大規模地開展城市建設的人,李貞為綿陽的城市歷史文化奠定了很好的根基。越王李貞和滕王李元嬰最大的不同就是越王關心政治。

帶你瞭解“天下詩文第一樓”——越王樓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唐太宗駕崩之後,由皇后生的嫡子李治繼位,這就是唐高宗。這個李治繼位之後做了一件對後來的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事情,什麼事情呢?就是把他父親的女人後宮才人武則天接回來,不久又封她為皇后。唐高宗得了嚴重的風疾,就是頭暈目眩,不能處理朝政,怎麼辦呢?於是武則天就開始輔佐朝政。唐高宗李治駕崩,由他和武則天生的第三個兒子李顯繼位,這就是唐中宗。然後被武則天廢黜了,把他貶為廬陵王,然後立第四個兒子李旦為皇帝,這就是唐睿宗,這個唐睿宗就是唐玄宗的父親。唐睿宗這個人很明智,知道他就是一個傀儡,所以他一即位就上表請辭,於是這個武則天就讓他做了一個傀儡皇帝,就由武則天來稱制,而且改元光宅。7年以後,武則天正式稱帝,在位15年。

客觀地講,武則天這個人應該說是一個有膽,有識,有才幹的政治家。著名的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講過這樣一句話,他說唐代只有兩個半好皇帝,一個是李世民,一個是武則天,那“半個”是誰呢?就是指的唐玄宗的前半生。這個話不能說沒有一定的道理,根據《舊唐書》和《新唐書》等官修史書的記載武則天從輔政到稱帝,她獎勵農桑,改革吏治,尤其重視選拔人才,推行科舉考試製度,使一大批中下層知識分子得以登上政治舞臺,通過為國家服務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是非曲直話李貞

在武則天的領導之下,唐代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都進一步強大起來,可以說是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然而擁有不凡功績的武則天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一番風順,在她稱制之後,她的有些做法,引起了大臣們的反對和不滿,這其中就包括越王樓的修建者李貞。那麼,李貞公開反對武則天的結果將會怎樣呢?武則天是如何處置他的呢?


帶你瞭解“天下詩文第一樓”——越王樓

在武則天光宅元年,也就是她稱制的那一年的九月,功臣之後徐敬業等募集了十萬人在揚州起兵,他們以勤王救國,匡扶廬陵王復位為號召,但是最後由武則天派遣大軍鎮壓,這是第一次。第二次就是在垂拱四年,由這個越王李貞的長子,同時也是博州刺史琅琊王,這個人叫李衝討伐武則天。他發起了之後,越王李貞當時是在豫州,不在綿州了,在豫州任刺史。為了響應自己的長子,所以他也騎兵,誰知道李衝起兵反武則天,7天之後就兵敗,然後自己自殺。李貞起兵20天之後也是兵敗也自殺。最後武則天下令把他們父子二人梟首示眾。

武則天對於李貞的其他的子孫們是怎麼處理的呢?有一個就是因為參與了父兄合謀討伐武則天這件事,所以就被誅殺。還有一個兒子因為舉報了父兄,所以就免死,但是流放嶺南。武則天開出了他們的族籍,所謂開除他們的族籍,就是不允許他們姓李,他們再也不能姓李了,強迫他們姓“虺”,這個“虺”字就是古書上講的一種毒蛇,你看武則天讓李貞和李貞的子孫們姓“虺”來侮辱他們。可見武則天對李貞真是恨之入骨,凡是反對武則天的李唐皇室的那些子弟們都不得善終,包括越王李貞。但是滕王李元嬰算是一個例外,他就在武則天稱制的那一年,光宅元年去世,讓他陪葬獻陵。那當時很高的榮譽了,這個獻陵是唐高祖李淵的陵墓,讓他陪葬獻陵,這是李元嬰的結局。

神龍元年就是武則天退位,唐中宗李顯復位大赦天下。當時朝中就有大臣提出,說李貞父子是為了國家而死的,應該為他們平反,但是由於朝中還有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這樣的權臣作梗,所以使得這一次的平反不徹底。一直到李貞死了28年之後,才由唐玄宗來為他徹底平反,不僅恢復了他和他的子孫們的李姓,恢復了他的官爵,而且還讓他陪葬昭陵,這個昭陵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做好事有好報,唐玄宗為李貞平凡,主要為了表彰他的忠節,李貞在歷史上就是一個忠節親王的形象,所以做好事有好報。唐玄宗為李貞徹底平反,但是他沒有想到由於一場大的動亂越王李貞修建的這個越王樓居然成了唐玄宗的一個“避難所”。

越王樓兩度成了“避難所”

唐玄宗為李貞徹底平反是為了表彰忠節,並沒有任何私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多年之後的一場大劫致使唐玄宗逃亡至綿州,而李貞當年修建的越王樓居然成了唐玄宗的“避難所”。那麼唐玄宗落難途中心境究竟如何呢?越王樓為何在危難時刻成為他安心停留的落腳點呢?

這從哪兒說起呢?就是天寶十四載那一年的十一月,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聯合另一個叛軍將領以誅殺宰相楊國忠為號召直撲長安。前一年的十一月起兵,第二年的六月就打破了潼關了,潼關是長安的門戶,潼關一破,整個京師就一片慌亂了。唐玄宗就逃亡蜀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誰知道,走出長安城才一百多里,到了馬嵬驛就出事了。

這個將軍陳玄禮就像唐玄宗皇帝上奏,說安祿山他們的旗號就是誅殺楊國忠,國家走到這步田地,楊國忠不能辭其咎。因此希望陛下順應民意,誅殺楊國忠。那唐玄宗沒有辦法,只能答應了,誅殺了楊國忠。誰知道那些隨行的軍士仍然不滿意,他們說之所以有一個楊國忠,那是因為有一個楊貴妃,因為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堂兄,所以他們提出要誅殺楊貴妃。唐玄宗簡直是無可奈何,含著眼淚下旨。讓自己最心愛的女人自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馬嵬之變。

馬嵬之變剛剛過去,唐玄宗正要往前趕路,結果又被沿路的老百姓給攔住了。老百姓提出說太子不能跟著皇帝一塊兒到蜀地,太子應該留下來領導抗戰,我們願意跟隨太子收復長安,抗擊安史叛軍。唐玄宗沒有辦法, 只能讓太子留下來。這個事情發生之後,就太子走了之後,唐玄宗更加惶恐,生怕出了什麼事,可以說是一夕數驚,加之路又不好走,住的條件又差,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還要靠沿路的老百姓接濟,就是在這樣一個情況下面很狼狽地往蜀地跑的。

到了這一年的七月,就到了巴西,這個巴西就是綿州的州治的所在地。到了巴西,那就是到了綿州城,就發現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王府在這裡。唐玄宗這個時候的心情就像一個在沙漠裡面長途跋涉的人突然遇到了一片綠洲,於是就停下來把越王樓當作行宮,在那裡住了好幾天。唐玄宗一行才到了成都,到成都這個時候太子已經即位了,就是唐肅宗,唐玄宗被尊為太上皇,唐玄宗一行在成都住了一年,唐朝的官軍收復了長安,所以新皇帝唐肅宗就派專使到成都來接太上皇回長安。在回長安的途中,再一次經過綿州,唐玄宗停留下來又住了好幾天,等於說是兩次把越王樓當作行宮。

帶你瞭解“天下詩文第一樓”——越王樓

由於唐玄宗兩次進越王樓,兩次把越王樓當作行宮,所以越王樓的名氣就大了,知名度就高了。100多年以後,由於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佔領了長安,所以唐僖宗李儇就步唐玄宗之後塵,再一次往蜀地避難,經過綿州,也把越王樓當作他的行宮,在那裡住了好長的時間。後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被唐朝的官軍擊退,黃巢撤離長安,李儇也從蜀地回到長安,在回長安的途中經過綿州,又在越王樓裡面住了好幾天。

李貞他哪裡會想到他當年建的一個越王樓居然成了兩個皇帝的避難所,如果他地下有知,應該感嘆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