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er:助力學渣的逆襲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最怕導師突然的關心”

一再延長的假期,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擔心?

學生黨的悠長假期是奶茶、火鍋和遊山玩水、歷盡祖國明川大山嗎?

理論上,是這樣的,只要導師和你保持著優雅又禮貌的距離。但是往往現實並不如此,導師強烈的使命感總會督促學生在科研的路上不要停滯。

作為多年學術屆老油條、科研圈學渣滓的我,有必要向大家安利這款拯救千萬科研黨的免費學術利器——Researcher


Researcher:助力學渣的逆襲

全球研究,一個APP

為什麼是Researcher?

如果你曾經或者先正在為這些事情苦惱:

  • 對中國知網(CNKI)外文文獻的查詢功能感到不爽;
  • 被導師要求著閱讀國外文獻;
  • 想提高英語閱讀水平,接觸最新的科研成果······

利器之所以是利器,不僅僅因為Researcher是免費的、因為它現在登陸了Google Play、App Store和AppGallery(感嘆華為不易!感嘆祖國強大)三大平臺,更因為它能實現跨平臺同步。

Researcher:助力學渣的逆襲

Android和iOS跨平臺同步,永遠不會錯過最新的論文

什麼是Researcher?

Researcher成立於2017年,是一個以科學雜誌為單位的文獻信息流網站,(類似於微信的朋友圈或者公眾號)每一個雜誌都會及時將自己最新發表的文獻推送出來,訂閱者可以點擊推送看到文獻全文或者摘要。

在內容上,Researcher實現了從化學和材料科學到藝術和人文科學等十大研究領域的全面覆蓋。

  • 人文藝術
  • 商業管理
  • 化學與材料科學
  • 地理與地球科學
  • 經濟與金融
  • 工程與計算機科學
  • 生命科學與生物學
  • 醫學與健康科學
  • 物理與數學
  • 社會科學與心理學
Researcher:助力學渣的逆襲

十大研究領域

實際上,無論你感興趣的領域是什麼,你都可以找到自己專業的頂級學術期刊。

怎麼使用Researcher?

Researcher的使用方法與我們常用的社交軟件,都是通過訂閱的方式實現。

可以在不同的領域查詢或者直接搜索期刊的名稱,然後直接關注即可。關注後便可以在首頁瀏覽到每個雜誌更新的最新文獻。


Researcher:助力學渣的逆襲

Researcher包含超過15,000種影響力最大的期刊

除了關注領域和期刊之外,用戶還可以添加自己感興趣的關鍵詞(key word),同樣會在首頁接收到該關鍵詞下的文章更新。

Researcher的主界面雖然簡單明瞭,但功能性並不差。


Researcher:助力學渣的逆襲

Researcher主頁

打開主頁的一條信息後,可以直接看到文獻的內容,比如全文或者摘要,同時軟件還提供了原文的鏈接以及PDF下載鏈接。


Researcher:助力學渣的逆襲

文獻全文或詳細內容可通過URL或FULL TEXT獲得

高階用法:Researcher與文獻管理軟件的聯動

Researcher還有一個很方便的功能就是文獻管理軟件聯用,只要你在Researcher內對某一文獻進行了收藏便可以將文獻同步到Mendeley或zotero。

Mendeley和zotero都是文獻管理管理軟件,很方便,但是不免費,類似的軟件還有Endnote、Readcube和Papers等。

具體的操作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在Researcher的收藏頁面與Mendeley或zotero進行賬號的關聯。關聯之後就可以實現Research與Mendeley或zotero的聯動了。任何收藏的文章都可以推送到Mendeley或zotero上。


Researcher:助力學渣的逆襲

賬號關聯的操作的簡易程度堪稱“傻瓜”

寫在最後

作為科研萌新,有一段時間是理不順科研和生活的意義的。

初識Researcher,也有很大的程度是因為它英文的界面和英文的文獻內容。心想著哪怕科研能力提不上去,學學英語也是好的。(事實證明Researcher搭配谷歌翻譯才是美滋滋。)

保持敏銳性,與所有最新研究論文的步調一致是任何研究人員日常生活的關鍵部分,哪怕這樣看起來費時費力。這本就是Researcher的創始者的初心所在——幫助學者在文學之海中生存。

之前很多人覺得科研只是學者、專家的工作,但是經歷新冠疫情,我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會意識到知識和科學的重要性。

知識、科學並不總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研究、文獻換一種更親民的方式可能受用性會大大提高。

現在,全球有超過5,000家機構和學者都在使用Researcher來閱讀每天出版的大量文獻。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員。

Researcher:助力學渣的逆襲

當我們把相同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到對科研文獻的閱讀中,而不是過於碎片的新聞報道時,我們對於科學的理解,對社會的認識都會同之前大不一樣。

每個人不可能都成為科學家,但每個人應該擁有科學的判斷。

而Researcher不僅幫助學渣逆襲,更幫助每一個人,開啟科學之路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