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還在世,司馬懿敢造反嗎?為什麼?

三國英雄曹操


我的回答肯定是不可能的。提這個問題的朋友肯定也是一個喜歡三國的人。在這不妨就三國這個話題來好好交流一下。

就像這個問題一樣,如果曹操在世的話,司馬懿是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反的。

首先在很早的時候曹操都看出了司馬懿是一個很有智謀很有頭腦的人,並且也是一個具有野心的人。不是有句話這樣說的嗎:“臥榻之側豈能容忍他人安睡?”。所以在那個局勢動盪不安的年代,曹操是容不得這樣的人存在,曹操曾經問我司馬懿“為什麼腳為什麼比臉和手要白嗎?因為腳它老是藏著”。所以在這裡就形容了司馬懿一直藏的很深。曹操在世時候一直提防著司馬懿,並且也提醒他的兒子曹丕也要時刻提防司馬懿。所以在那個時期司馬懿也是反不起來的。其次曹操在世的時候他身邊的文臣武將雲集,並且各個都非常厲害,並且曹操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狡猾的角色,司馬懿在那時候簡直不值一提,在加上司馬懿在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那個實力去和曹操對抗。所以他只能選擇隱忍,蟄伏待機。

司馬懿之所以能最後能奪得江山,全靠一個“忍”字,當曹操去世後,他的兒子曹丕以及孫子曹睿也對司馬懿加強了防範,平時對他只是利用,並沒有賦予他太多的實權。所以司馬懿在這一時期也不敢輕舉妄動,但論頭腦論智謀不管是曹丕曹睿,都不是司馬懿的對手,所以他們對司馬懿只能更加提防了。

但在這個時期南邊的諸葛亮連連不斷的發動伐魏戰爭,曹操去世後縱觀魏國上下沒有誰是諸葛亮的對手,唯有司馬懿才有得一拼,為了江山的安危,曹丕曹睿先後不得不派司馬懿去抵擋諸葛亮。就在司馬懿與諸葛亮進行不斷的鬥兵鬥陣鬥法鬥心的同時,司馬懿開始慢慢的積蓄自己的力量,培養了大批的親信,如郭懷,孫禮等這樣的大將,所以說司馬懿能成功從某一方面來講諸葛亮成就了司馬懿。

等到曹丕曹睿都死後,到曹芳即位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逼迫太后下懿旨斬殺了曹氏的輔佐大臣曹爽,從此曹氏四代人的江山就這樣落入了司馬懿之手。

所以說一個人要像實現偉大的報復,在實力不足時機不佳的時候要學會一個忍字。


小程看歷史


司馬懿也就敢欺負曹爽這樣的紈絝子弟,和曹芳這樣的年幼君主,別說曹操在世,就算是曹丕、曹睿在世,司馬懿都得老老實實的當孫子,別說造反,司馬懿估計連正眼也不敢看曹操一眼。

曹操在世時,曹魏是戰將如流、謀士如雲,比如說曹操手下的五大謀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賈詡,以及還有五子良將:張遼、于禁、樂進、張郃、徐晃,司馬懿在當時算什麼,最高官位也不過是丞相主簿,也就是曹操手下的丞相府的秘書,連秘書長都不是。



曹操在生前就覺得司馬懿這個人狼子野心,有“鷹視狼顧之相”,司馬懿天生就是一幅謹慎多疑,心懷不軌的性格,曹操時代,司馬懿根本就不敢出頭,只能夾起尾巴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沒有半點不滿意之心。

簡單的說,就是司馬懿會裝孫子,會夾起尾巴做人,為人低調得要命,否則以曹操的疑心,寧可殺其有,不可殺其無,司馬懿早就死了,在曹操時代,司馬懿別說造反,在曹操面前打個噴嚏都是戰戰噤噤的,生怕一不小心,做錯事,說錯話,而被曹操所殺。



司馬懿真正被提拔起來重用是在曹丕時代,曹操去世後,司馬懿被曹丕任命為治喪委員會主任,負責處理曹操的喪事,在處理完了之後,司馬懿被任命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

曹丕之所以如此看重司馬懿,一是因為司馬懿原本就是曹丕的四大心腹之一,這四個人是吳質、陳群、朱鑠、司馬懿;二是因為司馬懿一直是站在曹丕身後支持他繼承曹操權力的人,三是因為司馬懿有才能,又低調,看上去一幅老好人的樣子。



曹丕時代,司馬懿與曹操時代沒有太大的區別,還是一樣老老實實的當官做人,曹丕才能雖然不如曹操,可仍然是一代名主,仍然能夠分辨得出忠奸善惡,司馬懿雖然多次受到曹丕提拔,但是在曹丕時代,司馬懿沒有領兵機會。

從曹操朝代開始,曹魏的兵權都是在曹氏及夏侯氏宗親手中,這一點曹操控制得相當嚴格,絕對不允許外人染指兵權,無論是誰,哪怕是五子良將,也是一樣,有事帶兵出征,無事交還兵權,在冷兵器時代,軍隊是國家機器的維護者,沒有軍隊,哪怕掌握再大的權力也是水中花、鏡中月。



這一情況到了曹丕時代,仍然延續了曹操的政策,對外出徵主要還是曹真和曹休,這兩人成為曹丕在軍隊中的代言人,而司馬懿在曹丕時代雖然手下能夠領導5000兵力,不過多是留守後方,負責治安方面用的,要知道姜維投降蜀漢的第二年,諸葛亮就分了五六千人給姜維統領,比較之下,司馬懿這點人真算不上什麼。

況且曹丕時代,還有一些前朝名將存在,比如說張郃、曹真、曹仁、曹休等人,這人也完全壓制了司馬懿,曹丕時代的司馬懿,估計也野心也不敢有,更別說造反了。



曹丕在去世前,給自已的兒子曹睿留了輔政四大臣,分別是: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司馬懿是撫軍大將軍,撫軍大將軍在當時就是負責後期的將軍,與其它人比起來 ,司馬懿算是地位最低的。

只可惜曹丕只當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到了曹睿時代,曹魏前朝名將相繼去世,曹仁、曹真、曹休相繼病死,連唯一的張郃也被司馬懿強令追擊諸葛亮而被除掉,不過曹睿再怎麼說,也是一代名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親自掌握政權,不再需要四大輔臣。



曹睿時代,由於名將相繼去世,司馬懿開始掌握軍隊,尤其是曹魏西部邊境與蜀漢交界的地區,司馬懿更是掌握兵權一直到皇帝曹睿去世,而且在曹魏的地位無人可及,只可惜曹睿壽命更短,只活了36年,比他父親曹丕還短了4歲,比他爺爺曹操就短了30歲了。

司馬懿的野心也就是在曹睿時代開始樹立,由於長期在軍隊中掌兵,司馬懿在軍隊中培養了很多親信,這些人成為他日後奪權的基本。但是這些也不過是司馬懿在暗中進行的,至少在表面,司馬懿是不敢有任何反對曹睿的意思,表面上仍然是個老好人。



只可惜曹睿在臨死前就託孤大臣的人選犯了天大的錯誤,讓司馬懿這個身經百戰,能力卓越的四朝重臣,與一個富二代毫無工作經歷,能力不強的紈絝子弟曹爽一起輔政,輔政大臣一定要相互制衡才能維持平衡,曹爽與司馬懿能相互制衡嗎?當然不能。

在成為輔政大臣後,司馬懿就開始了處心積慮的奪取權力,為了扳倒曹爽,司馬懿先是步步退讓曹爽,司馬懿的策略就是:上天要毀滅亡一個人,必先放縱他,讓其瘋狂。司馬懿故意退讓曹爽,就是放縱曹爽,嚐到了權力的甜頭,曹爽就開始排擠司馬懿和朝中的老臣,這正是司馬懿希望看到的,最後曹爽導致眾叛親離,為眾之矢,最終讓司馬懿以計謀賺得了天下。



司馬懿不僅騙了曹爽,還騙了滿朝文武和天下人,司馬懿出生世家大族,熟讀儒家經典,可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一個不佔,全靠陰謀詭計奪權,正因為如此,司馬政權就是一個短命鬼政權,這是司馬懿種下的因。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題主的問題問的非常好,我來班門弄斧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我個人認為,曹操如果當時在世的話,司馬懿根本不會造反,規規矩矩的夾著尾巴做人做事,為什麼?

第一點,曹操的個人能力,無論是年齡還是閱歷,我覺得看過三國演義小說,或者分析過三國志正史的朋友,都可以推測出來,曹操的綜合能力還是要高司馬懿很多,當然了司馬懿也很有才,但是相比曹操來說,攻心學方面,曹操還是很厲害的!

第二點,司馬懿造反是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逐步壟斷政權幾乎是從曹魏的第4代君主曹芳開始;

第1代君主:魏武帝曹操

第2代君主:魏文帝曹丕

第3代君主:魏明帝曹叡

第4代君主:魏齊王曹芳

當然了,有人會說,曹操生前沒有稱帝,不能算做第一代,我在這裡不反駁。司馬懿是從第4代曹芳開始壟斷朝政,並且曹芳也是曹魏帝國的第一個傀儡皇帝,當時,被司馬懿和司馬師家族架空了。

為什麼曹操死後,他不敢直接代魏立晉呢?這就是根本原因,因為,曹操本人以及身邊的厲害人物角色太多了,不論是謀士,還是武將,忠心耿耿,死心賣命的人太多了,司馬懿是何等的聰明,如果此時造反,等同於雞蛋碰石頭,死的會很慘很慘,曹操如此厲害的人,會誅他九族!

明確點說,司馬懿選擇從曹芳開始入手,正是由於朝廷內外已無厲害能人,或者,沒有太忠心曹芳的謀士和武將了。

第三點:曹操本來就對司馬懿有所懷疑,這一點,深藏不露的司馬懿在曹操面前,一舉一動幾乎都能被曹操GET到。所以,曹操在世時,對於司馬懿這個人才很認可,但是對於司馬懿重用方面,一直有所忌憚!

最後用司馬懿的話來結束本次答題,司馬懿說:“我揮劍只有一次,但我磨劍磨了幾十年”,可想而知,司馬懿一直在等著這個機會,等著曹魏無猛將,趁虛而入,一擊致命!

所以說,司馬懿不是曹操的對手,諾大的魏國是一點一點的積累而成,不是一朝一夕,不是曇花一現。司馬懿固然有能力,謀慮過人,但是啃曹操這樣的“硬骨頭”,怕他牙齒受不了!

以上是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不妥或者補充的地方,歡迎留言交流!

最後,再次謝謝題主的問題,給了我一次展現自我的機會!


犀利又糊塗


選擇起兵的時機很重要,必須要天時、地利、人和,對手平庸、自已兵權在握,這幾點缺一不可。

曹操還在世,司馬懿敢起兵嗎

如果曹操還在世,兵權必須掌握在他手裡。因為曹操就是靠武力起家的,正是因為他掌握了軍隊,才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這點他是非常清楚的。

此時,司馬懿能做的就是儘量低調,努力工作。那怕是隻露出一點點起兵的苗頭,曹操就會毫不猶豫地把他們父子處死的。當然,這點司馬懿也非常清楚。

之前,司馬懿就看出曹操對他多有疑慮,於是作出滿足現狀之態。曹操對其功高不賞,他也毫無怨言。雖然官位很低,他還是勤奮工作,好像對權勢漠不關心。司馬懿的裝孫子之策,矇混了老奸巨滑的曹操。曹操見他素無野心,才消除了對他的懷疑和警惕。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原因

1、魏主曹芳年幼(8歲),曹爽無才。

曹爽是個毫無政治軍事才能的庸才,在軍事上完全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司馬懿有100%的把握可以打敗他。

2、控制了京城禁衛軍。

司馬師當時任中護軍,統領著一部分京師禁衛軍,司馬懿覺得力量還不夠,就暗中結納、畜養心腹死士三千人,分佈在洛陽城中。

3、曹爽集團在朝中獨斷專權,引起一些大臣的不滿,司馬懿於是聯合太尉蔣濟等大臣一起造反。

正是具備了以上條件,特別是曹爽是個庸才這個條件,司馬懿才放心地發動了高平陵政變!

結語

如果曹操還在世,司馬懿將不敢起兵,因為不具備起兵的條件。


揚生解史


提到司馬懿,就會使人想到高平陵政變的血腥屠殺,甚至還有拒諸葛、誅孟達、平公孫淵。然而這些事情都是發生在魏明帝曹睿即位以後。那麼曹操如果還活著,司馬懿是否有造反的想法呢?我來分析一下,歡迎大家指正。

首先,司馬懿深深瞭解曹操為人,在曹操時期,謹小慎微,低調為官。對於曹操的殘忍、多疑、嗜殺本性,作為其下屬官員,司馬懿有較深的認知,對曹操擅殺的特點極為忌憚,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司馬懿在曹操身邊只能是避免被殺,更不可能有其他的想法。司馬懿經歷和目睹了曹操殺董承、伏完、皇后、皇子以及誅殺馬騰全家的過程,不可能飛蛾撲火。

第二,司馬懿長期處於文職地位,不具有產生野心的客觀條件。在整個曹操時期,司馬懿只擔任功曹的位置,相當於秘書,並無接觸兵權的有利條件,不可能想的那麼遠,在曹操身邊工作,特別是在曹操這樣一個殺人如麻的主子身邊,自身安全是第一位,更不具備產生野心的時機和環境。在這期間,司馬懿想必也聽說過曹操殺呂伯奢全家的故事,那他心裡更得掂量掂量。

第三,司馬懿在曹操時期並無名氣,地位不高,沒有引起曹操的注意。司馬懿在曹操時期,知名度並不高,也沒有引起曹操的注意,因此曹操也並沒有把他列入必殺的名單當中。這也與司馬懿低調、謹慎,並未受曹操猜忌有關。司馬懿的地位和名氣,遠遠不如郭嘉、荀彧、許攸、程煜、楊修等謀士界的大咖,無法與他們比肩。因此此時如果有非分之想只能是天方夜譚。

第四,司馬懿歷來有野心的說法是受野史和杜撰的影響。歷史上說司馬懿有野心的故事有兩個,一個是說司馬懿在官渡之戰期間裝病不出來做官,企圖去投袁紹,甚至與曹操派來的細作鬥智鬥勇,騙過了曹操。這個故事從時間上看,應是司馬懿二十多歲時,這個時候的司馬懿並無名氣,也沒有任何功績,曹操為什麼會在官渡之戰這麼重要的時刻費那麼大的心思在一個小青年的身上呢?明顯不合邏輯。第二個就是三馬同槽的故事,曹操其人自幼足智多謀,依照曹操多疑嗜殺的本性,一旦他鎖定了懷疑目標,司馬家族被滅是肯定的了,不可能留下司馬家族這麼個隱患。曹操的為人,從其臨死前殘殺楊修和華佗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為消除心腹之患,勢必斬草除根的狠角色。那麼為什麼還會有三馬同槽的故事呢,這實際上是司馬懿奪權之後為了達到司馬家族掌權順德、符天得讖的政治目的。使大多數人產生司馬懿得天下具有歷史必然性的巨大錯覺。


優秀的米老鼠96


司馬懿不管曹操死不死都會造反,原因有幾條,1,司馬家族是士家,士家是以家族為利以準則。2,在三國時代人才凋零,但也是人才輩出的時代。不始司馬家暗中聚集力量,如開始的袁家袁逢,劉家的薊州的劉,揚州的劉,荊州的劉,川中的劉,公孫家以兩公孫,度和瓚,楊家也不幹落後,主要曹把修殺了,何家,董家,萷家,蔡家,張家等等士家。都有造反的心,但還要扛劉漢大旗,名正言順才行。3,曹操死後,曹丕繼位,司馬家也不敢造反,原因家族力量不大。創業老臣還在,忠心曹家,曹家和夏候家族新生代強大。造反只有完蛋。4,也是最主要原因,魏強,吳,蜀弱。司馬家陪養的新生代,己經強壯,地方官員,軍事主官,在朝大員,己發展到軍事,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司馬家才動手。也學會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到司馬家第四代動手,司馬家從司馬防到司馬懿,後司馬昭,師。到司馬炎動手。5,也正是司馬家族,差點讓華夏漢族滅亡。6,我個人認為,如諸葛家族造反。比司馬家更快結束三國,因為魏有諸葛老三,吳國諸葛老大,蜀國老二,又和黃家,劉家等士家大財團結親,菜家萷家又結親又是大財團,造反水道渠成。是我個人吹牛啊,笑笑罷了。


吹牛88


只要曹操在,給他司馬懿一萬個膽他都不敢造反!曹操是什麼人,在他面前,司馬懿就是孫子輩的,司馬懿想什麼都逃不過曹操那雙眼睛。所以,曹操還在世的時候,司馬懿無限裝傻,曹操也不會把實權給司馬懿這種厲害角色。



所以,問曹操還在世的話,司馬懿永遠不敢反,也沒機會反。因為曹操不會給他這個機會,他不可能有機會發展勢力,也不可能有機會手握大權,他永遠只能是曹操手中的一顆棋子,所以這樣沒權沒勢的司馬懿哪裡反得動?想都不敢想好嗎。



其實司馬懿一開始也沒有想到要反,只是他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睿,還有在諸葛亮的“神助攻”下,他一步一步掌握了大權,朝中沒有誰比他更有資歷。加上小皇帝曹芳不懂事的情況下,乳臭未乾的曹爽在他頭上作威作福,還屢次不聽勸攻蜀造成勞民傷財、損失慘重,甚至想剝奪他的權力,所以司馬懿是可忍孰不可忍,發動政變把曹爽給辦了。此時此刻司馬懿才算真正的謀反,曹魏的權力已經被他架空了。


博古論今天


曹操,被後世稱為一代“梟雄”,也有說是一代“奸雄”。曾經一個叱吒三國末年的風雲人物,司馬懿當年在曹操在世時,僅僅是曹操一階謀士。曹操在世,別說司馬懿敢造反,性命能保住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即使是曹丕、曹叡兩代君主在世,也對司馬懿一直在提防,更不要說曹操在世,司馬懿敢造反了。

本期貝勒給大家闡述下,如果曹操在世,何為司馬懿不敢造反。

首先,兵權。

在封建時代,無論是大一統開國君主,或者亂世割據一方的英雄,想要建立自己的政權,必然需要有兵權,這是建立政權的最基本的保障,沒有兵權,何來的實力說話。

對於國人,提及曹操,都知道被後世稱為“奸雄”的曹操,在東漢末年,憑藉自己雄才大略,從一介默默無名之輩,到最終一統北方的一代雄主。曹操花費了一生時間。對於曹操來說,凡是對於自己有威脅的人物,都直接被除去,曹操一生牢牢控制這朝政兵權。司馬懿在曹操在世時期,曹操僅僅讓司馬懿做出一個謀士,偶爾出謀劃策採用,司馬懿根本沒有接觸兵權的時候。更不要提造反了。

其次,曹操生性多疑,奸詐無比。

曹操為何被後世稱為“一代奸雄”,這跟曹操一生的性格有關。曹操一生生性多疑,奸詐無比,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的生性多疑,奸詐無比,被演繹得淋漓盡致,在官渡之戰中,為了達到後背突襲袁紹戰術,曹操在與袁紹談判中,採取詐術,開始對袁紹低頭下氣去乞求袁紹,當自己的兵馬完成背後迂迴大包圍戰術時期,曹操立刻顯露自己的本性。最終一戰擊敗袁紹七十萬兵馬,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

在曹操藉口進獻寶刀給董卓時期,本想以獻刀名義殺掉董卓,不料被董卓發現,立刻跪拜改成進獻寶刀,在從董卓府上出來之後,曹操騎上馬立刻出逃,在逃跑途中,在一戶人家休息,忽然聽到戶主磨刀聲音,立刻不分青紅皂白拔劍殺掉戶主一家。事後才知道戶主是宰殺牲口。曹操笑著發出了“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讓天下人負我”話語,被流傳千年。

通過曹操這兩件事實,典型的反映曹操生性多疑,奸詐無比。

對比司馬懿雖然也是老謀深算,深藏不露,可是在曹操在世時期,司馬懿面對生性多疑,奸詐無比的曹操,司馬懿也只能韜光養晦,唯恐遭到曹操疑慮。

再次,曹操去世之前,遺言留給曹丕,對於司馬懿要有防備。

曹操去世之前,曾經對兒子曹丕遺言:“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曹操生前就已經對司馬懿有所防備。即使在曹操去世後,繼位者曹丕、曹叡兩代君主也堅持曹操遺言,一直對司馬懿提防,只要司馬懿平定了諸葛亮的北伐,就會被立刻撤掉兵權。

所以,如果曹操在世,借司馬懿再多的膽,司馬懿也不敢造反。

貝勒說:正是由於司馬懿的老謀深算,深藏不露,在性多疑,奸詐無比曹操以及曹丕、曹叡三代君主下,得以保全性命,為高平陵事變奠定基礎。


梅花三弄說歷史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曹操在世,司馬懿不要說造反了,恐怕連一個不字都不敢說。

事件回顧

三國演義有這樣的一個鏡頭,我們單獨拎出來看看。

曹操想給司馬懿官職,司馬懿不願當官,於是曹操對司馬懿說,今天要麼你當這個官,要麼你的人頭落地。司馬懿猶豫了三秒鐘之後跪在地上,感謝曹操給自己官職當。

為什麼司馬懿會拒絕曹操給自己的官職呢?原因很簡單,這個官職很小,而且還沒有出路。

為什麼曹操會給司馬懿這樣一個小的官兒,並且還沒有出路的官職,原因更簡單,因為曹操覺得司馬懿不可靠。

這兩位頂尖人才的第1次交鋒曹操就勝了,而且勝得非常輕鬆非常容易。

沒錯,這就是事實

我們看一下曹操活著的時候,曹魏的最高統治者是誰?是漢獻帝劉協嗎?並不是,他連給曹操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真正的曹魏大家庭當中,唯一一位擁有話語權的人便是曹操,整個曹魏所控制的所有領土當中,理論上來說曹操想滅掉誰就滅掉誰,想殺掉誰就殺了誰,誰不服就敢踹你一腳。

司馬懿儘管在曹操統治的曹魏政權附屬範圍內,擁有自己的大家族和大勢力,只不過這些大家族和大勢力在曹操眼裡面連一粒沙子都不如。如果司馬懿早期的時候直接和曹操開懟的話,恐怕也就沒有司馬大家族了。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曹操與司馬懿不是同輩人,兩人年齡相差24歲。而司馬懿又是個長壽之人,與吳大帝孫權都活到了70歲以上。所以,司馬懿在年齡上佔有優勢,因此曹操是很難熬死司馬懿的。




司馬懿生於179年,卒於魏嘉平三年(251年),享年73歲。這個年齡,在普遍壽命不高的漢末三國時期已屬高壽。在曹魏內部,因為司馬懿的長壽,竟先後熬死了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祖孫三代皇帝。直到八歲的齊王曹芳即位,因為魏宗室,大司馬曹真之子,就任大將軍總攬曹魏軍政大權的曹爽的排擠,司馬懿才終於在隱忍大半輩子後出其不意發動政變,夷滅曹爽兄弟三族,篡奪了曹魏大權。

高平陵之變發生於魏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這一年司馬懿已經71歲了,兩年後司馬懿病逝,權利順利交接,曹魏大權被司馬懿之子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牢牢掌握在手中。由此可見,活的比別人久真是一件決定命運的事。



我們普遍認為,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是因為大將軍曹爽對他咄咄逼人的打擊和防備,使司馬懿不得不下定決心除掉曹爽,進而控制曹魏大權。因為從魏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同受遺詔共同輔佐八歲的齊王曹芳即位,到魏嘉平元年(249年)發動高平陵之變,整整十年司馬懿都不敢輕舉妄動。如果不是曹爽這個目空一切,志大才疏的蠢才把司馬懿給逼急惹毛了,高平陵之變未必就會發生。想想看在這十年裡司馬懿要是哪一天掛了,估計以後就沒司馬傢什麼事了。



不僅是魏武帝曹操在世的時候,就算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在世時,司馬懿都是規規矩矩,忠心體國,征戰四方,禦敵有術。司馬懿長期領兵在外,與朝廷關係不密,因此他很難組織起自己的小圈子,再加上文帝、明帝皆馭下有術,司馬懿斷然不敢冒著滅九族的危險去造反。但是曹丕、曹睿父子實在是國乍不永,一個活了40歲,一個活了36歲,最後讓八歲的齊王曹芳當皇帝,再加上一個“蠢如豬”的大將軍曹爽,這才讓司馬懿有了信心發動政變奪取曹魏大權。

曹操註定活不到司馬懿這個年齡,要知道司馬懿發動政變時都已經71歲了。曹操這個人大家應該都多少有些瞭解,非常大氣,有王者雄風,是一個不說話就能讓臣下膽寒的大英雄。司馬懿歷事曹操很多年,曹操集團人才濟濟,司馬懿並不是最出色的謀臣,他的人生高光時輝煌期,都集中在魏文帝、魏明帝時代。滅遼東公孫淵,新城之戰斬殺孟達,阻擋諸葛亮的北伐等戰事皆發生在這一段時間。




司馬懿雖然號稱是經世奇才,但曹操其實對他並不完全信任。司馬懿有“雄豪志”,且在面相上有“狼顧之相”,曹操心裡很是忌諱,曾對太子曹丕說:“司馬懿不甘為臣下,久必預家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才使曹操安心。雖然如此,但曹操在世時,司馬懿一直處於被壓制狀態,造反,估計連想都不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