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行走12:漢中陽平關,一個有秦巴山區生活化場景的古鎮古街

陽平關,山光水色碧連天/放馬中原,守望巴蜀/一彎繞城西南向的嘉陵江水啊/穿透歷史的指間/把每一個日子/每一個早晨和每一個黃昏/拉長或泡軟/站在時間的拐角處/回眸張望/中原不遠,巴蜀放歌/我不過是與你擦身而過的旅者啊/走過刀鋒冷月,穿過殘陽如血/卻走不過你的柔情似水/穿不過你深不可測的心思/陽平關,一個值得我傾心相許的地方/那些欲說還休的美麗傳說/漸次被一頃碧波無痕化解/站在陽平關上/面對一朵花、一棵樹、一條河/臨江而歌/遊腔呂調抒寫陽平關外古鎮新韻——

《寫給漢中陽平關的詩》


嘉陵江行走12:漢中陽平關,一個有秦巴山區生活化場景的古鎮古街

陽平關像一個出浴美人,一眼看透,且越看越有味兒。

在陽平關隨意行走,感覺老鎮老街的微妙美好,就像在雨巷偶遇一位紗衣綠裙,翩然而過的古典美人,回眸顧盼的眼波流動,活色生香。

遊了陽平頭,“遊腔呂調”的印象是這裡少了商業氣息,多了煙火味道和生活化場景。往開了說,國內大多古鎮,看一眼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複製感,不過打個卡,到此一遊而已;有些古鎮,不經意間回頭望一眼,立馬讓你遊心萌動,不忍離去。

嘉陵江行走12:漢中陽平關,一個有秦巴山區生活化場景的古鎮古街

漢中陽平關就屬於後者。

寶成鐵路(寶雞至成都),陽安鐵路(陽平關至安康)在此接軌,烈(烈金壩)陽(陽平關)廣(廣坪)公路穿鎮而過,東南西北,路路通達,輻射四川廣元、甘肅隴南、川西九寨溝、甘肅康縣、漢中勉縣等地。漢中陽平關火車站每天有10多組南去北行的列車,連接起北方與南方的聯繫。

漢中陽平關距寧強縣城約24公里,距漢中約140公里,距廣元約102公里。

嘉陵江行走12:漢中陽平關,一個有秦巴山區生活化場景的古鎮古街


嘉陵江行走12:漢中陽平關,一個有秦巴山區生活化場景的古鎮古街


嘉陵江行走12:漢中陽平關,一個有秦巴山區生活化場景的古鎮古街

漢中陽平關是個老鎮,有兩千多年的建鎮史,漢時稱陽安關,北宋時改陽平關。唐初,北魏正始年間置,治所在今四川廣元朝天區的古三泉縣遷至陽平關鎮擂鼓臺村。

北宋乾德二年(967年),宋太祖趙匡胤詔令三泉縣直隸京師,開歷史上中央直轄縣先河。

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三泉縣撤併。

冷兵器時代,漢中陽平關地勢險要,屬兵家必爭之地,扼守川陝甘三省。北邊是秦嶺山脈,南面是大巴山、米倉山,嘉陵江水依鎮而過。

走近了看,漢中陽平關鎮南靠雞公山,北依銀屏山,中有子龍山。繞城而去的嘉陵江為秦蜀水路。鼎盛世時代,嘉陵江江上千帆競過,川流不息,上行船隻可逆水行至陝西鳳縣,下行船隻順流而下,直達重慶,進入長江航道,通江達海。

嘉陵江行走12:漢中陽平關,一個有秦巴山區生活化場景的古鎮古街

作為嘉陵江上游段的古渡口,漢中陽平關曾經很繁華很富庶。據漢中陽平關鎮上的老人講,陽平關碼頭最多可停靠三、四十艘大船。船工縴夫停船上岸,進戲院看戲的,進酒館喝酒划拳的,鑽進妓院找小姐尋歡作樂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

簡而言之,漢中陽平關古碼頭歷經唐、宋、元、明、清,至民國時期,盛極一時。1937年,川陝公路通車,陽平關的水運才蕭條。

冷清下來的漢中陽平關,如今依然是漢中至隴南文縣、九寨溝、青木川古鎮班車的必經之路,從早到晚,陽平關鎮火車站此起彼伏的火車汽笛聲,街道上的叫賣聲,嘉陵江上嘩嘩流水聲,聲聲入耳。

從古到今,漢中陽平關夜夜枕著濤聲入睡,迎著濤聲醒來。

嘉陵江行走12:漢中陽平關,一個有秦巴山區生活化場景的古鎮古街


嘉陵江行走12:漢中陽平關,一個有秦巴山區生活化場景的古鎮古街

站在遠處看,陽平關就像是一個不施粉黛的素顏美女,不事張揚,不搔首弄姿,有一份由內而外的美感。

一條嘉陵江把陽平關鎮分成兩個部分,一邊是原汁原味的陽平關老街,江那邊是陽平關火車站和陽平關打造的新城區,橫跨嘉陵墓江兩岸的嘉陵江大橋串起了老街和火車站。

2019年12月下旬,“遊腔呂調”夜宿陽平關,吃了一碗陽平關的臊子面,嚐了一塊陽平關的核桃饃,看了陽平關老街街景,隨意在嘉陵江邊走了一走,感嘆滾滾嘉陵江水日夜流淌幾千年。

嘉陵江行走12:漢中陽平關,一個有秦巴山區生活化場景的古鎮古街


嘉陵江行走12:漢中陽平關,一個有秦巴山區生活化場景的古鎮古街

“遊腔呂調”到漢中陽平關的那天,恰逢陽平關趕場天,四面八方的山民們或騎摩托車,電瓶車或揹著揹簍負重而來。“遊腔呂調”留意了一下,山民們揹簍裡大多是自家產的山貨,幾十個雞蛋或幾隻老母雞,翻山越嶺到陽平關售賣,然後再換點日常生活用品帶回家。

在擂鼓臺村路上,“遊腔呂調”碰見幾個揹著揹簍趕場的山民,其中一位大姐說,他們早上六點過就從家裡出發了,走了30裡山路,從家裡到陽平關街上足足要走半天。趕了場,賣了貨物,再步行回家。

嘉陵江行走12:漢中陽平關,一個有秦巴山區生活化場景的古鎮古街

交談中,“遊腔呂調”好心告訴這幾個山民,天晚就不要走山路,可在陽平關住一晚。

“我們揹簍裡的貨物都賣不了100塊錢,旅館錢一晚就得50元,不划算。”背揹簍的大姐笑稱捨不得,平時連幾塊錢的公交車錢都要節約,來回都是步行。

如果用物質的眼光來衡量,漢中陽平關的經濟發展不算很發達,比如一碗臊子面8元,一碗抄手不過10元,物價相對低廉。如果住在漢中陽平關,天晴時,曬曬太陽,下雨天,老街老巷子裡走一走,適宜生活的秦巴山區小鎮。

春去秋來,歲月變遷。閒暇時光,去漢中陽平關的老街走走,摸一摸老街小巷裡的歲月滄桑;轉身到農貿市場去看看,聽一聽這裡的“南腔北調”;過嘉陵江大橋左行,到陽平關火車站駐足看景,能不能讓你回味那些乘坐綠皮火車的記憶片斷;或者抽身去嘉陵江邊行走,看滔滔江水日夜奔流,多少英雄豪傑盡付談笑中。

漢中陽平關,一座有故事有內涵有記憶的地方,這樣的原汁原味的秦巴小鎮,已經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