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免“疫”力 農業生產還需有訂單意識——專訪綿陽市遊仙區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吳先強


增強免“疫”力 農業生產還需有訂單意識——專訪綿陽市遊仙區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吳先強

窗外柏樹鬱鬱蔥蔥,桑樹榮發新芽,2月19日下午4時許,綿陽市遊仙區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吳先強在去往2020年新建養豬場的盤山路上,這是他當日要去的第6個檢查點。

當前正是抗擊疫情、春耕春忙與穩產保供的關鍵時期,通過連日來的系列穩產保供舉措,吳先強對保障全區的“菜籃子”“肉盤子”供給有底氣、有信心。同時,他也坦言:“農業生產受疫情影響是直接的、巨大的,就如給我們當頭一擊,深刻提醒我們,提升農業抗風險能力,才是接下來值得我們長期關注與探尋解決的。”

增強免“疫”力 農業生產還需有訂單意識——專訪綿陽市遊仙區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吳先強

遊仙區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吳先強(左二)到企業檢查指導

復產保供平抑物價

碩牧雲康養殖場位於梓棉鎮山坡上,是落實農業農村部選址要求新建的養豬場,周圍生態環境優越。

進入該養殖場,可以看到路面乾淨整潔,並鋪灑了生石灰消毒粉。吳先強仔細詢問,該養豬場負責人介紹,“公司高度重視防疫,每天都進行嚴格消毒,嚴禁外來人、車、物入內。”為確保疫情期間的豬肉供應,該養殖場已於2月15日復工。

“我們必須早謀劃、早佈局、早行動,加快新建擴建養殖場的開工復工。”吳先強介紹,遊仙區積極引入社會資本,2019年新建大型種豬場1個,預計今年產優質仔豬14萬頭。其中太平場凱沃盛養豬場,現有種豬5030頭,今年已出欄仔豬0.9萬頭。

而當下,更是加緊推進種豬場、大型規模養殖場建設的關鍵時期。遊仙區17個在建養殖場,工人們正帶著口罩、間隔一定距離如火如荼抓緊建設。

吳先強說,按進度今年8月前,10家新建豬場將建成,到10月份預計仔豬出欄量將達到30萬頭。“今年年底總出欄量預計將達到35萬頭,為全區生豬供應提供有力保障,有效平抑肉價,這便是保住‘肉盤子’的底氣所在。”說到此,吳先強信心十足。

增強免“疫”力 農業生產還需有訂單意識——專訪綿陽市遊仙區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吳先強

吳先強(左一)視察項目建設情況

春耕復產增補速生菜

立春以來,遊仙區積極落實春耕備耕工作。針對企業復工復產物流難、運輸難等問題,吳先強講道,“我們指導農資經銷商送貨上門,全力保證農資供應到位。目前,全區已備種子68萬公斤、化肥1.8萬噸。”此外,通過語音、視頻在線培訓、指導,及時把疫情防控、小春田管和病蟲防治技術傳達到農戶。

為指導基地合理確定蔬菜用地,及時調整種植品種結構,吳先強先後下基地20餘次調研蔬菜生產情況。針對防疫期間市場需求,以及返現農民就近就地務工的需要,引導蔬菜生產基地增種小青菜、生菜、菠菜等速生葉菜,儘快補差,增加上市量。

在緊抓防疫工作不鬆懈的同時,遊仙區抓緊企業復工復產。川菜種業硅谷·蔬菜產業園內,20餘幢大棚鋼架已經搭建而成;翠雲廊精米加工廠生產車間,每天約20噸大米從這裡發往100餘家大中型超市……吳先強介紹,全區目前涉農企業復工率達55%。

增強免“疫”力 農業生產還需有訂單意識——專訪綿陽市遊仙區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吳先強

遊仙區川菜種業硅谷·蔬菜產業園內正在翻地備耕


增強免“疫”力 農業生產還需有訂單意識——專訪綿陽市遊仙區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吳先強

遊仙區川菜種業硅谷·蔬菜產業園內正在翻地備耕

訂單農業助力穩產增效

受疫情影響,遊仙區部分農產品出現短暫滯銷現象。吳先強以禽肉為例講道:“以往學校、餐飲業和企事業單位採購是家禽行業最主要的銷售渠道,如今延遲開學、復工等新情況給家禽行業帶來較大打擊。”

為此,區農業農村局正幫助企業與區內外各大超市、酒店對接,打開銷路,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但同時,吳先強認為,要能更從容地應對風險,企業還須樹立訂單意識、品牌意識,借力信息化手段為企業贏得更多抵禦風險的利器。

他舉例,綿陽市天泉農業公司與正大集團、鹽泉鎮王家寨子村創新合作模式,以“代養服務+雞苗/飼料入股+村集體經濟入股”的合作模式,20萬羽產蛋雞每天產蛋10萬餘隻,全部經正大集團銷往各大超市,雞蛋不愁銷,實現了企業收益穩、雞蛋供應穩、村民分紅穩的多方共贏。“讓銷售前置、按需生產,經營主體才能掌握更多主動權。”吳先強說。

此外,吳先強表示,積極拓展網絡銷售渠道、提高直播帶貨力也是增收益的又一途徑。魏城鎮青槓村“唐草莓莓家庭農場”,疫情期間,做起了田間地頭的“微商”,一解草莓滯銷囧境。


文字:本報記者 羅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