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根本沒有玻璃,只有簡單的窗戶紙,如何防止被外人偷窺?

繁華萬里


中國古代沒有玻璃,只有簡單的窗戶紙,他們如何防止被偷窺

當下,玻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是顯而易見了,其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在房間的窗戶上裝玻璃不僅可以抵擋狂風暴雨,還可以讓暖陽穿透窗子溫暖我們的房間。除此以外,裝上玻璃的屋子隔音效果會被大大加強,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強個人的隱私權。但我們知道在古代社會中國人向來是不使用玻璃的,古裝劇中我們所看到的窗子上都是糊了一層簡單的窗戶紙,那些不懷好意的人總是用自己的指頭在窗戶紙上戳一個小洞從而探聽屋內人的秘密。在這種情況下古人是怎麼樣防止自己的秘密被偷聽的呢?他們都使用了哪些辦法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玻璃在中國古代是一種奢侈品,在當時雖然有生產玻璃這種東西,但是產量都非常小。而且在當時許多人還沒有把其作為窗子的意識,最早的玻璃只是為了給畫師用來畫畫用的。到了康熙晚期的時候,玻璃製作技術通過廣州十三行傳到了中國大陸,從此以後玻璃的產量也就越來越大了,故而玻璃開始被用來作為窗戶紙使用。在雍正時期,紫禁城裡面的窗戶紙幾乎都換成了玻璃。比雍正更早的明朝富貴人家所使用的是明瓦。製作明瓦的材料是蚌殼,明代人們把羊角和蚌殼熬製成液體狀,然後把其壓成薄片用於生產明瓦,這樣的明瓦透光性相對來說會比窗戶紙好很多,只不過價格當然是非常昂貴的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除了明瓦以外還有一種用品也得到了不少豪門貴族的喜歡,這種東西就是琉璃瓦。琉璃瓦的出產則是跟礦石有關。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冶礦就是一項非常發達的產業,當時從事於礦業生產的工人是被政府所單獨列為一個戶籍的匠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大多比較高。這些工人平日裡不用從事農業生產,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利用礦石來生產琉璃瓦以供給官僚階層的人所使用。
既然明瓦只能用於貴族,那麼普通的小民百姓用不起該怎麼辦呢?難道就此不給房間開窗戶了嗎?當然不行。人們都知道只有開窗戶才能夠使得整個房間的空氣流通起來,這樣可以起到減少傳染病的效果。那麼小民百姓都使用什麼東西作為窗子的遮蔽物呢?第一當然是窗戶紙了。所謂的窗戶紙絕對不是那種薄薄的紙片,其一般都是用藤紙,這樣的紙相對來說韌性比較好一些,古人往往還會給藤紙刷上一層桐油,這樣颳風下雨就不用怕窗戶紙爛的快了。除了藤紙以外,有人也會把普通的紙疊加許多層,使得紙的厚度有所增加。這樣的紙使用和藤紙基本上是一種效果。
除了使用藤紙以外,人們還會用絹布作為窗戶紙來使用。絹布耐磨損,它能夠最大限度抵擋狂風暴雨的侵襲,而且價格也相對比較親民,所以對人們來說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材料。不過畢竟這也是一種布,所以其透光性是比較差的,掛上它室內總是黑黑的什麼什麼也看不清楚。

上述我們所說的材料是一般百姓所使用的材料,那些貧民壓根是沒有錢使用這些的,所以他們用的大多是蘆葦這樣的東西。百姓們待蘆葦長成以後把其編織好然後掛在窗戶上,白天的時候就把其揭開讓光透進來,到了晚上就把其放下來避寒。有的家庭覺得使用蘆葦比較麻煩,所以他們也會用獸皮作為窗戶紙。不過不管古人使用何種材料,它們所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不隔音,房間裡面說話做事都能夠讓屋外的人聽得看得一清二楚。這樣的問題應該怎麼避免呢?古代社會幾乎都是民風淳樸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所以說很多人是沒有任何防備的。

但針對於這樣的問題,古人有很多辦法去對症下藥,不過這只是針對於那些富貴人家來說的。其一就是僱傭家丁了。在古代社會,大家族一般都會僱傭一些人作為自己的家丁,家丁平日裡除了打掃庭院還要履行其安保職能,他們往往會帶一條狗在院落之中巡邏,防止有人進入院中行偷聽之事。在古代如果一個偷聽者被家丁捉住是不需要扭送官府的,即使是私人也可以對其加以懲處。所以但凡有家丁存在偷聽者也會掂量著不敢進入。

其二,在中國古代富豪人家的住宅也是極其複雜,古代人所居住的房屋極其複雜,院落三出三進不說,東西兩邊還有很多廂房,即便是那些偷聽者能夠進入深宅大院以內他們也不知道去哪裡偷窺偷聽。第三個方法就是做宣傳。在中國古代整個社會所宣揚的都是一種儒家學說。儒家講"非禮勿視,非禮勿聽",把這種觀點在民間廣而告之,從而對民眾進行一種道義上的約束。當然,這種約束對於一般人來說是比較可取的,對於那些屢教不聽者是無用的,故而歷朝歷代對於那些偷窺偷聽者都會施加非常嚴酷的刑法,這樣會讓那些偷聽者望而卻步,不敢逾越法律的紅線。故而在古代雖然不怎麼使用玻璃,但是那些偷窺者也不是那麼容易能夠得逞的。


木劍溫不勝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傻了吧。

古代的農村,想要偷窺沒有可能。

為啥?

古代農民家家戶戶都養狗。他們的狗可不是今天的寵物犬,而是很兇(至少古代很兇)的中華田園犬。

這種狗的聽覺和嗅覺都非常靈敏。只要有陌生人接近,尤其是晚上,狗一定會大叫。

古代村子只要一條狗叫,其他狗也會叫,很快全村狗都叫。

你還偷窺個毛啊!不被狗咬死就算便宜了。

薩沙想到以前聽一個同學說他爸的事情。

他爸是個老教師,當年在甘肅回族村支教。回族村家家養狗,狗還特別厲害。

有一次,他爸因一個孩子跌傷送到醫院,自己急慌慌的跑到孩子家報告情況,犯了錯誤。結果剛進院子門就衝過來一條狗,比狼還兇,他爸差點沒被咬死,衣服都被扯爛了。

搞笑的是,甘肅農村回民很保守,其實家裡有個女人,但根據當地傳統不能隨便見陌生的年輕男人,開始沒好意思出來。

等這個女人發覺不對,衝出來攔狗的時候,他爸身上已經被咬了七八口了,扯掉2塊肉,至今還留著傷疤。

如果是城鎮,哪有不同。

明代開始,有錢人家的窗戶,多用明瓦,也就是類似於玻璃的一種東西。明瓦是用蚌殼打磨成帶有四個圓角的方形薄片,後來單純人工合成,半透明狀態,當做窗戶玻璃。

這玩意是半透明,從外面偷窺是看不到東西的。

窮人家的窗戶,一般都用獸皮攔著,講究一些的用紙做窗戶。說通俗點,想要偷窺還是可以的。

但是,誰來偷窺?

你偷窺什麼?

偷窺夫妻房事?古人沒有電燈,晚上也很少點油燈,夫妻那個時候都是一片漆黑,你能看到什麼?

如果偷窺別家女人洗澡、更衣之類,恭喜你,你要倒大黴了。

今天這種人被抓住,拘留幾天就放了,古代就不同。

偷窺女人洗澡更衣,是極為嚴重的罪行,屬於耍流氓、調戲的一種。

這種偷窺者一旦被抓住,一般都是重判,遇到戰亂時期直接就被斬掉了。

以清代為例,偷窺和調戲婦女一樣,如果婦女因此自盡,偷窺者直接處死。

即便婦女沒有自殺,偷窺者也肯定要坐牢,還要被重重責打,當場打死也是白死。

關鍵在古代那種社會氛圍下,偷窺犯就算被釋放,以後如何在社會上生存,他的妻子兒女哪裡有臉見人?

你如果不怕把牢底坐穿,不怕全家無臉見人,你就去偷窺吧。


薩沙


在一個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一對剛剛成了親的小夫妻打算休息了。這時候,一位身手敏捷的人,很利索地,悄無聲息地來到了他們的房間外面,用手指輕輕一戳窗戶紙,打算偷窺。沒錯,這就是在電影或電視劇裡面才能出現的情景,而在現實情況中,基本上發生的概率非常的小。

首先來說,古代的人會去偷窺別人的可能性就很小。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古代,偷窺婦女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被婦女發現了,報官的話,會受到非常嚴厲的懲罰,不像現在的處置那麼輕。而且,如果要是那個偷窺的人偷窺的是有錢人家的女人,弄不好還會被抓住,可能會被打死。不被打死,也肯定會引來許多人的圍觀,臉還要不要了,名聲算是徹底壞了,以後想要在附近找個媳婦估計都困難。所以說,在古代偷窺重則容易搭上命,輕則身敗名裂,代價很大。

其次,古代防止偷窺的方法還是很多的,畢竟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嘛。第一種方法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就吹滅蠟燭或者煤油燈。在古代,這玩意還真是挺奢侈的,有的窮人點不起,有的能點起的相對節約的,就在休息的時候吹滅了,即使別人想偷窺,屋子裡面一片漆黑,也是啥都看不到啊。

第二種方法便是養狗了。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它能夠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一般來說,一個人想要在夜晚的時候潛入別人家的院子而不被他家的狗發現,確實挺難的。狗本身就對一些異常的事情特別的敏銳,所以說,古代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很多都會養條狗來看家護院的。

第三種方法便是女人在洗澡的時候,一般是放屏風了。漢成帝曾經買通了趙合德的貼身丫鬟,讓她不要告訴趙合德自己在偷窺她洗澡,自己卻躲在屏風後面,以滿足自己的偷窺慾望。當然了,漢成帝是高級玩家,而趙合德是他的妃子,他這麼做就算被知道了也沒人能把他怎麼樣。但是,屏風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東西。


徐聊


古代有很多偷窺大小姐洗澡、偷窺年輕夫妻的行為,如何防止偷窺有很多方法。

偷窺是人的天性,是每個人的好奇心,好奇別人在屋子裡的所作所為,尤其是美女或者年輕夫妻的房間。歷史上的偷窺事件層出不窮,著名的帳殿事件就發生在康熙時期的太子偷窺事件,當時的太子偷窺康熙的妃子,當場被廢。

古人為了防止偷窺,有很多方法,這是來自人類的自我保護本能。每個人都想探知別人的隱私,但並不想自己的隱私被別人一清二楚。

方法一、養狗護院

這個方法最簡便高效,在整個文明社會歷史中,養狗護院都被人們使用。在東漢以前,中國並沒有發明紙,窗戶也不能用紙來填充,狗就成了人類的絕佳夥伴。狗大約在兩萬年以前被人類馴服,它的原型是狼,所以聽力靈敏,能第一時間發現進來主家院子的陌生人,所以能很好的防止主人被偷窺。

狗的飼養簡單,無論是大富大貴人家,還是窮苦的老百姓,都能養起狗。而窗戶紙在東漢時期,是非常昂貴的東西,不是普通老百姓能用得起。遇到陌生人,傳統中華狗中華田園犬聲音響亮,對狗主人忠誠,能第一時間預警,相信很多朋友和筆者一樣喜歡忠誠的狗。現在狗已經失去原來看家護院的職責,更多作為寵物。

方法二、建造圍欄或者圍牆

安全感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或者是古人都需要的,在家的周圍建造圍欄或者圍牆,就成了古代人大多數的選擇。有錢的建一個高門大院,請一些看門護院的,別說偷窺,就是進去也是很難的一件事,必須有主人的同意。

古代普通老百姓,沒錢也可以就地取材。古代生態環境好,有很多樹木,可以就地取材建造圍欄,圍在院子周圍,想要翻過也肯定能驚動主人,因為圍欄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防止野獸,想必偷窺者也是能防住的。

方法三、室內屏風和床簾

這個是古代有錢有地位的人的選擇,普通老百姓圍牆和狗已經足夠。地主家的院子特別講究,三進三出,進去之後佈局複雜,即使熟悉院落佈局的人輕易找到要偷窺的對象,比如某個大小姐的閨房。

大小姐的閨房不僅有貼身丫鬟,裡裡出出貼身伺候,很容易被發現。另外室內一般放置屏風,來擋住有心偷窺人的視野,即使捅破窗戶紙,也看不到正在洗澡的大小姐。

除了屏風,還有一關,那就是床簾。每當晚上睡覺的時候,床簾都會放下,即使裡面做一些事情,有心偷窺的人怕也是偷窺不到,只能聞其聲。

方法四、道德約束

除了物質上的方法,更厲害更有效的是道德層面的制約。儒家強調的“非禮勿視”,偷窺將會被周圍人鄙視,被發現之後將身敗名裂,制約效果更好。

俗話說,非禮勿視。雖然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偷窺也能帶來一些刺激的愉悅感,但終究違背倫理,不是自己的就不要看,這樣才是正確的心態。


白楊說史


偷窺也就是偷偷摸摸窺視別人隱私的行為,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令人感到厭惡的行為,現代家庭防止別人偷窺都會在窗戶玻璃上貼上一層膜,或是在房間裡裝個窗簾,隱私問題就能得到很好的保護!


那麼在古代沒有玻璃,只有窗戶紙,古人是如何防止被別偷窺隱私呢?我來說我知道的吧!

古代的窗戶紙!

其實古代的窗戶紙並不象我們電視上看到的那樣,沾口唾沫手指頭一點就破,古代的窗戶紙其實都是用牛皮紙放在油中浸泡過才粘到窗戶上的,還樣的窗戶紙不怕雨水的侵蝕,經久耐用,如果有人想用手指頭沾口水把它捅破進行偷窺,其實也是不容易的事!



古代的防偷窺手段!

籬笆!古人會在房子外圍用木棍,竹子,石頭扎一圈籬笆,圍成一個院子,這樣即可以防止野獸的入侵,又能防止小偷偷東西,外人進不了院子自然也就不用怕別人偷窺隱私了!


狗!狗在沒成為寵物之前一直都是擔負著看家的職責,狗的聽覺靈敏,稍有異動都會吠叫,古代的一般家庭都會養一條狗,晚上狗如果吠叫都是用以提醒主人注意,而且狗的戰鬥力也不容小視,為了偷窺而被狗咬也是得不償失!

屏風!古人的房間裡一般都會放一面屏風,或是放在窗戶前面,或是放在床前,用以防止偷窺隱私!

當然,在古代每個地方的人員並不複雜,都是熟人,你去偷窺別人的隱私一旦被抓住了就會“身敗名裂”,以後還怎麼在當地生活呢?


唐古看今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個黑衣人悄無聲息的潛入一戶人家。
他手上的是迷香,他悄悄的戳開窗戶紙,將香送進去,沒過一會這一家人就睡迷糊了。
這一般都是影視劇中很常見的橋段,然而現實中,真的有可能發生嗎?
古代的窗戶,雖然都是紙糊的,但是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戳破,手指沾點口水基本上不可能,那時候糊窗戶用的紙,也是經過特殊處理的。
中國古代的窗戶歷經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遠古時代,人們大多穴居生活,一般也不講究什麼窗戶,直到學會利用材料搭建屋宇以後,才感到屋子裡面氣息不流通,於是開鑿窗戶。
一開始只是鑿一個天窗,無遮無攔,目的也只是為了透氣,夏天還好說,冬天一般都比較寒冷。
所以後來採用獸皮覆蓋在上面,然而獸皮包裹起來暖和是一定,但是也有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不透氣、透光。而且獸皮作為珍貴的材料,冬天一般都是穿在身上。
古人後來突發奇想,利用各種纖維材料編製成遮擋窗戶,在保證透光的情況下,還能夠擋風雨。
我國是利用紙糊窗戶的唯一國家,西方在這一點上比我們要進步,他們發現玻璃這種材質也比我們要早很多。
用紙糊窗戶,一般人可能會想到,如果風大一點的話不就吹破了嗎?
有人還認為,用紙糊窗戶,那保密度豈不是大打折扣,事實上就是糊窗戶用的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紙。
糊窗戶之前,這些紙都要在桐油裡面浸泡,增大紙張的韌性。
這樣的紙張,如果一般小一點的風都吹不破,更不要說是鬼鬼祟祟的人想要用指頭戳破。
想要弄破這樣的紙張,會弄出很大的動靜,這樣偷窺、盜竊等一系列的舉動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了。
糊窗戶的紙每年也要換一換,如果不破損的情況下,會在原來的紙張上繼續覆蓋上去,這樣一來,用紙糊窗戶的紙張更加堅韌。
還有一些地方,在糊窗戶的時候會加上一層麻布,這樣一來,就更加不容易破損了。
當然要說起來,在古代雖然生活質量不好,但是律法比較森嚴,盜竊、偷窺在古代都是很嚴厲的罪。
一些竊玉偷香的採花賊一般抓住以後都是直接處死,即便是簡單的偷窺,但是在古代注重貞操的年代,一旦鬧出人命,官府也會直接判死。
即便不會被官府抓獲,被當地鄉民抓獲,以古代彪悍的民風性格,十有八九會被當場打死,一般小門小戶家庭也不會這樣去做,而大戶人家也會在商談機密要事的時候,留下看守在外面,避免洩露機關消息。

漫步史書


古代的窗戶紙並不簡單,要想捅破偷窺隱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窗戶紙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軟踏踏的白紙往窗戶上一貼拉倒,在古代用來糊窗戶的紙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桃花紙”,也就是用來製作油紙傘的紙,是用桐油泡過以後,質地很厚,可以防水防潮的紙。當然依然是紙,所以很容易被捅破,但是窺探隱私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先不說百姓家裡都有看家狗,可以有效防範“樑上君子”,就算窮的養不起狗,弄個屏風或者臥室裡多幾重帷幔還是很容易的!沒見皇族後宮裡那張床外邊掛了那麼多層很仙的感覺呢!沒有透視眼功能,這個偷窺還是很有難度的。

有錢人家更講究,雖然沒有玻璃,但是有一種比玻璃還漂亮的替代品——明瓦。主要材料是貝殼、天然透明的雲母片,打磨平整光滑後串起鑲嵌於木格窗上,不僅美觀而且採光程度也很不錯。因為造價昂貴,一般的地主家也是用不起的。後來到明清時期開始用羊角煎熬成液,冷卻凝固時適時壓成薄片,這樣的明瓦在江南一帶的老宅子裡還有一部分保留。

其次,在古代,偷窺是一種很嚴重的罪行,一旦被舉報或者抓住送到官府,處罰是很嚴重的,名譽盡失不說,多數被打的沒有再偷窺的能力。如果在戰亂時期或者被偷窺的婦女因此自盡,偷窺者的性命也就不保了!所以,偷窺的代價還是很大的!

自從玻璃工藝傳入中國,貌似人們的生活更方便了,窗戶不容易被手指捅破了,但是並不代表隱私就不被偷窺了,相反,望遠鏡利用了玻璃,穿透透明的玻璃窗,可以看的更真更遠啦!


國史通論


都別搶,我來答。

在古裝影視劇中,壞人偷窺時往往只需要在窗戶紙上戳破一個洞,就能把裡面的情形看的一清二楚。這種操作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實現的,這和古代的建築格局以及居住習慣有關。

首先先來說說這個窗戶紙,雖然我們都知道紙在漢朝以後就誕生了,但真正普及應用卻是很晚的事情,宋代時即便造紙術已經很發達,已經能夠成熟的生產紙張。

但是由於生產效率落後,導致紙張還是無法大規模的應用到社會里,所以搞的司馬光寫《資治通鑑》時是在廢紙上寫成的,當然有的人說這是他節約環保。

但也展現紙張在當時還是很珍貴的東西,至少在漢代以前,古人是沒有所謂的窗戶紙的。漢代以後,隨著紙張技術的成熟,開始出現油紙窗戶,但也僅限於有錢的達官貴族有財力使用。

普通人家的窗戶其實更多的是支摘窗,說到這個支摘窗大家可能覺得陌生,就是《水滸傳》中潘金蓮向上推,用一根木條支撐著窗戶的那種了。

這種形式的窗戶比較實用,不用的時候可以合起來,既能防止偷窺,還能遮蔽風雨。還有一種就是掛席子,類似於我們今天的捲簾了。

但這種席子基本上沒有什麼透光性,也是需要的時候才把它捲起來,不需要的時候就放下來。小戶人家基本上都是這種操作,只有大戶人家才會用到一些高科技。

譬如用什麼油紙啊,明瓦啊,或者檻窗、長窗、花窗之類的,總之由於古代建築格局的不同,大家都知道古代都是一個大家庭居住在一個大院子裡。

所以根據不同的需要會打造不同的窗戶,而像臥室這種隱秘的空間都是不易為外人所見的,能夠給你看的基本上就是大堂,類似於我們現在說的客廳了。

因此在古裝電視劇裡經常會說什麼前院,後院,東院,西院,其實這就是古代建築格局的不同,不同的人住在不同的院子裡,像女性一般都居住在後院,普通男人誰能進去啊?

譬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其實反映的就是古代建築格局,一個大院子裡七八間房子交錯在一起,每個人都住在適合自己的院子裡。

再加上古代的社會倫理,普通女性和男性是十分忌諱單獨碰面的,即便是親戚也不能隨便跑到人家的房間裡,所以古代女性的閨房一直是個很神秘,對於男性來說也是很神聖的地方。

所以就算在家裡,你也是不能亂跑的,當然,如果登徒子鐵了心要去偷窺,總是有辦法的。但是在古代那種社會倫理和建築格局下,其實這種事情很少,不能說它沒有,肯定是有的。

而且由於古代的一些工藝技術問題,也不能完全做到百分之百的防偷窺,但大體來說女性只要待在家裡是非常安全的。另一個就是古代每一戶人家都有大門,有高牆,這就更難偷窺了。

窮人家沒什麼好偷窺的,富人家你也偷窺不了。

再加上古代人喜歡養狗看家,稍有動靜就會被發現,總之來說偷窺這種事情在古代肯定也是有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很難。

這不是有沒有窗戶紙所決定的。


圍爐談史


其實只隔著一層“窗戶紙”的秘密也沒有那麼容易被外人“捅破”並且偷窺,古人們也做了完全的“準備”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窗戶紙”的紙

古代對於“保密”是有一套體系的,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窗戶紙守著的秘密,事實上,因為財力的不同,這個窗戶紙也很難被捅破

在現代保存下來的江南園林中也有許多的窗戶,但如果仔細的看的話,你就會發現那些窗戶是“彩色”的,這就是琉璃,窗戶紙最佳的替代品。

這種琉璃也很難看到內部的情況,是和青銅器一個年代的技術,這種材料很好的解決了“沾口水捅窗戶紙”的奇葩劇情。

而如果財力沒有那麼雄厚怎麼辦呢?古人也有辦法,那就是明瓦,這是一種類似於瓦而不是瓦的材料。

這是由貝殼磨成的替代品,專門提供給用不起琉璃的人家,看起來就像是大片的玉片,如果裡面光線強也可以看到一個影子。

那麼明瓦也買不起呢?這時候就可以用“錢”來糊窗戶了,是不是感覺很“土豪”

當然,這裡指的錢並不是古代的金銀銅等貨幣,而是“絹”絹在古代很多時候是可以當錢使用的,牢固性和安全性卻是是個問題,但沾口水也絕對沒有辦法弄個洞出來。

如果想要破壞絹的話,就需要用火來燙個洞,因為刀割會發出聲音,可用火也會散發氣味,也很容易被發現。

最後就是用“紙”來糊窗戶了,不過這個紙也不是沾口水就可以捅破的,這個紙是桐油紙,要想破壞必須使用利器,但有了缺口之後,光就會透進來,也容易被發現。

可就算一時的疏忽大意窗戶紙沒了,古人家裡還有屏風,這是一個隔絕實現的好東西。

這時候就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大戶人家的捅不破,而小戶人家捅開又沒有意義,並且在古代貞操極重的情況下,偷窺也是重罪,一旦被髮下也可以直接“用刑”。

所以一般的家戶也不會有人偷窺,而大戶人家商議事情的時候外面也都有人看著,內部也有大量屏風,偷窺真的不容易。

娛樂吃瓜主


簡單的窗戶紙肯定不能防止外人偷窺的,古人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們不會傻到像古裝電視劇裡那樣,糊層窗戶紙就算完事。

一般來說,在古代,糊窗戶用的窗戶紙都是刷過桐油的,其材質就跟下雨時打的油紙傘上的那個油紙一樣。一方面它有韌性,不易破,另一方面也可遮風擋雨。



一般普通人家用油紙就可以了,但對於有錢人家呢,他們就不用紙了,用的是明瓦。明瓦是以貝殼為原料磨製而成的,不僅質地堅硬,而且不透明,想要偷窺是很難的。

當然,明瓦頂多是防偷窺還可以,但灰不溜秋的,也不好看,有錢人家要的不僅是安全,更是富麗堂皇,這樣才能凸顯出他們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嘛。於是又出現了另外一種糊窗戶的材料,那就是琉璃。



琉璃這材質在西洋教堂裡常見,看著跟玻璃差不多,但跟玻璃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但如果你非要說它像彩色玻璃,我也沒啥可說的。反正用琉璃來遮擋窗戶,五顏六色,又安全,自然是上上之選。但是,也就只有有錢人家能用得起琉璃,普通百姓是萬萬不敢想的。

但實話說,在古代,想靠一層窗戶就能擺脫偷窺,那是不可能的,關鍵還要靠嚴刑峻法。放在今天,偷窺不過算是治安案件,大不了被人指著鼻子罵,再被警察叔叔教育一頓就算完事了。但在古代,偷窺,尤其是男人偷窺女人洗澡換衣服,那可是殺頭的罪過。



這種事如果在宗族內被抓獲,族長可以直接命人將其打死,如果被人扭送到了官府,官府也傾向於嚴懲,或是直接授權給宗族和士紳,讓他們直接打死了事。

一句話,偷窺這事兒在古代,風險太大,好處太少,很少有人真的願意鋌而走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