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掌故:順治丁酉科場大案----案中案:這個女人不尋常啊

順治丁酉科場案,是清朝三大案之一,本文不打算討論科場案,而是選取科場案順天府鄉試案背後發生的一個小案子,來認識一個女人。一個很不一樣的女人,並嘗試分析一下她所做所為的動機。

前因:

歷史掌故:順治丁酉科場大案----案中案:這個女人不尋常啊

朱又貞可能是這樣的

這個小案子是從科場案來的,所以簡述一下科場案和整個案子相關的背景,還是有必要的。

順治十四年十月甲午,給事中任克溥參奏順天鄉試考官李振鄴、 張我樸等交通關節, 收受賄賂。 順治帝震怒,下旨嚴查,結果李振鄴查到了髒證,張我樸髒證沒有查到,但是欲借科考結交權貴,以為將來上升之梯是實。因為京中三品官員以上的子弟沒有一個不錄取的。

最後“李振鄴、張我樸、蔡元義、陸貽吉、項紹芳,舉人田耜、鄔作霖俱著立斬,家產籍沒,父母兄弟妻子俱徙尚陽堡。”


人物:

說案中案之前,要先介紹一個女人,張我樸的老婆,名字叫---朱又貞。

先簡單介紹一下朱又貞,朱又貞她爹是個孝廉,五十歲上才生了她,她們家是浙江嘉善人,家裡有讀書的傳統,她爹又是老來得女,所以對她寵愛異常。從小就讓她跟隨家中兄弟姐妹讀書,這孩子不但讀書好,還以古代賢媛為自己的榜樣,

被人稱讚她說:幼兼道蘊之才,金閨詠絮。繼上緹縈之疏,碧血成絲。

朱又貞十五歲嫁給了同鄉裡的張我樸為妻,婚後操持家務,侍奉公婆,閒暇之餘,還和張我樸詩歌唱和,夫唱婦隨。後來張我樸順治九年考中了進士,任大理寺左評事,朱又貞開始是一個人在家侍奉公婆,直到丁酉年夏天才到了北京和張我樸團聚。



歷史掌故:順治丁酉科場大案----案中案:這個女人不尋常啊

清朝的監獄是這個樣子的

牽連入獄:

科場案發,十月十八日,刑部軍校上門逮捕張我樸,趕上張我樸不在家,出門會客去了。朱又貞見這些軍校直接闖進房來,大聲怒斥:“張我樸是朝廷命官,肯定不會逃跑,他既然出外還沒有回來,你們就應該在屋外等著,就這麼闖進屋來,成何體統?”軍校唯唯而退。

之後張我樸受審,朱又貞自己扎自己,用流出來的血寫了封血書,意思是我願意代替我丈夫去死,這就有些兒戲了,誰管你們夫妻感情好不好呢?

二十七號晚上,朱又貞和家裡僕人婢妾被弄到了戶部,接著二十八號又轉到了刑部。直到要被流放了,就把私藏的錢財拿出來給女婢僕人分了,讓他們各謀生路去了。

到了十一月初四,從刑部轉看守所,剛出刑部,就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有個素日熟悉的筆帖式看到了她,就戲弄她說:嘿,你不是張我樸的老婆嗎?你以為用手擋著臉我就不認得你了啊?

朱又貞放下手,說:讓你瞧個夠!你一個筆帖式,你忘了之前經常總跑我們家來求張我樸辦事了?沒想到你今天這個狗樣子。


案中案:

這個案中案,簡單的說就是張我樸的老婆朱又貞把李振鄴的老婆李氏給告了,並且告贏了。

話說朱又貞到了刑部的“看守所”等待發配,說有多巧就有多巧,李振鄴的老婆李氏也在這裡,倆人丈夫都被下獄,正所謂患難姐妹,於是倆人就結拜了,說是誓無外心。李氏尊奉朱又貞,因為她覺得朱又貞很有才。

倆人相擁痛哭一場,然後就開始聊,以後怎麼辦呢?就要發配遼東了。

朱又貞就說:妹妹我告訴你,遼東那麼遠,舉目無親的,沒錢恐怕不好過。

李氏就說了:姐姐我告訴你,我也不把你當外人,我還真有四千倆,埋在家裡的院子裡,可是現如今咱們被關在這,也出不去啊。

朱又貞說:這有何難,你給你的親家莊老寫封信,讓他想想辦法。

李氏還就真的給親家莊老寫了一封信,莊老接到信,就花錢賄賂看守,趁著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去挖銀子,挖到了四千倆,給了那個看守一大塊。其餘的就寄存在莊家,說好了,要是遇到赦免呢,就去取銀子,要是發配了,用錢支用就問老莊要。

朱又貞說:我現在缺錢,借我一百兩用如何?

李氏說:咱倆都姐妹了,這還有啥借不借的,我給你一百倆就是了。

那知道過了沒幾天,倆人就有了嫌隙,又過了幾天,矛盾更大了,再過了幾天,忽然開罵了。再幾天後已經到了互相怨恨憎惡的地步。


歷史掌故:順治丁酉科場大案----案中案:這個女人不尋常啊

李氏被打,交待出4000倆

這是很讓人困惑的事情,倆人能分享天大的秘密,怎麼轉瞬間又成了“仇人了”呢?讓人想不通。

事情還沒完,轉眼到了下年的二月,朱又貞竟然從“看守所”逃跑了,沒人知道她是怎麼跑的,只知道她央求了一個人把她背到了順治門,然後找了一匹騾子,一路奔馳到鎮撫司。從懷裡掏出張狀紙,狀紙上說:我今要狀告李振鄴的老婆欺瞞官府隱藏髒銀四千倆,現在銀子寄存在她親家莊某處。

鎮撫司的官一聽有銀子,喜笑欲狂,抓人,把李氏和一個小妾,一個女婢,加上莊家的跟著挖銀子的家僕一起拘拿到案,上夾板上夾棍一通的折磨,結果招了,銀子起獲,一查,少了一百兩。朱又貞說:那一百兩我花了。官也就不問了。

知道聽說這件事的人,都覺得朱又貞辦的這不叫人事啊,恨不得朝她臉上啐上幾口。然後這些人就給李氏出主意,說你不能放過她,你得報復她。李氏就說:我所以苟活到現在不過是盼著能見我夫君一面,不然我早死了,那有功夫心思和人計較這些事呢?


分析分析:

這案子很簡單,但是背後的緣由是什麼呢?卻很讓人疑惑。李氏因為患難之交,放下防人之心,把收藏髒銀的事情告訴了朱又貞,倆人開始又那麼好,怎麼就發展到後來成仇呢?

朱又貞在被羈押的時候做了不少詩,後來編成一本書,叫《悠佷集》,悠佷集中附有一篇朱又貞為公婆免於跟隨流配做的上疏,從這篇上書裡,能看出她是堅持認為丈夫是被冤枉的,“故夫拷訊之日, 無證無髒 , 決無片詞承認部院初招。”“現證故夫實負奇冤。同李振業等典刑身故。嗟乎痛哉 !”

她開始應該真的是以為和李氏同是患難之人,但是在羈押之間,大概聽到了以下傳言,說是刑部會審的時候,只有李振業贓證有據,足以定案,但因為李振業轉攀張我樸,倆人自相攻擊,所以最後在查無贓證的情況下依然判張我樸“賄弊是實。”

也就是說,朱又貞是聽說了以上的事,認為李振業為了活命咬住張我樸不放,令張我樸被冤枉處死。這才有了科場案的案中案。

不過你要是問我,從此段歷史中得到什麼教訓,我會告訴你我得到的教訓是:保守你的秘密,誰也不要告訴,誰也不能保證再好的關係不會產生嫌隙以至反目,到哪時,你所有的秘密都會是對方攻擊你的最好的武器。

還有一個小感慨,就是有個張我樸這樣的老婆,不錯。


附錄:朱又貞這個人,是個才女,就她在案中的所為,個人都會有個人的看法。我不必多說,錄幾首她的詩。多些對她的認識。

梅花
蝶夢三春淚落花,風飄餘粉謝鉛華。天生玉色菩提片,疏影幽窗獨自誇。

七夕
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
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最傷今夜離愁曲,遙對天涯愈斷腸。

憶母
拜別慈幃一月餘,堪憐弱質遠驅馳。北堂萱草今安否,但願棠荊好護持。


參考書目《心史叢刊一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