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面子”值多少錢?卻是時代變遷的標誌


一個“面子”值多少錢?卻是時代變遷的標誌

七八年前,田營鎮東邊的小崗村在附近鄉鎮遠近聞名。一排排豪華兩層洋房大氣的屹立在公路兩旁,讓經過的行人忍不住喵一眼,眼裡是羨慕嫉妒。那個年代誰蓋得起這麼氣派樓房!小崗村後面的魏窯村相對比,不是一個級別。

所謂風水輪流轉,一年又一年。如今,你在看小崗村跟其他村莊比較,把小崗村甩幾條街,隨便去那個村都是樓房滿地,造型、複式、歐式…個個牛逼。路是水泥路,多年沒回家的人一到家都不識路。從遠處望去,樓疊樓,路連路,看不出一絲農村氣息。你無法把“貧困”與它相連,人往高處走,一年一個樣。這不正是新聞裡常說的“小康生活”嗎?

生活沒有十全十美!貧困時天天想過好日子,生活好了還不滿足,非得整點事才高興。正是新一代農村發展變革促成現在“面子”。大小事離不開它,親朋好友離不開它,婚喪應酬離不開它,面子已融入人們生活裡,緊緊刻在心裡、腦海中。

春節,每年都過,買年貨,走親戚,各種老規矩一樣不少。總感覺少些什麼!原來是年味。生活好了,人也懶,本該動手的年貨都用錢買。用現在的話說,反正不差這點錢,費這事幹嘛!以前看春晚也沒見人吐槽,現在的春晚一年比一年辦的奢侈。不是春晚辦的不好,現在人眼光太高,都沒事找事。除夕夜有幾個真正看春晚的!真正看的不會嫌它辦的不好,反倒是那些不喜歡看的起勁。家有電腦、智能手機,想看什麼都有。都忙著搶紅包,心思不在電視上。總之一句話,什麼都有的年代,什麼都不稀罕!擱十年前春晚是唯一過年的年味。沒手機沒電腦,不看春晚能看啥!

想要富,先修路。老家隨處可見水泥路,田地越來越少。原本種莊稼地方現在蓋起一排排三層洋房,路燈兩邊佇立。到晚上,燈火通明,一點不比城裡差!門口停輛汽車,更氣派!晚上走在村裡,還迷路!前年通了公交車,上街更方便。從村口等公交車,再也不用攔出租車,有攔的,坐出租車上街才有面子,你開車更有面子呢!街上再也看不到拉客三輪車,政府嫌他們影響市容環境,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表示有好幾百人面臨失業危險,他們大都是行動不便,年齡大的弱勢群體。這樣一搞,讓他們怎麼活!政府可不這麼想。現在生活好了,還能餓死?再找不到一下公交車就有許多人圍上來問你去哪的溫暖!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古來就是一大習俗。相親見面是每個遊子回家頭疼的事,不去不孝,去了太煩人。慢慢造就了早婚習俗現象。男18被父母逼著相親,女方家坐等男方上門,等著收煙收禮。規矩都是假的,錢才是真的。你會的禮貌再多,不及人家一輛車。鄉里鄉親都看著,沒車沒房沒錢,自家閨女怎麼能嫁你,讓我老臉以後往哪擱!隨著時代變遷,老規矩都淘汰。煙拿玉溪,酒百元以上,車十萬以上,樓兩層以上。錢十萬不夠,沒萬紫千紅一片綠,扯呼!娶個媳婦比登天還難。約女孩上個街不花幾千走不掉,要手機買手機,要衣服買衣服。要錢給錢,七大姑八大姨,一人得拿幾百或一千。男的倒黴,女的幸福。媒人也吃香,隨便牽個線,好煙好酒家裡送。想讓女的給你買衣服,等吧!導致很多男的都願意自談也不相親,沒愛,沒溫暖。自己還要討好女方一家人,錯一步就拜拜,錢也打水漂。這簡直是明搶!

重男輕女導致現在的結局,狼多肉少誰也無法改變。家裡女的太金貴!

酒是奪命鬼,沒它不行,有它更不行。大年底下聚會就更得有它。為你好的會讓你少喝,不認識你的一直勸你,喝死喝傷跟他沒關係,他高興就行!為了面子,不能喝也得喝,最後趴桌子下!有酒不能少了煙,不管會不會都得發。從以前十塊到現在十三、十五最後是玉溪。明年全部是中華!

再也看不到任何關於同學聚會消息,每年除了幾個玩的好的聚一下,那些每天qq群吵著聚會的沒了蹤影。都忙!只是敷衍!真想聚會直接打電話,還搞這麼多qq群。感情深,不在乎這一百兩百,誰請不一樣,說AA制就是外面人。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回了家卻不能開心的過年。不是上街就是上網。宅在家裡還是上網!

面子,已成為一種習俗!你不說我不說,心裡都明白,有它不行,沒它也不行。有它不快樂,沒它,日子才開心,才有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