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未來是否可以通過高存款利率搶佔大部分市場份額?

偉大的安格斯


  未來民營銀行的合規性風險較大,即被整頓的風險較大,因為惡性競爭的苗頭已經燃起,不利於商業銀行良性發展,信用風險被放大,比如在目前的利率水平下,某億銀行5年定期6%的利率都敢飆上去。

  不是說6%的利率不好,而是對於銀行本身來說存在極大的信用風險,壞賬率相對較高。因為對存款人來說,目前銀行存款不存在利息所得稅,相對購買企業債券有利而無一害,起碼資金有相應的《存款保險條例》作保障。

  如果銀行存款繼續惡性競爭下去,那麼購買企業債券(一般5%-6%,還要交20%的利息所得稅)資金會轉向銀行存款,從而拉高企業的融資成本,即變相的提高市場利率,不利於央行降息等貨幣政策的實施。也因此,未來民營銀行高利率受整頓的風險較大,要不央行要相應的進行加息適應新的經濟環境。

  同時,因為民營銀行提供高利率存款,導致放貸利率相對較高,規模大一點有相應條件的企業不會像民營銀行借貸。那麼民營銀行的借貸主要對象就為小企業或經營不善的企業,甚至是高利率的信用貸款。

  那麼顯而易見,民營銀行的壞賬率肯定高於大型商業銀行的壞賬率,而如果被整頓,資金來源不可持續,必然面臨經營風險,甚至破產倒閉。因此,存款的時候並不建議選擇高利率的民營銀行,哪怕有相應的《存款保險條例》保障,畢竟破產倒閉的遭罪的還是自己,比如怎麼辦理相關手續等。

  何況民營銀行的產品中存款與銀行表內理財存在相互混淆的性質,《存款保險條例》到底怎麼保障是不明確的,別看民營銀行怎麼寫怎麼信。

  民營銀行通過高利率搶佔市場是不可持續的,只能鑽監管的空子進行邊緣創新。如果要突破還是要回到服務和理財產品上,而不是拿存款來當擋箭牌,高利率必然象徵著高風險,民營銀行也不可能永無止境的上漲存款利率,畢竟存在央行窗口指導和行業規範。


三人聚眾




自從國家放寬存款利率的上限和允許銀行倒閉後,諸多民營銀行開始打起了高存款利率的價格戰,並且戰火越來越兇猛。原來的存款利率5.45%到現在的6.0%,幾乎接近房貸利率。因此民營融資成本就加大,融資成本的增加,導致企業融資的成本增加。就這樣,民營銀行,只能撿一些國有四大銀行不要的客戶,提高企業貸款的壞賬率。容易造成民營銀行的虧損,最後有可能會倒閉。

雖然說可以享受存款保險的百分之百賠付。但是還沒有確保真正的是不是真的可以賠。所以民營銀行的存款還是有一定的風險。

這種類似於十年前的p2p平臺,剛開始確實很火,現在這些平臺都沒有幾個盈利,所以紛紛的跑路倒閉。明年銀行是否重蹈p2p平臺的覆轍?這個真的不好說.但是通過提高存款利率來提高民營銀行的競爭力,這種是不長久的,也是極為危險的。容易形成一種惡意的競爭,存款利息無限度地提高,勢必受到國家監管。

所以你說通過提高存款利率來擴大民營的市場佔有率,這個方法是行不通了。競爭就有發展,很多競爭都是對普通人好處,比如支付寶的餘額寶的出現,雖然對傳統的銀行,造成一定的競爭,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得到了優惠,所以良性的競爭對於我們是有利的。

理財有道,看雪之道 ,更多的人們學會理財。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點贊關注!


雪之道理財



民營銀行由於受客觀因素制約,實行“一行一店”模式,無線下網點,品牌影響不大,輻射區域狹窄等,適當以提高存款利率來增強競爭力是有幫助的,但僅憑高利率就想搶佔大部分市場份額,有點誇大了,想想也就行了。

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為什麼普遍偏高?一是本身競爭力弱。主要表現在:成立時間短,在現有17家民營銀行中,最早的微眾銀行於2014年才成立,其他很多都是16、17年才成立;無線下物理網點,按照監管要求只能在總行所在地開設一家營業部;資本實力小,註冊資本最大的是前海微眾銀行42億,其他均在20-30億。這些綜合因素決定了品牌影響力差,組織存款異常吃力,唯有提高利率。二是民營銀行運營成本低。由於沒有線下物理網點,也就減少了大量人員工資和門店運行費用,同時資產端主要以發放利率較高的中小微企業貸款及個人消費信貸。因此,即使民營拉高了存款利率,但仍然可以獲取較高利潤,也就是說高存款利率有能力消化。當然,故意拉高利率,也不能排除推廣品牌的戰略意圖。



高存款利率能夠持續多久?雖然目前我們不可預知,但也有先例可以借鑑。餘額寶就是很好的例子,在2013年成立之初,乃至以後一段時期,餘額寶天弘貨幣基金曾經以超過年化收益率7%一路高歌猛進,所向無敵。在當時的經濟和金融背景下,效果是非常顯著的,也是有目共睹的,到2017年底總規模一度欲破2萬億,幾乎碾壓個別大型銀行活期存款總餘額。但是,劇情就此反轉,各種約談,自我整改等接踵而至,再加上2018年央行連續多次降準,餘額寶年化收益率一路下行,最終破3%,被很多投資者視為雞肋而棄之。為了防範系統性風險,餘額寶不僅設置了限額,還陸續接入13只貨幣基金,總規模漲勢銳減。儘管總規模摸高2萬億,但仍然沒有實現搶佔大部分市場份額的目的。金融秩序不僅需要穩定,金融環境也要河蟹。雖然央行取消了存款利率上限設置,但目前利率並非完全市場化,還有自律定價機制,當民營銀行被納入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成員單位後,也就有了軟約束。

民營銀行難以撼動大中型銀行的絕對地位。先不說政策上的呵護,就銀行業本身而言,資產實力,盈利能力,品牌優勢,客戶基礎,結算優勢,產品線的豐富,金融科技的投入,公司治理以及風控水準等等,可以說民營銀行均無一可以抗衡。客戶看中銀行,誰說只看利率高低,安全性,客戶體驗和綜合金融需求難道可以忽略?退後一步,假如說以提高利率就可以搶佔大部分市場的話,那大中型銀行的反擊也是易如反掌,畢竟體量規模,品牌和創利能力,以及風控水平都擺起在。

銀行業2018年報正在陸續出爐,我們真心希望能從17份年報中能夠看到希望與欣慰,別再像2017年報那樣只公佈12家財務數據。如果還有銀行徘徊在虧損邊沿,那再提高利率就不得不讓人揪心了。


龍門山財經


可能性不大。自從銀行存款利率市場化以後,沒有任何一家銀行還可以對存款市場進行壟斷,哪怕是財大氣粗的四大國有銀行也不可能對存款業務赤裸裸地完全壟斷。民營銀行推出智能存款,算是存款類的一個創新產品,屬於現金管理類存款,擁有收益性和流動性兩大優勢,而且利用互聯網營銷的特色模式,對存款客戶來說,確實受惠頗多,但是想在競爭激烈的存款市場分得一杯羹,民營銀行要走的路還很長,至少目前還不能對國有銀行形成規模性的衝擊。



銀行存款市場進入群雄逐鹿階段

銀行存款自從實行市場利率化以後,各家銀行的利率都是自主制定,國有銀行的利率都是極低的,比如當地國有銀行的1年定存利率為1.95%,而農村商業銀行的利率為2.05%,村鎮銀行的年利率為2.25%,民營銀行的年利率最高為振興銀行1年利率4,869%,每一家銀行都有不同的銀行利率在這擺著,為了銀行緩解銀行攬儲壓力,每個銀行都是竭盡自己所能對利率上浮到最高,不會掖著藏著。

民營銀行的特色產品

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特點就是收益率高,流動性強,智能存款提前支取只存在兩種情況:一是靠檔計息,一是提前支取利率。智能存款在民營銀行當中已經發揮到了極致,靠檔計息可以按照存款期限直接兌現實際的存款利息,提前支取利率實際上更加實惠,只要存款期限不滿5年,差一天也是按照提前支取利率計息,民營銀行在一般情況下定格在4.1%——4.3%之間,比定期5年的利率還要高。存款流動性可以說已經是國內銀行存款的最高峰,實際上已經是活期利率4.1%以上。



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尚需考驗

一是民營銀行成立時間太短。民營銀行的發展遠沒有大型國有銀行的歷程久遠,屬於銀行中最年輕的銀行群體,在應對風險方面肯定有不足和欠缺。

二是客戶對民營銀行信任度不夠。正是由於民營銀行的年輕,導致客戶對此類銀行的可信度不高,大部分人不能接受超過基準利率太多的存款利率,有錢不敢存民營銀行。

三是互聯網營銷模式非傳統模式。互聯網本身充滿了虛擬因素,現在互聯網詐騙案件太多,搞得客戶都對互聯網存款半信半疑,寧可存大銀行少收益一點,也不願意存民營銀行。


財富公元


不會。民營銀行受地域性和業務限制,規模不會太大。


來咱們聊聊理財


奧迪,奧拓同樣存在於市場。銀行也一樣,民營銀行發展受很多制約,規模不會太大,但對金融業起到百花齊放🌸作用


厚德載物211961930


民營銀行高價搶了錢貸給誰去?現在國家已經要求國有大行和股份行對小微企業信貸支持,貸款利率不過百分之四五,民營銀行高息攬儲之後怎麼去掙錢,難道拿了這些高成本的錢去炒股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