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盛‖文學評論:有朋遠來不亦樂乎


有朋遠來不亦樂乎

——讀何永濤先生文章有感

孫興盛‖文學評論:有朋遠來不亦樂乎


認識何永濤先生是2017年,這時我們都已到了垂暮之年,真是相見恨晚啊!

自從見先生第一面,他那慈祥而溫和的面容,他那熱情奔放的品格,他那謹慎而平和的言語,都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啊呀,我又遇見了一個大大的好人!

我們之所以能夠成為朋友,而且來往密切,是因他的作品而結緣——我有幸為他編輯《濤聲永芳》一書:那篇篇優美的文字漸淅地把我引領到他的思維空間。可以說,他的任何一篇文章,我都在逐字逐句的品味著,享受著其中耐人尋味的精神境界,讀著讀著竟然達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讀完這些意蘊深厚的文字,我發現無論寫人寫事、寫山寫水,他都把充沛而豐富的情感賦予其中。他的筆鋒是那麼犀利,行文是那麼認真,特別是運籌思維、雕琢文字的功夫,令我欽佩得五體投地。於是,惺惺相惜,是文字把我倆聯結在一起。

他的作品都是積極向上的,字裡行間充滿了正能量。書中幾篇寫人的文章,如《感念父親》,他是帶著真情實感去寫的,因而把人物寫得活靈活現,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一般。從他幾篇寫人的文章中,我發覺他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任何人,只要對他有一滴的恩情,他會以湧泉相報;只要跟他有一絲一縷知遇之恩,他會終生牽掛,並且以誠相待。這種人,豈不朋友遍天下!

孫興盛‖文學評論:有朋遠來不亦樂乎


寫遊記性散文,是先生的長項。我是被他的文字引領著一步一步走進那些神奇而美妙的地方。他那巧妙的構思、優美的文字簡直把我感染了。《再見,仙遊寺》《麥積山走筆》《河西走廊七日行》等篇章,他都採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不但對景物從不同的角度細緻觀察,而且描寫入微。最重要的是在觸景生情之後能抒發自己的情感,並且這種情感或者說感受,恰如其分,正合時宜。字字句句都滲透著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景仰以及對大自然的青睞與讚美之情。這與那些只寫看景玩景而不為景物所動的作者大相徑庭。我欽佩他這種寫遊記的筆法,也希望他能堅守自己的家園沿著這條路子走下去。

何先生在為文方面是個多面手,除了雜文、散文、文學評論等這些常見文體外,還善於寫小說。他早年創作的短篇小說《臘妺子》讓我讀後難以忘懷。讀這篇小說,簡直是一種享受。我跟著他的筆鋒走了一趟秦嶺深山,遇見了那個熱愛山區願意為建設山區貢獻自己青春的潑辣而又十分善良的姑娘,被她的一言一行影響著、感動著。同時我佩服何先生善於塑造人物,他塑造的“這位”女性不雷同於其他女性,是一位很有個性的人物形象。因為山區貧窮,姑娘的男朋友拿不出彩禮,揹著她去城裡打工,逼得公爹偷砍國有林,她在檢查山林時發現了這一情景,於是一段發自肺腑的話,說給公爺聽:“‘我嫌他沒安排嗎?我嫌他是農民嗎?我向你要啥來?’她豐滿的胸起伏著,眼淚落了下來,連聲音都有些更咽。”讀完這一段排比句,我的眼淚真的掉下來了,喉結哽咽了。我被何先生塑造的人物深深地感動了。三個排比句塑造了一位既潑辣又溫柔的站娘,可見何先生寫作功底之深厚。能夠打動讀者心靈的作品必然是成功的作品,這一點毋容置疑。

祝願何先生在創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2018年10月15日

孫興盛‖文學評論:有朋遠來不亦樂乎

…………………………………………………

孫興盛‖文學評論:有朋遠來不亦樂乎


孫興盛,陝西藍田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西安市作家協會理事。曾任陝西文學創作研究會副會長、西部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藍田縣作家協會主席。曾出版各類題材作品700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