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西遊》結尾處“狗一樣”的背影裡,是世間悲涼,人生無奈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句出自我國傳統經典《孟子》的名言,講的是一個人如果要在社會中身兼重任,必將經過重重考驗,這裡所謂的“天”代表的是命運,是機緣。以“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的著稱的孟子,將艱難困頓的命運和天降大任聯繫在一起,為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的文人志士們,在面對殘酷現實生活時,注入了堅守理想的力量。

然而孟子終其一生也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在政治上失意的孟子,轉而著書立說,終成一家之言,被後人稱為“亞聖”,在儒家學派中的地位僅次於孔聖人。

在500年前,有位名叫吳承恩的讀書人,聰慧過人,滿懷理想,年少時充滿了對人生的憧憬,除了對儒家經典的學習外,吳承恩還特別愛好神話故事。但是滿身的才學,並沒有為吳承恩換來光明的前途,他人到中年的時候,才有機會做了一個小小的縣官,並終因不適應當時官場的潛規則“拂袖而歸”。晚年的吳承恩,在貧困的生活中,完成了被稱為傳統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

《大話西遊》結尾處“狗一樣”的背影裡,是世間悲涼,人生無奈

而在《西遊記》中,他為世人展現了一位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卻最終又為金箍所困,走上正途的孫猴子。在《西遊記》成書的500年後,這部作品早已成為我國傳統文學的典範,名揚天下。這時候在香港有兩位出眾的電影人,劉鎮偉和周星馳計劃合作以《西遊記》中的故事為素材,改編一部無厘頭風格的電影。當劉鎮偉將改編的原始資料提交到西安電影製片廠時,當時製片廠的工作人員認為這種創作簡直是不可理喻。甚至在《大話西遊》這部作品完成後,當時西安電影製片廠的藝術副廠長張子恩直言,這部影片不能代表西安電影製片廠的藝術追求,甚至說這部作品簡直堪稱是文化垃圾。

《大話西遊》結尾處“狗一樣”的背影裡,是世間悲涼,人生無奈

和孟子、吳承恩當年的境遇一樣,在創作《大話西遊》時,劉鎮偉和周星馳等創作團隊雖然滿腔熱血,充滿想法,卻遭遇了外界重重的阻力,很多人認為他們是在褻瀆傳統經典,用一種粗俗的方式,以惡搞傳統經典為手段,來博取觀眾的眼球,以達成商業目的。1995年《大話西遊》上映時,觀眾們反響平平,特別是在內地,當時央視創作的86版《西遊記》早已稱為經典,而六小齡童等人扮演的劇中形象,也早已深入觀眾人心。以至於人們很少去探究《西遊記》這部小說所傳承的核心價值觀,人們更不願意去探究當時幾乎被定義為“粗俗”、“惡搞”、“文化垃圾”的《大話西遊》。

據說當年《大話西遊》在北京嘗試性上映時,最終票房不到20萬,如果按照這部影片的投資成本2500萬計算,整部電影在內地票房的回收率不到1%。不過幸好這部影片在香港上映後,憑藉著當年周星馳在香港的票房影響力,勉強地收回了製作成本。但是這部影片的票房成績,和以往周星馳的作品相比,依然具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因為題材太過超前和“嚴肅”。說到這部影片題材超前,可能很多觀眾都能理解,畢竟平行空間,一個人多個身份的設定,當時在國產電影中還很少見。

但是劉鎮偉成功地將這種理念帶入到了《大話西遊》中,並通過至尊寶這個凡人和孫悟空這個超級英雄的合體,展現了英雄身上的雙重屬性。

《大話西遊》結尾處“狗一樣”的背影裡,是世間悲涼,人生無奈

說到這部影片的“嚴肅性”,周遊君相信即便是在這部影片上映24年之後的今天,很多觀眾依然會嗤之以鼻,畢竟影片中有太多粗俗不堪的笑話,讓人摸不到頭腦的劇情。這也是為何當年《大話西遊》口碑慢熱的原因,要知道現在在國內著名的電影評分網站豆瓣網上,《大話西遊》在國產電影中的排名僅次於《霸王別姬》。而從“文化垃圾”逆襲為影史亞軍,這部影片的“嚴肅性”可謂是功不可沒。

如果說月光寶盒是劉鎮偉在影片中設定的用來穿梭於各個時空之間的時光機器,那麼愛情和金箍則是劉鎮偉設定的用來穿梭於凡人和英雄之間的道具。在至尊寶和孫悟空之間,劉鎮偉找到了一個極具戲劇衝突的地帶,他的這一命題,更加的深化了孟子的“天降大任”的主題,也契合了吳承恩關於孫悟空這一角色的延伸演繹。在吳承恩原版的《西遊記》中,孫悟空並不是一個天生的英雄,在遇到唐三藏之前,他也有過很多世俗的想法,如上天做“齊天大聖”或者“弼馬溫”。

《大話西遊》結尾處“狗一樣”的背影裡,是世間悲涼,人生無奈

但是劉鎮偉在解讀孫悟空這一角色時,他很巧妙的,更加直接的,加入了愛情這一元素,相對於其他的世俗追求,一段美好的愛情對生活中的每個人而言,都是致命的誘惑。試問,誰能拒絕紫霞仙子關於拔出紫青寶劍的愛情寓言,誰又能拒絕至尊寶捨命也要到500年前完成對白晶晶的諾言。愛情就是這樣,看似荒唐,沒有道理,卻又讓人深陷其中,這不就是世俗對於人性的終極誘惑嗎?就好像影片中紫霞仙子對至尊寶的捨命相隨,就好像孫悟空被金箍折磨的死去活來。

在粗俗和嚴肅之間,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在凡人和英雄之間,在藝術和生活之間,劉鎮偉通過重構《西遊記》的故事,為觀眾解讀出了現實和理想之間的距離,人生的無奈,世間的悲涼。

《大話西遊》結尾處“狗一樣”的背影裡,是世間悲涼,人生無奈

通過銀幕上至尊寶和孫悟空的合體,觀眾從中看出了人生的兩面性,一方面我們滿懷人生的理想,一方面我們又面對著身邊愛人的羈絆。但是在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個關於抉擇人生的命題,那便是帶上金箍便要去西天取經,放下金箍便要面對現實中的牛魔王束手就擒。帶上金箍可以拯救紫霞的性命,卻挽回不了兩人的愛情,放下金箍便失去了人生所有的可能,為現實而折腰,被牛魔王之流所操縱。

在看到這些後,我們再次領略《大話西遊》的劇情時,在看到銀幕上粗俗的笑料時,我們不再認為其中粗俗的笑話,低俗的劇情是為了迎合觀眾的低級趣味,而是導演為了反襯出現實和理想的兩種生活狀態,為影片巧妙的設定的伏筆。這種粗俗的笑料,不正是銀幕前的觀眾,在對比理想人生時,對現實生活的直觀感受嗎?而在粗俗中,劉鎮偉時不時的加入悠揚的音樂和秀美的長鏡頭,正是對人生的另一種感悟,讓觀眾看到自我掙扎在現實中的渺小、無奈、以及可悲可嘆的境遇。

《大話西遊》結尾處“狗一樣”的背影裡,是世間悲涼,人生無奈

在幾番穿插和鋪墊之後,影片不緊不慢,卻又陡然來到了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就好像人們徹悟人生一樣,就是那麼一個生死瞬間,我們突然看到了自己生活在當下的渺小和可笑。至尊寶也是一樣,在他意外墜崖之後,卻在一個不恰當的時機,偶遇到了500年前,還沒有來得及刷牙的白晶晶。人生就是這樣,沒有得到的東西和人總會顯得彌足珍貴,“等到我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當至尊寶找到了夢寐以求的白晶晶時,他又對紫霞仙子“追悔莫及”。最後蜘蛛精的一劍不僅讓至尊寶看到了紫霞仙子留在他心裡的一滴眼淚,也讓他在生死之間感悟到了人生真諦。人生就是一場無奈的苦行,人生就是捨得之間的抉擇。

《大話西遊》結尾處“狗一樣”的背影裡,是世間悲涼,人生無奈

至尊寶終於戴上金箍變成了踩著七彩雲彩的超級英雄孫悟空,他終於成為了紫霞仙子想要的意中人,然而這個時候的至尊寶卻又不再僅僅是凡人至尊寶了,他已經成為了身兼西天取經重任的孫悟空,他對唐僧許諾,西天取經的重任自己會一肩承擔。而他對紫霞仙子說,“姑娘,我的確認識一個叫至尊寶的朋友”。但是他真的放下了嗎?他真的是發自內心的放下了嗎?更多的是現實的無奈罷了,因為現實中有牛魔王這樣邪惡的力量,因為生命中有西天取經,普度眾生的理想。所以當至尊寶蛻變為孫悟空的時候,不僅僅是一種生命的榮譽,還是一種犧牲。犧牲他和紫霞的愛情,犧牲一個正常人,普通人的幸福。

《大話西遊》結尾處“狗一樣”的背影裡,是世間悲涼,人生無奈

至尊寶的這種人生況味,應該也是當年吳承恩辭官時的感悟,他不是不想再堅持,而是自己有更大的理想要去實現,他真的沒有時間再和這個現實的世界做無謂的糾纏了。所以他只能帶上金箍,鎖住情感,畢一生之力,寫就《西遊記》這部流傳萬世的不朽名著。而至尊寶呢?他唯有捨棄和紫霞的情感,以實現人生的超脫。

然而這種抉擇充滿了痛苦,正如那句著名的臺詞所說的:“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不是不愛,而是明知相愛,卻不能相守。當紫霞從孫悟空的手中滑脫時,當時孫悟空獸性大發的撕咬牛魔王時,我們感受到了愛情的力量,然而這一切充滿了徒勞,僅僅為他們的人生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大話西遊》結尾處“狗一樣”的背影裡,是世間悲涼,人生無奈

所以在《大話西遊》結尾時,夕陽武士(至尊寶的另外一個化身)對著孫悟空的背影嘲諷到:“他好像一條狗啊”。然而這就是銀幕前每個觀眾的人生,我們滿懷理想,橫衝直撞的來到現實的世界,渴求著一個個美好的寓言故事,然而在被現實中的牛魔王折磨的鱗傷後,我們不得不放下人生中所有的牽絆的,帶上緊鎖情慾的禁錮,像條狗一樣,孤獨的走向人生的遠方。

《大話西遊》結尾處“狗一樣”的背影裡,是世間悲涼,人生無奈

《大話西遊》這部影片的命運,也像極了影片中的至尊寶,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這部影片也是一樣,當年這部創作了僅僅100天,投資超過2500萬的作品,被專業人士諷刺為“文化垃圾”,觀眾們起初也不買賬,但是隨著時間的沉澱,人們漸漸發現了影片中的價值所在,在荒誕世俗的後面,在“狗一樣”的背影裡,觀眾們看到了世間悲涼,人生無奈,以及影片中永恆的人性力量和藝術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