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地區生產總值萬億之路如何實現?

常州市人口2018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72.9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50.3億元,由於2019年經濟數據大約為7500億元(官方沒有正式公佈),暫時不進行2019年的經濟數據分析。萬億規模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常州具有實現萬億的經濟社會基礎,為蘇錫常都市圈重要成員之一,臨近上海與南京,交通便利,產業基礎雄厚。但常州市存在各種短板,例如人口規模不大,所轄市區經濟規模不大。

對比無錫發展分析看,無錫市2017年實現萬億目標,同期人口為655萬人,比2018年常州市多182.1萬人,佔常州市人口的38.51%。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11.80億元,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35.18億元,比上年增長0.8%;第二產業增加值4964.44億元,比上年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5412.18億元,比上年增長7.7%;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3:47.2:51.5。

常州市地區生產總值萬億之路如何實現?

常州市2018年人口為472.9萬,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7050.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6.3億元,下降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263.3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630.7億元,增長8.1%。

常州市地區生產總值萬億之路如何實現?


二市對比發現,三次產業的增加值比例是基本相同的,常州與無錫可以對比分析。常州差距在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常州市第二產業規模還需要進一步增加,第三產業仍差距巨大(因為第三產業與人口、收入密切相關,常州市人口規模存在短板,具體見下表分析)。第二產業還需增長52%,第三產業還需增長49%,可見還需繼續努力。傳統的住宿、餐飲、批發、零售第三產業,普遍依賴區域內人口數量,新興生產性服務業例如信息、軟件、商務服務業是增長的新方向,生活性服務業同樣增長迅速,常州應該抓住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機遇。

常州市地區生產總值萬億之路如何實現?


常州市要實現萬億規模,需要突破第二產業4900億元、第三產業5000多億元,但常州市人口短板,下屬市區規模不夠,第三產業需要不斷加力,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工業為萬億的基礎,工業立市的目標不能動搖,必須繼續加大工業投入。項目建設是未來的發展關鍵,常州市新一屆領導已經吹響了項目號角(2014年以來的項目年,是正確的決策),必須引入大項目、強項目、輻射力好的項目。

武進區做好濱湖新城建設,圍繞滆湖做新城文章,發展好區域內科教城、中以園區、石墨烯等發展平臺;新北要高新技術增長;金壇區要持續發力,融入常州;天寧區要東進,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鐘樓區要與金壇融合;溧陽要做好旅遊、休閒的文章,發展好中關村科技園。與常州、杭州、南京聯動發展。

相信在肺炎疫情過後,常州市將不斷髮展,持續發力,早日實現萬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