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清東陵、清西陵各位皇帝的埋葬順序嗎?

黃益坦


【清東陵、清西陵各位皇帝的埋葬順序大揭秘】

清代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朝代,它在北京定都後,沒有效仿大明十三陵的方法,把所有的皇帝都安排在一個陵區,而是分成了兩個比較大的陵區,一個是位於河北遵化馬蘭峪的清東陵,一個是位於河北易縣永寧山下的清西陵。而這兩個陵區筆者多次探訪過,下面咱們就詳細的講講這裡面都埋葬了那些皇帝吧。


清東陵,這個陵寢是順治皇帝入主北京後,在某一次打獵活動中偶然碰到的一處風水寶地,據史載,順治來到此地後,覺得此地王氣蔥鬱,可以作為他的壽宮,說白了就是這個地方風景太雞兒美麗了,我死了要埋葬在這疙瘩。皇帝老兒開口了,下屬的工部和禮部所幹就幹,馬上就在清東陵地界開始用風水學的辦法堪輿出最棒的龍穴,作為順治清孝陵的地宮所在地,隨後這裡入住了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和第二位皇帝康熙。然後到了第三位皇帝雍正這,突然劇情發生了鉅變。


清西陵,接上文,到了第三任皇帝雍正的時候,他雖然開始在清東陵找風水寶地準備建陵了,但是由於他的完美主義,他覺得此處的地質構造都不好,所以他在河北易縣又重新找了一處更牛X的風水寶地,開始營建起了清西陵,所以大清朝第三位皇帝雍正的清泰陵成了清西陵的首陵。到了第四位皇帝乾隆這,這簡單太困難了,如果他時候隨父親在清西陵吧,那麼清東陵就沒香火了,如果他和爺爺康熙在清東陵吧,那麼清西陵也絕戶了,所以乾隆創造性的來了一個good idea,他用一招“昭穆之制”,也就是隔代安葬的辦法完美的結局了這個世紀性難題,也就是說,爾後乾隆隨爺爺葬在了清東陵,第五個皇帝嘉慶隨爺爺雍正葬在清西陵,第六個皇帝道光開始葬在清東陵,後來地宮進水,又搬家葬在了清西陵,第七個皇帝咸豐葬在清東陵,第八個皇帝同治沒聽話,和父親葬在了清東陵,第九個皇帝光緒葬在了清西陵,而末代皇帝溥儀由於大清已經亡了,沒有修建自己的皇陵,他時候骨灰葬在了清西陵旁邊的華龍私人陵園。


老豬的碎碎念


清朝十二帝,共有三座皇帝陵寢,分別是遼寧瀋陽的盛京三陵、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和河北易縣的清西陵,清代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陵墓以及其祖先墓組成了盛京三陵,那麼,清入關後的為什麼出現了兩組皇陵?埋葬的皇帝有哪些?又有什麼埋葬規律嗎?

清東陵坐落在河北的遵化縣昌瑞山,據說是順治到此打獵時選定的,共埋葬了五個皇帝,分別是順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帝陵一般以埋葬最早的皇帝為首陵,因此順治的孝陵是首陵,其他陵寢左右依次排列。

位於唐山遵化的清東陵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永寧山下,有帝陵四座:雍正泰陵、嘉慶昌陵、道光慕陵、光緒崇陵,以雍正泰陵為首陵。

位於保定易縣的清西陵

做為入關第一個皇帝,順治帝選址一處為陵寢很正常,哪雍正帝為什麼另外選址永寧山呢?由於雍正在位時厲行改革,雖然勤勉, 但是得罪了許多人,口碑不好,所以民間相傳,認為雍正是謀殺了他父親篡位,死後不敢去見他父親,才在西陵另建墳墓。但真正原因是雍正帝發現永寧山下風水很好,離北京較近,尤其是距離出產石料的曲陽縣非常近,明清兩代修建皇宮和陵墓所需用的漢白玉石料都是產自曲陽太行山區,因此決定把自己的陵墓建在西陵,可以節省許多人工。

一朝江山,出現了兩組陵寢,後代帝王應該追隨那一邊,雍正帝沒指示,兩眼一閉去了西陵,這個問題就留給了他的兒子乾隆,乾隆非常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不願意埋葬在西陵,所以自己選擇了東陵,可是又不能將自己的父親孤零零地放在西陵,因此他下詔,命令今後的皇帝“昭穆次序,隔代埋葬”。通俗講就是兒子跟隨爺爺,岔開埋,一邊一個,但實際的情況又有很大的差異。

東為東陵,西為西陵

按照乾隆的意旨,他的兒子嘉慶帝的昌陵就安放到西陵,嘉慶的兒子道光帝本應該埋葬在東陵,但他剛為先死的皇后建陵時,地宮就滲漏地下水,道光認為既不吉利又不利於墓葬的保存,決定遷移到西陵。由於道光安葬到西陵,他的兒子咸豐帝就得安葬到東陵,咸豐的兒子同治帝年青喪命,慈禧太后和咸豐同治是一家三口,想死後還在一起,她垂簾聽政就做主了,仍然將同治安放到了東陵,光緒帝按次序就葬在了西陵。

清東陵皇陵示意圖

清西陵皇陵示意圖

其實清東陵清西陵各埋葬了五個皇帝,因為末代皇帝宣統帝溥儀在1967年去世後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當然,時代不同了,規格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遷於清西陵附近華龍皇家陵園的末代皇帝宣統帝之墓


清東陵: 清世祖順治,清聖祖康熙皇帝玄燁,清高宗乾隆弘曆,清文宗皇帝咸豐奕佇,清穆宗同治皇帝載淳

清西陵: 清世宗雍正胤禛,清仁宗嘉慶顒琰,清宣宗道光旻寧,清德宗光緒載湉


清西陵: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后妃、王爺、公主、阿哥等80人。泰陵、昌陵、慕陵、崇陵泰陵 為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1735年)和孝敬憲皇后、敦肅皇貴妃的陵墓。

昌陵 為仁宗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公元1760一1820年)孝淑睿皇后的陵墓。

慕陵 為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公元1782-1850年)孝穆成皇后鈕枯祿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鈕枯祿氏(咸豐皇帝的生母)的陵墓。

崇陵 為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公元1871-1908年)和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


文儒風


清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由於年代交近,大家對清朝的歷史瞭解比較多。又加上近些年清宮劇相當火爆,感覺清朝就像在我們的身邊一樣。

而相對於明朝、元朝,對於大家的意識裡來說,就比較陌生一些。

(清朝疆域圖)

清朝共三座帝陵,分別是:關外三陵、清東陵和清西陵。

題主問出的是東陵和西陵的順序,我們就來看一下。

首先,清東陵是由順治皇帝入關後所建。


(清東陵全圖)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馬蘭峪附近。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順治皇帝修建的陵寢,所以自然第一座陵寢當然就是順治皇帝的了。

清東陵的順序分別是:

清世祖順治皇帝的孝陵;

清聖祖康熙皇帝的景陵;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

清文宗咸豐皇帝的定陵;

清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

清東陵共計五座黃帝陵,歷時247年,大小陵園,共計15座。是一座龐大的皇家陵寢,同時也是國家5a級景區。


(清東陵)

清西陵是有雍正皇帝於雍正八年,即1730年始建。


(清西陵全圖)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梁各莊鎮附近。

雍正繼位初年,在清東陵九鳳朝陽山修建陵墓,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廢掉。重新選址選到了易縣梁各莊的永寧山下,今天的清西陵所在地。

清西陵第一座帝陵是由雍正皇帝修建的,也就是他自己的萬年吉地。

清西陵的順序分別是:

清世宗雍正皇帝的泰陵;

清仁宗嘉慶皇帝的昌陵;

清宣宗道光皇帝的慕陵;

清德宗光緒皇帝的崇陵。

清西陵共計四座皇帝陵三座皇后陵,歷時180多年,共計14座陵寢,佔地面積800多平方公里。陵區內古樹參天,環境渾然天成。


(清西陵水中紅牆)

值得一提的是,末代皇帝溥儀也葬入了清西陵,但是意義卻不可同日而語。

因為溥儀葬入的是一座私人的陵園。把溥儀的骨灰遷葬過來的目的非常明顯,就是用它來提升陵園的知名度。

溥儀墓距離他的大伯光緒的崇陵後牆僅僅兩百餘米。雖然溥儀不能算是葬入了清西陵,但是但是進入了西陵的地界,對於他自己對於列祖列宗也是一個安慰吧。


觀復一鑑


清東陵: 清世祖順治,清聖祖康熙皇帝玄燁,清高宗乾隆弘曆,清文宗皇帝咸豐奕佇,清穆宗同治皇帝載淳 。

清西陵有帝陵四座: 清世宗雍正胤禛,清仁宗嘉慶顒琰,清宣宗道光旻寧,清德宗光緒載湉


行走的風清揚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清朝皇帝一共有3處皇陵,分別是入關前的關外三陵,入關後的清東陵以及雍正後修建的清西陵。

如果說關外的皇陵還可以理解,為什麼入關之後還要修建兩處皇陵,而不是像明朝一樣皇帝都埋葬在明十三陵?

雍正為什麼要另外修建清西陵?

乾隆之後為什麼又要葬回清東陵,後代的皇帝如何安葬有什麼規矩?

清東陵外側為什麼還有一個昭西陵?

清朝陵園中除了皇帝陵外,還有哪些陵墓?

先簡單敘述一下各個陵園埋葬皇帝名單(以入葬順序排列)

關外三陵:永陵:清朝的始祖,相當於清祖陵;福陵:努爾哈赤;昭陵:皇太極;

清東陵:孝陵:順治皇帝;景陵:康熙皇帝;裕陵:乾隆皇帝;定陵:咸豐皇帝;惠陵:同治皇帝;總共5位皇帝。

清西陵:泰陵:雍正皇帝;昌陵:嘉慶皇帝;慕陵:道光皇帝;崇陵:光緒皇帝;總共4位皇帝。

雍正為什麼要修建清西陵

清朝入關之後的兩位皇帝,順治和康熙都葬在清東陵,但是到了雍正,卻下令重新選址修建清東陵,給出的理由是:地方不夠,地方不好!

明眼人一看,這個理由就不成立,如果地方不夠,地方不好,為什麼當初順治、康熙要選址在這兒,而且後來乾隆、咸豐、同治都埋在這兒,他們沒有說地方不夠也沒嫌棄風水不好!

所以另有隱情,雍正沒有明說,史書沒有記載,但是和清朝的公案:雍正繼位合法性似乎有點關係。是不是雍正篡奪了皇位,甚至還有毒殺康熙的嫌疑,另外對自己的兄弟都太狠,可能是怕到了地下見到康熙,所以乾脆躲得遠遠的。

乾隆為什麼要葬回清東陵

清朝的入葬禮儀通常都是子隨父葬,雍正破壞了這個規矩,那麼乾隆應該是跟著雍正葬在清西陵,為何他卻葬回清東陵?

其實,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乾隆,如果葬在清西陵,和老爹雍正葬在一起,後續皇帝都葬在清西陵,那麼清東陵就只有順治和康熙兩人,鬥地主都湊不齊,是不是意味著後世皇帝把順治和康熙都拋棄了?這一點乾隆肯定是不能接受的,畢竟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另一位是最疼愛自己的皇爺爺康熙;但是他又不能再次破壞子隨父葬的傳統。

幸好他活得時間長,從周朝那邊求到了解決辦法,那就是周禮中的“左昭右穆”。

按照周禮,皇帝的神位是要在太廟供奉,擺放的順序就是開國皇帝神位擺中央,第二位皇帝神位放在左側第一個,第三位皇帝神位放在右側第一個,第四位皇帝放在左側第二個,第五位皇帝神位放在右側第二個,以此類推。

左側叫“昭”,右側叫“穆”,這就是左昭右穆。

乾隆的意思是順治為入關後第一位皇帝,康熙入葬在清東陵,雍正入葬在清西陵,而他入葬清東陵,他的兒子入葬清西陵,以此類推,完美解決問題。

那麼為什麼到道光又發生變故

道光時嘉慶的兒子,嘉慶入葬清西陵,那麼道光應該入葬清東陵,而事實是道光葬在了清西陵。

原來,道光登基之後便開始籌建陵墓,按照乾隆的規矩選址在清東陵,項目快要完工時,道光皇帝前去驗收,結果發現陵墓地宮滲水,這還得了,這是陵墓的大忌,道光大怒,下令重新到清西陵選址修建,於是道光最後埋葬到了清西陵,和他爹嘉慶作伴。

孤單的昭西陵

在清東陵外側,有一座孤單的昭西陵,它的主人是大名鼎鼎的孝莊太后。

孝莊是皇太極的妃子,按照傳統應該和皇太極合葬,但是皇太極葬在關外,此時清朝已經入關40多年,孝莊不想再回去打擾皇太極,所以要求葬在北京。

這可難倒了她的孫子康熙,因為按照禮制沒有辦法為孝莊單獨修建陵墓,皇后等陵墓只能是陪葬皇帝陵墓,如果將孝莊太后葬在清東陵內,她陪葬何人?此時的清東陵只有順治的陵墓,難倒讓母親陪葬兒子?

所以權宜之計,康熙在清東陵外側修建了一座奉安殿,將孝莊的靈柩停放於此,長達38年未能下葬,直到雍正登基,他提出孝莊對現在奉安殿的位置很滿意,才會保佑清朝數十年來風調雨順,所以下令以奉安殿地址修建陵墓,稱為昭西陵。

清朝皇陵內的後陵

歷朝歷代,皇后通常都是和皇帝合葬,強如一代女皇武則天也是遺言以皇后身份與唐高宗李治合葬乾陵,但是到了清朝,出現為皇后、皇太后單獨修建陵墓的傳統,作為皇帝的陪葬陵墓,以皇帝陵+方位稱之

昭西陵是孝莊太后陵墓(皇太極昭陵);

孝東陵是順治皇后陵墓(順治孝陵);

普祥峪定東陵是慈安皇太后陵墓(咸豐定陵);

菩陀峪定東陵就是慈禧陵墓(咸豐定陵);

清東陵內其他的都只能稱“寢”,不能稱“陵”。

泰東陵就是甄嬛的陵墓(雍正泰陵);

昌西陵是嘉慶第二任皇后陵墓(嘉慶昌陵);

慕東陵是道光皇后陵墓(道光慕陵);

另外清西陵還有一座溥儀墓,溥儀原來葬在八寶山,後來遷入。

兩座皇陵的不同命運

清西陵比較幸運,埋葬了四位皇帝,其中只有光緒皇帝的崇陵被盜過,其他三座皇陵保存完好。

清東陵的命運就比較悲慘了,在軍閥混戰時期,孫殿英帶領軍隊以演習為由,大規模盜掘清東陵,再加上後來無人保護,清東陵被二次盜掘嚴重。康熙、乾隆、慈禧等等,整個清東陵的陵墓無一倖免,康熙等人的屍骨甚至曝屍荒野,著實令人悲憤!

雍正當年是不是看到了數百年後的厄運,所以毅然決然地修建了清西陵!心機boy!


榮耀歷史


為了讓大家清晰的記住東陵和西陵皇帝的埋葬順序請先看我的說明。

首先:清東陵就是順治入關後選定的皇家墓地,地址在河北遵化馬蘭峪。

再次:清西陵是雍正新找的皇家墓地,地址在河北保定梁各莊。

最後:乾隆為了保證香火均衡,規定父子要在東西陵中交替入葬。

按照順序排列如下,基本遵循乾隆“詔葬規制,迭分東西”的原則:

雍正(西)---乾隆(東)---嘉慶(西)--道光(因為東陵墓地滲水改為西)---咸豐(東)---同治(慈禧違背祖宗把同治葬在東陵,大概方便一家人在一起)---光緒(西)---宣統(西,因為沒有陵,所以不做說明)

東陵裡除了順治的孝陵因為不藏金玉寶器未被盜掘以外其他都未能倖免。

西陵僅崇陵1938年被不明武裝份子盜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