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這個團隊有60後老前輩,有90後小年輕,危急時刻做人民的“安全衛士”

在新海鎮1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管你是重疫區返滬的醫學隔離對象,還是非重疫區返滬的居家健康觀察對象,在被隔離的14天中都會遇到這麼一群身穿隔離防護服、面戴口罩、護目鏡、手持測溫槍的工作者,他們就是不畏風險、衝鋒在前、可親可愛的白衣“逆行者”——新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團隊。疫情正當時,他們雖不能像支援湖北的醫務工作者那樣衝鋒在戰鬥的一線,但卻用實際行動守護著一方淨土之上的人們,用不辭辛勞的舉動充分詮釋了作為基層醫務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

崇明这个团队有60后老前辈,有90后小年轻,危急时刻做人民的“安全卫士”
崇明这个团队有60后老前辈,有90后小年轻,危急时刻做人民的“安全卫士”

在奮起抗“疫”的特殊時期,新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全面肩負起了新海鎮所有返滬隔離對象的醫療衛生保障工作。在抗“疫”初期,該團隊面臨著3名男同志因返鄉探親而導致的人手緊缺,但在崇的5名女同志勇挑重擔,犧牲假期迅即返崗,舍小家為大家,毫不猶豫地投入到防控工作中。

崇明这个团队有60后老前辈,有90后小年轻,危急时刻做人民的“安全卫士”

她們不畏艱難、不懼風雨,每天穿梭於新海鎮的5個居委間,有近在衛生中心的居民小區,有遠至工棚魚塘、堤外蘆葦灘的住戶。5位“女兵”不辭辛勞地上門服務,對隔離對象挨家挨戶進行病毒防範知識宣教、消毒隔離指導、體溫檢測示範培訓,發放體溫計、消毒物品、居家隔離注意事項告知書等。面對巨大的工作量,在人員緊缺、醫療物資匱乏等不利情況下,科室的女同胞們由柔變剛,在確保隔離對象統計數據準確性,避免遺漏任何一個隔離對象的前提下,為節約隔離衣和醫用口罩,常常加班加點、連續作戰,甚至於放棄午餐,為的是節省一套防護服,為的是早些對隔離對象進行體溫檢測,為的是周邊居民的安全感。

崇明这个团队有60后老前辈,有90后小年轻,危急时刻做人民的“安全卫士”

3名返鄉的90後小夥知悉後,提早結束探親歸崇進行居家隔離觀察,在14天的居家隔離觀察期間,雖然不能參與上門工作,但仍主動請纓居家辦公,對隔離對象信息進行登記核實。他們隔離期滿後迅速到崗,參與一線工作。

預防保健科的全體工作者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對健康觀察對象719人、醫學觀察對象343人分別按防控流程進行上門服務,對無其他症狀、隔離期滿符合解除隔離條件的人員測溫並開具相關證明604人。

崇明这个团队有60后老前辈,有90后小年轻,危急时刻做人民的“安全卫士”

艱辛的背後有人稱讚,但卻也有困境。預防保健科科長陸燕峰說:“有些居家隔離對象因漫長的14天隔離心生不滿,不配合我們上門測溫、拒絕佩戴口罩、掛斷隨訪電話,甚至說髒話等,這些都是常事。雖然內心覺著委屈,但我們對他們的焦慮能感同身受,理解他們在非常時期的心態,對他們耐心勸導,告知其疫情的嚴重性,安撫他們的心理,取得他們的理解。”醫生們的耐心與細緻並沒有白費,每每在隔離觀察對象隔離期滿後,他們第一時間上門對隔離觀察對象測溫並排除無其他症狀後給予解除隔離時,隔離觀察對象會對他們報以笑容表示感謝。

崇明这个团队有60后老前辈,有90后小年轻,危急时刻做人民的“安全卫士”

在新海鎮,

一個由上至即將退休的60後老前輩、

下至認為被寵壞一代的90後年輕人

組成的防保團隊

扛起了新海鎮防控隔離觀察人員的重任,

在最危急的時刻,

事不避難,義不逃責,

感謝這麼一群無畏敢為的“安全衛士”

默默守護著新海人民的平安。

崇明这个团队有60后老前辈,有90后小年轻,危急时刻做人民的“安全卫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