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有座金塔,遊客參觀後:後宮甄嬛是假的,乾隆太后是真的

在故宮珍寶館,有一座“乾隆金髮塔”。

見過這件珍寶的人,都為它的優美端莊和精良製作所驚歎。

這座塔的大小,底座是70x70釐米,全高達到1.47米,塔肚內供佛背後的一個金匣子裡,盛放著乾隆皇帝的生母——雍正的孝聖憲皇后鈕鈷祿氏的御發。

金塔以盤紋焊接和錘胎鏨花工藝製作,紋飾精美,造型高峻而玲巧,令人歎服。

這座金塔,是乾隆為了追思母親崇慶皇太后而特意製作的。


故宮有座金塔,遊客參觀後:後宮甄嬛是假的,乾隆太后是真的


在清朝內務府的檔案裡,詳細記載了它的製作經過。

崇慶皇太后大行之後,為了寄託對母親的哀思,乾隆立即頒下諭旨,由尚書福隆安和都統金輝立即辦理造塔事宜:

“ 現今大行皇太后御發,著做金塔一座供奉,塔內供 無量壽佛一尊,其所需黃金即用現有金冊、金印一份、暢春園現存金二百有餘兩、壽福宮茶膳房金器均可 添補成造,著先擬定式樣呈覽,準時成造,於本年十一月間告竣。”

因為塔內需要供奉的一尊無量壽佛尺寸較大,金塔又修改方案,尺寸變得更大,為了造塔,又添上了喜多後宮和內務府的金器,就算這樣黃金還是不夠,最後添上了不少白銀,經過三個多月日夜趕製,終於提前完工。

“尚書福隆安面奏, 查得壽康宮現存金面盆等六項,其重二百八兩四錢五分廣儲司現存金器五件,共重七百三十二兩, 請旨交造辦處添用造塔。”

這座金塔,現在收藏在故宮博物院裡,絕對屬於國寶了。不過文物的意義,不僅在於它本身的價值,更大的意義在於它背後的故事,也就是它所承載的那一段歷史。

那麼,乾隆金髮塔有什麼故事呢?


故宮有座金塔,遊客參觀後:後宮甄嬛是假的,乾隆太后是真的


崇慶皇太后的故事

乾隆的生母算得上出身名門,她來自滿洲八大姓氏裡面的鈕鈷祿氏,她的家族來自清朝的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一度顯赫一時。但是到了雍正一朝,家族勢力已經衰落,她父親凌柱只是個四品的典儀官,既沒有身份,也沒有權力。

凌柱沒什麼油水可撈,也沒錢讓女兒住在京城,鈕鈷祿氏在承德的母親家長大,十三歲時被選入雍親王府。

《清列朝後妃傳稿》:孝聖憲皇后,為四品典儀凌柱之女,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貧無奴婢,十三歲時入京,選入皇子允禎雍邸。

起初她也並不是福晉,只是仕女身份。直到有一年胤禛生了一場重病,幾乎喪命,鈕鈷祿氏晝夜服侍,過了一年半左右,允禎的病才痊癒。病癒後,胤禛將她留侍,康熙五十年生下了兒子弘曆。

鈕鈷祿氏的命運,隨著丈夫和兒子先後成為皇帝而改變。在雍正朝,她被封為熹妃,隨後享受皇貴妃待遇,但沒被正式冊封。到了乾隆即位後,鈕鈷祿氏徹底起飛,被尊為崇慶皇太后,乾隆專門為她建造壽康宮居住。

乾隆是個大孝子,孝到有言必尊的程度。平時每天請安,關懷備至,這都不算什麼。乾隆經常出巡,到哪也不忘帶著老媽,帶她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這在皇帝裡來說,也是極為罕見了。

皇太后的壽辰,更是分外隆重。鈕鈷祿氏的六十、七十、八十大壽,乾隆一次比一次上心,在太后八十大壽上,乾隆皇帝已經61歲,他還親自綵衣蹈舞,承歡膝下,這畫面也是頗為喜感,表露出的還是乾隆的孝順。試問不管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又有幾人能夠做到。

崇慶皇太后的一生貫穿整個康乾盛世,享年86歲,生前她兒孫滿堂,享盡榮華,而乾隆的孝順更是有目共睹,他對母親是千依百順,敬愛有加,那份真摯的母子深情著實令人動容,

如今,崇慶皇太后御發金塔依然金光燦燦,絢麗多彩,體現了乾隆皇帝對母親的一片孝心,這六千兩金子,確實沒白花。


故宮有座金塔,遊客參觀後:後宮甄嬛是假的,乾隆太后是真的


額亦都家族的故事

另一方面,崇慶皇太后是享盡人間富貴了,她的家族卻不是這麼回事。

前面說了,崇慶皇太后出自鈕鈷祿氏額亦都家族,這個家族,是鈕鈷祿裡最為顯赫的一支。

它的發跡,始自先祖額亦都。額亦都是努爾哈赤手下勇將,開國五大臣之一。他有16個兒子,活著的都成為朝廷重臣,其中最出名的是遏必隆。

從清初起,額亦都家族就和皇室世代聯姻,名聲顯赫。

『額亦都本人,娶了努爾哈赤的妹妹,又娶了努爾哈赤的女兒。

額亦都的女兒,嫁給了皇太極,被封為元妃。

額亦都的兒子圖爾格,也娶了努爾哈赤的女兒。

另一個兒子遏必隆,又娶了阿濟格的女兒。

到了康熙時期,圖爾格的女兒嫁給了親王尼堪。

遏必隆的兩個女兒則都嫁給了玄燁,一個成為孝昭仁皇后,一個成為溫僖貴妃。』

和幾個皇帝都是親家,額亦都家族的成員當然也不會差。

額亦都的兒子圖爾格、車爾格、宜爾登、綽哈爾、阿靈阿,孫子陳泰、拉哈達、瓦岱、德齡等都是朝中一二品的高官,稱得上權傾朝野。

從努爾哈赤時期到康熙前期,額亦都家族的榮耀和勢力都是頂級的。


故宮有座金塔,遊客參觀後:後宮甄嬛是假的,乾隆太后是真的


但到了雍正朝,情況發生了變化。

乾隆生母雖然生下了皇子,在雍正即位後只是被封為熹妃,後來雖然享受皇貴妃的待遇,卻沒有被正式冊封。

孝聖憲皇后之後,只有愛必達之女被乾隆封為順妃,到了嘉慶、道光朝的時候,雖然還有恭阿拉之女被封為孝和睿皇后,布彥嗒賚之女被封為孝穆成皇后,不過總體來看,額亦都一族與皇室的聯姻已經大為減少,不復前期的盛況。

與聯姻的減少相比,更加明顯的是額亦都家族的地位。

額亦都一族,在雍正、乾隆時期,朝中高官已經不多,數得上的也就是阿靈阿之子達勒當阿——擔任鑲黃旗蒙古副都統,尹德之子訥親擔任過兵部尚書,後來因罪被殺、尹德的第四子阿里袞也擔任過幾部尚書,不過這段時期,額亦都家族成員,在朝中要職上人數既少,職位也低了不少,更多人只能出任中低級官員,比如孝聖憲皇后的父親凌柱,只是個四品典儀,日子更是過得緊巴巴。

到了乾隆之後,額亦都一族的成員更是幾乎從重臣名單上絕跡,像瑞昌這樣擔任副都統實職的二等輕車都尉都已經算首屈一指。

可以看出,從雍正朝之後,額亦都家族就由盛轉衰,再也不復當年之盛況。


故宮有座金塔,遊客參觀後:後宮甄嬛是假的,乾隆太后是真的


這裡面反映出的,是清朝從開國到中後期皇權越來越集中的趨勢。

從後金時期到清朝入關後,統治還不穩定,諸多地區還沒征服,大汗和皇帝也需要拉幫結派,穩固自己的力量,而聯姻,一直以來都是相當重要的手段。

作為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功勳卓著,子孫又眾多,還代表著鈕鈷祿這個重要的姓氏,是一股不能忽視的力量,所以從努爾哈赤到康熙,都通過多次聯姻對他們進行拉攏。

努爾哈赤甚至先嫁妹子,再嫁女兒,不惜血本。

“初妻以帝族之妹,後以和碩公主降焉。”

既然有這麼多聯姻關係在裡面,額亦都一族自然值得信任。比如在皇太極去世後,圖爾格就堅決支持立皇太極之子福臨,原因當然和額亦都女兒嫁給皇太極有很大關係。

此外,額亦都還有三個兒子陣亡,為清軍做出很大貢獻。

故宮有座金塔,遊客參觀後:後宮甄嬛是假的,乾隆太后是真的

到了清朝統一,康熙又削平三藩後,統治逐漸穩定,這時候,皇帝對於大族已沒有依賴,回收皇權的需求和大家族膨脹的勢力形成衝突,削弱大族已成為必然。

所以從中期開始,額亦都家族就不再那麼風光,勢力逐漸被弱化,無法形成集團效應,逐漸泯然眾人,這也正是皇帝的目的。當然,也不只是額亦都家族,其他許多家族也是如此。

實際上,乾隆母親能成為皇太后,也稱得上是意外之喜。九子奪嫡相當慘烈,不到最後,誰也沒有把握能勝出,一步走錯,胤禛就可能面臨胤禩、胤禟們同樣的下場。

就算胤禛成了雍正,弘曆也只是兒子裡的一個,雖然被看好,要真正即位還要經過重重考驗。

鈕鈷祿氏無疑是幸運的,她以並不高的出身,最後成為國母,活到86歲高壽,去世後兒子還給她建了這麼一座金塔,在歷代皇太后裡,也算得上有福之人。

拜崇慶皇太后所賜,我們今天還能看到這件稀世珍寶,它代表著乾隆朝工匠的金屬工藝水平,它和鈕鈷祿氏的故事,還將繼續流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