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裝修婚房,婆婆“大方”補貼,“我出了錢,女兒就能住”

與公婆和睦相處,將日子過好,是許多女人,在準備出嫁之前,和老公家人相處的初衷。

心裡裝著愛情,女人會懷著美好的期待,希望在接下來的時光裡,能夠被新的家人所接納,從此在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不過,生活總是如此,想象中的美好,很容易被現實打破。

進入婆家以後,其實,很多兒媳婦,都處於相對弱勢的位置,並不會要求婆婆做什麼,只要婆婆沒有過分的舉動,女人都能與之以禮相待,並且做好一個兒媳婦的本分。

當然,如果婆婆不明事理,總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夫妻倆的正常生活,終將會引起婆媳之爭,進而還有可能,讓家庭生活變得雞飛狗跳起來。

嫁給老公時,曉蓉抱著這樣的想法,不求婆婆對待自己多親暱,只要雙方和平相處便好。

兒媳裝修婚房,婆婆“大方”補貼,“我出了錢,女兒就能住”

-01-

結婚時,婚房遲遲沒有下來,但是婚期又不能耽擱,於是,曉蓉暫且嫁到了婆家。

對於心裡裝著愛情的女人來說,其實彩禮、婚禮等等,只不過是一個過場罷了;能夠與喜歡的人牽手連理,從此以夫妻的名義相處下去,才是真正幸福的事情。

婚後沒多久,曉蓉就懷孕了,剛好遇到婚房要裝修,她不便過去,而老公還要上班,所以房子裝修的時候,基本上是婆婆去監工的。

雖然,房子是曉蓉和老公湊的首付,但是裝修的時候,婆婆也大方地拿出了幾萬塊,補貼給小兩口。

在國民的心目中,兒子裝修婚房,當媽的掏錢補貼,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但是,將心比心之下,婆婆的暖心行為,還是很容易打動兒媳婦的。

對於婆婆的這些舉動,曉蓉看在眼裡,心中滿是感激,感覺自己遇到了一個好婆婆。所以到了後面,房子裝好之後,曉蓉跟老公商量著,特地給婆婆留了一個房間,方便婆婆隨時過來住。

孩子生下來後,都是曉蓉自己在帶,婆婆會偶爾過來看看。

因為離孃家近,自己親媽也有空,所以曉蓉隔三差五的跑回孃家,畢竟親媽很會帶孩子,自己也落得清閒。

兒媳裝修婚房,婆婆“大方”補貼,“我出了錢,女兒就能住”

-02-

這個時候,曉蓉發現了婆婆的另一面,每次趁兒媳婦回孃家的時候,婆婆會拿走一些她的東西;開始的時候,只是一些衣服,後來是一些護膚品。

其實,婆婆用兒媳婦的東西,不算是稀奇古怪的事情,本來就是一家人,想用就用吧,曉蓉還是能夠想得開的。

如果僅僅是這些東西,也就算了,曉蓉不會去多想,也不會去計較。

但是到了後面,婆婆居然拿走了曉蓉的首飾,而婆婆的說辭是,反正這些東西,兒媳婦也不帶,放著都積灰了,看著怪可惜的。

當然,婆婆的這種說法,有一些狡辯的成分,只不過是為自己找一下藉口罷了。

忙於帶孩子,曉蓉沒多少精力和婆婆爭辯,索性就把自己的東西都鎖好,省得婆婆再動一些小心思;只不過,心裡對這個婆婆的印象,不如之前了。

曉蓉原以為,婆婆拿自己的東西,是因為她自個兒喜歡,留著自己用。

但是過年回婆家的時候,她才發現,原來婆婆將那些東西,都拿給小姑子了;看著小姑子戴著自己的項鍊,手上是自己的戒指,曉蓉的心裡,感覺很不舒服。

兒媳裝修婚房,婆婆“大方”補貼,“我出了錢,女兒就能住”

-03-

小姑子結婚早,連生了兩個女兒,在重男輕女的婆家,日子並不好過,所以她經常回孃家。

而婆婆,很心疼這個小女兒,話裡話外都會讓曉蓉,這個當嫂子的,多關心一下小姑子,不要把她當外人看。

話雖這樣說,在曉蓉看來,關心小姑子是應該的事情,但是畢竟作為嫂子的,也不能過多幹涉別人家的生活,幫助也是有一些底線的。

當小姑子的大女兒,上初中的時候,剛好學校和曉蓉家很近,婆婆感覺孩子住在舅舅家方便,所以直接做主,讓大外孫女住了進來。

在沒有告知曉蓉的情況下,婆婆直接拿著孩子的行李,就帶著她住進來了,結果,讓夫妻兩個人,連拒絕的機會都沒有。

有時候,婆媳之間的隔閡,就是因為這樣的事情產生的;婆婆在家庭中,希望做拿主意的人,可是偏偏忽略了兒媳婦的感受,忘記了,這個家是屬於兒子和兒媳婦兩個人的。

看著這般強勢的婆婆,曉蓉無可奈何,為了避免和婆婆多接觸,乾脆她讓親媽幫忙帶孩子,自己上班去了,只是回孃家的次數,遠比回自己家的次數要多。

但是日子久了,曉蓉心裡越想越不舒服,憑什麼,自己要變成有家不能回的人。

兒媳裝修婚房,婆婆“大方”補貼,“我出了錢,女兒就能住”

-04-

心裡有氣的曉蓉,自然和婆婆溝通時,沒有什麼好臉色。

時而久之,婆婆自然是知道兒媳婦有怨氣的,但是曉蓉越是生氣,婆婆反而越淡定的住下去。

即便,婆媳矛盾產生了,如果雙方都能保持在底線之內的話,或許問題不會爆發出來,彼此之間的相處,也能在某種規則下,繼續進行下去。

直到有一天,婆婆提出,讓小姑子和她的小女兒,一家三口人,都住過來的時候,曉蓉終於忍不住了,說小姑子又不是沒有婆家,為什麼一家子都要住大哥大嫂家。

聽到兒媳婦抱怨,婆婆就說,小姑子在婆家有難處,生了兩個女兒,要受公公婆婆多少的氣。

但是曉蓉覺得,即使是這樣,也不能都住在我家啊;既然婆婆心疼小姑子,完全可以住在孃家啊,於是她向婆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心自己的女兒,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可是當婆婆的,也要考慮一下兒子和兒媳婦的處境,不能因為女兒的家庭矛盾,延伸到兒子的婚姻之中,結果只會影響兩個家庭。

看兒媳婦不同意,堅決拒絕自己這樣做,結果婆婆來了這麼一句:“房子是我裝修的,我女兒和外孫女,怎麼就不能住了?”

兒媳裝修婚房,婆婆“大方”補貼,原來是有目的性的,“我出了錢,女兒就能入住”,但是,婆婆別忘記了,這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兒媳裝修婚房,婆婆“大方”補貼,“我出了錢,女兒就能住”

-05-

曉蓉終於明白了,婆婆是覺得,自己出了幾萬塊的裝修款,所以才會這麼理直氣壯。

知道了真相後,她二話不二,直接找到老公,想把婆婆裝修的錢還給她;而曉蓉的老公,早已過夠了這種被打擾的生活,所以很支持老婆的做法。

許多時候,在矛盾面前,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當斷則斷”,才能避免其進一步增加。

接下來,曉蓉還了婆婆的幾萬塊,還額外加了不少利息,並且很嚴肅的告訴婆婆,自己才是這個房子的主人,這個家,她說了才算數。

經過這麼一鬧,小姑子很知趣的,把兩個女兒帶走了。

而婆婆,本來想跟兒媳婦繼續鬧下去,但是看著兒子選好了立場,直接站在兒媳婦那邊,所以她也不敢鬧了,乖乖的回自己的家去了。

其實,小姑子的家庭矛盾,並沒有那麼麻煩,只是婆婆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總感覺女兒受了委屈,總是想幹涉女兒的婚姻,反而讓他們的婚姻,變得一團糟。

婆婆心疼小姑子,想讓她住兒媳的婚房,這樣的做法,肯定是欠妥的;結果兒子的態度,表面了一切,讓她徹底沉默了。在婆婆走後,曉蓉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鎖換了。

其實,她對兩個外甥女沒有什麼意見,和小姑子也沒有矛盾;只是,曉蓉不想自己的生活被打擾,如果是其他的事情,曉蓉二話不說,就會去幫忙,但是這種犧牲自己私人空間,去成全他人的事情,她實在幫不來。

兒媳裝修婚房,婆婆“大方”補貼,“我出了錢,女兒就能住”

樵夫的話:

誰不想,在心平氣和中,將幸福的日子把握住呢?

女人出嫁的目的,是因為遇到了愛情,感覺與對方長相廝守,能夠將幸福抓得更牢一些。

可是,如果在婚姻生活中,因為婆媳關係,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讓日子過得一團糟,讓生活無法自己把控,自然是讓人揪心的事情。

婚後,曉蓉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她本希望,與婆婆和睦相處;甚至,當婚房裝修好,她還主動給婆婆留了一間房,希望老人家能夠與自己同住。

可是兒媳婦的良苦用心,卻變成了婆婆“別有用心”的機會,她不僅自己過來住,還憐憫自己的女兒,想帶著孃兒三一起過來住。

當婆婆的舉動,超出了曉蓉的底線,她實在無法容忍的時候,只能被迫做出選擇了。

雖然說,或許這一做法後,婆媳關係可能會徹底出現裂痕,但是對於曉蓉來說,只是在不得己的情況下,做出的最好選擇,而且,她還獲得了老公的支持。

其實啊,“兒孫自有兒孫福”,作為老人家,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即使女兒嫁不好,也不能把她的壓力,完全轉到兒子的家庭中,否則,反而會影響兒子的婚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