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人稱讚溫庭筠的《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為人間絕句?

說到歌詠“柳”的古詩詞,傳世佳作有許多,如若要問第一首想到的是哪篇?大抵人們脫口而出的詩名會是賀知章筆下那首描寫傳神、膾炙人口的《詠柳》。“柳”能夠成為歷朝歷代文人雅士在創作詠物詩或是情感寄託的重點選擇意象,離不開“折柳相贈”這一傳統,更是因為楊柳的千般風姿,萬種風情飽含詩意。

在諸多詠柳的詩篇中,“楊柳枝”是詩人們經常會選擇的曲調詞牌,劉禹錫的《楊柳枝·城外春風吹酒旗》則是其中的代表佳作,詩文雖為七言絕句,用墨不多,卻將楊柳刻畫為最懂得人間別離之事的意象,生動傳神。不過,在以“楊柳枝”為詞牌名的眾多作品中,卻有這樣一首詩所詠非柳的愛情詩,寫於晚唐,流傳至今,廣為引用。你能猜到是哪一首嗎?

那就是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的佳作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

為什麼世人稱讚溫庭筠的《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為人間絕句?

命途多舛,仕途不順的才子溫庭筠

唐朝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為繁盛的朝代,接納世界各國友好交流,國內經濟、社會、文化、藝術呈現出多元化、開放性的趨勢,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個開放的環境,湧現出大批的文學名家。唐朝文學成就中的巔峰可謂是唐詩,常說起的也是唐詩宋詞。於是,人們往往忽視了唐朝也有經典傳世的詞的佳作。當時由於受到唐詩的影響,詞通常被視為上不了檯面,在這種社會風氣的背景下,花間派詞人卻在堅持提倡詞的創作,對後世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我們今天所講的詞人溫庭筠被奉為花間派的鼻祖,在詞史地位極高,他對唐詞上的發展和推動是不可略過的。現存詞作70餘首。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別稱“溫八叉”,“溫八吟”。具體的生卒年月不詳,根據可考的資料可知大約生於812年,866年去世,是唐代的偉大詩人、詞人。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溫庭筠是唐初宰相溫彥博的後代,出生在唐朝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但其性格不羈,常常諷刺權貴,所以多次入試都沒能為官,一生坎坷,一世潦倒,官終國子助教。

溫庭筠為人性格比較不羈,喜好縱酒放浪。因其從小就才華橫溢,唐宣宗大中年間進京應試,他的才氣名號尤為盛起,當時的京城子弟紛紛爭著與他結交。但因為溫“士行塵雜,不修邊幅”,經常和官家的無賴紈絝子弟裴諴、令狐滈這些人混在一塊兒花天酒地,還會賭博,在京城的名聲很快就轉壞了。有人說,正是這個原因,讓溫屢次應試卻不能中第。

為什麼世人稱讚溫庭筠的《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為人間絕句?

溫庭筠後來雖然成功為官,仕途卻十分坎坷。因為之前唐宣宗喜愛《菩薩蠻》詞,令狐綯曾經借用溫庭筠的作品秘密進獻,並且告誡溫不要洩露秘密,但是溫庭筠卻突然告訴給了其他人,令狐綯就因為這件事而與溫庭筠疏遠了關係。加上溫庭筠多次譏諷令狐綯的短處,令狐綯就沒有引薦他。後來,到了863年,也就是唐懿宗鹹通四年,溫庭筠經過廣陵時受到虞侯的侮辱,他的臉上受了傷,而且門牙也掉了,他把這件事告訴給了令狐綯,但是令狐綯卻判虞侯是沒有罪過的。後來這件事傳到了京城,溫庭筠寫了一封書信到長安,書信內容是為了給自己伸冤辯護。大約也是在這一年,他又被貶為方城尉。

溫庭筠雖然在政治上沒有卓越的成就,但是他的文學造詣不容小覷。古語有云“文不如詩,詩不如詞”。溫庭筠在音律領域卓有研究,他的詞與韋莊齊名,人稱“溫韋”。詞的創作上,他追求精美,內容多為描寫女子閨情,思想較為統一,很多詞作都是在表述女子的相思情誼。溫庭筠詞作的女性主人公並不是單一的身份,有深宮的嬪妃、歌妓,或是獨守空閨的婦人。讀過溫庭筠的詞的人都知道,他的詞用字講究,風格明豔,但是因為宋詞在後世的影響太過突出,以至於人們對唐代詞作和唐代詞人的關注度不是很高,自然也對溫庭筠的詞作了解頗少。但是這也無法將溫庭筠的詞作的光彩輕易掩蓋,正如陳廷焯在《詞壇叢話》中的讚譽:“終唐之世,無出飛卿右者,當為《花間集》之冠。”

為什麼世人稱讚溫庭筠的《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為人間絕句?


俗語有云:一口不能吃成一個胖子,很多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一定的基礎,需要“長江前浪”所做出的鋪墊和試錯,溫庭筠的詞作能有這般成就也少不了前人的努力,他的楊柳枝詞得以順利創作並流傳至今,就是因為在這之前,來自於北朝樂府橫笛曲《折楊柳》的楊柳枝,在唐玄宗開元年間被收入用作教坊的曲子,後來白居易和劉禹錫對曲子進行了重新的整理改編,按照舊曲重新賦詞,形成了新聲。進而,楊柳枝作為詞牌名廣為流傳,受到許多詞作者的追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劉禹錫的《楊柳枝詞九首》。而溫庭筠的《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則是在楊柳枝的基礎上,增加了“新添聲”,這樣一來所歌詠之物並不侷限於楊柳,範圍隨之擴大,作出的詞也自然獨具一格,與往常的楊柳枝詞相比頗有個性。

劉禹錫的《楊柳枝詞九首》在唐代詞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是歷朝歷代公認的詞牌名為楊柳枝的詞作中的經典代表作品。這組詩的九首的創作都是採用了民歌曲調,對民歌風味和民歌的藝術水平不僅做到了保持更是一種提高。雖然都是歌詠楊柳的詞作,卻分別表達了不同的思想內涵,意蘊深厚。其中一首的這句“晚來風起花如雪,飛入宮牆不見人。”就是我個人特別喜歡的。不過,雖說珠玉在前,但溫庭筠的這首詞作與劉禹錫的作品相比也毫不遜色,接下來就讓我們仔細探尋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的魅力,看看究竟為何被贊 “人間絕句”。

為什麼世人稱讚溫庭筠的《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為人間絕句?

相思之情抒寫極致的傳世佳作

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其二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原作為兩首情詩,這裡摘取了更為有名氣的第二首,通過描寫井底點燈和玲瓏骰子來借物抒情,表達了女子對情郎的思念之情。

這首詞開篇寫女子對即將離家遠行的愛人的叮囑。她對她最親密的愛人,就像在深不見底的井底下點燃蠟燭這般,一定要是深深地囑咐,礙於各種條條框框還有不敢直言的羞澀,她沒能直接說出內心的情誼,深燭即是深囑,在這個最後的相聚的時間裡,她的心中有萬般不捨,斷不能用簡單的話語輕易就與她的愛人,她深情地與愛人交代著,“雖然你要離開我遠遊,但我的心將會與你同行,你要切記早點歸來,千萬不可以違揹你同我約定的歸期。”

詞作的上篇就此結束,雖然很有詩意,但是接下來的一句才是全篇的精粹之處。

為什麼世人稱讚溫庭筠的《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為人間絕句?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骰子”是由上句中的“長行”這一博戲而引出來的。女子看著手心玲瓏骰子上的一顆一顆的紅點,這些可都是最能表達相思之意的紅豆,她不禁向著愛人反問,“你知道不知道,這深入骨中的就是我對你的相思意?”自古以來,紅豆就被人們視為“相思子”,王維那首膾炙人口的《相思》就是專門描寫紅豆的,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為了表現出女子對愛人的惦念,與他難捨難分的深情,溫庭筠選擇了紅豆這個一目瞭然的意象來進行闡發,不僅一步到位,更是準確生動。特別是“入骨相思知不知”這短短的七個字,可謂是點睛之筆,也是後世最為傳頌讚美的一句,形象深刻地傳達出了女子濃郁的摯愛深情。

開篇是女主人公發出的臨行叮囑,然後借用意象描寫引出深厚情感,最後以巧妙的反問結尾,與開篇娓娓道來的陳述形成明顯對比,構造出一幅惟妙惟肖的畫面,在人們的腦海中輕鬆浮現,如同身臨其境。最後這一句反問表達出女主人公極其不捨的深深愛意,也體現了全詞獨具的藝術特色:妙和精。

後無來者的精妙藝術創造

這首詞的精妙之處,一在妙,二在精。

01 、先說妙,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的用詞巧妙雙關。

這首詞的前兩句十分巧妙。“井底點燈深燭伊”中的“深燭”,隱喻“深囑”。“深燭伊”也就是“非常誠懇地囑咐你”。這一處是作者專門運用了諧音雙關的手法來描寫意象,因此也是詞要表達的本意隱藏在表字的背後。“共郎長行莫圍棋。”中“長行”與“圍棋”,是第二處諧音雙關。“長行”是一種博戲,雙關了她的愛人將要長途遠行,“圍棋”則是雙關“違背歸期”,這裡雙關的深意是女主人公要讓愛人記住不要忘記歸期。在古代,人們經常會採用這種諧音雙關的方法來表示不方便直說的事情。這種手法可以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充分發揮想象力來理解詞的內涵。

自古以來,描寫女子對愛人的情誼和相思之情的詩詞篇數不少,如唐朝詩人張籍的“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通過對行人臨行時又開封這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不捨。除此之外還有李白的“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這首詩通過直接的表述將相思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然而溫庭筠的這首詞,不僅巧妙的運用意象,而且還採用了雙關的手法。這一別出心裁的創作不僅符合當時女子普遍羞於直接表達情感的趨勢,也使得這份情感更加濃郁深厚,也體現了中國古典文論中的蘊藉。寫“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以骰子喻己相思之情,就既未見濃豔的辭藻,又未聞有些許脂粉氣。其設想新奇,別開生面,在許多的愛情詩中,使人頓覺耳目一新。

為什麼世人稱讚溫庭筠的《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為人間絕句?

02 、後說精,寥寥幾筆,情感卻深厚蘊藉。

“入骨相思”也是一語雙關,短短四字,然其中纏綿深厚的情誼卻能叫人品味許久。而且此處雙關的運用也是同前兩句的一個對應。詞中,女主人公與愛人在臨別前深囑,丈夫沒有歸來時又產生了入骨相思,結尾的“知不知”以反問設問的方式將全詞收住,不禁表現出了深閨女子的思念。然 “知不知”僅僅三字,就能把女主人公與愛人分別時久、相思之苦、不知相逢何時的多重情感淋漓盡致地抒寫出來,而且問句更能使讀者所品得的情感餘味悠長。

歷代文學家也對這組詞多給予讚美:

現代著名古典文學專家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此二首皆樂府詞也……閨情詞作者已多,此二首別開生面,設想極為新穎,庭筠本長於樂府也。”後世多認為溫庭筠的這組詞十分精妙,備受讚譽。

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最好的東西,如何評價誰的詩詞更高一籌,相信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見解,正如同“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如,溫庭筠的詞作在後世也經常有人不太接受,覺得辭藻過於華麗,而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作為花間派的鼻祖,後人也經常借鑑模仿溫庭筠的寫作風格,但是並沒有什麼人能超越他。模仿出的絕大多數作品都只能通過堆砌華麗的辭藻來描寫婦女的服飾和體態,選擇的題材比溫詞更狹窄,內容也缺乏實際的內涵。在藝術上他們片面遵循了溫庭筠雕琢字句的寫法,沒有抓住溫庭筠寫詞創造意境和內涵的精髓。這樣地一昧簡單地模仿只能是東施效顰,無法做出真正的成就。溫庭筠看似是將一些濃豔華麗的字詞組合在一起,實則是富於深厚情感。

我們常常說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溫庭筠的詞的寫作風格可以體現出他身上的一些性格特徵,而且也對後世產生了許多影響,更是有一些精妙絕倫的詩句被現在稱為人間絕句,是值得一直傳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