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炫富”,太監讓50萬大軍向家鄉開拔,差點葬送大明王朝

說起宦官專權,不能不提漢、唐、明三個朝代。漢代,更具體是說是東漢,宦官往往在皇權與外戚的鬥爭中把持朝政;唐代,宦官的權力則由朝廷內務拓展到軍事領域,其影響也不容小覷。但若論制度本身以及對政治的影響,則非明朝莫屬。

為了“炫富”,太監讓50萬大軍向家鄉開拔,差點葬送大明王朝

明朝統治者對宦官專權這一現象是深惡痛絕的。早在大明王朝開國伊始,朱元璋就鑄了一塊鐵牌,懸掛在宮門上,曰“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到了成祖時期,這一規矩逐步被打破。首先,朱棣對宦官放下了戒心,並培養了很多心腹;其次,給予這些心腹以權力,並逐步讓他們處理政事。到了宣宗時期,對宦官的約束進一步放開,首要表現就是“內監不得識字”的禁令被打破。

儘管上層的約束逐步放開,但此時宦官並沒有大的作為。即便有,也是極為正面的。而到了明英宗朱祁鎮時期,伴隨著宦官權力的擴張,一個極為標誌性的人物--王振橫空出世。王振握有典兵之權,直接開啟了明朝宦官專權的先河。

為了“炫富”,太監讓50萬大軍向家鄉開拔,差點葬送大明王朝

王振是明初蔚州(今河北蔚縣)才,早年也想通過科舉改變命運。無奈科場頻頻失利,功名最終止步於秀才而已。王振略有文墨,粗通經書,開始在私塾教書,成為一名最基層的鄉村教師。

在鄉村教書雖然衣食無虞,但這定然難有大的作為。或許是心有不甘,王振在成祖永樂末年靈光一閃,自願自閹入宮,做起了不被人看重的宦官。

王振為人靈活狡黠,懂得察言觀色,最為關鍵的是王振略通文墨,這在宦官“不得識字”的大環境下極為稀有。所以,王振很快脫穎而出,到宣宗時,王振升任東宮局郎,為六局負責任人之一,後來又做了皇太子朱祁鎮的大伴,成為皇帝的啟蒙老師。

為了“炫富”,太監讓50萬大軍向家鄉開拔,差點葬送大明王朝

宣宗之後,朱祁鎮即位,是為明英宗,王振的專權之路愈發清晰起來。

明英宗對王振幾乎是絕對信任。由於常年伴英宗左右,王振可以說是英宗最為親近的人,英宗常常以“先生”稱呼王振,尊崇之意溢於言表。

英宗即位時只有九歲,當時的朝政由太皇太后張氏掌握,楊士奇、楊榮、楊溥(“三楊”)等三位元老輔佐,倒也井然有序,國家運行不悖。

但是張氏以及“三楊”年邁,朝政後繼無輔佐之臣。他們相繼去世後,朝政大權自然就落入了王振的手中。

為了“炫富”,太監讓50萬大軍向家鄉開拔,差點葬送大明王朝

其實,早在英宗即位之初,王振就已經升任司禮監太監。這是宦官中權力最大的職位。王振礙於太皇太后之威,一直隱而不發。太后及“三楊”故去了,王振失去了制約自己的力量,很快就變得權傾朝野。

從歷史的規律來看,宦官一旦得皇帝信任,而且環境合適,就可以突破制衡自己的力量,從而走向專權的道路。

所以,王振專權也在“情”“理”之中。王振掌權後,他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將太祖朱元璋掛在宮門上的鐵牌拿掉,這為他弄權清除了障礙。失去控制的王振結黨營私,做很多不法的事情。

為了“炫富”,太監讓50萬大軍向家鄉開拔,差點葬送大明王朝

史載,“侍講劉球因雷震上言陳得失,語刺振。振下球獄,使指揮馬順支解之。”“內侍張環、顧忠、錦衣衛卒王永心不平,以匿名書暴振罪狀。事發,磔於市,不覆奏。”磔,就是分裂肢體的酷刑;於市,自然是要公之於眾。王振擅自殺人,已然向皇權發起了挑戰,但英宗並沒有把他怎麼樣。(摘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

史料又載,“器服綺麗,尚方不逮。玉盤徑尺者十,珊瑚高六、七尺者五、六,金、銀十餘庫,馬數萬匹”。王振通過耗帑納賄已然聚攏其鉅額財富。(摘自《明朝遵聞錄》)

如果說殺人、索賄只是敗壞朝綱法紀,那麼王振後來唆主弄兵則直接將大明王朝置於更加危險的境地。

為了“炫富”,太監讓50萬大軍向家鄉開拔,差點葬送大明王朝

當時的明朝與北方的瓦剌一直保持了朝貢的關係,實際上就是明朝給予瓦剌各種賞賜,以求邊境的安穩。瓦剌太師也先貪得無厭,通過各種名目騙取賞賜,而王振對此不滿,刻意減少了賞賜。這讓也先很不高興,雙邊關係頓時緊張起來。

這個時候,王振鼓動英宗御駕親征,並在倉促之間調集50萬大軍(這只是號稱,實際上只有20萬左右),向北深入。到了大同附近,陰雨連綿,後方糧草不濟,無奈之下,英宗只好下令撤軍。勞師動眾,孤軍深入,已然是兵家之大忌,此刻又沒有理由退還,軍心難免會亂。

但王振全然不顧這些,在撤軍途中,他又向英宗建議繞道蔚州。要知道蔚州是王振的老家,他想要“炫富”的心態顯而易見。就在大軍向蔚州進發之際,王振又鬼使神差地讓大軍按原計劃返回。如此,輜重與大軍不能合在一處,直接導致了後來的土木堡之變,王振在亂軍中被殺死,英宗朱祁鎮被俘,大明王朝的命運差點就此止步。

為了“炫富”,太監讓50萬大軍向家鄉開拔,差點葬送大明王朝

王振是明初以來第一個進入國家中樞政務的宦官,其通過皇帝意志實現對大明國運的影響已經負面重重。王振之後,汪直成為第一個“巡視九邊”的宦官,權力超過了王振,緊接著劉瑾、魏忠賢次第登場,明朝最黑暗的時期還是到來了。

參考文獻:《明史紀事本末·王振用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