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炫富”,太监让50万大军向家乡开拔,差点葬送大明王朝

说起宦官专权,不能不提汉、唐、明三个朝代。汉代,更具体是说是东汉,宦官往往在皇权与外戚的斗争中把持朝政;唐代,宦官的权力则由朝廷内务拓展到军事领域,其影响也不容小觑。但若论制度本身以及对政治的影响,则非明朝莫属。

为了“炫富”,太监让50万大军向家乡开拔,差点葬送大明王朝

明朝统治者对宦官专权这一现象是深恶痛绝的。早在大明王朝开国伊始,朱元璋就铸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到了成祖时期,这一规矩逐步被打破。首先,朱棣对宦官放下了戒心,并培养了很多心腹;其次,给予这些心腹以权力,并逐步让他们处理政事。到了宣宗时期,对宦官的约束进一步放开,首要表现就是“内监不得识字”的禁令被打破。

尽管上层的约束逐步放开,但此时宦官并没有大的作为。即便有,也是极为正面的。而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期,伴随着宦官权力的扩张,一个极为标志性的人物--王振横空出世。王振握有典兵之权,直接开启了明朝宦官专权的先河。

为了“炫富”,太监让50万大军向家乡开拔,差点葬送大明王朝

王振是明初蔚州(今河北蔚县)才,早年也想通过科举改变命运。无奈科场频频失利,功名最终止步于秀才而已。王振略有文墨,粗通经书,开始在私塾教书,成为一名最基层的乡村教师。

在乡村教书虽然衣食无虞,但这定然难有大的作为。或许是心有不甘,王振在成祖永乐末年灵光一闪,自愿自阉入宫,做起了不被人看重的宦官。

王振为人灵活狡黠,懂得察言观色,最为关键的是王振略通文墨,这在宦官“不得识字”的大环境下极为稀有。所以,王振很快脱颖而出,到宣宗时,王振升任东宫局郎,为六局负责任人之一,后来又做了皇太子朱祁镇的大伴,成为皇帝的启蒙老师。

为了“炫富”,太监让50万大军向家乡开拔,差点葬送大明王朝

宣宗之后,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王振的专权之路愈发清晰起来。

明英宗对王振几乎是绝对信任。由于常年伴英宗左右,王振可以说是英宗最为亲近的人,英宗常常以“先生”称呼王振,尊崇之意溢于言表。

英宗即位时只有九岁,当时的朝政由太皇太后张氏掌握,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等三位元老辅佐,倒也井然有序,国家运行不悖。

但是张氏以及“三杨”年迈,朝政后继无辅佐之臣。他们相继去世后,朝政大权自然就落入了王振的手中。

为了“炫富”,太监让50万大军向家乡开拔,差点葬送大明王朝

其实,早在英宗即位之初,王振就已经升任司礼监太监。这是宦官中权力最大的职位。王振碍于太皇太后之威,一直隐而不发。太后及“三杨”故去了,王振失去了制约自己的力量,很快就变得权倾朝野。

从历史的规律来看,宦官一旦得皇帝信任,而且环境合适,就可以突破制衡自己的力量,从而走向专权的道路。

所以,王振专权也在“情”“理”之中。王振掌权后,他做得第一件事就是将太祖朱元璋挂在宫门上的铁牌拿掉,这为他弄权清除了障碍。失去控制的王振结党营私,做很多不法的事情。

为了“炫富”,太监让50万大军向家乡开拔,差点葬送大明王朝

史载,“侍讲刘球因雷震上言陈得失,语刺振。振下球狱,使指挥马顺支解之。”“内侍张环、顾忠、锦衣卫卒王永心不平,以匿名书暴振罪状。事发,磔于市,不覆奏。”磔,就是分裂肢体的酷刑;于市,自然是要公之于众。王振擅自杀人,已然向皇权发起了挑战,但英宗并没有把他怎么样。(摘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

史料又载,“器服绮丽,尚方不逮。玉盘径尺者十,珊瑚高六、七尺者五、六,金、银十余库,马数万匹”。王振通过耗帑纳贿已然聚拢其巨额财富。(摘自《明朝遵闻录》)

如果说杀人、索贿只是败坏朝纲法纪,那么王振后来唆主弄兵则直接将大明王朝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为了“炫富”,太监让50万大军向家乡开拔,差点葬送大明王朝

当时的明朝与北方的瓦剌一直保持了朝贡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明朝给予瓦剌各种赏赐,以求边境的安稳。瓦剌太师也先贪得无厌,通过各种名目骗取赏赐,而王振对此不满,刻意减少了赏赐。这让也先很不高兴,双边关系顿时紧张起来。

这个时候,王振鼓动英宗御驾亲征,并在仓促之间调集50万大军(这只是号称,实际上只有20万左右),向北深入。到了大同附近,阴雨连绵,后方粮草不济,无奈之下,英宗只好下令撤军。劳师动众,孤军深入,已然是兵家之大忌,此刻又没有理由退还,军心难免会乱。

但王振全然不顾这些,在撤军途中,他又向英宗建议绕道蔚州。要知道蔚州是王振的老家,他想要“炫富”的心态显而易见。就在大军向蔚州进发之际,王振又鬼使神差地让大军按原计划返回。如此,辎重与大军不能合在一处,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土木堡之变,王振在乱军中被杀死,英宗朱祁镇被俘,大明王朝的命运差点就此止步。

为了“炫富”,太监让50万大军向家乡开拔,差点葬送大明王朝

王振是明初以来第一个进入国家中枢政务的宦官,其通过皇帝意志实现对大明国运的影响已经负面重重。王振之后,汪直成为第一个“巡视九边”的宦官,权力超过了王振,紧接着刘瑾、魏忠贤次第登场,明朝最黑暗的时期还是到来了。

参考文献:《明史纪事本末·王振用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