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未来是否可以通过高存款利率抢占大部分市场份额?

伟大的安格斯


  未来民营银行的合规性风险较大,即被整顿的风险较大,因为恶性竞争的苗头已经燃起,不利于商业银行良性发展,信用风险被放大,比如在目前的利率水平下,某亿银行5年定期6%的利率都敢飙上去。

  不是说6%的利率不好,而是对于银行本身来说存在极大的信用风险,坏账率相对较高。因为对存款人来说,目前银行存款不存在利息所得税,相对购买企业债券有利而无一害,起码资金有相应的《存款保险条例》作保障。

  如果银行存款继续恶性竞争下去,那么购买企业债券(一般5%-6%,还要交20%的利息所得税)资金会转向银行存款,从而拉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即变相的提高市场利率,不利于央行降息等货币政策的实施。也因此,未来民营银行高利率受整顿的风险较大,要不央行要相应的进行加息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同时,因为民营银行提供高利率存款,导致放贷利率相对较高,规模大一点有相应条件的企业不会像民营银行借贷。那么民营银行的借贷主要对象就为小企业或经营不善的企业,甚至是高利率的信用贷款。

  那么显而易见,民营银行的坏账率肯定高于大型商业银行的坏账率,而如果被整顿,资金来源不可持续,必然面临经营风险,甚至破产倒闭。因此,存款的时候并不建议选择高利率的民营银行,哪怕有相应的《存款保险条例》保障,毕竟破产倒闭的遭罪的还是自己,比如怎么办理相关手续等。

  何况民营银行的产品中存款与银行表内理财存在相互混淆的性质,《存款保险条例》到底怎么保障是不明确的,别看民营银行怎么写怎么信。

  民营银行通过高利率抢占市场是不可持续的,只能钻监管的空子进行边缘创新。如果要突破还是要回到服务和理财产品上,而不是拿存款来当挡箭牌,高利率必然象征着高风险,民营银行也不可能永无止境的上涨存款利率,毕竟存在央行窗口指导和行业规范。


三人聚众




自从国家放宽存款利率的上限和允许银行倒闭后,诸多民营银行开始打起了高存款利率的价格战,并且战火越来越凶猛。原来的存款利率5.45%到现在的6.0%,几乎接近房贷利率。因此民营融资成本就加大,融资成本的增加,导致企业融资的成本增加。就这样,民营银行,只能捡一些国有四大银行不要的客户,提高企业贷款的坏账率。容易造成民营银行的亏损,最后有可能会倒闭。

虽然说可以享受存款保险的百分之百赔付。但是还没有确保真正的是不是真的可以赔。所以民营银行的存款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这种类似于十年前的p2p平台,刚开始确实很火,现在这些平台都没有几个盈利,所以纷纷的跑路倒闭。明年银行是否重蹈p2p平台的覆辙?这个真的不好说.但是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提高民营银行的竞争力,这种是不长久的,也是极为危险的。容易形成一种恶意的竞争,存款利息无限度地提高,势必受到国家监管。

所以你说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扩大民营的市场占有率,这个方法是行不通了。竞争就有发展,很多竞争都是对普通人好处,比如支付宝的余额宝的出现,虽然对传统的银行,造成一定的竞争,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得到了优惠,所以良性的竞争对于我们是有利的。

理财有道,看雪之道 ,更多的人们学会理财。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点赞关注!


雪之道理财



民营银行由于受客观因素制约,实行“一行一店”模式,无线下网点,品牌影响不大,辐射区域狭窄等,适当以提高存款利率来增强竞争力是有帮助的,但仅凭高利率就想抢占大部分市场份额,有点夸大了,想想也就行了。

民营银行的存款利率为什么普遍偏高?一是本身竞争力弱。主要表现在:成立时间短,在现有17家民营银行中,最早的微众银行于2014年才成立,其他很多都是16、17年才成立;无线下物理网点,按照监管要求只能在总行所在地开设一家营业部;资本实力小,注册资本最大的是前海微众银行42亿,其他均在20-30亿。这些综合因素决定了品牌影响力差,组织存款异常吃力,唯有提高利率。二是民营银行运营成本低。由于没有线下物理网点,也就减少了大量人员工资和门店运行费用,同时资产端主要以发放利率较高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人消费信贷。因此,即使民营拉高了存款利率,但仍然可以获取较高利润,也就是说高存款利率有能力消化。当然,故意拉高利率,也不能排除推广品牌的战略意图。



高存款利率能够持续多久?虽然目前我们不可预知,但也有先例可以借鉴。余额宝就是很好的例子,在2013年成立之初,乃至以后一段时期,余额宝天弘货币基金曾经以超过年化收益率7%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无敌。在当时的经济和金融背景下,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也是有目共睹的,到2017年底总规模一度欲破2万亿,几乎碾压个别大型银行活期存款总余额。但是,剧情就此反转,各种约谈,自我整改等接踵而至,再加上2018年央行连续多次降准,余额宝年化收益率一路下行,最终破3%,被很多投资者视为鸡肋而弃之。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余额宝不仅设置了限额,还陆续接入13只货币基金,总规模涨势锐减。尽管总规模摸高2万亿,但仍然没有实现抢占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目的。金融秩序不仅需要稳定,金融环境也要河蟹。虽然央行取消了存款利率上限设置,但目前利率并非完全市场化,还有自律定价机制,当民营银行被纳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单位后,也就有了软约束。

民营银行难以撼动大中型银行的绝对地位。先不说政策上的呵护,就银行业本身而言,资产实力,盈利能力,品牌优势,客户基础,结算优势,产品线的丰富,金融科技的投入,公司治理以及风控水准等等,可以说民营银行均无一可以抗衡。客户看中银行,谁说只看利率高低,安全性,客户体验和综合金融需求难道可以忽略?退后一步,假如说以提高利率就可以抢占大部分市场的话,那大中型银行的反击也是易如反掌,毕竟体量规模,品牌和创利能力,以及风控水平都摆起在。

银行业2018年报正在陆续出炉,我们真心希望能从17份年报中能够看到希望与欣慰,别再像2017年报那样只公布12家财务数据。如果还有银行徘徊在亏损边沿,那再提高利率就不得不让人揪心了。


龙门山财经


可能性不大。自从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还可以对存款市场进行垄断,哪怕是财大气粗的四大国有银行也不可能对存款业务赤裸裸地完全垄断。民营银行推出智能存款,算是存款类的一个创新产品,属于现金管理类存款,拥有收益性和流动性两大优势,而且利用互联网营销的特色模式,对存款客户来说,确实受惠颇多,但是想在竞争激烈的存款市场分得一杯羹,民营银行要走的路还很长,至少目前还不能对国有银行形成规模性的冲击。



银行存款市场进入群雄逐鹿阶段

银行存款自从实行市场利率化以后,各家银行的利率都是自主制定,国有银行的利率都是极低的,比如当地国有银行的1年定存利率为1.95%,而农村商业银行的利率为2.05%,村镇银行的年利率为2.25%,民营银行的年利率最高为振兴银行1年利率4,869%,每一家银行都有不同的银行利率在这摆着,为了银行缓解银行揽储压力,每个银行都是竭尽自己所能对利率上浮到最高,不会掖着藏着。

民营银行的特色产品

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特点就是收益率高,流动性强,智能存款提前支取只存在两种情况:一是靠档计息,一是提前支取利率。智能存款在民营银行当中已经发挥到了极致,靠档计息可以按照存款期限直接兑现实际的存款利息,提前支取利率实际上更加实惠,只要存款期限不满5年,差一天也是按照提前支取利率计息,民营银行在一般情况下定格在4.1%——4.3%之间,比定期5年的利率还要高。存款流动性可以说已经是国内银行存款的最高峰,实际上已经是活期利率4.1%以上。



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尚需考验

一是民营银行成立时间太短。民营银行的发展远没有大型国有银行的历程久远,属于银行中最年轻的银行群体,在应对风险方面肯定有不足和欠缺。

二是客户对民营银行信任度不够。正是由于民营银行的年轻,导致客户对此类银行的可信度不高,大部分人不能接受超过基准利率太多的存款利率,有钱不敢存民营银行。

三是互联网营销模式非传统模式。互联网本身充满了虚拟因素,现在互联网诈骗案件太多,搞得客户都对互联网存款半信半疑,宁可存大银行少收益一点,也不愿意存民营银行。


财富公元


不会。民营银行受地域性和业务限制,规模不会太大。


来咱们聊聊理财


奥迪,奥拓同样存在于市场。银行也一样,民营银行发展受很多制约,规模不会太大,但对金融业起到百花齐放🌸作用


厚德载物211961930


民营银行高价抢了钱贷给谁去?现在国家已经要求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贷款利率不过百分之四五,民营银行高息揽储之后怎么去挣钱,难道拿了这些高成本的钱去炒股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